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沈吉康 叶民 +2 位作者 刘卫国 赵燕燕 陈伶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NMS)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其与PD病情、病程间的关系。方法用Hoehn-Yahr(H-Y)分期将170例原发性PD患者分为轻度(H-Y1~2期)、中度(H-Y2.5~3期)、重度(H-Y4~5期)3组,同时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Ⅲ、...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NMS)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其与PD病情、病程间的关系。方法用Hoehn-Yahr(H-Y)分期将170例原发性PD患者分为轻度(H-Y1~2期)、中度(H-Y2.5~3期)、重度(H-Y4~5期)3组,同时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Ⅲ、PDNMS30问卷量表(NMSQuest)、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评估,并与102名正常对照者的NMS相比较。结果 PD组伴NMS168例(98.8%),正常对照组伴NMS80人(7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组NMSQuest平均得分(11.92±5.0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39±3.78);中度组(15.05±4.28)、重度组(14.87±4.23)明显高于轻度组(10.04±4.51)(均P<0.01)。PD组NMSQuest以近记忆下降(71.8%)、便秘(68.2%)、注意力下降(62.4%)的发生率最高;NMS的发生与年龄(r=0.235,P<0.05)、性别(r=0.431,P<0.01)、病程(r=0.278,P<0.01)、UPDRS-Ⅲ评分(r=0.440,P<0.01)、H-Y分期(r=0.423,P<0.01)呈正相关;与MMSE评分(r=-0.329,P<0.01)呈负相关;与发病年龄(r=0.094,P>0.05)无相关性。结论 PD患者NMS极其普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全面认识和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问卷量表
下载PDF
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0
2
作者 吴曙智 叶华 +2 位作者 张旭 郑炎焱 杨晓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294-1297,共4页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帕金森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美多芭片治疗,观察组在美多芭片治疗基础上加服普拉克索片,对治疗后两组患...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帕金森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美多芭片治疗,观察组在美多芭片治疗基础上加服普拉克索片,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后对照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各项评分无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改善(P<0.05或P<0.01),并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治疗后对照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Rey文字记忆测试、符号数字转换测试、韦氏智力测试-积木测验评分无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改善(P<0.01),并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3)两组患者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并且不良反应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普拉克索 临床疗效 非运动症状
原文传递
八段锦联合平衡训练改善帕金森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效果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翔宇 董青 +1 位作者 董双双 蔡增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目的研究八段锦联合平衡仪训练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市东方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招募的院外患者中,纳入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31例... 目的研究八段锦联合平衡仪训练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市东方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招募的院外患者中,纳入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31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先后行八段锦训练3周、平衡仪训练3周。两种训练前后,分别采用世界运动障碍学会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MDSUPDRS)I、Ⅱ、Ⅲ、Ⅳ部分,以及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进行评定。结果八段锦训练期间4例脱落。训练后,患者MDS-UPDRS总分和I、Ⅱ、Ⅲ部分评分,以及NMSS评分均明显下降(t>3.274,P<0.01)。平衡仪训练期间又脱落3例。训练后,患者MDS-UPDRS总分和Ⅲ部分评分降低(t>2.763,P<0.05)。结论八段锦训练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但对运动系统并发症无明显作用。平衡仪训练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有改善作用,对非运动症状和运动系统并发症均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八段锦 平衡仪 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
下载PDF
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清miR-124、miR-137表达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39
4
作者 童琴 程雪 +1 位作者 蔡银柜 李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8期1974-1977,共4页
目的探究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对血清miR-124、miR-137表达和非运动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PD患者,按给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58例给予美多芭治疗,观察组58... 目的探究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对血清miR-124、miR-137表达和非运动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PD患者,按给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58例给予美多芭治疗,观察组58例在此基础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miR-124、miR-137表达和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血miR-124表达(0.87±0.08)明显高于对照组(0.72±0.05),而血miR-137表达(1.41±0.13)明显低于对照组(1.76±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NMSS病情严重程度评分[(33.02±3.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39±3.16)分],而发生频率评分[(35.31±6.6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28±5.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美多芭治疗相比,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PD的疗效更为确切,通过上调miR-124表达,下调miR-137表达,以助于控制非运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美多芭 普拉克索 miR-124 miR-137 非运动症状
下载PDF
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浆miR-124 miR-137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静 张卓 李雪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264-1269,共6页
目的:研究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124(miR-124)、微小核糖核酸-137(miR-137)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 目的:研究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124(miR-124)、微小核糖核酸-137(miR-137)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美多芭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采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一帕金森氏病评分量表(UPDRS),血浆miR-124、miR-137水平,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药物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各项UPDR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UPDRS评分在不同治疗方法、时间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血浆miR-124均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浆miR-137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浆miR-124、miR-137在不同治疗方法、时间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抑郁、焦虑和失眠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认知障碍、嗜睡、便秘和低血压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药物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可提高帕金森病的疗效,调节血浆miR-124、miR-137表达,并改善非运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美多芭 普拉克索 微小核糖核酸-124 微小核糖核酸-137 非运动症状
下载PDF
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吴玉 潘小平 +5 位作者 杨淞然 欧阳樱君 李蒙燕 余健敏 陈浩博 李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17-2720,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相关资料,完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39、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修订的Hoehn-Yahr分级量表、修订的Sc...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相关资料,完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39、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修订的Hoehn-Yahr分级量表、修订的Schwab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简明心理状态量表等,得出本研究中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帕金森病合并抑郁者36例,占69.23%;其中简明心理状态量表评分(r=-0.294,P=0.036)及Schwab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r=-0.506,P<0.001)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病程(r=0.274,P=0.049)、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评分(r=0.485,P<0.001)、Hoehn-Yahr分级量表评分(r=0.459,P=0.001)、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评分(r=0.729,P<0.001)及生活质量调查表-39评分(r=0.619,P<0.001)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与之相关的因素较多,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非运动症状 生活质量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丽娟 邵海涛 +1 位作者 王跃秀 王晓民 《生命科学》 CSCD 2014年第6期560-570,共11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期的,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尚未建立特异的、灵敏的预警和早期诊断体系以及确切有效的神经...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期的,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尚未建立特异的、灵敏的预警和早期诊断体系以及确切有效的神经保护和治疗的方法。PD的发病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PD发病率不断增加,给社会和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注。本世纪以来,科技部先后设立"神经变性病的机制和防治的基础研究"以及"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两个973计划项目,以求系统、深入研究PD的病因,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变性死亡的关键机制以及寻找能延缓或阻断疾病的药物等防治新策略,期望推动我国的PD研究,为建立PD防治的新理论、新策略和新技术等奠定扎实的基础。对这两个973项目PD研究团队的主要原创性工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非运动症状 诊断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高俊华 闫兆芬 +3 位作者 孙莉 刘卓 黄曦妍 张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76-2580,共5页
目的研究170例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PD早期诊断、病情进展预测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170例PD患者进行NMS问卷调查,统计各种NMS的发生率及其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的发生率,用Spearman等... 目的研究170例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PD早期诊断、病情进展预测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170例PD患者进行NMS问卷调查,统计各种NMS的发生率及其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的发生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研究NMS发生个数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用χ2检验研究NMS发生率最高的不宁腿综合征(RLS)的影响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记忆障碍和情绪障碍与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1)99.41%的PD患者出现了NMS,发生率最高者为RLS(57.1%),其他依次为身体不适(52.9%)、近记忆障碍(52.4%)、抑郁(51.8%)、疲劳(50.0%);(2)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的PD-NMS中,发生率最高者为失眠(55.3%),其他依次为抑郁(48.9%)、无兴趣(48.2%)、嗅觉减退(46.2%)、焦虑(45.9%);(3)PD患者NMS发生数为0~26个,平均为(10±5)个,NMS发生个数与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发病年龄、临床分型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6、-0.006、0.016、-0.44和0.002,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病程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170和0.194,P<0.05);(4)轻、中、重度PD患者RLS、近记忆障碍及情绪障碍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88、9.365和29.710,P<0.05)。结论 (1)几乎所有PD患者出现了NMS,发生率最高的NMS为RLS;(2)PD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可出现多种NMS,失眠发生率最高,对PD的发生及进展具有预警作用;(3)随着病程延长及病情进展,PD患者出现NMS的个数明显增多;(4)随着病情的加重,RLS、近记忆障碍和情绪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不宁腿综合征 记忆障碍 情绪障碍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曹辰杰 余舒扬 +7 位作者 左丽君 陈泽颉 孙莉 黄曦妍 刘卓 扈杨 王方 张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5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伴发幻觉的发生率及与非运动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105例病程为10年以内的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PI)中第2项症状的"有无"分为有幻觉组和无...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伴发幻觉的发生率及与非运动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105例病程为10年以内的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PI)中第2项症状的"有无"分为有幻觉组和无幻觉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用药情况,完成多种非运动症状的评价。结果 (1)105例帕金森病患者幻觉的发生率为11.4%;(2)有幻觉组病程[(4.08±2.47)年]长于无幻觉组[(2.56±2.24)年],差异接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2),两组性别、年龄及起病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有幻觉组H-Y分期及UPDRSⅢ评分[(2.63±1.13)期,(38.58±18.10)分]明显高于无幻觉组[(1.90±0.69)期,(25.07±14.32)分](P〈0.05);(3)有幻觉组与无幻觉组抑郁、焦虑、疲劳、睡眠障碍、日间思睡及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91.7%vs.60.2%,66.7%vs.30.1%,100.0%vs.66.3%,100.0%vs.62.4%,66.7%vs.34.4%,42.8%vs.10.7%,P〈0.05),有幻觉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明显低于无幻觉组(20.5分vs.24.0分,P〈0.05),有幻觉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疲劳量表(FS-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的评分和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中症状的个数均明显高于无幻觉组(23.0分vs.10.0分,17.5分vs.7.0分,10.0分vs.8.0分,10.0分vs.6.0分,7.5分vs.4.0分,14.0个vs.8.0个),其中有幻觉组实际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明显低于无幻觉组[(5.96±1.95)h vs.(6.92±1.39)h,(76.04±16.04)%vs.(85.52±14.38)%,P〈0.05],有幻觉组消化系统症状和心血管系统症状的个数明显多于无幻觉组(P〈0.05);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改良淡漠评定量表(MAES)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4)两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DE)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幻觉 非运动症状
原文传递
普拉克索、多巴丝肼初始单独或联合治疗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赖琼 赵晓玲 +2 位作者 李立 周咏梅 刘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多巴丝肼初始单独或联合治疗对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96例PD非运动症状患者,根据密封信封法分为普拉克索组、多巴丝肼组及联合组各32例,普拉索克组起始治疗单独口服普拉索克,...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多巴丝肼初始单独或联合治疗对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96例PD非运动症状患者,根据密封信封法分为普拉克索组、多巴丝肼组及联合组各32例,普拉索克组起始治疗单独口服普拉索克,多巴丝肼组起始治疗单独口服多巴丝肼,联合组联合应用普拉克索、多巴丝肼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睡眠障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情绪障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自主神经症状与感觉障碍、血液学指标血清白介素-6(IL-6)、胱抑素C(Cys C)、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多巴丝肼组(P<0.05);三组PSQI、HAMA、HAMD、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普拉克索组低于多巴丝肼组,联合组低于多巴丝肼组和普拉克索组(P<0.05);三组各项自主神经症状、感觉障碍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L-6、S-100B、Cys C、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普拉克索组低于多巴丝肼组,联合组低于多巴丝肼组和普拉克索组(P<0.05)。结论PD非运动症状患者起始单独口服普拉克索治疗较起始单独口服多巴丝肼可获得更好疗效,而联合应用多巴丝肼与普拉克索治疗则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其他非运动症状,调节与非运动症状相关的血液学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克索 多巴丝肼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认知功能 血液学指标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董宏利 刘春风 胡小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3-815,共3页
目的 探讨非运动症状对帕金森病(PD)患者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接受治疗的128例原发性PD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NMSS)调查PD患者NMS的发... 目的 探讨非运动症状对帕金森病(PD)患者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接受治疗的128例原发性PD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NMSS)调查PD患者NMS的发生率和水平;应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评价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水平.结果 本组PD患者NMS的总体发生率为100%,得分为47 ~229分,平均(124 ±48)分.PD患者所有NMS中发生率最高的症状为“便秘”,NMS的发生与年龄(r=0.226,P<0.05)、H-Y分期(r=0.442,P<0.05)、病程(r=0.223,P <0.05)呈正相关,而与性别无相关性(r=0.085,P>0.05);本组PD患者PDQ39的总体水平为10 ~76分,平均(44±16)分.得分最高的4个维度分别为:生活自理能力(60±15)分、运动功能(49±21)分、情感状态(49±28)分、病耻感(48±46)分.女性(x2=-1.821,P<0.05)、老年和无伴侣(x2=-1.512,P<0.05)的患者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比其他患者差.PD患者的病程(r=0.260,P<0.05)、疾病严重程度(r=0.259,P<0.05)的得分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总分呈正相关,NMSS总分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r =0.686,P<0.01).结论 NMS普遍存在于帕金森病患者当中,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神经节苷脂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对帕金森患者非运动症状及血清Cys C、S-100B、NSE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谭文用 邹晓毅 +1 位作者 周沐科 钟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对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非运动症状及血清胱抑素C(Cys C)、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影响。方法 104例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对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非运动症状及血清胱抑素C(Cys C)、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影响。方法 104例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普拉克索+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情绪障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障碍和感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变化以及血清Cys C、S-100B、NSE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和Epworth嗜睡程度评价表(ES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高于对照组;自主神经障碍和感觉障碍发生率、血清Cys C、S-100B和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可显著改善PD患者非运动症状,降低血清Cys C、S-100B、NSE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盐酸普拉克索 帕金森 非运动症状
下载PDF
行为治疗辅助普拉克索对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惠晓亮 周育苗 毛滢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05-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辅助行为疗法治疗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对患者抑郁程度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帕金森伴抑郁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给予普拉克索,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辅助行为疗法治疗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对患者抑郁程度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帕金森伴抑郁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给予普拉克索,观察组患者在普拉可索治疗基础上给予行为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和非运动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Zung评分、UPDRS II评分以及UPDRS III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Zung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8~12周末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Zung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2组患者UPDRSII评分和UPDRS III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12周末观察组UPDRS II评分以及UPDRS II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治疗辅助普拉克索治疗早发帕金森伴抑郁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对非运动症状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早发帕金森伴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帕金森 抑郁 行为治疗 普拉克索 非运动症状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心宁 刘桂冬 +1 位作者 肖勤 陈生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29例PD患者普拉克索0.5mg每天3次(经过3周加量期)治疗,持续12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29例PD患者普拉克索0.5mg每天3次(经过3周加量期)治疗,持续12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感觉异常、便秘、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和肢体水肿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PD患者治疗后HAMA、HAMD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而MMSE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感觉异常的患者(6例,20.7%)比治疗前(11例,37.9%)显著减少(P<0.05),治疗前后排尿障碍、便秘、性功能障碍及肢体水肿患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拉克索能够减轻P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其感觉异常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普拉克索
下载PDF
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会奇 方伯言 +2 位作者 刘翠 公维军 刘爱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3-766,共4页
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的康复训练包括四肢关节基本训练,步态训练,核心肌群、姿势平衡训练,口周、面部、颈部肌肉训练和咽部反射训练,舌唇运动、发声、音量、韵律、语速训练,深吸气、深呼气训练和腹部... 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的康复训练包括四肢关节基本训练,步态训练,核心肌群、姿势平衡训练,口周、面部、颈部肌肉训练和咽部反射训练,舌唇运动、发声、音量、韵律、语速训练,深吸气、深呼气训练和腹部加压训练。非运动症状康复训练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处理问题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心理疗法、家人支持、社会参与等综合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的非运动症状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琰 李光宇 +1 位作者 王晓旭 王珞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后非运动症状(NMS)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调查表、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生活质量量表(PDQ-39)对138例DBS术后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NMS广泛存在于PD术后患者中,其中紧张...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后非运动症状(NMS)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调查表、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生活质量量表(PDQ-39)对138例DBS术后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NMS广泛存在于PD术后患者中,其中紧张、焦虑发生率最高,占81.9%(113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MS总分、患病时间及心脑血管系统功能水平、情绪与认知4个因素是影响PD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主要因素,共同解释生活质量变异的61.2%。结论PD患者DBS术后普遍存在NMS,生活质量水平较低,NMS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医务人员在关注运动症状的同时更应注意改善患者的N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非运动症状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恩他卡朋与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效果: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贝筝 文国强 陈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5052-5058,共7页
背景: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多种非运动症状,且这些症状研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恩他卡朋和普拉克索均可通过影响多巴胺代谢治疗帕金森病,但两者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差异,目前尚不得而知。目的:比较恩他卡朋和普拉克索改善帕金森病非... 背景: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多种非运动症状,且这些症状研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恩他卡朋和普拉克索均可通过影响多巴胺代谢治疗帕金森病,但两者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差异,目前尚不得而知。目的:比较恩他卡朋和普拉克索改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效果的差异。方法:临床试验研究将在中国海口海南省老年病医院完成,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388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恩他卡朋组(n=194)和普拉克索组(n=194),分别接受恩他卡朋或普拉克索治疗。试验于2013-08-30经海南省老年病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伦审第S2013-038-01号。参与者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于2019-04-15在中国临床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900022534),注册方案版本号1.0。结果与结论:(1)主要结局指标设定为治疗后3周非运动症状改善率;(2)次要结局指标为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周能够反映炎症的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不良反应;(3)前期100例小样本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恩他卡朋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后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尿急尿频、性功能障碍、口感及流涎等自主神经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幻觉和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以及痉挛、疼痛及不安腿综合征等感觉异常指标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降低;(4)确认恩他卡朋与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效果的优劣,将为未来临床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恩他卡朋 普拉克索 自主神经症状 精神症状 感觉异常 非运动症状 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康复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苏敏 韩立影 +2 位作者 刘传道 昝云强 杨卫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PD患者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假刺激组,治疗组29例,假刺激组2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频率为0.5Hz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假刺激组患者以同样...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PD患者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假刺激组,治疗组29例,假刺激组2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频率为0.5Hz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假刺激组患者以同样方式置于经颅磁刺激仪器下,但仪器无能量输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采用30项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ues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对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抑郁状况、睡眠状况、认知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NMSQuest评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非运动症状改善效果与治疗前相比并不显著(P〉0.05),但假刺激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NMSQuest评分逐渐增高(P〈0.05),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假刺激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的HAMD评分逐渐增高(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抑郁改善程度均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障碍明显缓解(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睡眠障碍改善效果与治疗前相比并不显著(P〉0.05),而假刺激组PDSS评分逐渐降低,虽然患者的睡眠障碍未明显加重(P〉0.05),但2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睡眠障碍改善效果均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水平提高(P〈0.05),但治疗后1个月时认知功能改善效果减退(P〉0.05),而假刺激组MMSE量表得分逐渐下降(P〉0.05),治疗组与假刺激组相比,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康复疗效
原文传递
滋肾平颤颗粒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袁晓蕾 叶青 +1 位作者 袁灿兴 周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滋肾平颤颗粒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方法,将124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2例。尚未服用西药者暂缓应用西药,直接予中药治疗,已服用西药者在原药物剂量及用法... 目的观察滋肾平颤颗粒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方法,将124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2例。尚未服用西药者暂缓应用西药,直接予中药治疗,已服用西药者在原药物剂量及用法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组予滋肾平颤颗粒,对照组予安慰剂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早晚冲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中Ⅱ~Ⅲ量表、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及左旋多巴用量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8、12周UPDRSⅡ及UPDRS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OPA-AUT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SCOPA-AUT评分中便秘、流涎、夜尿多、多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8、12周PDSS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4、8、12周,治疗组PD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PDSS分项差值比较,治疗组在延长入睡时间,减少夜尿症、噩梦、幻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对照组左旋多巴用量明显增加,治疗组用量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平颤颗粒可以改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左旋多巴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平颤颗粒 帕金森病 随机双盲试验 非运动症状 左旋多巴剂量
下载PDF
早期初诊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徐辉 刘卫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不同年龄分组、不同临床亚型非运动症状(NMS)的特点。方法收集门诊首次就诊且发病在1年内的早期PD患者96例和正常对照者102例,调查临床资料及相关量表并进行比较。结果 91例(93.83%)患者至少出现1项NMS,常...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不同年龄分组、不同临床亚型非运动症状(NMS)的特点。方法收集门诊首次就诊且发病在1年内的早期PD患者96例和正常对照者102例,调查临床资料及相关量表并进行比较。结果 91例(93.83%)患者至少出现1项NMS,常见症状依次为近记忆力下降(70.83%,68例)、便秘(48.96%,47例)、注意力下降(47.92%,46例),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年龄≤60岁较年龄>60岁感焦虑害怕或恐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强直型尿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震颤型(P<0.01)。结论早期PD患者非运动症状复杂多样。不同年龄组及不同临床亚型NMS的表现也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非运动症状 临床亚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