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9
1
作者 张旺锋 王振林 +3 位作者 余松烈 李少昆 曹连莆 王登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9-796,共8页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研究了施氮肥量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在 0~30 0 kg.hm- 1施氮量范围内 ,随追氮肥量的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过量追施氮肥虽然在盛花结铃期有扩大叶面积、增加冠层对光能...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研究了施氮肥量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在 0~30 0 kg.hm- 1施氮量范围内 ,随追氮肥量的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过量追施氮肥虽然在盛花结铃期有扩大叶面积、增加冠层对光能的截获率和增强群体光合速率的趋势 ,但同时易引起棉株旺长 ,导致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光合速率的迅速下降 ;30 0 kg.hm- 1中等追施氮量下 ,群体光合速率稳定在相对较高水平。群体叶源量随追氮肥量增加而增加 ,过量追施氮肥处理群体叶源量最高 ,但其群体叶源量在生育后期所占比例较小 ;而中等追施氮量不仅有较高的群体叶源量 ,而且群体叶源量在生育后期所占比例高 ,保证了棉铃发育所需大量光合产物 ,棉花产量高。因此 ,提高生育后期的群体光合速率 ,延长其高值持续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光合性能 产量形成 棉花 新疆 高产群体 施用量
下载PDF
施氮量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5
2
作者 曹承富 孔令聪 +2 位作者 汪建来 赵斌 赵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强筋小麦皖麦38和中筋小麦皖麦44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子粒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分析了植株体内N、P、K素含量与子粒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两种类型小麦的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 以强筋小麦皖麦38和中筋小麦皖麦44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子粒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分析了植株体内N、P、K素含量与子粒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两种类型小麦的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增施氮素不仅能显著提高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有利于植株对氮的吸收,而且还能提高P、K的营养水平。植株体内N的含量除与吸水率和弱化度相关不显著外与其它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只有容重为负相关;皖麦38和皖麦44达到最高子粒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24.6 kg/hm2和207.5 kg/hm2,达到最高蛋白质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88.5 kg/hm2和221.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子粒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5
3
作者 张耀兰 曹承富 +4 位作者 杜世州 赵竹 乔玉强 刘永华 张四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2-657,共6页
为了确定安徽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有机氮42-56 kg/ha基础上,每公顷施氮量0-3... 为了确定安徽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有机氮42-56 kg/ha基础上,每公顷施氮量0-360 kg范围内,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济麦20和皖麦50在施氮量300 kg/ha时籽粒产量最高,但与施氮量为240 kg/ha的处理差异不显著;烟农19则以施240kg/ha氮素时籽粒产量最高。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加大均呈增加趋势,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大呈下降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40-300 kg/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下三角形强化栽培水稻群体发育与产量形成特征 被引量:35
4
作者 龙旭 汪仁全 +1 位作者 孙永健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8,共7页
以杂交水稻组合冈优527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处理,研究了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和传统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TSRI下,水稻的分蘖能力增强,茎蘖成穗率提高,结实期剑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能维持上3叶高效的叶面积... 以杂交水稻组合冈优527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处理,研究了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和传统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TSRI下,水稻的分蘖能力增强,茎蘖成穗率提高,结实期剑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能维持上3叶高效的叶面积指数及延缓根系的衰老,并提高物质累积与转运,而且TSRI与施氮量200kg/hm2配合能充分合理利用土壤和空间资源,有利于高质量群体的建成,其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充实率存在优势,产量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此试验TSRI下最佳施氮水平。施氮量240kg/hm2不仅影响水稻各主要生育期正常的生理机能,造成群体过大、荫蔽严重,还会导致茎鞘物质输出量、输出率和转换率及产量的下降,因而不宜过分依赖增加氮肥来提高TSRI下的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施氮量 群体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双季稻上部三叶叶长和叶角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林洪鑫 潘晓华 +2 位作者 石庆华 彭春瑞 吴建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43-1751,共9页
于2007和2008年,采用裂区设计,以双季早稻中早22和双季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上部三叶的叶长和叶角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氮情况下,增加栽插密度可提高产量,而在中高氮条件下,适当降低栽插密度... 于2007和2008年,采用裂区设计,以双季早稻中早22和双季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上部三叶的叶长和叶角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氮情况下,增加栽插密度可提高产量,而在中高氮条件下,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倒一至倒三叶叶长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长,随栽插密度下降而增长。中早22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开张角和叶长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天优华占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和开张角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而倒一至倒三叶叶长与稻谷产量呈直线关系。产量最高时中早22倒一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1.37°、7.81°、29.74cm;倒二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7.27°、16.06°、36.08cm;倒三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21.76°、24.70°、39.02cm;天优华占倒一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11.62°、12.30°;倒二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32.61°、30.08°;倒三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23.55°、3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施氮量 栽插密度 上部三叶 叶长 叶角
下载PDF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林洪鑫 潘晓华 +2 位作者 石庆华 彭春瑞 吴建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8,共7页
以超级早稻中早2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组合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及其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在中、低施氮水平下,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很小,而在高氮水平下,适当降低密度有利高... 以超级早稻中早2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组合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及其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在中、低施氮水平下,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很小,而在高氮水平下,适当降低密度有利高产。在0~195kg/hm2施氮范围内,有效穗数、生物产量、产量、氮素积累总量、最高茎蘖数、分蘖穗率和生产100kg子粒需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结实率显著下降;每穗粒数施氮处理极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在24×104~30×104蔸/hm2的栽插密度范围内,有效穗数和生物产量随栽插密度的提高而提高,每穗粒数和分蘖穗率下降,结实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积累总量差异不显著。产量与生物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均呈抛物线关系,最适生物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分别为14.90t/hm2和155.4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N195kg/hm2与30×104蔸/hm2的肥密组合有利于中早22发挥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中早22 施氮量 栽插密度 产量
下载PDF
氮肥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含彬 伍晓燕 杨文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4-409,共6页
在麦/玉米/豆种植模式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大豆LAI增大,叶片衰老延缓,在盛荚期保持更大的叶面积,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适宜的施氮量(≤135kg/hm^2)在大豆结荚期后... 在麦/玉米/豆种植模式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大豆LAI增大,叶片衰老延缓,在盛荚期保持更大的叶面积,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适宜的施氮量(≤135kg/hm^2)在大豆结荚期后能协调植株各部分干物质的输出率,对套作大豆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高氮处理(180.225kg/hm^2)促使植株茎、叶干物质量在始熟期积累过多,而干物质的输出率降低,导致源/库比例不协调,对豆荚的贡献率降低,产量降低。就不同器官而言,叶片对籽粒的贡献率大于茎秆对籽粒的贡献率。干物质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明显相关,在套作大豆苗期,根、茎干物质量与充实度、产量显著正相关;在套作大豆生育中、后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适宜施氮量(45~90kg/hm^2)提高干物质的贡献率,减少大豆秕粒,有利于套作大豆获得高额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套作大豆 干物质 产量 相关关系
下载PDF
施氮量和CAU31系列控释肥对矮牵牛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龙秀文 林杉 +3 位作者 游捷 刘焕龙 高艳荣 杨帆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6,共5页
通过合理的施肥措施,塑造理想的株型结构、增加开花数和延长花卉观赏期是花卉栽培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同一施氮量下不同控释肥类型对矮牵牛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N)200mg/k... 通过合理的施肥措施,塑造理想的株型结构、增加开花数和延长花卉观赏期是花卉栽培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同一施氮量下不同控释肥类型对矮牵牛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N)200mg/kg基质为矮牵牛的合理施氮量;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花卉营养课题组所研制的CAU31系列控释肥,能明显促进矮牵牛生长,提高矮牵牛观赏品质;与含氮量相同多次施入的速效肥相比,一次性施入的控释肥对矮牵牛生长和观赏品质具有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达到了省时省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31 控释肥 施氮量 矮牵牛 观赏品质
下载PDF
湖南典型双季稻田氨挥发对施氮量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朱坚 石丽红 +2 位作者 田发祥 霍莲杰 纪雄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9-1138,共10页
选择湖南典型双季稻田为对象,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的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在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水平(早稻150 kg/hm2、晚稻180 kg/hm2)下,早稻氨挥发损失氮量占施氮量的39.8%,... 选择湖南典型双季稻田为对象,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的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在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水平(早稻150 kg/hm2、晚稻180 kg/hm2)下,早稻氨挥发损失氮量占施氮量的39.8%,晚稻则达46.9%,双季稻平均氨挥发损失率达43.7%。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的NH+4-N浓度和pH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氨挥发是该区域稻田氮素损失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田 施氮量 氨挥发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与多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康建宏 吴宏亮 +1 位作者 杨涓 杨剑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6008-16010,共3页
[目的]在考虑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与多糖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枸杞最佳施氮量。[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甜菜碱、类胡萝卜素、黄酮的影响及其与多糖的关系。[结果]不同的施氮肥水平下枸杞主要次生代谢... [目的]在考虑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与多糖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枸杞最佳施氮量。[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甜菜碱、类胡萝卜素、黄酮的影响及其与多糖的关系。[结果]不同的施氮肥水平下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甜菜碱、类胡萝卜素、黄酮的含量存在着差异。适中的施氮量(600-900 kg/hm^2)对枸杞类胡萝卜素等次生代谢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有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糖与甜菜碱、黄酮、总糖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枸杞生产中,产量和品质不能同时达到最佳,应通过施氮量调节多糖与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获得产量与品质均较高时的平衡点。[结论]考虑到产量和质量的关系,枸杞最适宜施氮量应为600-900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施氮水平 多糖 次生代谢物
下载PDF
雨养和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蔡瑞国 张迪 +2 位作者 张敏 李瑞奇 王文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202,共9页
为给冀东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以高蛋白质品种京冬8号和低蛋白质品种宝麦38为材料,设置0、120、240和360kg·hm^-2三个施氮水平,研究了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氮素营养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适量... 为给冀东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以高蛋白质品种京冬8号和低蛋白质品种宝麦38为材料,设置0、120、240和360kg·hm^-2三个施氮水平,研究了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氮素营养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适量施氮提高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促进了叶片、茎和鞘的花前贮存干物质在花后向籽粒中的转移,但过量施氮则抑制灌溉条件下营养器官花前贮存干物质在花后向籽粒的转移。施氮量对千粒重的影响因基因型和土壤水分状况不同而差异。随施氮量的增加,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京冬8号千粒重分别呈降低和增加趋势,宝麦38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适当施氮可促进分蘖和分蘖成穗。与雨养栽培相比,灌溉可促进小麦干物质积累,增加穗数和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品种的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降低。宝麦38和京冬8号籽粒产量达到最高的施氮量在雨养条件下均为120kg·hm^-2,在灌溉条件下分别为120和240kg·hm^-2。从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综合来看,宝麦38的适宜施氮量为120kg·hm^-2,京冬8号的适宜施氮量为120~24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供应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与转移 产量
下载PDF
节水灌溉条件下水氮耦合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袁有波 李继新 +3 位作者 苏贤坤 贾炜 邵孝侯 刘玉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1-785,共5页
以土壤水分下限和施氮量作为控制指标,研究水氮耦合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光合蒸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土壤含水率情况下增大氮肥的使用量可以显著增大烤烟的叶面积指数,提高烟株叶面的光合活性,促进烤烟的生长;氮肥的用量还影响到烤烟... 以土壤水分下限和施氮量作为控制指标,研究水氮耦合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光合蒸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土壤含水率情况下增大氮肥的使用量可以显著增大烤烟的叶面积指数,提高烟株叶面的光合活性,促进烤烟的生长;氮肥的用量还影响到烤烟对水分的吸收,当施氮量为67.5 kg/hm2并且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分别为60%,80%和70%时,烤烟能够获得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水氮耦合 施氮量 灌溉下限 光合特性 干物质产量
下载PDF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及氮肥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小春 杨文钰 +5 位作者 邓小燕 张群 雍太文 刘卫国 杨峰 毛树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7,共12页
【目的】西南山地玉米区是我国第三大玉米主产区,但单产比全国低近750 kg/hm2。由于该区特殊的气候条件,玉米以多熟间套种植为主,如何利用多熟种植中各作物的间套优势和茬口特性,寻求提高本区玉米产量的新途径,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 【目的】西南山地玉米区是我国第三大玉米主产区,但单产比全国低近750 kg/hm2。由于该区特殊的气候条件,玉米以多熟间套种植为主,如何利用多熟种植中各作物的间套优势和茬口特性,寻求提高本区玉米产量的新途径,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四川的两个玉米主产区,通过四年的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西南玉米主要的两种套作模式—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差异及施氮量对其的调控效应,以探讨种植模式和氮肥管理的增产效应。【方法】2008年设置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两个套种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两种模式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运的差异;2009 2010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分带轮作,即玉米分别种在大豆或甘薯茬上,分析套作和轮作效应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011年,在前三年的基础上,采用小区套微区的方式,研究两种模式下不同施氮水平(N0、N90、N180、N270、N360)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调控。【结果】1)在玉米/大豆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从蜡熟期开始显著高于玉米/甘薯模式,茎鞘输出率也显著高于玉米/甘薯模式,最终产量增加2.4%3.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分带轮作后,从拔节期开始,玉米/大豆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就显著高于玉米/甘薯模式,到成熟期两套种模式下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两试验点平均相差达26.8 g,茎秆向籽粒的输出率和贡献率也显著高于玉米/甘薯模式,收获指数玉米/大豆模式平均较玉米/甘薯模式提高3.9%,最终玉米/大豆模式下玉米产量较玉米/甘薯模式增幅加大,两年两个试验点分别增加了7.4%和14.4%;3)氮肥对两种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调控效应显著,玉米/大豆模式下,玉米以施氮180kg/hm2处理,而玉米/甘薯模式下270 kg/hm2处理与同一模式下其他氮素水平相比,增加了光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甘薯) 玉米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分配
下载PDF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池忠志 赵广才 +2 位作者 郑家国 杨玉双 刘利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7-431,共5页
在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以两个强筋小麦品种临优145和郑麦9023,两个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宝丰949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组分含量和比例以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及其各组... 在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以两个强筋小麦品种临优145和郑麦9023,两个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宝丰949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组分含量和比例以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及其各组分的含量。总蛋白质、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清蛋白含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不同施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氮肥施用量对小麦籽粒各组分在总蛋白中所占比例的影响不大,各蛋白组分在籽粒总蛋白中所占比例相对稳定。增施氮肥能够提高面粉的沉降值、湿面筋含量,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降低小麦籽粒的容重。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与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蛋白质含量 蛋白组分含量 蛋白组分比例
下载PDF
施氮及控水对黑粒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美 赵广才 +7 位作者 石书兵 常旭虹 王德梅 杨玉双 郭明明 亓振 王雨 刘孝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6,共8页
为探究施氮及控水对黑粒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漯珍一号为供试材料,采用施氮量(N)和花后控水(W)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研究,其中花后控水设置3个盆栽试验处理:W1为整个生育期充足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5%~85%;W2为... 为探究施氮及控水对黑粒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漯珍一号为供试材料,采用施氮量(N)和花后控水(W)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研究,其中花后控水设置3个盆栽试验处理:W1为整个生育期充足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5%~85%;W2为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55%~65%;W3为重度水分胁迫处理,前期处理同W1,从开花期开始控水到收获,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35%~45%。施氮量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N1(施纯氮150 kg·hm-2)、N2(施纯氮240kg·hm-2)、N3(施纯氮33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花后控水对漯珍一号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相对含水量75%~85%)能够有效提高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严重水分亏缺(土壤相对含水量35%~45%)阻碍了灌浆后期光合作用的进行。施氮量相同时,理论籽粒最高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均表现为:W1>W2>W3,且W1快增期结束时间较晚、快增期持续时间最长,有利于延长灌浆过程和粒重的增加;W2时,增施氮肥能够提高籽粒的灌浆速率,但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灌浆不充分,影响粒重增加。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施氮240 kg·hm-2和花后充足供水处理为较优肥水组合。本研究结果为黑粒小麦生产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灌水量 黑麦 光合特性 灌浆特性
下载PDF
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红壤旱地花生生长及氮素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佳 张杰 +5 位作者 秦文婧 谢杰 王芳东 项兴佳 刘光荣 徐昌旭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41-2450,共10页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和氮素累积的影响,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氮肥(N0)、50%施氮量(N_(50%))、75%施氮量(N75%)、100%施氮量(N_(100%),当地习惯施氮量135 kg·hm...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和氮素累积的影响,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氮肥(N0)、50%施氮量(N_(50%))、75%施氮量(N75%)、100%施氮量(N_(100%),当地习惯施氮量135 kg·hm^(-2))、125%施氮量(N_(125%))、150%施氮量(N_(150%))、5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50%)+RI)、75%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75%)+RI)、10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100%)+RI),研究花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提升水平、氮素累积特征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红壤旱地上适量施氮会促进花生生长,过量施氮会产生不利影响。单施氮肥时的增产幅度在9.8%~13.5%之间,以N75%的产量最高,为4 651.0 kg·hm^(-2)。合理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的生长发育促进明显,所有处理中以N75%+RI的产量最高,达到5 169.1 kg·hm^(-2),但施氮不足(N_(50%))时接种根瘤菌的效果微弱。所有处理的花生氮素累积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适量施氮(≤N75%)可以提高花生氮素累积的最大速率vmax,使之出现时间tmax略有提前,但氮素快速累积的持续时间Δt较短;过量施氮(>N100%)会使Δt过长,v_(max)降低、t_(max)推迟;而适量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处理的v_(max)较高,tmax出现时间及Δt时长适中。所有处理中以N75%+RI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最高,其氮肥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也较高,因此,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101.25 kg·hm^(-2)(N75%)配合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南方红壤区花生的高产高效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施氮量 根瘤菌 生长 氮素累积 LOGISTIC
下载PDF
夏玉米最佳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游福欣 王向阳 +2 位作者 王宗杰 王定郧 刘迎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5-766,共2页
试验表明,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的增产效应差异达显著水平。氮肥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单株果穗干物质的提高,与穗粒数、秃尖率等相关性较小;本试验夏玉米最高产量的施纯氮量为137.68kg/hm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31.... 试验表明,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的增产效应差异达显著水平。氮肥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单株果穗干物质的提高,与穗粒数、秃尖率等相关性较小;本试验夏玉米最高产量的施纯氮量为137.68kg/hm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31.5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 经济最佳施氮量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与施氮后土壤活性碳、氮的变化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娟霞 刘伟刚 +4 位作者 宁媛 王朝辉 翟丙年 郑险峰 孙本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217,共6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氮后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变化,以期为关中麦玉轮作区土壤肥力的提升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S+N)...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氮后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变化,以期为关中麦玉轮作区土壤肥力的提升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S+N)和秸秆不还田(N),副处理为3个不同施氮水平(0,168,252kg/hm^2)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土壤MBC从小麦分蘖期至越冬期降低,此后至拔节期升高且达到峰值,拔节期至成熟期降低。各处理土壤DOC从分蘖期至拔节期增加,拔节期达到峰值,此后至成熟期降低;而土壤MBN的动态变化在整个生育期呈现降低的趋势。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MBC和DOC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平均分别提高6.7%和9.3%;秸秆还田后土壤MBN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且在越冬期、拔节期和成熟期达显著水平;各处理的土壤MBC和MB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还田处理的土壤DOC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平均增加11.8%;而秸秆不还田各处理中土壤DOC含量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秸秆还田有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作用,而过量施用氮肥对活性碳氮的提高有抑制作用。因此,关中平原麦玉轮作区实行秸秆还田配合施用适量氮肥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氮量 微生物量碳、氮 可溶性有机碳 矿质氮
下载PDF
施氮量、种植密度及留叶数对重庆烟区云烟116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汪代斌 周开燕 +9 位作者 钟维勇 李云平 印锋 郑旭川 王刚 李钠钾 江厚龙 杨超 王红锋 张建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69-2775,共7页
【目的】在重庆烟区开展烤烟新品种云烟116的配套栽培措施研究,为云烟116在重庆烟区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施氮量、种植密度及留叶数3个栽培因素,采用3因素3水平无交互正交试验,按L9(3^4)正交表设置9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 【目的】在重庆烟区开展烤烟新品种云烟116的配套栽培措施研究,为云烟116在重庆烟区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施氮量、种植密度及留叶数3个栽培因素,采用3因素3水平无交互正交试验,按L9(3^4)正交表设置9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按随机区组排列。【结果】不同施氮量水平间烟叶产量、产值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低施氮量水平下烟叶产量和产值均最高(2326.65 kg/hm^2、61 251.45元/hm^2),因此建议云烟116在重庆巫山烟区应适当减氮,比当地常规施氮量降低7.5 kg/hm^2为宜;不同种植密度水平间烟叶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产值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高密度水平下烟叶产量、产值最高(2213.25 kg/hm^2、58 980.00元/hm^2),因此推荐适当增密,以16 665~18 116株/hm^2为宜;不同留叶数水平对烟叶产量、产值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低留叶数水平下产量和产值相对最高。【结论】重庆巫山烟区云烟116种植应适当减氮增密,推荐施氮量比当地常规减少7.5 kg/hm^2,种植密度16 665~18 116株/hm^2,留叶数根据烟株长势合理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云烟116 种植密度 施氮量 留叶数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氮素淋失特征及氮素表观平衡 被引量:17
20
作者 丁燕 杨宪龙 +3 位作者 同延安 韩仲宇 谌琛 唐希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14-1921,共8页
连续6年采用渗漏计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下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农田土壤90 cm深度处氮素(N)淋失特征和土壤-作物体系氮素表观平衡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氮素淋溶主要发生在降雨量较多的玉米季,且集中在8月和9月.监测期内,TN和NO-... 连续6年采用渗漏计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下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农田土壤90 cm深度处氮素(N)淋失特征和土壤-作物体系氮素表观平衡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氮素淋溶主要发生在降雨量较多的玉米季,且集中在8月和9月.监测期内,TN和NO-3-N年平均流失量分别为2.72~23.07 kg·hm-2和1.53~18.72 kg·hm-2,年流失率分别为0.65%~3.44%和0.82%~3.32%,且年总氮、硝态氮流失量均随年施氮量增加呈指数增加.氮素淋失形态中,NO-3-N比例较高,可占总氮淋失量的56.00%~81.00%,且随着氮肥用量的降低,其占总氮淋失量的比例也随之减小.可见,施氮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淋失液中各形态氮的比例.氮素表观平衡结果显示,随着施氮量提高,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和表观氮盈余均呈现指数增加趋势.长期施氮条件下,土壤-作物体系氮素表观损失率的幅度为32.60%~55.20%,土壤表观残留率为-0.17%~8.20%.多年监测结果表明,优化施氮模式下,作物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农田氮素淋失量也大幅降低,在节约肥料资源的同时减轻了潜在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NO-3-N 总氮 淋溶 表观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