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炭包膜对肥料氮淋溶和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钟雪梅 朱义年 +1 位作者 刘杰 秦爱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54-157,共4页
以普通化肥、竹炭包膜肥和矿物包膜肥等自制缓释肥作为供试肥料,采用土壤淋溶和室内盆栽的方法,研究了竹炭包膜对氮素淋溶损失和对肥料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施加到土壤中后淋失比较严重,矿物包膜、竹炭包膜、塑料包膜、复合... 以普通化肥、竹炭包膜肥和矿物包膜肥等自制缓释肥作为供试肥料,采用土壤淋溶和室内盆栽的方法,研究了竹炭包膜对氮素淋溶损失和对肥料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施加到土壤中后淋失比较严重,矿物包膜、竹炭包膜、塑料包膜、复合肥包膜I以及复合肥包膜Ⅱ的N淋失率均低于尿素(P<0.1),其中塑料包膜肥、竹炭包膜和复合肥包膜Ⅱ的淋失率极显著低于尿素对照(P<0.01)。在盆栽情况下,经过竹炭等包膜材料包膜处理后的尿素,其氮素利用率可提高10%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氮肥 淋溶 淋失率 竹炭 包膜肥
下载PDF
农田施氮对水质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亦涛 刘宏斌 +4 位作者 王洪媛 翟丽梅 刘申 雷秋良 任天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664-6676,共13页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自1957年以来各国在农田氮流失领域的研究发展态势,综述了农田氮流失特征及氮流失防控措施。结果表明,目前各国对农田氮流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氮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和监测方法上,...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自1957年以来各国在农田氮流失领域的研究发展态势,综述了农田氮流失特征及氮流失防控措施。结果表明,目前各国对农田氮流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氮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和监测方法上,涉及的关键词主要有Groundwater、Water quality、Surface water、Nitrate pollution、Eutrophication、Contamination、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Lysimeter、Runoff、Subsurface drainage等。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农业大国的研究机构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多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主要分布在荷兰、美国和中国。文献分析表明,受降水、地形、土壤、施肥等诸多管理措施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农田氮流失量差别很大,中国各类农田的氮流失量(13.7—347 kg/hm^2)明显高于欧美国家(4—107 kg/hm^2)。我国单位面积化肥(357.3 kg/hm^2)和氮肥(165.1 kg/hm^2)施用量均远高于世界平均用量(87.5 kg/hm^2和52.9 kg/hm^2),当季氮肥利用率(17%)却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8%),表明氮肥施用过量且利用率过低是造成氮流失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农田氮流失防控措施发现,从源头控制氮流失是最有效的措施,优化农艺管理措施和氮迁移过程拦截等分别可减少15%—92%、46%—77%的氮素流失,其中针对农田适宜施氮量的研究最多。然而,面对粮食生产需求与资源短缺、水体水质持续恶化的现状,未来的研究重点应从简单的表观平衡向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过程转变,更为迫切的是加快探索以水质保护为目标的化肥氮施用阈值(造成环境污染的临界施氮量),并推广示范这些有效的氮流失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施氮 Web of SCIENCE 水体水质 氮流失 防控措施 施氮阈值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氮素转化关键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星 张晴雯 +2 位作者 刘杏认 徐莹春 任建强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9-716,共8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后不仅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能力,还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强生物固氮能力,因此在农业生产和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生物炭的输入将直接影响农田土壤氮素的...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后不仅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能力,还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强生物固氮能力,因此在农业生产和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生物炭的输入将直接影响农田土壤氮素的循环和转化,本文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综合分析总结了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重点从生物炭对土壤氮素矿化、氮素损失以及硝化、反硝化作用和生物固氮过程的影响过程展开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加强生物炭对氮素转化的作用机理及对环境的长期正负效应研究,特别是对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丰度以及土壤酶活性方面的研究,同时提出相关研究应建立在统一的生物炭标准之上,以明确区分生物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素转化 氮素损失 硝化速率 N2O气体
下载PDF
氮在紫色土中的移动和水稻氮素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余贵芬 吴泓涛 +1 位作者 魏永胜 毛炳衡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利用养分渗漏池研究了紫色土中氮肥品种、用量对氮素移动、淋失和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期间淋失的氮素基本形态是NH+4 N,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并随时间而下移;NH+4 N 淋失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氯化铵促进了NH+4 ... 利用养分渗漏池研究了紫色土中氮肥品种、用量对氮素移动、淋失和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期间淋失的氮素基本形态是NH+4 N,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并随时间而下移;NH+4 N 淋失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氯化铵促进了NH+4 N 的淋失,但其氮肥利用率比尿素高8 个百分点,说明水稻上可酌施含氯化肥;增施氮肥增加了NH+4 N 的淋失量,减少了氮肥利用率,建议水稻施氮控制在150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淋失 氮肥利用率 水稻 氮素移动
下载PDF
不同植被过滤带对农田径流泥沙和氮磷拦截效果与途径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晓娜 张国芳 +2 位作者 武美军 杨可伟 史瑞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4,50,共7页
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质量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其中氮磷对地表水富营养化的贡献超过了50%。通过浑水冲刷试验,研究了3种禾本科植被过滤带((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inn.)、偃麦草((京草2号)Elytrigia repens(L.)Ne... 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质量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其中氮磷对地表水富营养化的贡献超过了50%。通过浑水冲刷试验,研究了3种禾本科植被过滤带((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inn.)、偃麦草((京草2号)Elytrigia repens(L.)Nevski)、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对径流、泥沙以及氮磷的拦截效果,同时分析了3种植被过滤带拦截氮磷的主要途径。结果表明:(1)与裸地相比,3种植被过滤带均能显著提高径流与氮磷的拦截率。3种植被过滤带之间对径流、氮磷拦截率没有显著差异。黑麦草过滤带泥沙流失量显著低于无芒雀麦过滤带;同时径流、泥沙与氮磷拦截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植被对径流和泥沙的拦截一定程度上决定对氮磷的拦截量;(2)径流过程中磷的流失量均低于氮的流失量。氮的流失主要以溶解态氮为主,占总氮流失量的90%以上;磷的流失则主要以颗粒态磷为主;(3)植被过滤带拦截氮磷的途径不同,氮主要通过增加土壤入渗的途径来拦截,磷则主要通过植物茎秆基部进行物理拦截;(4)京草2号对氮的拦截效果优于黑麦草和无芒雀麦,而黑麦草则在磷的拦截方面表现突出。因此在植被过滤带的优化设计方面可以考虑黑麦草与京草2号2者混播以达到最佳的拦截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氮磷流失 植被过滤带 拦截率
下载PDF
盐渍区农田氮肥施用量对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尹飞 毛任钊 +1 位作者 傅伯杰 杨萍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602,共7页
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和残留与农田硝态氮淋溶以及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密切相关。为了促进海河低平原盐渍区农田氮肥合理利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在盐化潮土条件下,通过设计不同施氮量(0,70,140,210kg N hm^-2)处理,重点研究了... 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和残留与农田硝态氮淋溶以及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密切相关。为了促进海河低平原盐渍区农田氮肥合理利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在盐化潮土条件下,通过设计不同施氮量(0,70,140,210kg N hm^-2)处理,重点研究了该区农田氮肥施用量对土壤硝态氮动态、残留以及土壤氮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总量随施氮量显著增加,施用氮肥没有改变剖面硝态氮总量随玉米生育进程波状变化趋势,但明显增强了其变化幅度;(2)施氮改变了硝态氮土壤剖面空间分布状态,表现出施氮后上部土层(0~40cm)硝态氮比例显著增加而后迅速降低的趋势;(3)硝态氮残留与氮素损失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N210和N140处理下氮素损失量显著高于N70和N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残留 氮损失 氮肥用量 盐化潮土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早稻季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袁浩凌 黄思怡 +3 位作者 孔小亮 朱泽宇 欧震 谢桂先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6-784,共9页
为探究湖南双季稻区早稻季防控稻田氮、磷养分流失污染的施肥模式,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不施氮磷肥处理(CK)和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OM)、控释肥减施(CRF)、绿肥还田(GM)4种施肥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 为探究湖南双季稻区早稻季防控稻田氮、磷养分流失污染的施肥模式,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不施氮磷肥处理(CK)和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OM)、控释肥减施(CRF)、绿肥还田(GM)4种施肥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模式,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和控释肥减施模式稻田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80%、16.62%、28.55%,各施肥处理早稻总氮素流失率大小表现为: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氮素流失形态主要以可溶性氮为主,占流失总氮的80.48%91.96%,可溶性氮中以铵态氮为主。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均能减少稻田磷素径流损失量,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总磷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6.26%和28.30%;有机肥替代模式稻田总磷径流损失量较常规施肥模式增加26.33%;各施肥处理早稻总磷流失率表现为: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磷素流失形态前期以颗粒态磷流失为主,后期以可溶态磷为主。在4种施肥模式中,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能降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量,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这两种施肥模式可有效防控农田氮、磷流失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季 施肥模式 径流流失量 流失形态 流失率
原文传递
时效处理工艺对海工用高氮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吉猛 李皓 +2 位作者 王书桓 赵定国 倪国龙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59,共10页
海工用不锈钢需要长时间浸泡在海水当中,而海水自身是一种良好的电解质,具有含盐量高、电阻率小等特点,对不锈钢的耐腐蚀性是一种较大的考验。主要以18Cr15.5Mn1.4MoN系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固溶后的时效处理,分析时效第二... 海工用不锈钢需要长时间浸泡在海水当中,而海水自身是一种良好的电解质,具有含盐量高、电阻率小等特点,对不锈钢的耐腐蚀性是一种较大的考验。主要以18Cr15.5Mn1.4MoN系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固溶后的时效处理,分析时效第二相析出行为对试验钢耐蚀性能的影响。对试验钢进行盐雾腐蚀试验,计算其失重率和腐蚀速率,并测定试验钢动电位极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效处理后的试验钢耐蚀性能差距较大,600℃时效0.5 h试验钢耐蚀性能最佳,失重率和腐蚀速率分别为1.157%、4.608×10^(-5)g/(cm^(2)·h);800℃时效2 h耐蚀性能最差,失重率和腐蚀速率分别为3.737%、1.502×10^(-4)g/(cm^(2)·h);而316L不锈钢耐蚀性能介于两者之间,失重率和腐蚀速率分别为1.423%、6.751×10^(-5)g/(cm^(2)·h);当第二相Cr2N大量析出时,会严重降低试样钢耐蚀性能。通过观察海工用高氮不锈钢第二相析出和溶解行为,阐明第二相析出行为与高氮不锈钢耐蚀性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分析高温下第二相析出物对金属材料性能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钢 时效处理 耐蚀 极化曲线 失重率
原文传递
基于^(15)N示踪技术的不同灌水方案玉米追肥氮素去向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忠学 陈帅宏 +2 位作者 陈鹏 刘明 尚文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2-272,共11页
为了揭示不同灌水方案下玉米对追肥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利用^(15)N示踪技术,以大田试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不同灌水方案下成熟期玉米对追肥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以及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状况,同时研究了玉米收获后追肥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 为了揭示不同灌水方案下玉米对追肥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利用^(15)N示踪技术,以大田试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不同灌水方案下成熟期玉米对追肥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以及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状况,同时研究了玉米收获后追肥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和最终的损失率。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方案下玉米地上部分氮素总积累量的8. 14%~13. 21%来自于追肥氮素,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 <0. 05),其中籽粒中追肥氮素积累量占植株积累追肥氮素总量的47. 90%~74. 40%。不同处理下成熟期玉米植株追肥氮素吸收率为19. 16%~64. 72%,其中籽粒的追肥吸收率为11. 29%~47. 17%。植株积累的追肥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差异较大,其中,47. 95%~74. 40%分布在籽粒中,10. 50%~27. 73%分布在叶片中,3. 02%~9. 48%分布在茎秆中,5. 22%~15. 53%分布在穗轴中,苞叶中仅占0. 53%~2. 35%。在玉米生育前期灌水量过大而后期缺水会对植株吸收追肥氮素以及氮素向籽粒中再分配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单次灌水量过大产生氮素的淋溶损失,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玉米收获后有8. 81%~24. 89%的追肥氮素残留在土壤中,随灌水次数的减少,单次灌水量增加,追肥氮素残留率逐渐减小。综合考虑产量和追肥氮素利用率,得出符合研究区玉米节水、高产、高效要求的灌水方案为全生育期灌溉定额800 m3/hm2,灌水次数为4次(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及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同位素示踪技术 氮素利用 氮肥残留率 氮肥损失率
下载PDF
菜地追施猪粪沼液后NH_3和N_2O排放特征及氮损失率 被引量:9
10
作者 靳红梅 常志州 +5 位作者 吴华山 郭德杰 黄红英 马艳 徐跃定 张建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5-1165,共11页
将厌氧发酵残留物作为肥料还田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国内外对其还田后氨气(NH3)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微区试验,探讨了冬季和夏季大棚菜地追施猪粪沼液(DPS)后NH3和N2O的排放速... 将厌氧发酵残留物作为肥料还田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国内外对其还田后氨气(NH3)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微区试验,探讨了冬季和夏季大棚菜地追施猪粪沼液(DPS)后NH3和N2O的排放速率及氮素损失率。结果发现, 追施DPS后菜地NH3挥发激增,通常发生在施肥后的48 h 内;而N2O排放量在第一次施肥后大幅增加,随后逐步趋于稳定。追施DPS的处理其NH3和N2O的排放量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的处理,冬季和夏季二者的损失量分别占肥料总量的16.4%~23.2%和24.7%~27.5%。土壤温度、水分和pH对沼液中氮素以NH3和N2O的形式损失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沼液 NH3挥发 N2O排放 氮损失率 菜地
下载PDF
尿素配施不同用量纳米碳对桃幼树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国栋 肖元松 +4 位作者 彭福田 张亚飞 郜怀峰 孙希武 贺月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700-4709,共10页
【目的】明确纳米碳对桃树生长的作用并筛选出纳米碳与尿素配施的最佳比例,为果树栽培过程中施用纳米碳材料及提高氮素肥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以2年生‘瑞蟠21’/毛桃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利用^(15)N尿素配... 【目的】明确纳米碳对桃树生长的作用并筛选出纳米碳与尿素配施的最佳比例,为果树栽培过程中施用纳米碳材料及提高氮素肥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以2年生‘瑞蟠21’/毛桃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利用^(15)N尿素配施不同用量(设5个处理:CK:0,T1:5 mL,T2:10 mL,T3:15 mL,T4:20 mL)的纳米碳溶胶进行试验,探究纳米碳对土壤理化性状、桃树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测定盆土的pH、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植株嫁接口上部2 cm处干径及植株各器官干重,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根系构型、植株各部分全氮含量及^(15)N丰度。【结果】施用纳米碳显著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影响了土壤溶液的氧化还原状态;土壤电导率随纳米碳用量的增加呈现处理前期降低后期增大的趋势。纳米碳的施用促进了桃幼树须根系的生长;显著提高了桃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干径增量;桃幼树总物质积累量以T3处理最高,为778.0 g,比对照提高了28.4%。纳米碳的施用提高了桃树细根、粗根、侧枝、春梢叶等器官的Ndff值;与对照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了主干、中心干的氮素分配率,T3、T4处理降低了主干的氮素分配率;施用纳米碳对桃植株的氮素利用率均有显著提高,以T3处理的植株氮素利用率最高,为45.2%,比对照提高了66.5%;随纳米碳用量增加,土壤氮素残留率显著提高,T1、T2、T3、T4处理分别为对照的1.06、1.35、1.62和1.70倍,氮素损失率明显降低。【结论】尿素配施纳米碳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吸附土壤中的氮素,显著降低氮素损失率,显著提高植株氮素利用率和土壤氮素残留率,促进桃树须根系的生长和植株形态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 桃幼树 15N 氮素利用率 氮素损失率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成 陈波浪 +3 位作者 玉素甫江.玉素音 王前登 柴仲平 张渔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3,共8页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选取6年生库尔勒香梨树为研究对象,在香梨年生育期内,设置了不施肥(N_0P_0K_0)、不施氮肥(N_0PK)、低氮量(N_1PK)、中氮量(N_2PK)、高氮量(N_3PK)5个处理,采用密闭式集气法对不同施...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选取6年生库尔勒香梨树为研究对象,在香梨年生育期内,设置了不施肥(N_0P_0K_0)、不施氮肥(N_0PK)、低氮量(N_1PK)、中氮量(N_2PK)、高氮量(N_3PK)5个处理,采用密闭式集气法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氨挥发进行田间定位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氨挥发速率在一天内的表现为:晚上(20:00~08:00)<上午(08:00~12:00)<中午(12:00~16:00)<下午(16:00~20:00)。日积量夜间<白天。不同施肥处理氨挥发年生育期累积量表现为:N_0P_0K_0<N_0PK<N_1PK<N_2PK<N_3PK。温度、灌水、施氮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的氨挥发影响最大。施氮处理N_1PK、N_2PK、N_3PK的氨挥发年生育期累积量分别为34.94、36.38、44.42 kg·hm^(-2)·年^(-1),氨挥发净损失率分别为4.48%、2.72%、3.60%。N_2PK处理的库尔勒香梨产量最高,达到6 213.50 kg·hm^(-2),且氨挥发净损失率最小,为2.72%。综合生产及环境效益,推荐本区域库尔勒香梨园的最佳施氮量为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氮肥 氨挥发 净损失率
下载PDF
施肥量和降雨对水稻田氮流失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亚莉 陈德州 +3 位作者 徐梅宣 马瑞峻 谢水快 潘东锋 《现代农业装备》 2015年第2期32-36,共5页
过量且不合理的施肥作业方式,往往导致了氮肥的大量流失,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造成了农业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能够及时监测氮肥流失的程度和原因,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对稻田水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离... 过量且不合理的施肥作业方式,往往导致了氮肥的大量流失,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造成了农业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能够及时监测氮肥流失的程度和原因,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对稻田水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离子浓度的快速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德国WTW公司的氨氮硝氮在线检测传感器,采用实地取样的方式,对稻田水体环境中氨氮和硝氮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索了不同天气条件下,农田水中氮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降雨对氮的流失程度有很大的影响,降雨造成的氮流失是农田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同时施肥量越高,氮的流失情况也越严重。控制农田氮流失必须从施肥方式、耕种方式和灌溉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善。本研究对于如何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探索合理的氮肥施用方式以及在农田作业中实施最佳管理措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流失 非点源污染 施肥量 降雨 稻田
下载PDF
常规施肥条件下农田不同途径氮素损失的原位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玉米季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桑蒙蒙 范会 +1 位作者 姜珊珊 蒋静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58-3364,共7页
为了解农田常规施肥条件下的不同途径氮素损失特征,本文通过田间原位试验同步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玉米生长季氮肥施用后的农田N2O排放、NH3挥发、氮渗漏和地表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肥为基肥,尿素为追肥,基追肥氮素水平均为150 ... 为了解农田常规施肥条件下的不同途径氮素损失特征,本文通过田间原位试验同步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玉米生长季氮肥施用后的农田N2O排放、NH3挥发、氮渗漏和地表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肥为基肥,尿素为追肥,基追肥氮素水平均为150 kg·hm-2的条件下,整个玉米生长季N2O排放系数为3.3%,NH3挥发损失率为10.2%,氮渗漏和地表径流损失率分别为11.2%和5.1%.此外,基肥施用以氮素渗漏损失为主,而追肥氮素损失以氨挥发和渗漏为主,表明不同途径化肥氮素损失主要受氮肥品种影响,玉米季追肥可改用低氨挥发氮肥品种以减少氮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N2O排放 NH3挥发 氮渗漏和地表径流 氮损失率
原文传递
添加聚天冬氨酸对土壤氮素淋失及烟株氮素利用的影响
15
作者 段俊雅 王婷婷 +5 位作者 韦建玉 赵园园 王政 王德勋 欧清华 史宏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6,共7页
为探究添加聚天冬氨酸(PASP)对土壤氮素淋失及烟株氮素利用的影响,设置不同PASP添加比例土柱淋失试验和不同氮肥梯度下添加PASP烤烟盆栽试验,研究PASP对土壤矿质氮淋失和烟株生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化学成... 为探究添加聚天冬氨酸(PASP)对土壤氮素淋失及烟株氮素利用的影响,设置不同PASP添加比例土柱淋失试验和不同氮肥梯度下添加PASP烤烟盆栽试验,研究PASP对土壤矿质氮淋失和烟株生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化学成分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PASP能够减少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淋失,且PASP添加比例越大,减少淋失效果越好。常规施氮和减氮10%条件下添加PASP均可使烟株的长势变好,净光合速率提高,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增强,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增多,氮肥利用率较CK分别提高了57.74%和42.54%。与CK相比,减氮20%条件下添加PASP后的处理烟株长势稍弱,除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活性外,其他生理指标整体上略有降低,总氮和糖含量降低,氮素积累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与CK相当。综合分析认为,可考虑在减氮10%条件下配施5%PASP以降低土壤氮素淋失、提高烟株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 烤烟 氮素 淋失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杂交水稻机械收获减少稻谷产量损失度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富贤 高尚卿 +12 位作者 孔晓谦 徐魏 伍燕翔 徐麟 魏林 肖鹏飞 佘恒志 陈凯 龚飞 蒋鹏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2,113,共5页
为了降低机收水稻的产量损失,2019—2022年以杂交中稻品种川优6203、内6优1787、内6优107、天优华占为材料,分别设置施氮方式、机收前植株湿润状态、收割株高、排风力度等处理对机收稻谷损失率的影响试验,并利用集成的机收减损技术进行... 为了降低机收水稻的产量损失,2019—2022年以杂交中稻品种川优6203、内6优1787、内6优107、天优华占为材料,分别设置施氮方式、机收前植株湿润状态、收割株高、排风力度等处理对机收稻谷损失率的影响试验,并利用集成的机收减损技术进行多点大区比较示范。结果表明,底肥∶穗肥∶粒肥=6∶2∶2施氮方式的稻谷损失率仅2.51%,显著低于底肥∶蘖肥∶穗肥=5∶3∶2、底肥∶蘖肥=7∶3这两种施氮方式。机收前每hm^(2)喷清水1500 kg和3000 kg,机收时稻谷损失率分别高达9.30%和16.39%,均显著高于不喷清水的处理(5.17%)。无论何种品种,水稻机收割茎处距穗顶长度80 cm左右时稻谷损失率最低。低风力与传统人力半自动收割这两种收割方式间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均比中、高风力收割方式显著增产。集成以上最佳试验处理为核心的机收减损技术大区对比示范,平均稻谷损失量仅208.5 kg/hm^(2),比大面积现有机收技术减少稻谷损失367.5 kg/hm^(2),减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收割 施氮方式 湿度 株高 行走速度 排风力 稻谷损失率
下载PDF
施γ-聚谷氨酸对桃树生长发育和15N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鲍聪聪 肖元松 彭福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7-211,218,共6页
以1年生桃树盆栽实生苗为试材,底肥为尿素3 g(其中15N标记0.4 g)、磷酸二氢钾3 g,设CK为对照,T1、T2、T3分别添加γ-PGA 10,80,150 mg,探究不同浓度γ-聚谷氨酸(γ-PGA)对桃树植株生长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中量和高量γ-... 以1年生桃树盆栽实生苗为试材,底肥为尿素3 g(其中15N标记0.4 g)、磷酸二氢钾3 g,设CK为对照,T1、T2、T3分别添加γ-PGA 10,80,150 mg,探究不同浓度γ-聚谷氨酸(γ-PGA)对桃树植株生长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中量和高量γ-PGA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碱解氮含量;施用中、高量γ-PGA能促进桃实生苗根系生长,尤其是细根的生长。与对照相比,施用中量γ-PGA桃实生苗根系总长度、分支数、根尖数、交叉数和根系总表面积分别增加51.95%,40.53%,30.72%,35.21%,45.23%;施用中、高量γ-PGA能显著提高植株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SPAD值,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施用中、高量γ-PGA能显著提高桃实生苗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施用中、高量γ-PGA提高了桃实生苗氮素吸收利用率和氮素残留率,降低了氮素损失率,与对照相比,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27.80%和27.07%,氮素残留率分别提高14.00%和19.04%,氮素损失率分别降低16.43%和19.49%,且差异显著。可见施用γ-PGA可改善桃根区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土壤氮素残留率,降低氮素损失率,促进了桃实生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实生苗 Γ-聚谷氨酸 根系生长 氮素吸收利用率 氮素损失率
下载PDF
长期不施氮肥下稻麦轮作农田残留化肥氮的后效及去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盈盈 夏龙龙 +3 位作者 蔡思源 赵旭 颜晓元 邢光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6-1639,共14页
我国农田化肥氮用量高,造成较多肥料氮土壤残留,残留肥料氮既可被后季作物吸收利用,也可迁移进入环境。稻麦轮作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代表性种植制度,然而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残留化肥氮的作物后效及去向目前尚不清楚。利用^(15)N示踪长... 我国农田化肥氮用量高,造成较多肥料氮土壤残留,残留肥料氮既可被后季作物吸收利用,也可迁移进入环境。稻麦轮作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代表性种植制度,然而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残留化肥氮的作物后效及去向目前尚不清楚。利用^(15)N示踪长期试验,连续追踪了2004年小麦季施用30%的^(15)N标记尿素后其土壤残留^(15)N在之后17个稻麦轮作年的变化动态及被后季作物吸收利用特征。试验起始小麦季设100 kg·hm^(–2)(N100)和250 kg·hm^(–2)(N250)两个施氮量处理,后续作物均不再施用氮肥。结果发现,34.5%~37.9%施入氮被当季小麦吸收,随后各轮作年稻麦作物吸收残留氮量随年限增加呈指数下降;17年中有12.2%~15.8%残留氮被后季作物吸收,其中,水稻对残留氮吸收能力较强,为9.2%~11.8%,小麦为3.3%~4.0%;观测期内化肥氮累积利用率为50.1%~50.3%。氮肥施入小麦当季,0~20cm土层残留为22.9%~33.5%,之后逐年减少;17年后降至7.8%~9.8%,但仍占0~100cm土层氮残留量(9.9%~13.4%)的73.5%~78.5%。同位素质量平衡估算的观测期内氮肥累积总损失率为36.3%~39.9%,与基于当季小麦氮肥利用率和0~20 cm土壤残留率计算得出的当季化肥氮总损失率32.0%~39.2%接近。作物籽粒、秸秆及土壤^(15)N丰度在观测期内均随时间呈指数递减;根据预测结果,不施氮下其降至^(15)N自然丰度背景值仍需28~37年。上述结果表明,稻麦农田化肥氮损失主要发生在当季,土壤残留后效持续时间长,但再迁移进入环境数量低。协同化肥氮当季损失的高效阻控和土壤残留的有效调控应是稻麦农田氮肥优化管理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15)N示踪 残留氮 氮利用率 氮损失率 太湖地区
下载PDF
MF树脂羟甲基化度对MF/PVA共混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严翔 董书娟 +2 位作者 许维星 徐建军 姜猛进 《合成纤维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3,27,共5页
采用不同羟甲基化度的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与聚乙烯醇(PVA)溶液共混湿法纺丝,制备MF/PVA共混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MF与PVA的相容性,凯氏定氮法分析了共混纤维在纺丝过程中氮流失率,并对纤维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耐热水性能... 采用不同羟甲基化度的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与聚乙烯醇(PVA)溶液共混湿法纺丝,制备MF/PVA共混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MF与PVA的相容性,凯氏定氮法分析了共混纤维在纺丝过程中氮流失率,并对纤维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耐热水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改变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比例可以获得不同羟甲基化度的MF树脂;随着MF树脂羟甲基化度的提高,共混纤维的氮流失率逐渐降低;当MF树脂的羟甲基化度增大至1.15时,共混纤维氮流失率为0.20%;高羟甲基化度MF制成的共混纤维经220℃处理后,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19 cN/dtex和25.1%,极限氧指数为33.2%,水中软化点为86℃,在氮气氛围下的初始热分解温度为258.8℃,600℃时残炭量为2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聚乙烯醇 共混 阻燃纤维 羟甲基化度 氮流失率 后处理
下载PDF
氮磷减量对棉花—油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琼 尹凌洁 +7 位作者 苏柠 龙广丽 刘鑫 卓红 彭芝 韩永亮 谢桂先 荣湘民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1-931,共11页
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化肥合理减施将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耕地健康发展。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棉花季N∶390 kg/hm^(2),P_(2)O_(5)∶105 kg/hm^(2);油菜季N∶180 kg/hm^(2),P_(2... 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化肥合理减施将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耕地健康发展。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棉花季N∶390 kg/hm^(2),P_(2)O_(5)∶105 kg/hm^(2);油菜季N∶180 kg/hm^(2),P_(2)O_(5)∶54 kg/hm^(2))为对照,研究洞庭湖区域旱地棉花—油菜轮作下氮磷肥减量(10%、20%、30%)对作物产量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磷肥减量10%、20%对作物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显著减少旱地氮磷径流损失;养分流失以棉花季为主,且棉花花铃期为关键时期。氮磷肥减量20%处理氮、磷肥利用率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5.41%、12.23%(棉花季)和10.91%、11.91%(油菜季);氮磷肥减量处理总氮、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69~5.48 kg/hm^(2)、0.08~0.24 kg/hm^(2)(棉花季)和0.17~0.34 kg/hm^(2)、0.05~0.11 kg/hm^(2)(油菜季),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了5.94%~31.20%、12.80%~44.02%(棉花季)和18.88%~37.61%、10.18%~24.85%(油菜季)。综上,在本研究所设肥料减量范围内,氮磷肥减量20%处理能稳定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磷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油菜轮作 氮磷肥减量 氮磷流失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