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饥饿与磷饥饿促使缺刻缘绿藻花生四烯酸含量增加的比较 被引量:21
1
作者 童牧 于水燕 +1 位作者 欧阳珑玲 周志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3-773,共11页
以富含花生四烯酸(AA)的缺刻缘绿藻H4301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氮饥饿与磷饥饿对藻生物量、AA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发现氮饥饿与磷饥饿均降低了藻类的生长速率与生物量,当在60μmol photons/(m2.s)的低光照强度下,磷... 以富含花生四烯酸(AA)的缺刻缘绿藻H4301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氮饥饿与磷饥饿对藻生物量、AA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发现氮饥饿与磷饥饿均降低了藻类的生长速率与生物量,当在60μmol photons/(m2.s)的低光照强度下,磷饥饿时的藻类平均生长速率最低[0.025 g/(d.L)],不足BG-11完全培养基中该藻生长速率的一半;氮饥饿与磷饥饿均能提高藻细胞总脂肪酸及AA的含量,但在低光照强度下磷饥饿的促进效果比较差;无论是完全培养基中还是饥饿处理时,200μmol photons/(m2.s)的高光照强度都不利于藻细胞A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与积累;随着饥饿时间的不断持续,AA占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逐渐增加,而亚油酸的百分含量逐渐降低,但在磷饥饿时,油酸的百分含量也增加,特别在高光照强度下,以油酸为主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第27天时占细胞干重的5.28%,以致AA含量的增加没有氮饥饿时的显著。从脂肪酸成分的变化来分析,该藻在氮或磷饥饿过程中主要是从亚油酸到γ-亚麻酸再到20∶3ω6这个途径来合成并积累AA,其中Δ6去饱和酶是限速酶,而ω3去饱和酶催化步骤受饥饿处理的负调控对确保AA的合成与积累有较大的积极作用。氮饥饿使藻细胞蛋白质合成受阻以及磷饥饿使核酸合成、糖类与能量代谢产生障碍,从而阻止藻类的生长并迫使细胞代谢流转向不含氮和磷的脂肪酸合成代谢,以提高藻细胞总脂肪酸及A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刻缘绿藻 生物量 花生四烯酸(AA) 氮饥饿 磷饥饿
下载PDF
小麦幼苗叶片中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和NRT2家族基因对氮饥饿响应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轩红梅 王永华 +4 位作者 魏利婷 杨莹莹 王利娜 康国章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9-1028,共10页
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Nitrate transporter 1)和NRT2(Nitrate transporter 2)家族基因在高等植物氮转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NRT1和NRT2家族基因在小麦幼苗响应氮饥饿中的作用,本研究测定了氮饥饿处理过程中小麦幼苗的生长参数... 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Nitrate transporter 1)和NRT2(Nitrate transporter 2)家族基因在高等植物氮转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NRT1和NRT2家族基因在小麦幼苗响应氮饥饿中的作用,本研究测定了氮饥饿处理过程中小麦幼苗的生长参数和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硝酸盐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叶片中NRT1(7个)和NRT2(5个)家族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氮饥饿明显抑制小麦幼苗生长,其株高、干鲜重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均显著降低,而MDA含量却显著升高。在氮饥饿处理后所有测定时间点(2d、4d、6d和8d),小麦幼苗叶片中TaNRT1.1、TaNRT1.2、TaNRT1.7、TaNRT2.3和TaNRT2.4的表达均受到显著抑制;然而,氮饥饿2d时,TaNRT1.4、TaNRT1.8和TaNRT2.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氮饥饿4d时,TaNRT1.3、TaNRT1.5和TaNRT2.5的表达量也显著升高,推测TaNRT1.3、TaNRT1.4、TaNRT1.5、TaNRT1.8、TaNRT2.1和TaNRT2.5可能在小麦幼苗响应氮饥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饥饿 硝酸盐转运蛋白 转录水平 小麦
下载PDF
缺氮条件对栅藻油脂积累与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金丽 王俊峰 +1 位作者 刘天中 高莉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19,共7页
栅通过油脂分析、光合放氧、叶绿素荧光等手段,研究了缺氮处理对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油脂含量、油脂组分以及光合作用影响。结果显示,总脂含量由22.4%±0.6%提高到36.3%±0.7%,其中甘油三酯含量由4.6%±1.2%提高到6... 栅通过油脂分析、光合放氧、叶绿素荧光等手段,研究了缺氮处理对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油脂含量、油脂组分以及光合作用影响。结果显示,总脂含量由22.4%±0.6%提高到36.3%±0.7%,其中甘油三酯含量由4.6%±1.2%提高到68.3%±2.5%而磷脂含量由92.8%±1.6%降低到26.8%±2.0%。缺氮处理1 d后,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呼吸速率明显升高。缺氮处理初始阶段,栅藻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维持稳定,4 d后Fv/Fm显著降低而NPQ显著升高。上述变化可能是光能过剩引起的防御反应,也可能是自身代谢模式发生转变的结果而与光能耗散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 缺氮 油脂积累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在线氮饥饿处理对谷氨酰胺合成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奎发 杨艳 +2 位作者 焦鹏 李春 曹竹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0-23,共4页
氮饥饿处理是提高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重要手段 ,文中设计了在线氮饥饿处理过程 ,考察了氮饥饿处理对谷氨酸棒杆菌突变株NS61 1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谷氨酰胺合成能力的影响。当初始氮源的供应量受到限制时 ,菌体在生长后期处于氮饥... 氮饥饿处理是提高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重要手段 ,文中设计了在线氮饥饿处理过程 ,考察了氮饥饿处理对谷氨酸棒杆菌突变株NS61 1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谷氨酰胺合成能力的影响。当初始氮源的供应量受到限制时 ,菌体在生长后期处于氮饥饿状态 ,这种氮饥饿处理使菌体内的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提高 2倍以上 ,而谷氨酰胺的累积量提高了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饥饿处理 合成 促进作用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酰胺 谷氨酸棒杆菌
下载PDF
海水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向文洲 吴伯堂 曾呈奎 《热带海洋》 CSCD 1991年第4期62-66,共5页
对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Geitler藻胆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及光谱测定,其种类和吸收光谱与淡水钝顶螺旋藻相似。光强和氮源是影响藻胆蛋白的重要因子,低光强可诱导海水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大幅度(19.7%)增加;氮源不足或... 对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Geitler藻胆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及光谱测定,其种类和吸收光谱与淡水钝顶螺旋藻相似。光强和氮源是影响藻胆蛋白的重要因子,低光强可诱导海水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大幅度(19.7%)增加;氮源不足或缺乏可导致藻胆蛋白大量降解,随后补充氮源则可使藻胆蛋白含量得到恢复,因而证明藻胆蛋白在海水钝顶螺旋藻中亦可起“氮库(nitrogen pool)”的作用。海南三亚室外生产的海水钝顶螺旋藻干品的藻胆蛋白含量随季节呈现周期性变化,光强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藻胆蛋白 分离 纯化 测定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蓝细菌生长及PHB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桂芳 吴庆余 沈忠耀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0-33,共4页
对蓝细菌集胞藻 (Synechocystis) sp. PCC6 80 3的细胞生长及胞内聚 -β-羟基丁酸酯 (PHB)的积累进行了研究 ,以探索提高蓝细菌 PHB积累水平的可能性。野生型集胞藻于 BG- 11培养基中通气培养 ,改变氮源浓度、碳源种类、光照强度 ,测定... 对蓝细菌集胞藻 (Synechocystis) sp. PCC6 80 3的细胞生长及胞内聚 -β-羟基丁酸酯 (PHB)的积累进行了研究 ,以探索提高蓝细菌 PHB积累水平的可能性。野生型集胞藻于 BG- 11培养基中通气培养 ,改变氮源浓度、碳源种类、光照强度 ,测定细胞的生长及胞内 PHB的浓度。结果表明 :只有在氮饥饿培养时 ,胞内 PHB水平才会有明显提高。氮饥饿条件下 ,混养生长时收获的细胞量最多 ,弱光自养时细胞几乎不生长 ,两种条件下 PHB的积累水平相近 ,低于细胞干重的 0 .5 %。异养时细胞生长与混养时相近 ,PHB可积累至细胞干重的 1.0 %。强光自养最有利于 PHB的积累 ,生长 7d后可积累至细胞干重的 4.1%。该研究的结果可为进一步提高蓝细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细菌 集胞藻 聚-β-羟基丁酸酯 氮饥饿
原文传递
Aqueous extracts of microalgae exhibit antioxidant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被引量:6
7
作者 Sanaa MM Shanab Soha SM Mostafa +1 位作者 Emad A Shalaby Ghada I Mahmoud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8期608-615,共8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tioxidant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aqueous extracts of nine microalgal species.Methods:Variable percentages of major secondary metabolites(total phenolic content,terpenoids and alkal...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tioxidant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aqueous extracts of nine microalgal species.Methods:Variable percentages of major secondary metabolites(total phenolic content,terpenoids and alkaloids) as well as phycobiliprotein pigments(phycocyanin, allophycocyanin and phycoerythrin) in the aqueous algal extracts were recorded.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algal extracts was performed using 2,2 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 test and 2,2'azino-bis(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 radical cation assay.Anticancer efficiency of the algal water extracts was investigated against Ehrlich Ascites Carcinoma cell(EACC) and Human hepatocellular cancer cell line(HepG2).Results: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algal extracts was performed using DPPH test and ABTS.^+ radical cation assays which revealed 30.1-72.4%and 32.0-75.9%respectively.Anticancer efficiency of the algal water extracts was investigated against Ehdich Ascites Carcinoma Cell(EACC) and Human Hepatocellular cancer cell line(HepG2) with an activity ranged 87.25%and 89.4%respectively.Culturing the promising cyanobacteria species;Nostoc muscorum and Oscillatoria sp.under nitrogen stress conditions(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nitrate content of the normal BG11 medium,1.5 g/L),increased nitrate concentration(3,6 and 9 g/L) led to a remarkable increase in phycobilin pigments followed by an increase in both antioxidant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both cyanobacterial species.While the decreased nitrate concentration(0.75,0.37 and 0.0 g/L) induced an obvious decrease in phycobilin pigments with complete absence of allophycocyanin in case of Oscillatoria sp.Conclusions:Nitrogen starvation(0.00 g/L nitrate) induced an increase and comparable antioxidant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to those cultured in the highest nitrat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ALGAE ANTIOXIDANT ANTICANCER nitrogen starvation CYANOBACTERIA
下载PDF
氮源和溶氧限制对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limacinum SR21合成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康晶 郑志永 +2 位作者 詹晓北 蒋芸 吴剑荣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3年第2期58-63,共6页
本文研究了氮源限制和溶氧限制对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合成的影响。摇瓶实验表明0.4 g/L氮源(以氮元素计)最适合油脂和DHA积累,最佳C:N为80:1。在7 L发酵罐中研究了氮源限制条件下不同溶氧水平对DHA合成的影响,在1%、5%、10%溶氧水平下,... 本文研究了氮源限制和溶氧限制对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合成的影响。摇瓶实验表明0.4 g/L氮源(以氮元素计)最适合油脂和DHA积累,最佳C:N为80:1。在7 L发酵罐中研究了氮源限制条件下不同溶氧水平对DHA合成的影响,在1%、5%、10%溶氧水平下,DHA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分别为50.95%、44.41%、38.99%,DHA产量分别为7.07、11.5、7.45 g/L。结果表明在氮源限制条件下低溶氧更利于DHA合成,DHA最高产量达11.5 g/L,与摇瓶发酵和单一的氮源限制发酵相比,分别提高了300%和50%,因此氮源限制时控制溶氧水平为5%的条件下最利于DHA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氮源限制 溶氧限制
下载PDF
大麦氮敏感基因型苗期对氮饥饿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6
9
作者 徐红卫 王亦菲 +10 位作者 刘成洪 陈志伟 杜志钊 高润红 郭桂梅 何婷 邹磊 卜姝明 黄亦辰 陆瑞菊 黄剑华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7-1204,共8页
以大田试验获得的大麦氮敏感基因型BI-45为材料,利用溶液培养方法,测定了苗期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含氮量、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与氮代谢相关的基因(GS1_1、GS1_2、GS1_3、GS2、Nar1、NRT2.1、NRT2.2、NRT2.3和NRT2... 以大田试验获得的大麦氮敏感基因型BI-45为材料,利用溶液培养方法,测定了苗期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含氮量、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与氮代谢相关的基因(GS1_1、GS1_2、GS1_3、GS2、Nar1、NRT2.1、NRT2.2、NRT2.3和NRT2.4)的表达。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供氮,氮饥饿胁迫下,BI-45根和叶中的氮素利用率提高,含氮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根冠比增加;叶片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高于根,但是,与叶中的相比,根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升高及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的差异性更显著;与正常供氮相比,氮饥饿处理下,根中基因GS家族,基因Nar1和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2家族的相对表达量皆达到显著性差异,其中GS1_1、GS1_2和NRT2.2在苗期大麦氮饥饿处理下表现尤为突出,并且在6 h都有上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饥饿 氮素利用率 谷氨酰胺合成酶 硝酸还原酶 硝盐酸转运蛋白
原文传递
高粱RKD基因家族鉴定及氮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10
作者 曲匡正 李丹 +1 位作者 陆晓春 朱振兴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42-3850,共9页
RKD(RWP-RK domain protein)是植物中特有的氮响应相关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尤其是生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高粱(Sorghum bicolor)是一种耐瘠薄、抗旱的粮食作物,挖掘其养分响应与利用相关基因,对于解析高粱养分响应的分子遗传机制,培... RKD(RWP-RK domain protein)是植物中特有的氮响应相关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尤其是生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高粱(Sorghum bicolor)是一种耐瘠薄、抗旱的粮食作物,挖掘其养分响应与利用相关基因,对于解析高粱养分响应的分子遗传机制,培育养分高效作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到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的7个高粱RKD基因。对SbRKD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发现氨基酸残基数目对于蛋白性质影响较大。对高粱、水稻和拟南芥的RKD基因进行进化分析发现其主要聚成三类,且SbRKDs都受到纯化选择压力,同时有部分SbRKD基因在物种分化过程中发生缺失和复制。SbRKD基因组织表达结果说明多数RKD基因在高粱中表达水平低,只有SbRKD1和SbRKD4在种子和胚中的表达水平较高。氮饥饿和高氮诱导结果表明,SbRKD1和SbRKD4能够响应外源氮元素供应。本研究为后续探索RKD基因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RKD基因 氮饥饿 氮诱导
原文传递
缺碳或缺氮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志舒 景红娟 +2 位作者 韩虎 霍翔宇 彭华康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822-1824,共3页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幼苗进行缺碳或缺氮(碳/氮饥饿)处理,测量小麦幼苗的苗长、根长、胚芽鞘长和根数,研究碳/氮饥饿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另外,应用PI(Propidium Iodide碘化丙啶)染色法观察根尖死细胞,应用伊文思蓝...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幼苗进行缺碳或缺氮(碳/氮饥饿)处理,测量小麦幼苗的苗长、根长、胚芽鞘长和根数,研究碳/氮饥饿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另外,应用PI(Propidium Iodide碘化丙啶)染色法观察根尖死细胞,应用伊文思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活性,进一步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氮饥饿显著降低小麦幼苗的根长和苗长,而碳饥饿对小麦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幼苗叶色显著发黄。氮饥饿显著降低小麦幼苗根尖细胞活性并使细胞死亡数量增加,而碳饥饿处理后小麦根系细胞活性不受影响但死亡细胞仍比对照增多。因此,缺碳或缺氮通过增加根尖的细胞死亡数量显著抑制小麦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饥饿 氮饥饿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 根尖
下载PDF
缺刻缘绿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特性及在氮饥饿过程中相对转录量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春阳 杜道海 +3 位作者 于水燕 李慧 刘凡 周志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43-1353,共11页
根据莱茵衣藻和普通小球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BL09485和BAB78717)的保守区(TMFWALF和HHDIGTH)设计简并引物,以缺刻缘绿藻H4301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CE),克隆了缺刻缘绿藻... 根据莱茵衣藻和普通小球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BL09485和BAB78717)的保守区(TMFWALF和HHDIGTH)设计简并引物,以缺刻缘绿藻H4301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CE),克隆了缺刻缘绿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EU658930),它与莱茵衣藻的这个基因具有69%相似性。该基因cDNA序列长2330bp,其中5'-非翻译区长107bp;3'-非翻译区912bp,且具有明显的poly(A)尾巴;开放阅读框1311bp,编码一个43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49.06ku,等电点7.85;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膜结合蛋白,含有2个疏水区域和3个保守的组氨酸簇基序。将该基因的cDNA序列与其DNA序列比对后,发现该基因在其编码区存在6个内含子,剪切位点均符合"GT-AG"规则。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氮饥饿培养过程中,缺刻缘绿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相对转录量在4h时可能因休克显著提高(P<0.05),然后开始下调,12h开始显著下降(P<0.05),并在20h降到最低(约为完全培养基的11.6%),此后保持在低水平(为完全培养基的23.2%)波动(P<0.01)。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结果表明,在氮饥饿培养过程中,花生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逐步提高,而作为多不饱和脂肪酸ω3合成途径的产物,如α-亚麻酸和十六碳三烯酸(16∶3ω3)的百分含量在40h或96h后都显著降低(P<0.05)。这些结果表明缺刻缘绿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氮饥饿过程中的相对低转录量,导致ω3合成途径相关产物百分含量的降低,确保了该藻沿着ω6途径来合成与积累花生四烯酸以提高其百分含量。另外,十六碳二烯酸(16∶2ω6)、亚油酸及花生四烯酸都可能是该克隆基因所编码ω3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反应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刻缘绿藻 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 氮饥饿 实时荧光定量PCR 脂肪酸
下载PDF
氮元素缺乏对微藻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亚军 费小雯 邓晓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8期1512-1517,共6页
以微茫藻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离鉴定了10种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的基因片段,这些片段的同源基因均与氮源的吸收利用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了7种基因在氮缺乏条件下转录水平明显上调,包括:硝酸还原酶基因、NMT1/T... 以微茫藻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离鉴定了10种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的基因片段,这些片段的同源基因均与氮源的吸收利用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了7种基因在氮缺乏条件下转录水平明显上调,包括:硝酸还原酶基因、NMT1/THI5家族蛋白基因、N-羟甲基-L-丙氨酸脱氢酶基因、核糖体蛋白L36a基因、FAD/NAD(P)结合的氧化还原酶基因、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基因和细胞色素cd1-亚硝酸还原酶类似基因。而天冬氨酸转氨酶、红细胞膜蛋白7.2b和γ-谷氨酰磷酸还原酶这3种基因在氮缺乏时下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茫藻 抑制差减杂交 氮缺乏
下载PDF
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分泌蛋白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晓罡 苏源 +4 位作者 李成云 丁玉梅 张绍松 孙茂林 李进斌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1-500,共10页
以CH-63和TH-16 2个致病性差异的稻瘟病菌株为材料,在缺氮培养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经培养2 d后,采用铵盐沉淀及透析纯化处理获得稻瘟病菌培养滤液中的分泌蛋白。分别采用致伤接种及浸泡处理对该蛋白作用水稻植株后的病理反应进行系统研... 以CH-63和TH-16 2个致病性差异的稻瘟病菌株为材料,在缺氮培养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经培养2 d后,采用铵盐沉淀及透析纯化处理获得稻瘟病菌培养滤液中的分泌蛋白。分别采用致伤接种及浸泡处理对该蛋白作用水稻植株后的病理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经致伤接种的水稻叶片及茎杆接种斑处出现明显的坏死病斑,其病斑直径是对照的2~4倍。浸泡处理的水稻幼根出现严重褐化,植株生长矮小,株高仅为对照的1/2。对上述稻瘟病菌株分泌蛋白进行酶解处理后病症消失或减弱,进一步确证其为引起上述病理反应的主要因子。将该分泌蛋白接种24个水稻单基因系,接种后72 h根据病斑长度将24个IRRI水稻单基因系按抗、中、感病性状分组。对稻瘟病菌菌株CH-63和TH-16的缺氮分泌蛋白致病力强弱差异与菌丝块接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H-63致病力强于TH-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胁迫 稻瘟病菌 分泌蛋白 致病性
原文传递
异源过表达蒺藜苜蓿MtATG7基因促进拟南芥抵抗碳氮饥饿胁迫
15
作者 朱晓洁 王贤杰 +2 位作者 杨明康 黄巍 陈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0-817,共8页
【目的】真核生物通过保守的自噬途径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受损细胞器,实现对营养物质的循环再利用。本文旨在解析苜蓿自噬基因在植物应对营养胁迫中发挥的功能,为指导苜蓿的选育和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自噬途径的关键限速基因ATG... 【目的】真核生物通过保守的自噬途径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受损细胞器,实现对营养物质的循环再利用。本文旨在解析苜蓿自噬基因在植物应对营养胁迫中发挥的功能,为指导苜蓿的选育和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自噬途径的关键限速基因ATG7(Autophagy-related gene 7)为切入点,分析ATG7氨基酸序列在不同植物中的相似性。利用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的MtATG7基因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植株,获得异源过表达植株35S::MtATG7和互补拟南芥突变体的atg7/35S::MtATG7植株,并对其抗胁迫表型和自噬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在碳饥饿条件下,atg7/35S::MtATG7能够挽救atg7突变体叶片早衰的表型;恢复到正常生长条件以后,35S::MtATG7和atg7/35S::MtATG7植株存活率和野生型相比都显著提高。GFP-ATG8e的剪切试验表明,atg7/35S::MtATG7能够恢复atg7突变体的自噬降解活性。在氮饥饿条件下过表达MtATG7同样能够减缓拟南芥叶片的衰老速度。【结论】异源过表达MtATG7能增强拟南芥碳氮饥饿抗性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MtATG7基因改良苜蓿农艺性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MtATG 缺碳胁迫 缺氮胁迫 蒺藜苜蓿 拟南芥 异源过表达
下载PDF
氮补充对氮饥饿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达娟 张树林 +1 位作者 王泽斌 李鹏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92-2598,共7页
【目的】探讨氮缺乏及氮补充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揭示水华暴发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BG-11全培养基(对照组)和无氮BG-11培养基(处理组)分别培养铜绿微囊藻7 d后,再转移至BG-1... 【目的】探讨氮缺乏及氮补充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揭示水华暴发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BG-11全培养基(对照组)和无氮BG-11培养基(处理组)分别培养铜绿微囊藻7 d后,再转移至BG-11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于不同培养时期测定铜绿微囊藻密度、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氮饥饿处理铜绿微囊藻7 d后,处理组藻密度(2.10×10^7 cell/mL)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11×10^7 cell/mL)(P<0.01,下同),氮补充144 h后,处理组的藻细胞密度为3.35×10^7 cell/mL,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4.32×10^7 cell/mL);氮缺乏会极显著或显著(P<0.05)抑制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的合成,但抑制作用随氮补充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氮饥饿处理后,处理组铜绿微囊藻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减少64.50μg/L,氮补充144 h后二者相差44.10μg/L,但差异不显著(P>0.05);氮饥饿处理后再恢复氮补充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速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Fv/Fm在氮补充12 h后开始逐渐提高,至144 h后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氮缺乏会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分裂增殖及正常代谢过程,但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氮补充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在氮补充后,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的含量虽然呈升高趋势,但很难恢复至正常水平。Fv/F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氮营养盐缺乏后再补充具有良好的响应作用,可作为营养盐监测的指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氮饥饿 氮补充 光合色素 可溶性蛋白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珊 周晓罡 +1 位作者 苏源 周德群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6,共5页
采用改进的三氯乙酸/丙酮法,对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获得了高分辨率电泳图谱,较改进前三氯乙酸/丙酮法蛋白质点数量平均提高687个点。在等电点pI 3~10和4~7范围内,电泳图谱上可分别检测到(500±40)及(984±70)... 采用改进的三氯乙酸/丙酮法,对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获得了高分辨率电泳图谱,较改进前三氯乙酸/丙酮法蛋白质点数量平均提高687个点。在等电点pI 3~10和4~7范围内,电泳图谱上可分别检测到(500±40)及(984±70)个蛋白点。利用该方法对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在pI 4~7范围内电泳图谱上检测到(1 169±90)个蛋白点。通过加强对样品的清洗结合丙酮对蛋白质在水化液中的二次沉淀,能较好地除去样品中杂质而保证电泳质量。优化后的方法可用于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组的研究,并获得了更加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菌丝体蛋白 双向电泳 氮胁迫
下载PDF
莱茵衣藻氮胁迫基因数字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亚军 费小雯 邓晓东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11期66-70,共5页
以正常培养条件下的莱茵衣藻为对照,通过数字表达谱技术对缺氮诱导3 d的藻细胞进行转录水平上的检测,并结合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共有482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08个,下调表达基因374个;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共分布在85个path... 以正常培养条件下的莱茵衣藻为对照,通过数字表达谱技术对缺氮诱导3 d的藻细胞进行转录水平上的检测,并结合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共有482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08个,下调表达基因374个;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共分布在85个pathways中。此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氮元素缺乏诱导微藻油脂积累的分子机理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 数字表达谱 氮胁迫
下载PDF
缺氮培养对小球藻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顺妮 王亚杰 +3 位作者 黄伟 王忠铭 许敬亮 袁振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18-2122,共5页
以小球藻Chlorella sp.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在缺氮培养和富氮培养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积累的代谢改变。结果表明,缺氮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比生长速率从正常培养的1.02 d^(-1)降至0.48 d^(-1)。细胞在缺氮第1天积累大量碳水化合物(66.9... 以小球藻Chlorella sp.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在缺氮培养和富氮培养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积累的代谢改变。结果表明,缺氮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比生长速率从正常培养的1.02 d^(-1)降至0.48 d^(-1)。细胞在缺氮第1天积累大量碳水化合物(66.9%干重),且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同时,缺氮诱导了油脂的积累,但明显落后于淀粉。通过对油脂组分的分析,发现在富氮条件下油脂的主要成分为糖脂,占总脂的51%,而缺氮后中性脂成为主要油脂组分,占总脂的87%。从原料品质角度,缺氮小球藻更适合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缺氮 碳水化合物 淀粉 油脂 中性脂
下载PDF
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离三角褐指藻在缺氮条件下上调表达的基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建新 陈卓 胡晗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65-870,共6页
为了阐明硅藻利用氮源的分子机制,以三角褐指藻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离鉴定了16个在缺氮诱导条件下上调表达的基因片段。其中,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较高相似性的有7种,都是跟氮源的吸收利用相关的。Northern blotting验证其中5... 为了阐明硅藻利用氮源的分子机制,以三角褐指藻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离鉴定了16个在缺氮诱导条件下上调表达的基因片段。其中,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较高相似性的有7种,都是跟氮源的吸收利用相关的。Northern blotting验证其中5个基因,包括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铁氧化还原蛋白亚硝酸还原酶基因、铵盐转运蛋白基因、结合ATP盒的转运蛋白基因和嘌呤透过酶基因,在缺氮诱导条件下转录水平有明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抑制性差减杂交 缺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