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Near-Infrared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Regression Prediction Based on PSO-MKL-SVR
1
作者 Xinjia Yang Linhua Zhou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ng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the near-infrared spectrum, we utilized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to optimize hyperparameters for the Multi-Kern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ng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the near-infrared spectrum, we utilized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to optimize hyperparameters for the Multi-Kernel Learn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KL-SVR). With these optimized hyperparameters, we established a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regression model, referred to as the PSO-MKL-SVR model. Subsequently, we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PSO-MKL-SVR model and the PSO-SVR model. In a dataset comprising ten volunteers, the PSO-MKL-SVR model exhibited significant precision improvements, including a 16.03% reduction in Mean Square Error and a 0.29% increase in the Squar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oreover, there was a 0.14% higher probability of the Clark’s Error Grid Analysis falling within Zone A. Additionally, the PSO-MKL-SVR model demonstrated a faster operational speed compared to the PSO-SVR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M MKL PSO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图像的无创血糖测量仿体实验验证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芬 赵跃进 +4 位作者 孔令琴 刘明 董立泉 惠梅 刘小华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225,共3页
基于光学测量的无创血糖检测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存在信噪比低、背景噪声干扰、准确度不高等问题,该无创血糖检测方法还停留在实验阶段,无法应用于临床实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图像的无创血糖检测方法... 基于光学测量的无创血糖检测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存在信噪比低、背景噪声干扰、准确度不高等问题,该无创血糖检测方法还停留在实验阶段,无法应用于临床实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图像的无创血糖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到的散射图像,采用梯度增强决策树算法,建立了散射图像特征参量与血糖浓度关系的回归模型,并通过仿体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梯度增强回归模型,可以对可见光散射图像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进行建模,一致性决定系数可达0.929,葡萄糖检测精度平均绝对误差为0.156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糖 可见光散射图像 梯度增强回归
原文传递
近红外无创血糖浓度的Label Sensitivity算法和支持向量机回归 被引量:1
3
作者 孟琪 赵鹏 +4 位作者 宦克为 李野 姜志侠 张瀚文 周林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624,共8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无创且持续性地测量能实时监控人体血糖水平,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便利性、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无创血糖监测的想法提出较早,但仍然存在...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无创且持续性地测量能实时监控人体血糖水平,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便利性、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无创血糖监测的想法提出较早,但仍然存在预测精度低、预测值与标签值相关性不高等难点,至今没有达到临床要求。近年来,光谱检测技术发展迅猛且机器学习技术在智能信息处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两者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人体无创血糖医学监测模型的精度和普适性。提出了一种标签敏感度算法(LS),并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人体血糖含量预测模型。使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4名志愿者食指处动态血液光谱数据(每名志愿者28组数据),并使用多元散射矫正(MSC)方法消除了部分光散射的影响。考虑血糖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有差异,提出了基于血糖浓度标签差的特征波长挑选方法,并构建了标签敏感度支持向量机(LSSVR)预测模型。设计实验,对比该模型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区分度支持向量机(FSSVR)算法。结果表明,LS算法的最佳特征波长数为32,经特征波长选择后的LSSVR表现最佳,其均方误差降低至0.02 mmol·L^(-1),明显优于全谱段PLSR模型,血糖浓度的预测值与标签值的相关系数提升至99.8%,预测值全部位于可容许误差的克拉克网格A区内。LSSVR模型的优异表现为早日实现血糖的无创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糖 近红外光谱 特征波长 Label Sensitivity算法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光谱分析用于无创血糖检测的微量葡萄糖测量
4
作者 孙晶华 焦绘春 +1 位作者 张黎丽 王明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685-686,693,共3页
采用无创伤的方法检测血糖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是当今国际医疗和传感器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之一.无创血糖检测将使糖尿病检测手段产生质的飞跃,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唾液中葡萄糖含量仅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1 50~1 1... 采用无创伤的方法检测血糖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是当今国际医疗和传感器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之一.无创血糖检测将使糖尿病检测手段产生质的飞跃,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唾液中葡萄糖含量仅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1 50~1 100,所以通过人的唾液测量血糖值,其精度要达到0.01mmol L.基于光谱分析技术,实现了葡萄糖的微量检测,精度高,重复性好.为实现无创血糖检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无创血糖 微量检测 葡萄糖
下载PDF
国产无创血糖仪在不同红细胞压积人群检测中的准确性评价
5
作者 孙曾梅 邬云红 +4 位作者 张惠勤 董婷婷 代倩 王玲 罗金措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国产无创血糖仪在不同高原红细胞压积(HCT)人群检测中的准确性,明确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97:2013标准《体外诊断检测系统-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选取来自高原不... 目的:探讨国产无创血糖仪在不同高原红细胞压积(HCT)人群检测中的准确性,明确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97:2013标准《体外诊断检测系统-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选取来自高原不同红细胞压积(HCT)的人群140名,将其中高原正常HCT者纳入正常HCT组(90例),将高HCT的患者纳入高HCT组(50例),分别采用无创血糖仪、传统血糖仪(强生NovaStatStripXpress血糖仪和罗氏卓越金采型血糖仪)进行葡萄糖检测,以生化检测的血浆葡萄糖及两个传统有创血糖仪检测值为“金标准”,分析无创血糖仪检测正常HCT和高HCT的准确性,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无创血糖检测仪测量偏差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正常HCT组和高HCT组中无创血糖仪检测结果与生化检测、传统强生Nova血糖仪和罗氏卓越血糖仪的测试值均有相关性(r_(正常HCT组)=0.773,r=0.768,r=0.765;r_(高HCT组)=0.683,r=0.736,r=0.751;P<0.0001)。正常HCT组和高HCT组的无创血糖仪测试结果与生化检测、强生Nova血糖仪和罗氏卓越传统血糖仪检测值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7.78%和46.00%。无创血糖仪检测值在两组人群中的测试结果集中于A区(临床准确区)和B区(临床可接受区)分别为96.66%和96.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生化检测血糖水平和患者年龄为无创血糖仪测量偏差的影响因素。结论:无创血糖仪检测结果不受高原人群HCT水平的影响,有望对糖尿病患者管理产生重大改变,并将成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糖检测的科学选择,具有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糖 红细胞压积(HCT) 高原 准确性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机器学习的无创血糖浓度回归研究
6
作者 李莹 周林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38-143,共6页
无创血糖浓度预测是目前的热点研究问题,其预测精度容易受到各种不同因素干扰。针对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无创血糖浓度回归问题,重点分析了指端相邻位置光谱散射对回归精度的影响。OGTT实验是无创血糖浓度预测问题中的采集数据的经典方法,通... 无创血糖浓度预测是目前的热点研究问题,其预测精度容易受到各种不同因素干扰。针对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无创血糖浓度回归问题,重点分析了指端相邻位置光谱散射对回归精度的影响。OGTT实验是无创血糖浓度预测问题中的采集数据的经典方法,通过OGTT实验采集了指端区域近红外光谱及对应的血糖浓度数据,并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预测血糖浓度。总共设计了3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区域数据的采集和平均能有效降低指端相邻位置对光谱不同散射带来的回归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糖 近红外光谱 支持向量回归 光谱散射
下载PDF
血糖及其他体液葡萄糖测定进展 被引量:59
7
作者 张家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335,共3页
本文从糖尿病医患角度介绍血糖测定的进展。主要从血浆糖测定到毛细血管全血糖测定 ,以及近年的微创 (组织液糖测定 )及无创糖测定。较详细地讨论了毛细血管全血糖测定的特点和误差的原因。
关键词 血糖 葡萄糖 测定 毛细血管全血糖 组织间液糖 糖尿病
原文传递
改进的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在光谱信号去噪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晓莉 李成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54-1762,共9页
针对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过程中噪声对血糖浓度模型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提出用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实现近红外光谱信号的去噪;同时,根据原始信号曲率和分解后本征模态函数(IMFs)曲率间的离散弗雷歇距离选择相关模态。首先... 针对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过程中噪声对血糖浓度模型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提出用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实现近红外光谱信号的去噪;同时,根据原始信号曲率和分解后本征模态函数(IMFs)曲率间的离散弗雷歇距离选择相关模态。首先,将自适应噪声的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引入近红外光谱去噪过程,介绍了经验模态分解、集合经验模态分解、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及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基本原理及具体实现过程。然后,应用基于曲率和离散弗雷歇距离的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改进算法对仿真信号和光谱信号进行去噪,并将其标准差和信噪比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提出的方法得到的血糖浓度近红外光谱数据其标准差为0.179 4,信噪比为19.117 5dB,实现了信号与噪声的分离,改善了重构信号质量,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可以有效识别并提取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糖检测 近红外光谱 信号去噪 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曲率 离散弗雷歇距离
下载PDF
无创伤法测量血糖浓度的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斐 孔德义 +1 位作者 梅涛 陶永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174,共4页
对国际上无创血糖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主要包括 :电化学法、光学法 (透射式、偏振式和后向散射式 ) ,并着重分析了光学法中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方法。最后 ,讨论了当前无创血糖检测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了分析 ,初步确定了... 对国际上无创血糖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主要包括 :电化学法、光学法 (透射式、偏振式和后向散射式 ) ,并着重分析了光学法中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方法。最后 ,讨论了当前无创血糖检测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了分析 ,初步确定了检测方法和测量仪器的设计框图 ,包括 :入射光源波长的选择 ;确定接收点 ;建立生物组织的光学模型 ;仪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伤法 测量技术 血糖浓度 糖尿病 光学法
下载PDF
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民森 陈文亮 +2 位作者 杜振辉 徐可欣 蒋诚志 《现代仪器》 2004年第4期38-40,共3页
本文分析了光在手掌组织中的传播特性 ,以及经皮近红外无创血糖浓度测量原理。基于AOTF (声光可调谐滤波器 )分光系统 ,构建了近红外经皮无创血糖检测系统 ,并利用该系统对 3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实验 ,得到... 本文分析了光在手掌组织中的传播特性 ,以及经皮近红外无创血糖浓度测量原理。基于AOTF (声光可调谐滤波器 )分光系统 ,构建了近红外经皮无创血糖检测系统 ,并利用该系统对 3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实验 ,得到较好的测量结果。三次实验中PLS (偏最小二乘 )校正集模型的RMSEP (预测均方根误差 )分别为 0 6 9mmol/L、 0 4 9mmol. /L、 0 5 4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无创血糖检测 近红外经皮无创血糖检测系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宇祥 吴彬 +4 位作者 林海军 李建闽 张甫 张彩丽 彭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8-586,共9页
糖尿病是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世界第3大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非传染性疾病。血糖检测是医生诊断糖尿病、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科学依据。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取代传统的有创、微创血糖检测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是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世界第3大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非传染性疾病。血糖检测是医生诊断糖尿病、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科学依据。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取代传统的有创、微创血糖检测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近二十年来,研究人员依据不同的物理原理提出了多种无创血糖检测方法,该文按光学类和非光学类两大类别分别阐述各种无创血糖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并探讨了无创血糖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 无创血糖检测 光学类方法 非光学类方法
下载PDF
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中基于差动式浮动基准测量的有效信号提取 被引量:9
12
作者 韩广 刘蓉 徐可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99-1604,共6页
近红外光谱的相对测量对实现人体血糖浓度的在体高精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离体检测中常用的相似背景扣除以及双光路设计等方法不适合人体的复杂背景变化,而基于位置的参考测量方法被认为是有希望实现在体参考测量的方法之一。因此课题... 近红外光谱的相对测量对实现人体血糖浓度的在体高精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离体检测中常用的相似背景扣除以及双光路设计等方法不适合人体的复杂背景变化,而基于位置的参考测量方法被认为是有希望实现在体参考测量的方法之一。因此课题组提出差动式浮动基准参考测量方法来实现在体的相对测量。差动式浮动基准参考测量方法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参考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径向检测距离的确定和差动检测信号中有效信号提取的问题。在差动式浮动基准参考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NAS(net analyte signal)-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SPXY(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s)-PLS(partial least square)的差动浮动基准测量方法,在离体实验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过该方法处理后,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明显降低,相关系数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该方法在人体实验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也表明该方法处理后所建模型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有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无创血糖检测 差动浮动基准 有效信号
下载PDF
能量代谢守恒法无创血糖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健铭 陈真诚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7-921,共5页
根据能量代谢守恒法无创血糖检测的基本原理,设计出无创血糖检测探头并推导出血糖检测的数学模型。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和主分量分析方法处理数据,得出了计算血糖值的多元线性表达式,获得了对血糖值贡献最大的两个分量。实验结果显示,采... 根据能量代谢守恒法无创血糖检测的基本原理,设计出无创血糖检测探头并推导出血糖检测的数学模型。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和主分量分析方法处理数据,得出了计算血糖值的多元线性表达式,获得了对血糖值贡献最大的两个分量。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上述算法计算得出的血糖值与血糖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86,表明了采用主分量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求解无创血糖检测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糖检测 能量代谢守恒法 多元线性回归 主分量分析
下载PDF
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真诚 张杨 +1 位作者 徐北平 朱健铭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根据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技术,设计一种小型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系统。以系统检测探头对人体食指采取透射方式探测,由光电传感器采集四路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的脉搏波信号。提出一种脉搏波预处理方法,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和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去... 根据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技术,设计一种小型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系统。以系统检测探头对人体食指采取透射方式探测,由光电传感器采集四路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的脉搏波信号。提出一种脉搏波预处理方法,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和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去除原始脉搏波的高频噪声和基线漂移。运用动态光谱频域提取法提取对数脉搏波的基波分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的方法,预测人体血糖浓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此系统预测血糖值与真实血糖值的相关性达到了86.5%,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56 mmol/L,证明系统检测结果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光电容积脉搏波 无创血糖检测 脉搏波预处理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中红外无创血糖研究进展并论角质层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星旦 王动民 +1 位作者 卢启鹏 丁海泉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8-63,共6页
在介绍中红外无创血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实验探讨了组织液渗透到手指皮肤表面时,角质层对血糖测量的影响。加入角质层干扰信息前,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建立了模拟组织液中葡萄糖定标模型,其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9.6 mg/dL;加入... 在介绍中红外无创血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实验探讨了组织液渗透到手指皮肤表面时,角质层对血糖测量的影响。加入角质层干扰信息前,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建立了模拟组织液中葡萄糖定标模型,其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9.6 mg/dL;加入三个志愿者手指皮肤吸收的干扰信息后,所得三个模型的RMSECV分别为17.4,16.3和17.1 mg/dL。结果表明,当组织液渗透到手指皮肤表面时,不同志愿者的角质层对定标模型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同;计入角质层的干扰,中红外光谱无创血糖的检测精度有望达到18 mg/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衰减全反射 无创血糖检测 糖尿病
原文传递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无创血糖光谱算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爽 蒲宝明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6年第8期120-124,共5页
为了实现无创血糖浓度检测,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无创血糖光谱算法.该算法使用光电容积脉搏波(PPG)设备对志愿者指端红光、红外光交替采样得到PPG信号,然后通过微创血糖仪测得血糖浓度.对采集到的PPG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特征... 为了实现无创血糖浓度检测,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无创血糖光谱算法.该算法使用光电容积脉搏波(PPG)设备对志愿者指端红光、红外光交替采样得到PPG信号,然后通过微创血糖仪测得血糖浓度.对采集到的PPG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特征组成特征矩阵,分别运用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对特征矩阵和实时血糖浓度进行回归训练,得到特征矩阵与血糖浓度间的关系,并对训练得到的函数关系进行验证,选取出高斯核支持向量机模型为最佳训练模型.实验证明,与偏最小二乘回归进行对比,本文提出的运用核函数为高斯核的支持向量机算法的预测准确度能提升10%~15%,预测的高低血糖正确率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无创血糖检测 近红外光谱 光电容积脉搏波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和人工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血糖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代娟 季忠 杜玉宝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3-720,共8页
现有的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建模方法大多是基于多波长近红外光谱信号,不利于无创血糖仪在家庭中普及,并且这些建模方法没有考虑单个个体每天血糖变化规律的差异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血糖吸收最强的1 550 nm近红外光吸光度为自变量、... 现有的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建模方法大多是基于多波长近红外光谱信号,不利于无创血糖仪在家庭中普及,并且这些建模方法没有考虑单个个体每天血糖变化规律的差异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血糖吸收最强的1 550 nm近红外光吸光度为自变量、血糖浓度为因变量,结合粒子群(PSO)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了一种无创血糖检测模型——PSO-2ANN模型。该模型以两个结构和参数确定的人工神经网络为基本的子模块,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两个子模块的权重系数得到最终的模型。使用PSO-2ANN模型对10名志愿者的实验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其中9名志愿者的预测相对误差率均小于20%;通过PSO-2ANN模型得到的血糖浓度预测值分布在克拉克误差网格A、B区域的比重为98.28%,证实了PSO-2ANN模型具有比传统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更为理想的预测精度和稳健性。另外,单个个体由于外界环境、心情、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每天血糖的变化规律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PSO-2ANN模型只需要调节一个参数便能修正这种差异性。本文提出的PSO-2ANN模型为克服血糖浓度预测的个体差异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无创血糖检测 粒子群 人工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血糖浓度荧光光谱检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凌明胜 钱志余 梁超英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5-639,共5页
传统血糖检测需从患者静脉取血,给糖尿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利用荧光测试技术进行血糖的无创检测研究。通过对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全血、血清和不同浓度的红细胞溶液进行系列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全血在720~730 nm附近有明显... 传统血糖检测需从患者静脉取血,给糖尿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利用荧光测试技术进行血糖的无创检测研究。通过对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全血、血清和不同浓度的红细胞溶液进行系列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全血在720~730 nm附近有明显荧光特征峰,其中720 nm附近特征峰由血细胞引起、730 nm附近特征峰是由糖份引起,且全血和血清中此位置处峰值强度均随血糖浓度变化而规律性变化。实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血糖荧光无创检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光学光子学 无创血糖检测 荧光光谱 血液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沙宪政 李明菊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3年第6期29-31,共3页
对现有的一些使用近红外光谱无创离体和在体测量葡萄糖的研究结论,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进行评述。首先介绍建立葡萄糖光谱检测的基本理论。在光谱检测的分析研究中,离体测量表现出良好的结果;在体葡萄糖检测和预测,结果精度较差,离临床... 对现有的一些使用近红外光谱无创离体和在体测量葡萄糖的研究结论,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进行评述。首先介绍建立葡萄糖光谱检测的基本理论。在光谱检测的分析研究中,离体测量表现出良好的结果;在体葡萄糖检测和预测,结果精度较差,离临床和家庭使用还有一些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无创血糖检测 糖尿病 光谱分析方法 离体测量 在体测量
下载PDF
无创血糖测量的测量界面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文亮 刘蓉 +1 位作者 崔厚欣 徐可欣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245,254,共5页
构建了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测量系统,研究了活体无创血糖测量时测量界面稳定的影响,得出了测头与接触部位刚好完全接触时为最佳接触状态和测头与被测部位接触30s后为最佳测量时间的结论,保证了测量界面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用偏最小二... 构建了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测量系统,研究了活体无创血糖测量时测量界面稳定的影响,得出了测头与接触部位刚好完全接触时为最佳接触状态和测头与被测部位接触30s后为最佳测量时间的结论,保证了测量界面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建立校正集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56mmol/L和0.50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无创血糖测量 测量界面 稳定性 最佳接触状态 最佳测量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