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土壤氮素的转化与循环 被引量:105
1
作者 陈伏生 曾德慧 何兴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6-133,共8页
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的研究历程和现状 ;介绍了凋落物的归还、施肥、大气沉降、自生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吸收、NH3 的挥发、NO3 -淋溶等土壤... 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的研究历程和现状 ;介绍了凋落物的归还、施肥、大气沉降、自生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吸收、NH3 的挥发、NO3 -淋溶等土壤氮素输入、转化和输出的途径和过程 ;最后从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4个方面归纳了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转化与循环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下水稻氮素运移与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5
2
作者 崔远来 李远华 +1 位作者 吕国安 沙宗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0-285,共6页
针对不同的水肥处理,采用15N示踪方法,观测分析了氮素在稻田的时空分布及运移规律、挥发及淋失损失规律、氮素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特征、稻田氮量平衡等。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由于稻田水分状况的差异导致土壤养分时空分布不同,从而... 针对不同的水肥处理,采用15N示踪方法,观测分析了氮素在稻田的时空分布及运移规律、挥发及淋失损失规律、氮素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特征、稻田氮量平衡等。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由于稻田水分状况的差异导致土壤养分时空分布不同,从而影响其对作物的有效性;由于节水灌溉稻田水分相对较少,基质浓度较高,挥发损失高于淹灌。虽然节水灌溉下稻田渗漏液NH+3浓度较淹灌高,但由于此时总渗漏量显著减少,氮的总淋失4及NO-较淹灌条件少;节水灌溉下,适当增加追肥次数,有利于减少各种氮素养分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节水灌溉下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高于淹灌,且有利于氮素养分向稻谷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运移 节水灌溉 氮肥 蒸渗器 间歇灌溉
下载PDF
太湖水体氮素污染状况研究进展 被引量:96
3
作者 吴雅丽 许海 +2 位作者 杨桂军 朱广伟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8,共10页
氮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氮缺乏时,湖泊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从大气中获取氮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认为淡水湖泊水体的生产力主要受磷限制.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氮限制与氮和磷共同限制更为普遍,且... 氮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氮缺乏时,湖泊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从大气中获取氮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认为淡水湖泊水体的生产力主要受磷限制.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氮限制与氮和磷共同限制更为普遍,且氮的限制常常伴随着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了解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氮素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太湖水体氮素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从外源、内源两大方面介绍了太湖水体中氮素的来源,着重分析和比较了河道输入、大气输入以及沉积物释放不同污染源的输入比例.太湖水体氮素污染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其中西部和北部污染较重而东南部相对较轻,入湖河道输入的外源污染是造成太湖水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活污染在太湖外源污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湖泊底泥所造成的内源释放也是氮素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对释放量的估算主要是基于底泥悬浮引起的总量估算,关于这些释放量能有多少比例可以被浮游植物利用还不清楚,尤其是有机颗粒物在水体中停留期间的矿化再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氮素的生物转化过程中,生物固氮目前对太湖氮素输入的贡献很小,反硝化作用是太湖水体氮素自净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氮素 污染来源 迁移转化 氮素平衡
下载PDF
尿素与DCD和有机物料配施条件下氮素的转化和去向 被引量:49
4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6,共6页
采用好气土壤培养试验 ,研究了尿素配施有机物料和DCD条件下土壤不同氮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尿素、尿素与小麦秸秆、苜蓿秸秆、鸡粪配施的条件下 ,硝化作用在 7d之内完成。DCD处理的NH4 N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说明DCD对土壤硝化过程有强... 采用好气土壤培养试验 ,研究了尿素配施有机物料和DCD条件下土壤不同氮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尿素、尿素与小麦秸秆、苜蓿秸秆、鸡粪配施的条件下 ,硝化作用在 7d之内完成。DCD处理的NH4 N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说明DCD对土壤硝化过程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与单施尿素相比 ,C N高的小麦秸秆显著地降低了NH4 N、NO3 N的含量 ;C N低的苜蓿秸秆和鸡粪显著地增加了NH4 N、NO3 N的含量。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不仅含量低 ,且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 ,施肥后土壤微生物氮的含量有所增加 ,但处理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15N标记结果表明 :肥料氮的回收率在 84 .1%~ 92 .0 %之间 ,加入DCD显著提高了肥料氮的回收率 ,其他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DCD处理肥料氮主要以有机固定态或粘粒矿物固定态存在 ,其次以NH4 N形式存在 ;其他处理肥料氮在土壤中主要以NO3 N形式存在 ,加入秸秆增加了化肥氮被土壤固定的比例 ,鸡粪中的氮素几乎全部以极易矿化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DCD 氮素转化 氮素去向 双氰胺 配施
下载PDF
沉积物-水体界面氮磷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5
作者 陈永川 汤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27-533,共7页
沉积物-水体界面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了沉积物和水体的氮磷浓度、比例、形态特征及其与藻类生长的关系,系统概述了沉积物-水体界面氮磷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滇池该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沉积物水体界面 迁移转化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1
6
作者 廖晓勇 张杨珠 +2 位作者 刘学军 陈新平 张福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94-98,共5页
氮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和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但是 ,农田中过量施用氮素却可导致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的各种行为 ,特别是各种形态氮素的转化和氮肥的主要去向 ,并概述了氮肥施用的新技术 。
关键词 土壤氮素转化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氮素行为 氮肥施用技术
下载PDF
河岸带对陆地水体氮素输入的截流转化作用 被引量:50
7
作者 王庆成 于红丽 +2 位作者 姚琴 韩壮行 乔树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11-2617,共7页
氮素是陆地水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相邻高地土壤中的氮素经非点源途径通过河岸带进入水体.河岸带是高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健康的河岸带系统能够通过物理的、生物的和生物化学的过程,实现对氮素的截留转化.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氮素进入陆... 氮素是陆地水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相邻高地土壤中的氮素经非点源途径通过河岸带进入水体.河岸带是高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健康的河岸带系统能够通过物理的、生物的和生物化学的过程,实现对氮素的截留转化.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氮素进入陆地水体的主要途径和河岸带对陆地水体氮素污染物截留转化的机制,并从河岸带水文过程、土壤特征、植被状况、人为活动等方面,论述了影响河岸带氮素截留转化作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河岸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我国开展河岸带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水体污染 氮素 截留转化
下载PDF
氮在饱和土壤层中迁移转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阮晓红 王超 朱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51-55,共5页
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氮在包气带不同土质层中饱水条件下迁移转化的特征;建立了一维饱和土壤层中氮迁移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氮对地下水的污染因子是硝酸根;土质是影响土壤氮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迁移转化环境条件相同的... 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氮在包气带不同土质层中饱水条件下迁移转化的特征;建立了一维饱和土壤层中氮迁移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氮对地下水的污染因子是硝酸根;土质是影响土壤氮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迁移转化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土壤颗粒中粘粒含量的增加,土层的净化容量增加,其中土层的反硝化反应速率的增加是硝酸根去除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饱和土壤层 迁移 地下水 污染
下载PDF
养殖水环境中氮的循环与平衡 被引量:41
9
作者 舒廷飞 温琰茂 汤叶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4,共5页
养殖水环境中 ,由于人为的介入和影响 ,使得水体中氮的各种形态转化和循环过程发生了改变。笔者详细地介绍了养殖水环境中氮的各种存在形态 ,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和循环过程 ,同时总结了前人研究和提出的各种养殖水环境中氮的物质平衡模... 养殖水环境中 ,由于人为的介入和影响 ,使得水体中氮的各种形态转化和循环过程发生了改变。笔者详细地介绍了养殖水环境中氮的各种存在形态 ,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和循环过程 ,同时总结了前人研究和提出的各种养殖水环境中氮的物质平衡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水环境 形态转化 循环 物质平衡 水产养殖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氮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在分析氮物质迁移过程的基础上,借助于土柱物理模型试验装置,试验研究了氮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得到了NH+4-N、NO-3-N在土柱内的时空变化过程。在分析实测资料后,建立了考虑氮的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模型。根据实... 在分析氮物质迁移过程的基础上,借助于土柱物理模型试验装置,试验研究了氮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得到了NH+4-N、NO-3-N在土柱内的时空变化过程。在分析实测资料后,建立了考虑氮的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和数学模型的数值解,运用最优化技术率定模型参数,参数验证结果与独立的实测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类污染物 迁移转化 物理模型 土壤污染
下载PDF
冻融对土壤氮素转化和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1
作者 蔡延江 王小丹 +3 位作者 丁维新 鄢燕 鲁旭阳 杜子银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32-1042,共11页
在中、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土壤冻融现象常有发生。冻融作用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进而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N2O的产生和释放,但迄今关于冻融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影响的研究结果还不尽一致,正效应或负效应均存在,土壤冻融期... 在中、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土壤冻融现象常有发生。冻融作用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进而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N2O的产生和释放,但迄今关于冻融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影响的研究结果还不尽一致,正效应或负效应均存在,土壤冻融期间N2O排放对全年N2O排放总量的贡献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冻结或冻融循环过程对土壤氮矿化、固持、硝化和反硝化等主要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同时分析了可引起冻融期间N2O排放强度变化的四种可能机理(禁锢-释放、环境-底物诱导、N2O还原酶抑制和化学反硝化增强)。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土壤冻融格局改变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N2O排放的必要性,并简要提出了若干理论问题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融化过程 土壤 氮素转化 氧化亚氮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1
12
作者 谢秋发 刘经荣 +1 位作者 石庆华 李木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2-467,共6页
采用15N示踪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磷钾量条件下,有机无机肥料一次性基施,有利于氮素向稻谷转移,其增产效果高于单施化肥,且具有氮利用率高、损失少、土壤残留多和省时... 采用15N示踪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磷钾量条件下,有机无机肥料一次性基施,有利于氮素向稻谷转移,其增产效果高于单施化肥,且具有氮利用率高、损失少、土壤残留多和省时省工等特点,是兼顾高产和地力保持的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施肥方式 吸氮特性 氮转化
下载PDF
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3
作者 张威 张旭东 +2 位作者 何红波 解宏图 白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3-789,共7页
对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矿化、损失以及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和土壤胀缩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等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述。研究表明,干湿交替能够对土壤氮素的矿化和损失产生影响,并且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中氮素的转化与土壤团聚体结构... 对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矿化、损失以及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和土壤胀缩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等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述。研究表明,干湿交替能够对土壤氮素的矿化和损失产生影响,并且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中氮素的转化与土壤团聚体结构、土壤胀缩性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密切相关。此外,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开展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氮素转化与物理性质和微生物的关系,尤其是肥料氮素的微生物转化过程,为进一步开展干湿交替条件下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明确自然条件下土壤氮素转化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氮素 转化 物理性质 微生物特性
原文传递
干旱区棉花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土壤氮素有效性及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14
作者 张国娟 濮晓珍 +1 位作者 张鹏鹏 张旺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624-2634,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干旱区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对棉花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明确棉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对农业管理措施的响应,为棉田制定高产高效管理措施,实现棉花高产优质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生产服务。【方法】在定位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 【目的】本研究探讨干旱区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对棉花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明确棉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对农业管理措施的响应,为棉田制定高产高效管理措施,实现棉花高产优质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生产服务。【方法】在定位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不还田(S0)与秸秆还田(S1)为主区,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F0)、施氮磷钾化肥(F1)、施有机肥(F2)、施氮磷钾化肥+有机肥(F3))为副区,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探讨了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包括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的变化,明确了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棉花根系生物量对秸秆还田和施肥措施的响应。【结果】(1)秸秆还田和施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净矿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棉花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肥处理间各指标的变化不同,但秸秆还田下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盛花期均有最大速率;(2)秸秆还田和施肥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但秸秆还田下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高于收获期;(3)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棉花根冠比,对根系生物量、细根/粗根比影响不显著,施肥显著增加了根冠比、根系生物量及细根生物量,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硝态氮、铵态氮和可吸出无机氮含量以及根系生物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有最大的土壤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硝态氮和可吸出无机氮含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也有最大的根系生物量和粗根细根比。【结论】秸秆还田和施肥有利于促进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增加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根系生长及生物量产生影响。在干旱区实施秸秆还田,结合有机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棉花 施肥 秸秆还田 氮素转化 有效氮
下载PDF
河岸缓冲带对氮磷的截留转化及其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5
作者 汤家喜 孙丽娜 +1 位作者 孙铁珩 张鸿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14-1520,共7页
河岸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起到有效的截留转化作用。对河岸缓冲带的定义、生态结构特性和功能,河岸缓冲带对氮和磷的截留转化作用以及河岸缓冲带的生态修复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结果表明:草地和森林... 河岸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起到有效的截留转化作用。对河岸缓冲带的定义、生态结构特性和功能,河岸缓冲带对氮和磷的截留转化作用以及河岸缓冲带的生态修复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结果表明:草地和森林类型河岸缓冲带均能有效地控制氮和磷向水体中迁移;河岸缓冲带的宽度、水文特征、土壤性质、季节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等是影响其截留效率的因素;加强退化河岸缓冲带的恢复重建工程,可以保证河岸生态系统的健康。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应进行长期的大尺度的野外实践研究,并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建立合理的河岸缓冲带健康指标,为退化河岸缓冲带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缓冲带 截留转化 生态恢复
下载PDF
用XPS研究新西兰高硫煤热解过程中氮、硫官能团的转变规律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李梅 杨俊和 +2 位作者 张启锋 常海洲 孙慧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7-1293,共7页
选择一种高硫新西兰煤(NXL)作为研究对象,高纯Ar气氛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在管式炉中热解,热解终温为300~1 000℃.用XPS研究煤及不同温度下半焦中氮、硫的赋存形态.将N1s谱图用Lorentzian-Gaussian拟合分为四个峰:N-6(398.8±... 选择一种高硫新西兰煤(NXL)作为研究对象,高纯Ar气氛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在管式炉中热解,热解终温为300~1 000℃.用XPS研究煤及不同温度下半焦中氮、硫的赋存形态.将N1s谱图用Lorentzian-Gaussian拟合分为四个峰:N-6(398.8±0.4) eV、N-5 (400.2±0.3)eV、N-Q(401.4±0.3)eV和N-X(402.9±0.5)eV;S 2p谱图分为六个峰:硫铁矿(162.5±0.3)eV、硫化物(163.3±0.4)eV、噻吩(164.1±0.2)eV、亚砜(166.0±0.5)eV、砜(168.0±0.5)eV和硫酸盐硫(169.5±0.5)eV.结果表明,煤中氮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吡啶、吡咯、质子化吡啶和氮氧化物;低于600℃,半焦中的氮元素主要以吡啶和吡咯形式存在;随温度的升高,吡咯向吡啶转化;当温度超过900℃,氮氧化物这一形态消失.该煤中的硫以有机硫为主,其中,噻吩硫占50%以上;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中的硫铁矿硫逐步转化为无机硫化物,600℃时分解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S 高硫煤 热解 氮迁移 硫迁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几种氮肥对水稻土中外源镉转化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杨锚 王火焰 +2 位作者 周健民 胡承孝 杜昌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02-1207,共6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两种水分条件下,水稻土外源镉转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对供试水稻土中镉的转化有显著影响。施用尿素显著降低了土壤水溶态镉和有效态镉的含量;施用铵态氮肥则显著提高了两种形态镉的含...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两种水分条件下,水稻土外源镉转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对供试水稻土中镉的转化有显著影响。施用尿素显著降低了土壤水溶态镉和有效态镉的含量;施用铵态氮肥则显著提高了两种形态镉的含量,且氯化铵的作用大于硫酸铵;施用硝酸钙显著提高了水溶态镉含量,但对有效态镉影响较小,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淹水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6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尿素对两种形态镉的抑制效应逐渐转为正效应,硝酸钙对水溶态镉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而铵态氮肥对两种水分条件下两种形态镉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淹水处理较60%田间持水量使土壤两种形态镉含量下降,随时间延长该效应更加明显。不同氮肥和水分状况对土壤水溶态镉的影响较有效态镉更加突出。不同氮肥影响土壤镉变化的主要机制不是铵离子的直接作用,而是土壤pH的变化,pH对水溶态镉的影响效应远远超过对有效态镉的影响。一定条件下,氯离子对水溶态镉的影响效应不及pH大,但对有效态镉的影响氯离子较pH的作用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土 转化 PH
下载PDF
菜地土氮素的主要转化过程及其损失 被引量:34
18
作者 金雪霞 范晓晖 蔡贵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2-499,共8页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介绍了土壤N素的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这3个主要转化过程及其氨挥发、反硝化损失和淋洗损失这3个损失途径,其主要目的是探讨菜地土壤N素转化过程和损失途径与粮田土壤的差异。
关键词 菜地 粮田 氮素转化 氮肥损失
下载PDF
土壤增氧方式对其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胡继杰 朱练峰 +7 位作者 胡志华 钟楚 林育炯 张均华 曹小闯 Allen Bohr James 禹盛苗 金千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4,共8页
以3种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21(旱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增氧方式(T1-增施过氧化钙、T2-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T3-表土湿润灌溉和CK-淹水对照)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 以3种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21(旱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增氧方式(T1-增施过氧化钙、T2-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T3-表土湿润灌溉和CK-淹水对照)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1)增氧处理明显改善土壤氧化还原状况,3种增氧方式下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均高于CK。稻田增氧促进土壤氮素硝化,在分蘖期和齐穗期T1、T2和T3的土壤硝化强度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反硝化强度显著低于CK。2)不同增氧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不同,在拔节期、齐穗期和完熟期3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T1、T2显著高于CK,而T3显著低于CK;在完熟期,T1处理下中浙优1号、IR45765-3B和中旱221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21.2%、13.2%和17.0%,而T2处理下3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14.3%、6.9%和9.1%。3)与CK相比,T1和T2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T3显著增加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可见,施用过氧化钙和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能有效改善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不仅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而且显著增强稻田氮的硝化而减少氮素损失,从而提高水稻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稻 增氧方式 氮素转化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苦草对水-底泥-沉水植物系统中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孔祥龙 叶春 +2 位作者 李春华 张来甲 李永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9-549,共11页
通过模拟水-底泥-沉水植物(苦草)系统,检测了苦草整个生命周期内总氮及各形态氮含量的变化,以反映N在该系统内的迁移转换.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阶段,空白组和苦草组系统氮含量(水体+底泥+苦草中氮含量)均持续降低,但苦草组(实验... 通过模拟水-底泥-沉水植物(苦草)系统,检测了苦草整个生命周期内总氮及各形态氮含量的变化,以反映N在该系统内的迁移转换.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阶段,空白组和苦草组系统氮含量(水体+底泥+苦草中氮含量)均持续降低,但苦草组(实验始末)氮含量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空白组,其中苦草组系统中TN、NH4+-N、NO3--N含量分别减少了41.68%、81.96%、93.34%,分别比空白组提高了11.39%、31.90%、0.28%;苦草组底泥中TN、NH4+-N、NO3--N含量分别减少了43.45%、87.41%、96.50%,分别比空白组提高了13.78%、37.26%、1.68%.苦草的存在促进了底泥氮的释放,显著提升了底泥微生物活性及氮循环菌的数量,从而加快了系统内的氮素循环,并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明显改变各形态氮的迁移及转化方式.2012年7~10月,苦草组系统总氮(TN)减少幅度最大,到10月份,水体中氮素含量达到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生命周期 氮素 迁移转化 水生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