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系统氮磷比化学计量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
作者 邬畏 何兴东 周启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6-302,共7页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氮磷比化学计量特征研究文献的大量阅读,总结了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氮磷比化学计量特征的意义。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中的氮磷比与固氮共生体及非共生体的生物固氮量呈反比例关系;土壤中的氮磷比化学计量...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氮磷比化学计量特征研究文献的大量阅读,总结了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氮磷比化学计量特征的意义。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中的氮磷比与固氮共生体及非共生体的生物固氮量呈反比例关系;土壤中的氮磷比化学计量特征发生变化会影响植被动态;土壤中氮磷比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对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力产生影响,尤其是磷限制濒危物种的生产力及丰富度;植物体中的氮磷比化学计量特征可以体现氮和磷两种营养元素的供应状况及相对有效性,对植被恢复和濒危物种管理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在水域生态系统中,水体中的氮磷比与水生生物的固氮量呈反比例关系,并且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及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比 化学计量特征 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氮、磷肥对杉木幼苗生物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6
2
作者 于钦民 徐福利 王渭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肥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生物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供磷可促进杉木幼苗植株和各器官生物量的增加,并影响叶、茎、根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氮、磷处理幼苗叶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45%以...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肥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生物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供磷可促进杉木幼苗植株和各器官生物量的增加,并影响叶、茎、根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氮、磷处理幼苗叶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45%以上,施氮反而降低杉木叶、茎、根的生物量;施氮显著增加根和叶的氮含量,而显著降低根和叶的磷含量,对茎的氮、磷含量没有明显影响;施磷显著降低叶、茎、根的氮含量,叶、茎、根的磷含量随供磷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氮磷配施显著影响叶、茎、根的氮、磷含量和氮、磷累积量。叶片是主要的氮、磷养分存储器官。氮(或磷)水平的增加可降低杉木幼苗的磷(或氮)利用效率,提高氮(或磷)的利用效率;氮、磷肥显著影响杉木幼苗叶、茎、根的N/P比。研究结果说明,氮、磷肥增加了杉木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和氮、磷含量,影响了幼苗的养分分配和营养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磷肥 生物量 养分分配 N P比
下载PDF
氮磷比对两种蓝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孟顺龙 裘丽萍 +5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范立民 宋超 陈家长 徐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38-1444,共7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比条件下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和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纯培养体系还是混合培养体系中,微囊藻在中氮磷比(N/P=4.5)下生长最好,颤...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比条件下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和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纯培养体系还是混合培养体系中,微囊藻在中氮磷比(N/P=4.5)下生长最好,颤藻在低氮磷比(N/P=0.45)下生长最好;氮磷比对藻类的种间竞争抑制参数能够产生明显影响,中氮磷比时微囊藻对颤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最大,分别是高氮磷比(N/P=45)和低氮磷比时的1.38倍和1.35倍;而颤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则是在低氮磷比时最大,分别是高氮磷比和中氮磷比时的2.22倍和4.02倍。中、高氮磷比时微囊藻对颤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大于颤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而低氮磷比时则相反。根据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中两物种的竞争结局可初步判断,中、高氮磷比时,微囊藻在竞争中占优势,低氮磷比时,微囊藻和颤藻不稳定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颤藻 氮磷比 种间竞争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春梅 蒋治国 赵言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0,共5页
以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径流池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蔬菜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为45.76~60.45 kg/hm2,总磷流失量为2.67~3.95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可... 以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径流池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蔬菜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为45.76~60.45 kg/hm2,总磷流失量为2.67~3.95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可使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分别减少2.48,0.31 kg/hm2;而增氮施肥和增磷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分别增加了7.76%,3.83%,总磷流失量增加2.84%,9.55%。总氮、总磷流失量与径流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且总磷流失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更强(R2=0.913)。应加强汛期时段的田间管理和对磷的监控,减少磷流失量。有机肥与化肥以1:1配施,可有效降低菜地氮磷排放,提高蔬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氮磷流失 肥料利用率 太湖流域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氮磷比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5
作者 季鹏飞 许海 +4 位作者 詹旭 朱广伟 邹伟 朱梦圆 康丽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30-4041,共12页
为弄清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水体氮磷比(TN/TP)对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及水系连通性的指示意义,对该区域26个湖泊开展了春、夏两季的水质调查,比较了不同水文、水质状况湖泊之间TN/TP差异,探讨了影响湖泊TN/TP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长江中下游... 为弄清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水体氮磷比(TN/TP)对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及水系连通性的指示意义,对该区域26个湖泊开展了春、夏两季的水质调查,比较了不同水文、水质状况湖泊之间TN/TP差异,探讨了影响湖泊TN/TP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长江中下游湖泊TN/TP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性,春季TN/TP平均值为21.52±14.28,过水性湖泊、深水湖泊以及富营养化湖泊3种类型水体中,富营养化湖泊的TN/TP较低,为14.38±7.40,深水湖泊的TN/TP最高,为40.97±33.37;夏季调查湖库的TN/TP平均值为21.73±23.78,其中深水湖泊的TN/TP仍为最高,达96.38±45.91,富营养化湖泊的TN/TP仍为最低,达10.91±4.44.春、夏相比,过水性湖泊和深水湖泊夏季的TN/TP显著上升,而富营养化湖泊却明显下降,且降幅随富营养化程度升高而加大.相关性分析发现,无论是春季还是夏季,湖泊TN/TP都与水体深度显著正相关.此外,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越高,TN/TP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就越弱,富营养化程度越低,TN/TP越高,磷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越明显.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营养盐策略上,多数湖泊控磷更为重要,在一些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的湖泊,局部疏浚、合理挖深、外源控制和调整渔业生产方式等是值得探索的修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氮磷比 富营养化 水深 浮游植物
原文传递
不同氮磷比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及水环境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建平 吴立波 +3 位作者 戴永康 王启山 王嵩 张丽彬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2-346,共5页
在实验室水族箱内建立微型生态系统,研究氮磷比[m(N)/m(P)]对微型生态系统中叶绿素-a、总有机碳、溶解氧、pH的影响,并用多重比较检验法分析试验所得数据。试验发现,Chl-a、TOC、DO、pH在不同氮磷比的处理间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DO、pH... 在实验室水族箱内建立微型生态系统,研究氮磷比[m(N)/m(P)]对微型生态系统中叶绿素-a、总有机碳、溶解氧、pH的影响,并用多重比较检验法分析试验所得数据。试验发现,Chl-a、TOC、DO、pH在不同氮磷比的处理间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DO、pH在不同处理间的变化比Chl-a、TOC更为显著。但它们随氮磷比的变化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还发现在各处理中,Chl-a与DO、pH间存在明显的正线性相关性;与TOC的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认为,氮磷比对这些环境因子的影响主要还受制于它对处理中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氮磷比对这些环境因子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生态系统 氮磷比 多重检验法 相关性
下载PDF
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氮磷负荷时空变化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明龙 贾梦丹 +2 位作者 孙天成 褚琳 李朝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39-1846,共8页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水源保护区,也是长江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区域之一.非点源污染是库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库区非点源污染状况对于区域的生态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估算库区1990~2015年的...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水源保护区,也是长江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区域之一.非点源污染是库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库区非点源污染状况对于区域的生态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估算库区1990~2015年的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总量,分析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计算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确定主要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氮磷污染负荷量在空间上均呈现库区腹地高,库尾次之,库首最低的分布特征;氮磷污染负荷总量在时间上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000年达到最高值,2015年降到最低值;各污染源对氮磷污染负荷量的贡献率按从大到小依此为:土地利用、农村生活以及畜禽养殖;其中,旱地这种土地利用类型是非点源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三峡库区(TGRA) 氮磷负荷 时空变化 贡献率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毛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2 位作者 郭宝华 杜满义 李兴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9-285,共7页
以毛竹分布中心区的不同年龄毛竹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毛竹林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探讨毛竹不同生长阶段主要养分及计量比值的变化特征,揭示毛竹生长规律,同时为"生长速率理论"提供证据。结果表明:毛竹同一器官碳、氮、磷含量... 以毛竹分布中心区的不同年龄毛竹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毛竹林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探讨毛竹不同生长阶段主要养分及计量比值的变化特征,揭示毛竹生长规律,同时为"生长速率理论"提供证据。结果表明:毛竹同一器官碳、氮、磷含量和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随着毛竹年龄的增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1~3年生竹叶、竹枝和竹根碳磷比和氮磷比呈降低的趋势,其后氮磷比升高,5年生氮磷比最高;1~3年生竹秆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与竹叶变化趋势相反,4~6 a竹秆碳磷比和氮磷比与竹叶变化趋势相同,反映了毛竹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碳、氮和磷含量和计量比值发生了变化,1~3年生毛竹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竹根和竹叶氮磷比降低,随着毛竹生长速率的降低,氮磷比升高,符合"生长速率理论"。1~6 a竹叶N∶P分别为13.03、9.81、7.47、15.17、21.01、15.52,平均值为13.67,N∶P〈14反映了研究区毛竹生长主要受到N元素的限制。其中,2、3年生N∶P低于10,对2、3年生竹施用N肥可以促进竹子的更好生长;5年生毛竹根和叶的氮磷比值最高,5 a时采伐可以降低土壤P素缺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碳、氮、磷含量 计量比值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亚高山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辛小娟 王刚 +1 位作者 杨莹博 任正炜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2-458,共7页
一直以来,关于根冠对N、P响应机制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假说在生态学研究中存在较大争论。以甘南亚高山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氮磷元素,并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地上地下生物量,以此研究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动态及... 一直以来,关于根冠对N、P响应机制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假说在生态学研究中存在较大争论。以甘南亚高山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氮磷元素,并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地上地下生物量,以此研究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动态及其机制以及氮磷对根冠生长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植物根部而言,氮磷共同添加更能促进植物冠部的生长;随着元素的增加,植物根冠比逐渐降低,植物群落由养分限制转变为光限制,植物为了获取最快生长,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上来截取更充足的光照。由此,验证并支持了最优分配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草甸 氮磷添加 根冠比 等速生长假说 最优分配假说
下载PDF
碳源对缺氧/厌氧/好氧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伟岩 李军 +4 位作者 宋玮华 马文瑾 杨晓冬 何继文 李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5-57,共3页
通过投加有机碳源改变进水的碳氮比,考察了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缺氧/厌氧/好氧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在污泥回流比为120%的条件下,当C/N值为7、C/P值为75时,缺氧/厌氧/好氧工艺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最佳,对TP、NH4+-N和TN的去除率... 通过投加有机碳源改变进水的碳氮比,考察了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缺氧/厌氧/好氧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在污泥回流比为120%的条件下,当C/N值为7、C/P值为75时,缺氧/厌氧/好氧工艺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最佳,对TP、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以上、98%和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厌氧/好氧工艺 脱氮除磷 碳源 碳氮比 碳磷比
下载PDF
固定化藻类污水深度处理中氮、磷含量和氮磷比例对氮、磷去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春影 王起华 +2 位作者 王冰 李婷婷 李贺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80-183,共4页
固定化藻类可以对人工配制的市政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其去除效率及影响因素有待深入探讨。实验研究了氮、磷含量和氮磷比例等因素对污水中NH4+ N和PO43- P的去除效率的影响以及处理过程中藻类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当氮磷比例为5∶1~10∶... 固定化藻类可以对人工配制的市政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其去除效率及影响因素有待深入探讨。实验研究了氮、磷含量和氮磷比例等因素对污水中NH4+ N和PO43- P的去除效率的影响以及处理过程中藻类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当氮磷比例为5∶1~10∶1(NH4+ N含量为15mg/L或PO43 P含量为1.5mg/L)时,藻细胞的增长量较大,最高达到96.0%。同样条件下对氮,磷的去除效率亦较高,对NH4+-N的最大去除量为9.263mg/L,最大去除率为92.3%;对PO43--P的最大去除量为2.3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藻类 深度处理 氮磷比例 市政污水 污水处理 去除效率
下载PDF
滇池草海间隙水与上覆水氮磷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一茹 王圣瑞 +3 位作者 焦立新 张云 高秋生 杨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6-2344,共9页
本文连续12个月监测了滇池草海柱状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不同形态氮磷浓度的垂向变化,揭示了不同季节间隙水与上覆水氮磷浓度差异及其形态组成贡献率,探讨了间隙水氮磷组成及氮/磷比值在湖泊富营养化及内负荷控制中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 本文连续12个月监测了滇池草海柱状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不同形态氮磷浓度的垂向变化,揭示了不同季节间隙水与上覆水氮磷浓度差异及其形态组成贡献率,探讨了间隙水氮磷组成及氮/磷比值在湖泊富营养化及内负荷控制中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草海间隙水NH_4^+-N浓度显著高于上覆水,而上覆水中NO_3^--N浓度显著高于间隙水,春、夏和秋季(2~11月)间隙水SRP浓度显著高于上覆水,而冬季(12月和1月)则与之恰好相反;(2)草海间隙水以NH_4^+-N和SRP贡献为主,分别占DTN和DTP的61%和78%,而上覆水则以DON和DOP贡献为主,分别占DTN和DTP的44%和81%,与春季和冬季相比,夏、秋季间隙水NH_4^+-N和SRP贡献率显著增加,而NO_3^--N、DON和DOP贡献率明显下降;(3)草海间隙水DTN/DTP、(NH_4^+-N+NO_3^--N)/SRP和DON/DOP比值均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而上覆水氮/磷比值则以春季较高,夏、秋和冬季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草海 沉积物间隙水 时空分布 氮磷组成 氮/磷比
原文传递
高温季节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程炜轩 梁旭方 +1 位作者 符云 叶卫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4期43-48,共6页
于高温多雨季节对广东省清远市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基地的6个鳜及饵料鱼养殖池塘发病、用药情况及水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单独施用抑菌类药物,鳜出血病容易复发,而同时施用增强动物免疫力与减少应激行为药物及抑菌类药物,鳜... 于高温多雨季节对广东省清远市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基地的6个鳜及饵料鱼养殖池塘发病、用药情况及水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单独施用抑菌类药物,鳜出血病容易复发,而同时施用增强动物免疫力与减少应激行为药物及抑菌类药物,鳜出血病不易复发。鳜及饵料鱼塘发病期间,水中氨氮(NH4+-N)质量浓度始终高于1.0 mg.L-1,亚硝酸盐氮(NO2--N)质量浓度高于0.18 mg.L-1,氮磷比(N/P)也有偏高的情况发生,而所调查的6个池塘硝酸盐氮(NO3--N)质量浓度均随养殖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NH4+-N与NO2--N质量浓度过高可能预示鳜的细菌性疾病即将发生。可按实际情况种植浮萍等植物吸收过量NH4+-N;开增氧机保持水中高溶解氧(DO)以降低NO2--N质量浓度或投放减少动物应激行为的药物。N/P过高可适当释放磷肥以调节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 氮磷比
下载PDF
1988-2018年滇池氮磷比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原因解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高伟 程国微 +1 位作者 严长安 陈岩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3,共10页
氮、磷浓度是制约湖泊营养状态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环境因子,而氮磷化学计量比是湖泊生态系统的主要指标,因此,判识氮磷比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对湖泊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19882018年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滇池氮磷浓度和氮磷摩尔比... 氮、磷浓度是制约湖泊营养状态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环境因子,而氮磷化学计量比是湖泊生态系统的主要指标,因此,判识氮磷比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对湖泊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19882018年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滇池氮磷浓度和氮磷摩尔比(简称氮磷比)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滇池草海和外海氮磷比驱动效应进行定量解析,筛选出影响湖体氮磷比变化的潜在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19882018年滇池氮磷比呈现显著的线性上升趋势,其中草海和外海氮磷比分别上升1.3和0.7 a^-1.②草海和外海分别在2008年和2004年发生了氮磷比上升突变,突变前上升归因于总氮浓度快速增加,突变后则是由于总磷浓度下降较快.③滇池的氮磷浓度变化主要是受流域氮磷输入负荷、跨流域调水、流域氮磷削减、风速和水位的综合影响,但受控因子在不同区域可能存在差异.④气温是滇池氮磷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流域人为氮磷输入差异是滇池氮磷比变化的次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氮磷比 高原湖泊 趋势 突变 驱动力 滇池
下载PDF
流量分配比对改良A/O分段进水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贵华 王淑莹 +1 位作者 彭永臻 苗志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49-1257,共9页
采用改良A/O分段进水工艺处理我国南方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进水COD/TN为5.16,HRT为8.7h,SRT为15d,MLSS为5.66g.L-1,污泥回流比为75%,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条件下,通过设置6种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控制各好氧段DO... 采用改良A/O分段进水工艺处理我国南方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进水COD/TN为5.16,HRT为8.7h,SRT为15d,MLSS为5.66g.L-1,污泥回流比为75%,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条件下,通过设置6种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控制各好氧段DO为1~1.5mg.L-1,经过150d的连续运行,得到系统最佳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在此工况下COD、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水质分别为33.05mg.L-1、0.58mg.L-1、9.26mg.L-1、0.46mg.L-1,出水优于国家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原水COD绝大部分作为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所需碳源,系统对碳源有效利用率达74%;DO和ORP的协同控制可以作为系统厌氧放磷段的控制参数;同时亦可作为缺氧段反硝化完成和好氧段硝化完成的指示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O分段进水 脱氮除磷 低浓度废水 进水流量分配比 过程控制策略
下载PDF
氮磷添加和干旱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符义稳 田大栓 +1 位作者 牛书丽 赵垦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23,共9页
【目的】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氮和磷有效性及含水量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植物生长和生理过程产生影响。但是,目前同时考虑土壤氮、磷和水分三因素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对高寒草甸植物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 【目的】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氮和磷有效性及含水量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植物生长和生理过程产生影响。但是,目前同时考虑土壤氮、磷和水分三因素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对高寒草甸植物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氮富集、磷富集、干旱及其交互作用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生长、叶片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川西北高寒草甸氮添加(10 g/(m^2·a))、磷添加(10 g/(m^2·a))与干旱(减雨50%)控制实验,通过测定垂穗披碱草、发草和草玉梅地上生物量、叶片氮含量(N)、磷(P)含量以及N:P比例,分析不同处理及其交互作用对3种植物生物量和叶片养分性状的影响。【结果】对于植物生长,氮添加均显著增加3种植物地上生物量,但是磷添加和干旱及不同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植物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叶片养分,氮添加显著增加3种植物叶片氮含量和N:P比例,磷添加也增加植物叶片磷含量但降低叶片N:P比例。干旱增加垂穗披碱草与发草的叶片氮含量,对叶片磷含量和N:P比例影响不显著。氮添加与干旱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垂穗披碱草与发草叶片氮含量和N:P比。氮添加与磷添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3种植物叶片养分性状没有影响。【结论】本研究表明高寒草甸植物生长和养分性状对养分富集、干旱及其交互作的响应格局存在很大差异。氮输入主要影响植物生长,而氮磷养分和干旱及它们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均改变植物养分和化学计量平衡。这些结果指示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高寒草甸植物生理过程对全球变化交互作用的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添加 降水变化 氮磷含量 氮磷比 高寒草甸
下载PDF
不同形态饲料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及饲料溶失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苏 赵玉华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3,共4页
用配方相同的膨化、硬颗粒和粉状配合饲料分别饲喂斑点叉尾鮰,通过测定养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有机物耗氧量(COD)、氨氮(NH3-N)和饲料中总氮与总磷溶失率的变化来说明不同形态饲料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 用配方相同的膨化、硬颗粒和粉状配合饲料分别饲喂斑点叉尾鮰,通过测定养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有机物耗氧量(COD)、氨氮(NH3-N)和饲料中总氮与总磷溶失率的变化来说明不同形态饲料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内,粉料养殖水体中的COD、TP、TN、NH3-N含量均要高于颗粒料和膨化料养殖水体中的COD、TP、TN、NH3-N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粉料>颗粒料>膨化料。饲料中总氮和总磷的溶失率因不同的饲料加工工艺而有较大的差异,粉料组与颗粒料组的总氮和总磷溶失率差异不显著,而此2组与膨化料组的总氮和总磷溶失率差异都极显著,并且粉料的最高,颗粒料的其次,而膨化料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形态 养殖水体 氮磷含量 溶失率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农田土体氮磷流失与营养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永高 张瑞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农田蔬菜产量及土体氮磷流失与营养累积的影响,为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太湖流域农田土体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径流池法进行不同施肥模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农田蔬菜产量及土体氮磷流失与营养累积的影响,为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太湖流域农田土体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径流池法进行不同施肥模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可减少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有机肥的施用能有效抑制地表径流氮流失;与对照地相比,其他几种施肥处理均可使蔬菜植株氮、磷、钾素累积量增加。[结论]优化施肥可使研究区蔬菜产量提高31%,可使作物肥料利用率提高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流失 氮磷钾累积 蔬菜地 肥料利用率 太湖流域
下载PDF
改良型A^2/O工艺对低碳源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思敏 刘佳 +1 位作者 孙冬岳 杜国帅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3年第2期11-14,共4页
以城市污水为原水,考察了一种分点进水的改良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原水按照6∶4的体积比分别进入厌氧池和缺氧池后,增加了缺氧池的碳源浓度,提高了该系统的脱氮效果。当进水中碳氮质量比平均为6.84、硝化液回流比为2... 以城市污水为原水,考察了一种分点进水的改良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原水按照6∶4的体积比分别进入厌氧池和缺氧池后,增加了缺氧池的碳源浓度,提高了该系统的脱氮效果。当进水中碳氮质量比平均为6.84、硝化液回流比为200%,CODCr、TN、NH3-N和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7.02、36.39、22.99和4.98mg/L时,出水CODCr、TN、NH3-N和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29、10.70、0.18和0.46mg/L,去除率分别为85.53%、70.60%、99.22%和9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A2/O 污水处理 脱氮除磷 回流比
下载PDF
磷浓度与氮磷比对蛋白核小球藻氮磷吸收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煜成 李卓佳 +4 位作者 胡晓娟 徐煜 孙志伟 李奕雯 文国樑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5期34-40,共7页
为明确在不同磷浓度及氮磷比(N/P)的协同影响下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生长和氮磷吸收特性,文章将微藻培养液中的磷酸盐浓度设为0.50 mg·L^(-1)、0.25 mg·L^(-1)、0.05 mg·L^(-1),并将N/P分别设为32、16... 为明确在不同磷浓度及氮磷比(N/P)的协同影响下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生长和氮磷吸收特性,文章将微藻培养液中的磷酸盐浓度设为0.50 mg·L^(-1)、0.25 mg·L^(-1)、0.05 mg·L^(-1),并将N/P分别设为32、16、8,每2 d取样测定藻细胞数量和氮磷指标,实验设9个组,每组3平行,周期12 d。结果显示,在低氮磷浓度组藻细胞数量明显低于高氮磷组(P<0.05),氮磷浓度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远大于N/P(P<0.05);在高氮磷浓度组,当N/P低于8时,藻细胞生长受到限制,当其高于16时,N/P不再成为限制性因子;不同N/P下初始氮磷浓度的影响大于N/P。由藻细胞与氮磷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藻细胞数量与氮磷浓度,以及不同取样时间的氮磷浓度等多个因子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其中初始氮磷浓度影响较大。上述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数量与氮磷的消耗呈正相关,以期仅通过调整N/P的方式影响其对水环境中氮磷的吸收,恐难达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比 蛋白核小球藻 吸收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