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生态系统氮状态对碳循环的限制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5
1
作者 任书杰 曹明奎 +1 位作者 陶波 李克让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7,共10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氮循环密切相关,碳贮量与碳通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氮循环的影响和限制。由于氮循环的复杂性,在以往的大多数碳循环研究中,更多考虑水分、温度和大气CO2浓度等因子的影响,考虑碳氮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氮素可限制植物...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氮循环密切相关,碳贮量与碳通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氮循环的影响和限制。由于氮循环的复杂性,在以往的大多数碳循环研究中,更多考虑水分、温度和大气CO2浓度等因子的影响,考虑碳氮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氮素可限制植物光合、有机质分解、同化产物的分配以及生态系统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根据目前有关碳氮模型的发展状况可将碳氮耦合循环模型分为三大类:一是静态模型,它的土壤养分水平或者叶氮含量不变,是常数,这类模型适合于在站点或氮素浓度变化不大的区域应用;二是土壤氮限制模型,能够保持稳定的生态系统氮收支,在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中考虑土壤氮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使模拟结果更为合理;三是叶氮限制模型,在NPP的模拟中考虑叶片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这三类模型虽然都考虑了氮对碳循环的限制作用,但在氮碳循环机理方面尚有不少欠缺,所以在研究中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应通过加强碳氮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增进对碳氮过程的深入了解,进而建立综合动态的碳氮耦合模型,以减少目前碳循环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氮循环 陆地生态系统 限制作用 模型
下载PDF
氮素添加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长芒草氮磷重吸收率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3
2
作者 安卓 牛得草 +3 位作者 文海燕 杨益 张洪荣 傅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1-807,共7页
为了解氮素沉降对草地群落的影响,通过人工氮肥添加模拟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天然草地优势植物长芒草(Stipa bungeana)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叶片和立枯物碳(C)、氮(N)、磷(P)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N素增加对N、P重吸收率和C:N:P化学计量... 为了解氮素沉降对草地群落的影响,通过人工氮肥添加模拟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天然草地优势植物长芒草(Stipa bungeana)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叶片和立枯物碳(C)、氮(N)、磷(P)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N素增加对N、P重吸收率和C:N:P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氮素添加显著增加了长芒草叶片的C、N和立枯物的N、P含量,对叶片P和立枯物C含量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显著降低了长芒草的N、P重吸收率,对照处理的N、P重吸收率最高,分别为60.35%和71.75%,并且,在相同氮素处理条件下P的重吸收率显著大于N重吸收率;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大,叶片的C:N降低,N:P和C:P增加,N:P为18.25–29.01。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群落主要受P限制,随氮素沉降增加,P限制进一步加剧;长芒草较高的N、P重吸收率是保证其在贫瘠的土壤中生存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黄土高原 氮素添加 养分限制 养分重吸收率
原文传递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86
3
作者 王晶苑 张心昱 +2 位作者 温学发 王绍强 王辉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7-1346,共10页
氮沉降持续增加背景下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和pH环境等的改变及其可能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生长点和科学研究前沿。以生态化学计量学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综述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 氮沉降持续增加背景下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和pH环境等的改变及其可能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生长点和科学研究前沿。以生态化学计量学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综述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的基本理论、最新进展、研究热点与难点,旨在促进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生态学的研究。氮沉降持续增加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磷循环加速,导致磷限制。氮沉降不但改变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比和降低土壤pH值,而且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以及影响碳氮磷分解的关键酶活性。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抑制和无影响,其影响的差异可能来源于微生物效应的不同。叶片在凋落前有显著的氮磷养分回收,但是根无明显的养分回收,造成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DNA/RNA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将促进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化学计量比改变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磷限制 分解 C N P计量比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模拟大气氮沉降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4
作者 鲁显楷 莫江明 +10 位作者 张炜 毛庆功 刘荣臻 王聪 王森浩 郑棉海 MORI Taiki 毛晋花 张勇群 王玉芳 黄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0-522,共23页
人类活动加剧了活性氮的生产和排放,并导致氮沉降日益增加并全球化。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氮循环的干扰已经超出了地球系统安全运行的界限。中国已成为全球氮沉降的高发区域,高氮沉降已经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活动加剧了活性氮的生产和排放,并导致氮沉降日益增加并全球化。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氮循环的干扰已经超出了地球系统安全运行的界限。中国已成为全球氮沉降的高发区域,高氮沉降已经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亟待理清和解决的热点问题。对国际上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模拟氮沉降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并从生物学和非生物学两大过程重点阐述模拟氮沉降增加对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自2000年以后才开始重视大气氮沉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国内森林生态系统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模拟氮沉降研究表明,持续高氮输入将会显著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威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处于氮沉降热点区域的中国中南部。森林生态系统的氮沉降效应依赖于系统的氮状态、土地利用历史、气候特征、林型和林龄等。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长期跟踪研究和不同气候带站点之间的联网研究,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统对长期氮沉降响应与适应的过程机制、地下碳氮吸存潜力研究、以及与其他全球变化因子的耦合研究等方面,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管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全球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氮饱和 氮限制 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多样性 碳吸存
下载PDF
氮磷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代瑞华 刘会娟 +1 位作者 曲久辉 赵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39-1744,共6页
采用分批培养的方式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在氮、磷单因子营养限制条件下的生长和产毒情况.结果表明,氮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磷限制对其生长和产毒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氮限制条件... 采用分批培养的方式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在氮、磷单因子营养限制条件下的生长和产毒情况.结果表明,氮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磷限制对其生长和产毒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氮限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仅为控制组的30%-50%,产毒量也仅为控制组的10%-60%;并且氮限制会促进细胞分裂,缩短细胞的生长周期.这可能是因为氮是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所必需的元素,直接控制着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所以若培养基中的氮浓度比较低,会直接导致微囊藻的生物量较少和产毒量比较低.磷限制甚至磷被耗尽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都影响不大,这可能与铜绿微囊藻体内储存的含磷颗粒物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水体中氮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氮限制 磷限制 生长 产毒
下载PDF
不同氮磷比对中肋骨条藻和威氏海链藻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皓 高永利 +3 位作者 殷克东 袁翔城 徐杰 HARRISON Paul J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97,共6页
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氮磷摩尔比(4:1,16:1,64:1)的培养液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对它们的比生长率、细胞状态、细胞对外界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细胞内氮磷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氮磷摩尔比(4:1,16:1,64:1)的培养液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对它们的比生长率、细胞状态、细胞对外界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细胞内氮磷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比显著影响两种硅藻的生长和生理状态,氮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更大。N限制组(N:P=4:1)的比生长率、细胞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条件和P限制组(N:P=64:1);威氏海链藻生长对N的变化比中肋骨条藻更为敏感,吸收外界无机氮的速率更快。营养盐充足的情况下,水体中藻细胞的氮磷比变化会较小,但由于"奢侈消费"现象的存在,在出现营养盐限制时,细胞的氮磷比组成会跟随环境的氮磷比改变,在氮限制的条件下,细胞的氮磷比会相应减少,而相反在磷限制的条件下,细胞的氮磷比会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比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 氮限制 磷限制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不同林型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郑棉海 黄娟 +2 位作者 陈浩 王晖 莫江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703-6710,共8页
研究了鼎湖山3种森林类型(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的土壤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APA)对施肥的响应情况。在3种林型中分别设置对照、加氮(150 kg N hm-2a-1)、加磷(150 kg P hm-2a-1)以及N和P同时添加(150 k... 研究了鼎湖山3种森林类型(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的土壤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APA)对施肥的响应情况。在3种林型中分别设置对照、加氮(150 kg N hm-2a-1)、加磷(150 kg P hm-2a-1)以及N和P同时添加(150 kg N hm-2a-1+150 kg P hm-2a-1)4种不同处理。结果表明,季风林土壤APA((15.83±2.46)μmol g-1h-1)显著高于混交林((10.71±0.78)μmol g-1h-1)和马尾松林((9.12±0.38)μmol g-1h-1),且3种林型土壤APA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施加N肥显著提高了季风林土壤APA,而对混交林和马尾松林的作用不显著。施加P肥显著降低了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土壤APA,但对季风林的影响不明显。N和P同时添加仅显著降低了马尾松林土壤APA,但在季风林中存在交互作用。因此,N沉降会加剧亚热带成熟林土壤P的限制,可以考虑施加P肥作为森林管理的一种方式来缓解这种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磷酸酶活性 氮沉降 氮添加 磷添加 磷限制 鼎湖山
下载PDF
C:N:P stoichiometry and nutrient limitation of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in a grazed grassland site under experimental P limitation or exces 被引量:25
8
作者 Bryan S Griffiths Annette Spilles Michael Bonkowski 《Ecological Processes》 SCIE EI 2012年第1期66-76,共11页
Introduction:The availability of essential nutrients,such as nitrogen(N)and phosphorus(P),can feedback on soil carbon(C)and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Natural cycles can be supplemented by agricultural fertiliser addi... Introduction:The availability of essential nutrients,such as nitrogen(N)and phosphorus(P),can feedback on soil carbon(C)and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Natural cycles can be supplemented by agricultural fertiliser addition,and we determined whether the stoichiometry and nutrient limitation of the microbial biomass could be affected by an unbalanced nutrient supply.Methods:Samples were taken from a long-term trial(in effect since 1968)with annual applications of 0,15 and 30 kg P ha^(−1) with constant N and potassium.Soil and microbial biomass CNP contents were measured and nutrient limitation assessed by substrate-induced respiration.Linear regression and discriminant analys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variables explaining nutrient limitation.Results:Soil and biomass CNP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 fertiliser,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bial biomass P and biomass C,apart from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P fertilisation when the microbial biomass was over-saturated with P.The molar ratios of C:N:P in the microbial biomass remained constant(homeostatic)despite large changes in the soil nutrient ratios.Microbial growth was generally limited by C and N,except in soil with no added P when C and P were the main limiting nutrients.C,N and P,however,did not explain all the growth limitation on the soils with no added P.Conclusions:Increased soil C and N were probably due to increased net primary production.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C:N:P ratios within the microbial biomass were constrained(i.e.homeostatic)under near optimum soil conditions.Soils with no added P were characterised by strong microbial P limitation and soils under high P by over-saturation of microorganisms with P.Relative changes in biomass C:P can be indicative of nutrient limitation within a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itrogen Nutrient limitation PHOSPHORUS Soil microbial biomass STOICHIOMETRY
原文传递
氮沉降模拟对不同种源木荷幼苗叶片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蕊 王艺 +3 位作者 金国庆 周志春 陈爱明 储德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3,共7页
以浙北、闽北和赣南3个木荷代表性种源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氮沉降水平下,木荷幼苗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氮和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中、低氮沉降水平促进了木荷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了呼... 以浙北、闽北和赣南3个木荷代表性种源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氮沉降水平下,木荷幼苗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氮和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中、低氮沉降水平促进了木荷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了呼吸消耗,叶片氮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片磷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光合同化物易于积累;而高氮沉降水平时对光合能力的促进作用减小甚至产生危害。(2)木荷不同种源间叶片利用光能的程度差异较大,浙江杭州种源净光合速率较高,利用弱光的能力强,易发生光抑制现象,光合同化物不易积累;福建建瓯种源利用强光能力强,暗呼吸速率较低,同化物最容易积累;江西信丰种源光合能力和暗呼吸速率介于浙江杭州和福建建瓯种源之间。(3)低氮沉降水平对北部浙江杭州种源促进性强,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光合能力增强,同时暗呼吸速率降低;中氮沉降水平对福建建瓯种源生产力促进最大,而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此水平下却较低;低氮沉降水平显著促进了南部江西信丰种源的净光合速率及利用弱光能力,呼吸消耗却并未显著增长,叶片可溶性蛋白增多。因此,在森林土壤磷含量较低的环境下,木荷育种不仅要考虑不同种源间的生长差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氮沉降的影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种源 氮沉降 低磷 光响应曲线 光合色素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氮、磷养分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孙亚男 李茜 +3 位作者 李以康 林丽 杜岩功 曹广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6,共9页
本试验以典型的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Kobrsia humilis meadow)为研究平台,以表征土壤碳、氮、磷、硫养分循环的6种土壤酶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在4年氮、磷养分添加的累积效应下的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氮、磷养分... 本试验以典型的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Kobrsia humilis meadow)为研究平台,以表征土壤碳、氮、磷、硫养分循环的6种土壤酶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在4年氮、磷养分添加的累积效应下的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氮、磷养分添加对土壤养分循环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为:氮、磷养分添加改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氮添加与0~10cm 土层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正效应,磷添加抑制了0~10cm 土层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氮、磷养分添加均抑制了0~10cm 土层中的脲酶活性;氮添加抑制了2个土层中的纤维素酶活性;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性;10~20cm 土层中的几丁质酶活性在氮、磷养分添加处理下均增强,其中磷添加对几丁质酶活性的增幅最显著.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的氮在调控磷的矿化方面有促进作用,磷的添加对氮素的释放也有一定的作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受磷限制的程度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 土壤酶活性 速效磷 碱解氮 养分循环 磷限制
下载PDF
氮添加对天山高寒草原土壤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勒佳佳 苏原 +5 位作者 彭庆文 耿凤展 韩文轩 李文利 李凯辉 刘学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2-389,共8页
为探究氮添加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选择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N0,0 kg·hm^-2·a^-1;低氮,N1,10 kg·hm^-2·a^-1;中氮,N3,30 kg·hm^-2·a^-1... 为探究氮添加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选择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N0,0 kg·hm^-2·a^-1;低氮,N1,10 kg·hm^-2·a^-1;中氮,N3,30 kg·hm^-2·a^-1;高氮,N9,90 kg·hm^-2·a^-1),开展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响应的研究,分析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的响应特点,土壤酶化学计量比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添加在N3水平显著增加β-1,4葡萄糖苷酶(βG)、β-D-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β-1,4木糖苷酶(βX)酶活性(P<0.05),N1和N3水平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N3水平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氮添加对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影响不显著,N3水平下显著增加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8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SOC、NAG除外)和总磷(TP)显著相关,与土壤总氮(TN)不相关。研究区土壤酶活性C∶N∶P化学计量比为1∶1∶1.2,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土壤酶活性C∶N∶P的比值1∶1∶1相偏离,表明该研究区土壤微生物生长受磷素限制。冗余分析(RDA)进一步揭示出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磷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高寒草原 巴音布鲁克
原文传递
曝气生物滤池内的自养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春荣 王宝贞 王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6-749,共4页
采用多孔介质--火山岩为载体的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BAF),研究了限制供氧条件下,无有机碳源时反应器的硝化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在10~30℃范围内,20℃为临界点,低于20℃时,硝化速率缓慢;高于20℃后,硝化速率加快.温度从20℃升高到30℃,... 采用多孔介质--火山岩为载体的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BAF),研究了限制供氧条件下,无有机碳源时反应器的硝化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在10~30℃范围内,20℃为临界点,低于20℃时,硝化速率缓慢;高于20℃后,硝化速率加快.温度从20℃升高到30℃,硝化速率增长仅为10%,这一特性与悬浮生长反应器内温度对硝化速率的影响完全不同.此外,稳定运行的BAF内存在大量氮流失现象,分析认为,限制供氧和无有机碳源时,生物膜内发生了以Anammox反应为主的自养反硝化作用,大量的氮以N2的形式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反硝化 氮流失 厌氧氨氧化 供氧受限 有机碳源
下载PDF
氮素添加和干旱胁迫下白羊草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孙彩丽 肖列 +2 位作者 李鹏 薛萐 刘国彬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0-1127,共8页
【目的】氮素和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两者交互作用对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方法】以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典型草本植物白... 【目的】氮素和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两者交互作用对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方法】以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典型草本植物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添加氮0(对照)、2.5 g/(m2·a)(低氮)、5.0 g/(m2·a)(高氮)三个水平;供水处理设75%~80%FC(充分供水)、55%~60%FC(轻度干旱胁迫)和35%~40%FC(重度干旱胁迫)三个水平。测定了白羊草地上部分和根系碳氮磷含量,讨论了氮素和水分供应对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氮素添加和干旱胁迫对白羊草地上部分和根系碳含量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使白羊草地上部分氮含量提高9.7%~48.8%(P<0.001),而干旱胁迫使其降低2.8%~28.3%(P<0.001)。氮素添加和干旱胁迫对白羊草根系氮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正常水分条件下氮素添加使根系氮含量提高25.0%~26.1%(P<0.01),而干旱条件下氮素添加无显著作用。氮素添加和干旱胁迫使白羊草地上部分磷含量分别降低17.4%~31.8%和12.0%~22.1%(P<0.001)。氮素添加和干旱胁迫对白羊草地上部分C∶N的影响表现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氮素添加使地上部分C∶N降低24.9%~32.9%(P<0.05),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氮素添加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对根系部分C∶N有显著影响,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氮素添加使根系部分C∶N降低19.8%~24.5%(P<0.05)。氮素添加和干旱胁迫使白羊草地上部分C∶P分别提高24.4%~42.3%和12.2%~31.0%(P<0.001),对根系C∶P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显著提高白羊草地上部分N∶P,干旱胁迫对白羊草地上部分N∶P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和干旱胁迫对白羊草根系部分N∶P表现为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氮素添加使根系部分N∶P提高26.8%~54.8%(P<0.05),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氮素添加无显著影响。【结论】氮素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羊草 化学计量学 干旱 氮素添加 养分限制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华南热带森林尾叶桉木质残体分解和养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瑶 王法明 +6 位作者 莫其锋 李钦禄 邹碧 李应文 李晓波 吴靖滔 李志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753,共7页
木质残体(Woody debris,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碳库和营养源,在全球变暖、氮(N)沉降日益严重的今天,研究N、磷(P)沉降影响WD分解的反应机制对于应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小良热带阔叶林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WD为研... 木质残体(Woody debris,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碳库和营养源,在全球变暖、氮(N)沉降日益严重的今天,研究N、磷(P)沉降影响WD分解的反应机制对于应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小良热带阔叶林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WD为研究对象,人工模拟N和P添加对尾叶桉WD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添加使WD分解速率常数k降低了11%,而P添加显著提高分解速率常数k(P=0.027),上升幅度为6%.这表明,富N缺P的热带森林,P的可利用性限制了WD分解速率,P限制有利于WD中碳的固存.N添加、P添加改变了尾叶桉WD分解过程中N元素的迁移模式,与对照相比,两种处理均使N元素迁移方式由直接释放改变为淋溶—富集—释放,而对分解过程中P元素的迁移模式有不同影响,N添加使P元素的迁移方式由直接释放改变为淋溶—富集—释放,P添加使P元素的迁移方式改变为富集—释放.分解过程中质量残留率与分解过程中C/N比、C/P比呈显著负相关(P<0.01).可见,N、P沉降的增加对WD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模式有不同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氮沉降 磷限制 木质残体 分解速率 有机碳
原文传递
贵州高原三板溪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欧腾 李秋华 +4 位作者 王安平 张垒 黄国佳 焦树林 高廷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32-3439,共8页
为探究贵州高原氮限制型大型深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2年11月(枯水期)、2013年4月(平水期)、8月(丰水期)对三板溪水库上、中、下游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87属,主要由绿藻... 为探究贵州高原氮限制型大型深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2年11月(枯水期)、2013年4月(平水期)、8月(丰水期)对三板溪水库上、中、下游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87属,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构成。浮游植物丰度在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分别为0.064×104~1.17×104、8.21×104~422.47×104和9.08×104~2903.33×104cells·L-1,其中枯水期和丰水期时加池丰度最高,南加丰度最低,平水期则为大坝最高、南加最低。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分别以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和具缘微囊藻(Microcystis marginata)为优势种。浮游植物集中分布于水体表层0~10 m的范围内,并随水深的增加丰度逐渐降低;三板溪水库总磷平均浓度为0.403 mg·L-1,枯水期为0.281~1.139 mg·L-1、平水期为0.394~0.639 mg·L-1、丰水期为0.054~0.736 mg·L-1,总氮平均浓度为1.38mg·L-1。氮磷比(3.7∶1)低于浮游植物生长的最佳氮磷比7∶1,表现出三板溪水库的氮限制型,与大多数淡水水体氮磷营养结构不一致。RDA分析与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温为影响三板溪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的关键环境因子、氮磷比为重要的环境因子,氮磷营养盐主要通过促进硅藻及抑制蓝藻来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氮限制 冗余分析 三板溪水库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limitation on PHA production in activated sludge 被引量:10
16
作者 Qinxue Wen,Zhiqiang Chen,Ting Tian,Wei Che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90,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602-1607,共6页
The effects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limitation on polyhydroxyalkanoate (PHA)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by activated sludge biomass with acetate as a carbon source were investigated. Pre-selected influent carbon... The effects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limitation on polyhydroxyalkanoate (PHA)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by activated sludge biomass with acetate as a carbon source were investigated. Pre-selected influent carbon-phosphorus (C:P, W/W) of 100, 160, 250, 500 and 750, and carbon-nitrogen (C:N, W/W) of 20, 60, 100, 125 and 180 were applied in the phosphorus limitation experiments and the nitrogen limitation experiments,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PHA accumulation up to 59% of the cell dry weight with a PHA productivity of 1.61 mg PHA/mg COD consumed was observed at the C:N 125 in the nitrogen limitation experiment. This value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in previous studies with a normal substrate feeding. The study showed that activated sludge biomass would produce more polyhydroxybutyrate than polyhydroxyvalerate under the stress of nutrient limitation, especially under phosphorus limitation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also indicated that both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limitation may cause sludge bul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HYDROXYALKANOATE ACETATE nitrogen limitation phosphorus limitation sludge bulking
原文传递
太湖西北湖区浮游植物和无机、有机氮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叶琳琳 吴晓东 +2 位作者 刘波 闫德智 赵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9-869,共11页
以太湖重度蓝藻水华发生的西北湖区为研究对象,从河口至湖心区设置5个采样点,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逐月采集表层水体样品,测定了水温、溶解氧和浮游细菌丰度,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溶解性无机氮(DIN)和有机氮(DON)浓度... 以太湖重度蓝藻水华发生的西北湖区为研究对象,从河口至湖心区设置5个采样点,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逐月采集表层水体样品,测定了水温、溶解氧和浮游细菌丰度,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溶解性无机氮(DIN)和有机氮(DON)浓度以及氮磷比.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西北湖区浮游植物主要由蓝藻、硅藻、绿藻和隐藻组成.可能由于风、浪等混合作用使太湖西北湖区不同采样点之间蓝藻细胞密度没有显著差异.蓝藻生物量在浮游植物中所占比例最高为34%±15%,春季部分点位隐藻生物量高于50%,表明隐藻与蓝藻的相互竞争趋势显著.CCA排序图结果表明,DIN、DON浓度以及总氮∶总磷比(TN∶TP比)是影响西北湖区浮游植物优势属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5个采样点铵态氮(NH_4^+-N)与DIN浓度具有显著差异,与DON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夏季蓝藻水华暴发期间,可能由于蓝藻的吸收利用引起NH_4^+-N和硝态氮(NO_3^--N)浓度迅速降低.此外,由于NH_4^+-N浓度还可能受到沉积物NH_4^+-N释放的影响,因此,蓝藻细胞密度与NO_3^--N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水平均高于NH_4^+-N.夏季TN∶TP比和DIN∶TP比降至最低,表明该湖区浮游植物,尤其是蓝藻的生长可能受到氮限制.蓝藻细胞密度与DO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在氮限制条件下,DON可能是蓝藻氮素利用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浮游植物 溶解性无机氮 溶解性有机氮 氮限制
下载PDF
车桑子幼苗生物量分配与叶性状对氮磷浓度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雪梅 闫帮国 +1 位作者 史亮涛 刘刚才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7-1261,共15页
调整叶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格局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途径,研究车桑子(Dodonaeaviscosa)幼苗生物量分配与叶性状对氮磷浓度的响应对认识车桑子在氮磷浓度变化下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砂培法,测定不同氮浓度(3、5、15、30 ... 调整叶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格局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途径,研究车桑子(Dodonaeaviscosa)幼苗生物量分配与叶性状对氮磷浓度的响应对认识车桑子在氮磷浓度变化下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砂培法,测定不同氮浓度(3、5、15、30 mmol·L^(–1))与不同磷浓度(0.25、0.5、1、2 mmol·L^(–1))下车桑子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叶性状的响应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浓度氮(30 mmol·L^(–1))促进了车桑子幼苗生长、叶片氮含量和生物量积累,其余氮添加条件(3、5、15 mmol·L^(–1))下车桑子幼苗各性状无显著差异,但相比高氮水平,其生物量积累和叶片氮含量显著降低,根冠比和氮利用效率显著增加。随着磷添加浓度的增加,车桑子幼苗生物量显著增加,低磷条件(0.25、0.5mmol·L^(–1))限制了车桑子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其根冠比和磷利用效率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比叶面积和叶/茎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氮处理下,叶片氮含量与根冠比显著负相关;磷处理下,叶片氮含量与比叶面积显著正相关。同时,氮处理下,车桑子幼苗株高、基径、总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均与根冠比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根冠比和叶片氮含量的调整在车桑子适应氮限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磷处理下,株高、基径、总生物量与比叶面积显著负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片结构性状的调整在车桑子适应低磷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表明,车桑子幼苗生物量分配和叶性状及性状间的权衡策略对氮、磷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关注氮和磷对植物性状影响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桑子 氮浓度 磷浓度 干热河谷 养分限制 适应策略
原文传递
2018年春季和夏季莱州湾营养盐结构及限制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由丽萍 赵玉庭 +6 位作者 孙珊 苏博 马元庆 王立明 齐延民 李佳蕙 董晓晓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4,共10页
根据2018年5、8月莱州湾的生态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等方法,对莱州湾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_(4)^(3-)-P)和硅酸盐(SiO_(3)^(2-)-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5、8月... 根据2018年5、8月莱州湾的生态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等方法,对莱州湾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_(4)^(3-)-P)和硅酸盐(SiO_(3)^(2-)-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5、8月莱州湾的DIN浓度范围为1.64~106.36μmol/L,平均值为24.18μmol/L,5月明显高于8月;PO_(4)^(3-)-P浓度范围为0~2.010μmol/L,平均值为0.182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SiO_(3)^(2-)-Si浓度变化范围为0.97~78.93μmol/L,平均值为18.30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DIN、PO_(4)^(3-)-P、N/P高值区主要位于莱州湾西部的小清河口和黄河口附近海域;SiO_(3)^(2-)-Si、Si/N、Si/P高值区主要位于湾底部、龙口-莱州近岸海域。对营养盐结构的分析表明,莱州湾存在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陆源输入是莱州湾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营养盐结构限制平面分布表明,春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和夏季东营-潍坊养殖区易引发赤潮,夏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受到一定限制,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硅酸盐 营养盐结构 限制特征
下载PDF
氮限制对硅藻三角褐指藻光系统Ⅱ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兴莲 宋熙坤 +3 位作者 岳瑞 张思思 王雅琴 吴红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3-188,共6页
本文以硅藻三角褐指藻为实验材料,设置氮充足(882.35μmol·L^(-1))和氮限制(40μmol·L^(-1))两种营养盐供应水平进行培养,以探讨氮限制条件下三角褐指藻光系统Ⅱ(PSII)光化学反应及其对高光强的耐受性变化。结果表明:氮限制... 本文以硅藻三角褐指藻为实验材料,设置氮充足(882.35μmol·L^(-1))和氮限制(40μmol·L^(-1))两种营养盐供应水平进行培养,以探讨氮限制条件下三角褐指藻光系统Ⅱ(PSII)光化学反应及其对高光强的耐受性变化。结果表明:氮限制抑制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降低其叶绿素a含量,并加剧其受光抑制程度;通过分析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发现,氮限制使得电子从Q_A^-向QB的传递受阻,且高光强作用后,Q_A^-的瞬时积累进一步增加;此外,氮限制条件下,活性反应中心部分关闭,藻细胞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捕获的用于还原Q_A的能量(TRo/RC)以及耗散的能量(DI_o/RC)均明显升高;而高光的耦合作用使得PSII反应中心进一步失活;氮限制影响三角褐指藻PSII光化学反应,进而降低其对高光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氮限制 光系统Ⅱ 光合作用 硅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