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例年龄>60岁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的波形特征及疾病转归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祯祎 李宏申 马金霞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2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探讨100例年龄>60岁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CG)检查的波形特征及疾病转归因素,对优化治疗手段、改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00例年龄>60岁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 目的:探讨100例年龄>60岁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CG)检查的波形特征及疾病转归因素,对优化治疗手段、改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00例年龄>60岁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ECG检查波形特征及疾病转归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验证其预测价值。结果:(1)ECG异常波形:①明显ST-T段改变,面向梗死区域导联有典型病理性Q波(深度超过同一导联R波1/4),Q波时间≥0.04 s。②面向梗死区域导联有T波倒置,倒置T波尖变钝,起止角接近终止角。③损伤型ST段抬高及对应性ST段压低,弓背向上型,伴T波直立、高耸,波形变窄,连续3个导联以上ST段压低≥0.20 mV,降支和升支对称性T波改变。(2)出院后12个月随访,均无脱落病例。100例年龄>60岁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转归良好率为78.00%。(3)年龄71~80岁、超重、合并基础疾病、ECG异常波形、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450 pg/mL、吸烟史是年龄>60岁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转归不良独立危险因素。(4)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UC为0.925(95%CI:0.855~0.968),预测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82.05%,且模型拟合效果好。(5)随机抽取1例患者,其各自变量取值为年龄=0,BMI=1,基础疾病=1,EGG异常波形=1,NT-proBNP=0,吸烟史=1,代入概率预测方程得到概率值P=0.465,小于临界值,故预测准确度为88%的条件下,该患者疾病转归良好。结论:年龄>60岁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ECG波形特征以明显ST-T段改变为主,疾病转归受年龄、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BMI)等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上述因素确定防治措施可促进疾病良好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无症状 年龄>60岁 波形特征 疾病转归
下载PDF
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在无症状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周革利 伞锕镅 +2 位作者 张晓彤 纪鹏 李擎 《智慧健康》 2021年第15期10-12,共3页
目的 旨在对无症状体检人群在体检过程中使用磁控胶囊内镜的临床价值做探究。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62医院接受体检的126例无症状体检者使用磁控胶囊内镜的体检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即便属于无症状人群,但... 目的 旨在对无症状体检人群在体检过程中使用磁控胶囊内镜的临床价值做探究。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62医院接受体检的126例无症状体检者使用磁控胶囊内镜的体检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即便属于无症状人群,但借助磁控胶囊内镜的检查仍能发现部分人群患有胃部疾病,包括浅表性胃炎、胃息肉、慢性胃炎、胃潴留、胃溃疡及胃毛细血管扩张等;接受检查的无症状体检者的胃内清洁度优良率为84.92%(107/126),可以看出这些无症状体检者的胃内优良清洁度较差;无症状体检者对磁控胶囊内镜的满意度评价高于传统胃镜。结论 对无症状体检者使用磁控胶囊内镜能够发现此类人群是否具有潜在的影响患者胃部健康的疾病,可以起到早发现、早预防及早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胶囊内镜检查 无症状 体检人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对无症状高血压从“无症可辨”到“有证可辨”的探索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泉滢 唐桂军 田元生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491-495,共5页
症状只是辨证的一项依据。辨证是综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所得出的结论。无症状高血压早期大多没有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无症可辨"。中医重视患者的体质差异、舌脉象变化、经络传变,临床... 症状只是辨证的一项依据。辨证是综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所得出的结论。无症状高血压早期大多没有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无症可辨"。中医重视患者的体质差异、舌脉象变化、经络传变,临床可从高血压患者所产生的病理变化以及患者的体质、神色、形态、舌脉象等变化,推断出患者患有高血压,从而辨为某"证"而"辨证论治",也就是说变"无症可辨"为"有证可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高血压 “无症可辨” “有证可辨” 体质辨证 经络辨证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无症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璇 苏齐鉴 +1 位作者 梁健 邓鑫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20-3523,共4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参灵扶正胶囊和清毒胶囊干预无症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10例无症状HIV感染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予中医药辨证治疗,后者予模拟剂,观察发病百分比,CD4+T细胞、CD8+... 目的:本研究观察参灵扶正胶囊和清毒胶囊干预无症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10例无症状HIV感染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予中医药辨证治疗,后者予模拟剂,观察发病百分比,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细胞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发病百分比为22.73%,对照组为3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D4+T计数及白介素-12(IL-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WHOQOL-HIV-BREF评分项目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总体健康状况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增加,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评分(P<0.05)。在观察期间,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6例,对照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干预可延缓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降低艾滋病期的发病百分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艾滋病 HIV 中医药 参灵扶正胶囊 清毒胶囊
原文传递
运用“五辨”思维探讨慢性胃炎“无症可辨”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雅 陈杭 +1 位作者 李星慧 林雪娟 《福建中医药》 2020年第6期42-45,共4页
慢性胃炎在临床中可有多种症状,但无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无典型上消化道系统症状,从而易出现“无症可辨”的情况。“五辨”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五种思维,辨症有利于对慢性胃炎主要证型进行辨识,辨证有利于明确慢性胃炎动态性... 慢性胃炎在临床中可有多种症状,但无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无典型上消化道系统症状,从而易出现“无症可辨”的情况。“五辨”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五种思维,辨症有利于对慢性胃炎主要证型进行辨识,辨证有利于明确慢性胃炎动态性质,辨病有利于掌握慢性胃炎发展规律,辨人有利于推断慢性胃炎发展趋势,辨机有利于明确慢性胃炎内在机理。综合运用“五辨”思维可以为解决慢性胃炎“无症可辨”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无症可辨 辨症 辨证 辨病 辨人 辨机
下载PDF
胃癌“无症可辨”的双向性队列研究及相关原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克穷 于明洋 +1 位作者 孙立优 张振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7期1527-1529,共3页
目的:探索胃癌在手术、化疗前后无证可辨与临床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通过对2004年-2008年期间634次胃癌住院患者在手术、化疗前后病案的回顾性调查和466人1097次胃癌手术、化疗前后患者的前瞻性调查,其中前瞻性调查以胃... 目的:探索胃癌在手术、化疗前后无证可辨与临床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通过对2004年-2008年期间634次胃癌住院患者在手术、化疗前后病案的回顾性调查和466人1097次胃癌手术、化疗前后患者的前瞻性调查,其中前瞻性调查以胃癌无证可辨为因变量,以相关临床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中无证可辨发病率分别为22.17%和16.77%;从logistic回归分析来看,呈正相关:外科切缘、化疗次数;呈副相关:年龄、卡氏评分、术前化疗前或化疗间歇期服用中药。结论:调查时段不同,无证可辨发病率,临床影响因素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手术 化疗前后 队列研究 无证可辨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4609例体格检查情况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金益民 《医学与社会》 2001年第2期36-38,共3页
通过体检普查获取有关健康的重要信息 ,筛选出危害人们健康的诸多疾病 ,尤其能提高无症状人群对自身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
关键词 体检 无症状人群 健康水平
下载PDF
有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CTA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肖永莉 《大医生》 2018年第3期30-30,39,共2页
目的分析对比有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狭窄程度及斑块出现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 目的分析对比有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狭窄程度及斑块出现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以Ⅰ级动脉狭窄多发,对照组患者主要以动脉狭窄Ⅱ级以上者多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TA检查,有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脉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数量及软斑块发生率均要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脉 冠状动脉CTA
下载PDF
对无胸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的分析
9
作者 张志彪 张礼丙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无胸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应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50例无胸痛症状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然后对其心电图表现及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目的:分析并总结无胸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应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50例无胸痛症状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然后对其心电图表现及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对50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有31例患者的心电图存在典型AMI改变,有19例患者的心电图无典型AMI改变。在31例心电图存在典型AMI改变的患者中,有31例患者的心电图存在ST-T改变,有29例患者的心电图存在T波改变,有20例患者的心电图存在Q波异常,有18例患者的心电图存在R波改变。在50例患者中,前间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高侧壁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前侧壁心肌梗死、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有13例、11例、9例、7例、4例、3例、3例。结论:无胸痛症状AMI患者的心电图多存在典型的AMI改变,表现为ST-T改变、T波改变、Q波异常、R波改变等,其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多为前间壁心肌、下壁心肌、高侧壁心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胸痛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表现
下载PDF
“无症状”性脑瘤13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张蕴增 刘勇 +5 位作者 杜长生 毛更生 刘雪飞 唐红 李钟铭 秦宇宏 《武警医学》 CAS 1999年第8期442-443,共2页
目的 报告13 例“无症状”性脑瘤临床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 总结、分析13 例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3 例病人均经 C T 或 M R I检查得以诊断,其中12 例行肿瘤切除术,1 例予以保守随访。结论  C T 和 M R I... 目的 报告13 例“无症状”性脑瘤临床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 总结、分析13 例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3 例病人均经 C T 或 M R I检查得以诊断,其中12 例行肿瘤切除术,1 例予以保守随访。结论  C T 和 M R I等先进医疗诊断设备的应用,是临床“无症状”脑瘤得以诊断的主要手段;“无症状”只是特定时期内相对而言,其原因与高龄、颅内代偿空间扩大、脑瘤位于功能“哑区”以及多有良性表现有关。临床勿轻视症状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脑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血清AnxA1、GGT联合影像用于诊断无典型症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范燕宾 李雪博 +2 位作者 程帅 孙运 陈丰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6期830-83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γ-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无典型症状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无典型症状冠心病患者92例,行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 目的 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γ-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无典型症状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无典型症状冠心病患者92例,行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同时检测血清AnxA1、GGT水平。结果 经CAG检查确诊,轻度狭窄患者62例,中度狭窄患者30例。CTA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CAG结果 Kappa值为0.491,P<0.05。中度狭窄患者血清AnxA1、GGT水平分别为(2.22±0.64)μg/L和(45.50±9.92)U/L,明显高于轻度狭窄患者(P<0.05)。血清AnxA1、GGT水平诊断中度狭窄程度的AUC值分别为0.684(95%CI:0.617-0.738)、0.875(95%CI:0.726-0.931),P<0.05。血清AnxA1、GGT水平联合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CAG结果 Kappa值为0.765,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AUC值分别为0.897(95%CI:0.816-0.943),P<0.05。结论 血清AnxA1、GGT与无典型症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关系,联合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A1 Γ-谷氨酰转肽酶 CT冠状动脉成像 无典型症状 冠心病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琛琪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在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评分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术前两组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患者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年观察组患者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上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Oswestry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Oswest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有效方法。该术式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腰椎功能,减少疼痛,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无神经损伤症状 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疗效
原文传递
经后路钉棒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无神经症状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德军 戢勇 +7 位作者 吴国勇 陈云 唐旭 唐毅 骆勇刚 张辉 雷海 李水燕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无神经症状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均无神经症状,采用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及鲑鱼降钙素50 IU肌内注射,1次/d连续使用2周,同时口服钙尔奇D 600 mg,1次/... 目的:探讨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无神经症状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均无神经症状,采用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及鲑鱼降钙素50 IU肌内注射,1次/d连续使用2周,同时口服钙尔奇D 600 mg,1次/d。患者出院则改为鲑鱼降钙素鼻喷剂继续使用。结果:38例患者,术前经摄X片及CT等检查见伤椎压缩50%或椎管占位30%以上,骨密度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术后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X片见椎体高度基本恢复,3个月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术后3~5个月复查骨密度较术前明显的好转。结论:后路钉棒系统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无神经症状性胸腰椎骨折具有恢复椎体高度,稳定脊柱,防止后突畸形,同时有良好止痛和促进成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钉棒固定 抗骨质疏松 无神经症状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PKP三柱强化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松茂 侯秀伟 +4 位作者 胡军华 徐永辉 裴勇 高利峰 吴广良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PKP三柱强化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选取2015-11—2019-02间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接受PKP三柱强化治疗的无神经症状的Kummell病患者。统计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 目的探讨PKP三柱强化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选取2015-11—2019-02间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接受PKP三柱强化治疗的无神经症状的Kummell病患者。统计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随访期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随访6个月期间患者的VSA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三柱强化是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的有效手段,并发症少,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 三柱强化 无神经症状 Kummell病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柴瑞霁主任关于慢性肾病无症可辨的临床思维 被引量:1
15
作者 柴馥馨 柴凝馨 王晓梅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6期2910-2913,共4页
对于慢性肾炎出现无症状蛋白尿或隐血尿的临床现象,中医经常受到无症可辨或如何辨证的质疑。柴瑞霁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临床没有绝对的“无症”。并对“无症”的原因做了6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提出了解决无症可辨的... 对于慢性肾炎出现无症状蛋白尿或隐血尿的临床现象,中医经常受到无症可辨或如何辨证的质疑。柴瑞霁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临床没有绝对的“无症”。并对“无症”的原因做了6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提出了解决无症可辨的5种方法,凸显了中医的临床思维。尤其是“无症”从虚论治的学术观点,具有重要的辨证指导意义和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柴瑞霁 无症可辨 临床思维
下载PDF
无症状肺结核抗痨治疗指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瑜 周爱贤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6期816-817,共2页
目的研究无症状肺结核病人是否需要抗痨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诊断无症状肺结核病人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结论无症状肺结核病人是否需要抗痨治疗,由专科医生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评估,结合病人一般情况、详细的问病查体、... 目的研究无症状肺结核病人是否需要抗痨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诊断无症状肺结核病人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结论无症状肺结核病人是否需要抗痨治疗,由专科医生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评估,结合病人一般情况、详细的问病查体、PPD试验、X线检查等,对难以判定的,可以定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肺结核 抗痨
下载PDF
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对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淑慧 张文静 +2 位作者 王昕 康秀娟 秦玉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1752-1753,1756,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对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该院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进行体检的102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的男性吸烟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干预,...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对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该院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进行体检的102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的男性吸烟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干预,比较2组研究对象干预期间的吸烟情况,以及干预前后肺功能参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个时间点吸烟减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5,8.143,6.557,5.263,5.132,P<0.05);戒烟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9.830,9.714,9.487,10.427,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75%肺活的瞬间流量(MEF7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MEF50)、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MEF25)、MEF75/MEF25较干预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1.92,1.73,1.61,1.80,3.46,5.15,3.44,4.12,P>0.05);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4.08,3.457,4.03,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可提高吸烟减量率和戒烟率,明显改善无症状吸烟者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呼吸道症状 吸烟 肺功能 健康教育 电话随访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无神经症状Ⅲ期Kummell病预后对比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京峰 孙建峰 崇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5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 对比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伤椎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融合固定术两者治疗方案对无神经症状Ⅲ期Kummell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的50例神经症状Ⅲ期Kümmell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案不同... 目的 对比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伤椎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融合固定术两者治疗方案对无神经症状Ⅲ期Kummell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的50例神经症状Ⅲ期Kümmell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其中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8例,计为A组;采用伤椎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融合固定术22例,计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 d、1年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 B组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1年,B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后1 d比较,术后1年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所丢失,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1年,两组Cobb角均降低,且B组Cobb角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A组Cobb角均比术后1 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虽有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出现1例骨水泥渗漏,B组出现2例骨水泥渗漏,两组均未出现再骨折和邻椎骨折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伤椎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融合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Ⅲ期Kümmell病均可有效缓解患者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脊柱功能,且并发症均较少;但相对于前者,后者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Kummell病 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后路融合固定 无神经症状 预后
下载PDF
微创经皮入路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术后短期疼痛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杨慎玺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微创经皮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偶数和奇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开放性椎旁入...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微创经皮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偶数和奇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开放性椎旁入路手术,而观察组则行微创经皮入路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术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第1 d、3个月以及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即刻,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和Cobb角对比无区别(P>0.05);术后7个月,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均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不同时间段的ODI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微创经皮入路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无神经症状 经皮微创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无神经表现的腰椎骨折
20
作者 李桓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无神经表现的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符合标准的腰椎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行钉棒撑开复...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无神经表现的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符合标准的腰椎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行钉棒撑开复位内固定,观察手术效果。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率及Cobb’s角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手术中,相比传统后正中入路,Wiltse入路治疗无神经表现的腰椎骨折更安全有效,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无神经表现 Wiltse入路 后正中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