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及其活性鉴定 被引量:25
1
作者 梅莉 路浩 +1 位作者 刘宗平 何玉琴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新生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建立了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应用2.5μg/mL阿糖胞苷(Ara-C)对培养3d的神经元进行24h干预,去除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新生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建立了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应用2.5μg/mL阿糖胞苷(Ara-C)对培养3d的神经元进行24h干预,去除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干细胞等杂质细胞,以提高神经元产率;用Nissl’s染色法进行神经元鉴定;利用微量滴定(MTT)法测定了一个培养周期(约10d)的神经元活性分布。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培养至第4h绝大多数神经元已贴壁生长,胞体上可见1~2个细小突起;培养至第3d、第6d时,Nissl’s染色结果显示,加Aralc能显著提高神经元纯度(≥929/6);MTT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神经元培养至第6d时活性最强,细胞呈卵圆形、蜘蛛状、锥体状等多种形态,细胞胞体饱满,光晕明显,神经网络形成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神经元 原代培养 MTT nissl’s染色 活性鉴定
下载PDF
板桥党参通过PP2A信号通路改善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21
2
作者 谌勤 罗洪斌 谢文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32-1239,共8页
目的探讨板桥党参(BCP)对冈田酸(OA)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DMSO组﹑OA组﹑BCP低、中、高治疗组,每组分1周和2周组灌胃。水迷宫训练5 d,训练结束24 h后造模,DMSO组大鼠双侧脑... 目的探讨板桥党参(BCP)对冈田酸(OA)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DMSO组﹑OA组﹑BCP低、中、高治疗组,每组分1周和2周组灌胃。水迷宫训练5 d,训练结束24 h后造模,DMSO组大鼠双侧脑海马各注射10%DMSO 1.5μL,OA组和BCP治疗组同位置注射OA(0.392 mmol·L^-1)1.5μL。造模后,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PP2A活性、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突触蛋白表达情况;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CA3区尼氏小体变化情况。结果水迷宫实验发现,BCP能改善AD大鼠空间记忆障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P能提高PP2A活性,增加突触蛋白表达量,同时减少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尼氏染色提示,BCP治疗组尼氏小体数量增加。结论BCP能上调PP2A活性,降低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同时提高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修复受损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板桥党参 PP2A TAU磷酸化 尼氏染色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穹隆海马伞切断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存活和细胞凋亡调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月霞 张丽 +2 位作者 叶翠飞 王文 李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脑损伤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行穹隆海马伞切断(fimbria-fornix transection,FFT)手术,造模后CIG灌胃给药28d,采用尼氏染色方法光镜下观... 目的探讨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脑损伤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行穹隆海马伞切断(fimbria-fornix transection,FFT)手术,造模后CIG灌胃给药28d,采用尼氏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存活神经元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和细胞色素C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尼氏染色结果显示,FFT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存活神经元明显减少;CIG(20、60、180mg.kg-1)灌胃给药能够增加模型大鼠海马区存活神经元的数量。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FFT模型大鼠海马区Bcl-2表达减少,Bax和细胞色素C表达增高;CIG能够增强模型大鼠海马区Bcl-2表达,抑制Bax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避免凋亡信号进一步激活。结论 CIG能够减少FFT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死亡数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凋亡抑制因子、下调细胞凋亡促进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 穹隆海马伞切断 海马 尼氏染色 神经元存活 细胞凋亡调控因子
下载PDF
头顶一颗珠水煎液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谢文执 罗洪斌 +1 位作者 谢枫枫 杨晨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68-1275,共8页
目的探讨头顶一颗珠(TTM)改善冈田酸(OA)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DMSO组、OA模型组、TTM治疗组。治疗组用低、中、高剂量TTM水煎液分别灌胃1周、2周。水迷宫训练后,在治疗组和模型组... 目的探讨头顶一颗珠(TTM)改善冈田酸(OA)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DMSO组、OA模型组、TTM治疗组。治疗组用低、中、高剂量TTM水煎液分别灌胃1周、2周。水迷宫训练后,在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射OA(0.392 mmol·L^(-1))各1.5μL,DMSO组大鼠双侧海马各注射10%DMSO 1.5μL。注射后进行水迷宫测试,取海马和灌流取材。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PP2A活性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CA3区尼氏小体变化情况。结果水迷宫实验表明,TTM六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短于OA组;Western blot显示高剂量TTM能提高PP2A活性,减少Tau-PS396和PT404表达;尼氏染色结果表明,高剂量TTM增加尼氏小体数量。后二者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TTM能提高AD大鼠脑海马PP2A活性,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海马区尼氏小体数量,改善其空间记忆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头顶一颗珠 PP2A TAU磷酸化 水迷宫 尼氏染色
下载PDF
淫羊藿、黄芪、葛根有效组分复方对阿尔采末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病理学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董贤慧 高维娟 +4 位作者 孔卫娜 张瑜 邵铁梅 于文国 柴锡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9-1773,共5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黄芪、葛根有效组分复方对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病理学影响。方法 6月龄♂APPswe/PS1ΔE9双转基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复方组。复方组灌胃给予淫羊藿、黄芪、葛根有效组分复方3个月,模型组... 目的观察淫羊藿、黄芪、葛根有效组分复方对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病理学影响。方法 6月龄♂APPswe/PS1ΔE9双转基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复方组。复方组灌胃给予淫羊藿、黄芪、葛根有效组分复方3个月,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6月龄♂C57BL/6J小鼠10只为阴性对照组。灌胃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情况,并于水迷宫后灌注处死各组小鼠,采用改良Bielschowsky银染法以及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大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的逃避潜伏期与C57对照组小鼠相比明显延长(P<0.05),复方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明显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与C57对照组小鼠相比跨台次数减少(P<0.05),复方组小鼠跨台次数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明显增多(P<0.05)。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的游泳速度与C57对照组小鼠相比增大(P<0.05),复方组小鼠的游泳速度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良Bielschowsky银染法结果显示,C57对照组小鼠大脑皮质未见明显改变,神经原纤维排列有序、稀疏。模型组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原纤维增粗、肿胀,密集成宽带状,深染,神经纤维缠结明显,分布有大量老年斑,复方组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纤维缠结情况减轻,可见少量老年斑。尼氏染色结果显示,C57对照组小鼠海马各区神经细胞排列整齐且密集,胞质中尼氏体丰富,大脑皮层尼氏小体呈深蓝色,细胞核淡蓝色,背景略呈浅蓝色;模型组小鼠神经元水肿,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稀疏,细胞间隙增大,胞质内尼氏体减少,分界不清,染成淡蓝色;复方组小鼠较模型组小鼠神经元水肿减轻,细胞数量增多,排量相对整齐,分界清晰。结论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能够较好地模拟AD患者的表现及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转基因动物模型 淫羊藿 黄芪 葛根 Bielschowsky 银染 尼氏染色
下载PDF
多奈哌齐联合维拉帕米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廖珏 董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2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与维拉帕米联合用药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和联合用药组。采用5μl Aβ1-40(2μg.μl-1)右侧海马区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法制备大鼠AD模型...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与维拉帕米联合用药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和联合用药组。采用5μl Aβ1-40(2μg.μl-1)右侧海马区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法制备大鼠AD模型,通过水迷宫实验评价对多奈哌齐与维拉帕米联合用药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并通过大鼠海马系数、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尼氏染色的检测,评价其保护作用机制。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同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联合用药组逃避潜伏游程均缩短;并且显著增加海马系数;AChE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同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多奈哌齐组和联合用药组海马组织AChE活性减弱;尼氏染色中,多奈哌齐组与联合用药组海马CA3区基本病变减轻,同模型组比较,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较紧密,胞浆内尼氏体较丰富,较清晰。结论:多奈哌齐和维拉帕米可降低海马组织中AChE活性,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联合用药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Morris水迷宫 多奈哌齐 维拉帕米 ACHE活性 尼氏染色
下载PDF
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脊髓前角结构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敏 劳明 +1 位作者 韦献良 刘承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648-1651,共4页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脊髓前角的结构变化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C57BL/6J小鼠分为8周龄正常对照组8、周龄模型组、30周龄正常对照组及30周龄模型组。连续5 d给药并进行行为学观察后取小...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脊髓前角的结构变化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C57BL/6J小鼠分为8周龄正常对照组8、周龄模型组、30周龄正常对照组及30周龄模型组。连续5 d给药并进行行为学观察后取小鼠颈膨大和腰膨大做甲苯胺蓝尼氏染色、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反应和电镜观察。结果 MPTP诱导帕金森病小鼠脊髓前角尼氏染色见神经元显著减少(P<0.01),GFAP表达显著增强(P<0.01)。超微结构呈病理改变:神经元水样变性明显,可见较多胀亡和凋亡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及小胶质细胞活化;广泛出现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以上病理改变未显示出部位及年龄的差异。结论脊髓前角的病理性变化可能是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原因和结构基础之一,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可能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脊髓前角 尼氏染色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变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董贤慧 谢红林 +5 位作者 白江涛 严鹏 贺小平 柴锡庆 吴彦华 沈瑞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其病理学改变。方法 9月龄雄性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和9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各1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情况,并于水迷宫后灌注处死各组小鼠,采用改良B... 目的观察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其病理学改变。方法 9月龄雄性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和9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各1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情况,并于水迷宫后灌注处死各组小鼠,采用改良Bielschowsky银染法以及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大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的逃避潜伏期与C57对照组小鼠相比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与C57对照组小鼠相比跨台次数减少(P<0.05)。改良Bielschowsky银染法结果显示,C57对照组小鼠大脑皮质未见明显改变,神经原纤维排列有序、稀疏。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原纤维肿胀,密集成宽带状,可见神经纤维缠结,有老年斑散在分布。尼氏染色结果显示,C57对照组小鼠海马各区神经细胞排列密集、整齐,胞浆中尼氏体丰富,大脑皮质尼氏小体呈深蓝色,细胞核淡蓝色,背景略呈浅蓝色;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神经元水肿,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稀疏,细胞间隙增大,胞浆内尼氏体减少,分界不清,染成淡蓝色。结论 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AD小鼠能够较好的模拟AD患者的表现及病理过程,提供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转基因动物模型 Bielschowsky银染 尼氏染色
下载PDF
胰岛素受体在猕猴腰段脊髓及相应背根神经节中的分布
9
作者 王波 谷政慧 +4 位作者 肖扬 王博宇 李婧 李辉 寇珍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9-525,共7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受体在猕猴脊髓腰段第4~6(L4~L6)节段及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形态学分布特点。方法:取1只成年猕猴的L4~L6节段脊髓并留取相应节段的DRG置于固定液中。脊髓冷冻水平切片(30μm)平均分为4组,... 目的:观察胰岛素受体在猕猴脊髓腰段第4~6(L4~L6)节段及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形态学分布特点。方法:取1只成年猕猴的L4~L6节段脊髓并留取相应节段的DRG置于固定液中。脊髓冷冻水平切片(30μm)平均分为4组,分别行Nissl染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对照组处理,再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DRG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对照组处理,再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胰岛素受体分布于猕猴腰段脊髓L4~L6节段及相应节段的DRG中:(1)在腰段脊髓L4~L6节段,背角可见胰岛素受体阳性神经元胞体及终末,并大量分布于背角浅层(集中在第I、II层),腹角也可观察到散在胰岛素受体阳性神经元;(2)在L4~L6节段对应的DRG中,胰岛素受体阳性产物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型(20μm<直径≤40μm)、小型(直径≤20μm)神经元。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灵长类动物脊髓和DRG中胰岛素受体的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受体 脊髓背角 背根神经节 免疫组织化学 nissl染色 猕猴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媛 吴增 +2 位作者 靳晓飞 周晓红 高维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模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选取健康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黄芪甲苷组和溶剂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缺血2 h、...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模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选取健康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黄芪甲苷组和溶剂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缺血2 h、再灌注24 h。黄芪甲苷组于再灌注的同时腹腔注射黄芪甲苷20 mg·kg^(-1),溶剂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溶剂。根据Zea Longa评分标准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的评分,挑选模型成功的大鼠;TTC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区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脑皮质区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为零。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均有一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损伤,脑梗死体积增加(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黄芪甲苷组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减小脑梗死体积(P<0.05),而溶剂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神经细胞发挥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脑缺血/再灌注 线栓法 大鼠 尼氏染色 透射电镜
下载PDF
氢溴酸樟柳碱对抗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陈丹丹 彭成 +3 位作者 万峰 刘莟 敖慧 谢晓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96-1102,共7页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对抗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氢溴酸樟柳碱尾静脉注射进行干预。HE染色评价脑组织一般病理学情况;尼氏染色评价脑组织...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对抗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氢溴酸樟柳碱尾静脉注射进行干预。HE染色评价脑组织一般病理学情况;尼氏染色评价脑组织健存神经元情况;检测脑组织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组织Bax、Bcl-2、caspase-3、p-Akt等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采用PC1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OGD-R),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Bax、Bcl-2、caspase-3、p-Akt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对氢溴酸樟柳碱作用的信号通路进行确认。结果氢溴酸樟柳碱0.15 mg·kg^(-1)能明显降低MCAO模型大鼠一般病理学评分,提高存活神经元数目;氢溴酸樟柳碱0.3、0.15 mg·kg^(-1)能明显提高脑组织CAT活性,氢溴酸樟柳碱0.3 mg·kg^(-1)能明显降低LPO含量;氢溴酸樟柳碱1.2mg·kg^(-1)明显降低LDH活性;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促进p-Akt表达,明显提高p-Akt/Akt比值,除氢溴酸樟柳碱0.15 mg·kg^(-1)剂量外,其余剂量均能明显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氢溴酸樟柳碱在25~100μmol·L^(-1)时能明显提高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在50μmol·L^(-1)剂量下能明显提高p-Akt/Akt的比值。结论氢溴酸樟柳碱对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损伤及提高p-Akt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樟柳碱 脑缺血/再灌注 HE染色 尼氏染色 氧化应激 P-AKT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志勇 杜天明 陈善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4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仪精确定位大鼠海马,导入...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4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仪精确定位大鼠海马,导入电极并通直流电损伤海马,制备海马电损伤的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不通电,模型制备完成后,人参皂甙Rg1治疗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用50mg/(kg·d)人参皂甙Rg1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使用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d。给药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然后通过灌注固定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并且石蜡切片,对切片进行神经元HE染色和神经元尼氏染色,来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状态,神经元细胞的排列情况和神经元尼氏小体的数量。结果人参皂甙Rg1可明显改善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的存活神经元数目没有明显差别(P>0.05),同时生理盐水组的尼氏小体数目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人参皂甙Rg1可改善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人参皂甙Rg1对电损伤神经元的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保护保护神经细胞结构和排列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1 海马 电损伤 Morris水迷宫 尼氏染色
下载PDF
神经组织染色方法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8
13
作者 顾兵 金建波 +1 位作者 李华南 王烁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72-1475,共4页
神经组织染色是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所必需的一项关键的实验技术。但是,由于染色步骤的复杂和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常导致染色结果的不稳定。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建立的神经组织染色方法,包括尼氏染色、神经元染色、神经胶质细胞染色、髓鞘染... 神经组织染色是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所必需的一项关键的实验技术。但是,由于染色步骤的复杂和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常导致染色结果的不稳定。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建立的神经组织染色方法,包括尼氏染色、神经元染色、神经胶质细胞染色、髓鞘染色、突触染色和神经纤维染色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作一概述,以便指导研究者选用合适的染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组织 染色方法 尼氏染色 铜银染色 FJ染色 髓鞘染色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建华 陈春花 +3 位作者 杨磊 王珂 韩晶岩 周长满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两血管阻塞法(2-VO)结扎30 min再灌注损伤模型,将蒙古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手术前90min灌胃法给药预防组。用Nissl染色法观察蒙古沙鼠海马CA1区细胞的...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两血管阻塞法(2-VO)结扎30 min再灌注损伤模型,将蒙古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手术前90min灌胃法给药预防组。用Nissl染色法观察蒙古沙鼠海马CA1区细胞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表达谷氨酸盐合成酶(GlSyn)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1d及2d预防给药组Nissl染色结果显示,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量比模型组明显增多(分别为P<0.01,P<0.05);再灌注5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1d及2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表达谷氨酸盐合成酶(G1 Syn)的阳性细胞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P<0.05);再灌注5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的表达在再灌注1d时预防给药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5),但是再灌注2d及5d时预防给药组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无显著降低(P>0.05)。TUNEL结果显示预防给药组凋亡细胞相应减少。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通过谷氨酸盐合成酶选择性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 养血清脑颗粒 神经保护 nissl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蒙古沙鼠
下载PDF
戊四唑急性癫痫模型海马病理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小虎 向绍杰 +5 位作者 齐越 李淼 李心培 孟莉 陈贺 贾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戊四唑急性癫痫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变化。方法大鼠腹腔注射10 g·L-1(64 mg·kg-1)戊四唑1次,诱发大鼠急性癫痫发作,分别于注射戊四唑后24、72、120、144 h将大鼠麻醉,灌流取脑,采用尼氏染色... 目的观察大鼠戊四唑急性癫痫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变化。方法大鼠腹腔注射10 g·L-1(64 mg·kg-1)戊四唑1次,诱发大鼠急性癫痫发作,分别于注射戊四唑后24、72、120、144 h将大鼠麻醉,灌流取脑,采用尼氏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戊四唑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结论戊四唑急性致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最大差异出现在腹腔注射戊四唑后120 h附近,可以将其作为药效学研究的海马组织取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四唑 尼氏染色 CASPASE-3 AIF 癫痫 大鼠
下载PDF
Neurotoxic role of interleukin-17 in neural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被引量:8
16
作者 Lu Gao Ping-Ping Li +6 位作者 Tian-Yu Shao Xiang Mao Hao Qi Bing-Shan Wu Ming Shan Lei Ye Hong-Wei Ch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350-1359,共10页
Interleukin 17(IL-17)and its main producer,T cell receptorγδcells,have neurotoxic effec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aggravating brain injuries.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L-17 ... Interleukin 17(IL-17)and its main producer,T cell receptorγδcells,have neurotoxic effec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aggravating brain injuries.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L-17 and ICH,we dynamically screened serum IL-17 concentrations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explored the clinical values of IL-17 in ICH patien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IL-17 level and neurological recovery status in ICH patients(r=–0.498,P<0.01).To study the neurotoxic role of IL-17,C57 BL/6 mice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n ICH model by injecting autologous blood into the caudate nucleus.Subsequently,the mice were treated with mouse neural stem cells(NSCs)and/or IL-17 neutralizing antibody for 72 hours.Flow cytometry,brain water content detection,Nissl staining,and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SC transplant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IL-17 expression in peri-hematoma tissue,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 cell receptorγδcells.Compared with the ICH group,there were fewer apoptotic bodies and more Nissl bodies in the ICH+NSC group and the ICH+NSC+IL-17 group.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IL-17 on 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NSCs,we cultured mouse NSCs(NE-4 C)alone or co-cultured them with T cell receptorγδcells,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mous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for 7 days.The results of western blot assays revealed that IL-17 secreted by T cell receptorγδcells reduce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NSCs into astrocytes and neurons,while IL-17 neutralization relieved the inhibition of 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into astrocytes rather than neurons.In conclusion,serum IL-17 levels were elevat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ICH and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outcome in ICH patients.Animal experiments and cy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therefore demonstrated that IL-17 probably has neurotoxic roles in ICH because of its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ody neutralization ASTROCYTES 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interleukin 17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neural stem cells nissl staining recovery T cell receptorγδcells TUNEL staining
下载PDF
实验动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定量研究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段宣初 卿国平 李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667-670,共4页
尼氏染色、逆行标记和免疫标记是目前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定量研究的基本方法。尼氏染色是用碱性染料与神经元细胞内的尼氏体结合,使RGCs染色,并行计数,记数时需要排除非神经元的干扰。逆行标记是将荧光染液注射或贴附到上丘... 尼氏染色、逆行标记和免疫标记是目前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定量研究的基本方法。尼氏染色是用碱性染料与神经元细胞内的尼氏体结合,使RGCs染色,并行计数,记数时需要排除非神经元的干扰。逆行标记是将荧光染液注射或贴附到上丘、外侧膝状体或视神经,染液通过神经元细胞轴突内的逆行轴浆运输,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胞体内移行,并使其染色。免疫标记是使用特异性的Brn-3b或者Thy-1抗体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上的抗原结合标记,再行染色和计数。本文综述尼氏染色,逆行标记及免疫标记3种方法对RGCs进行定量计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氏染色 行标记 疫标记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
下载PDF
癫痫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与胱天蛋白酶3联合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丁春晓 刘小虎 +2 位作者 齐越 乔菊久 李建华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50-55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戊四氮癫痫模型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凋亡情况及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胱天蛋白酶(Caspase)-3阳性表达的意义。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 目的观察大鼠戊四氮癫痫模型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凋亡情况及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胱天蛋白酶(Caspase)-3阳性表达的意义。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空白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观察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组织切片尼氏染色及AIF、Caspase-3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尼氏染色400倍镜下单个视野神经细胞计数分别为(99.76±11.89)、(78.69±10.94)个,Caspase-3灰度值分别为154.81±16.06、131.65±16.81,AIF蛋白灰度值分别为173.09±9.57、158.34±6.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赖Caspase的Caspase-3和不依赖Caspase的AIF两种凋亡途径均参与了癫痫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四氮 凋亡 尼氏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胱天蛋白酶-3 凋亡诱导因子 癫痫
原文传递
Local injection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 promotes neuronal regeneration and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6
19
作者 Chen Chen Guang-Chao Bai +2 位作者 Hong-Liang Jin Kun Lei Kuan-Xin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054-1060,共7页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the number of glial cells and motor neurons expressing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increases,indicating that upregulation of BMP7 can promote nerve repair.We,therefore,tested whether d...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the number of glial cells and motor neurons expressing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increases,indicating that upregulation of BMP7 can promote nerve repair.We,therefore,tested whether direct injection of BMP7 into acutely injured ratalalo createrywith 50 ng BMP7(BMP7 group)or physiological saline(control group)for 7 consecutive days.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amplitude of N1 in 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decreased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At 8 weeks post-operation,the amplitude of N1 in the BMP7 group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at 1 week post-operation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Basso,Beattie,Bresnahan scale(BBB)scores,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and western blot assay showed that at 1,2,4 and 8 weeks post-operation,BBB scores were increased;Nissl body staining was stronger;the number of Nissl-stained bodies was increased;the number of vacuoles gradually decreased;the number of synapses was increased;and the expression of neuronal marker,neurofilament protein 200,was increased in the hind limbs of the BMP7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Western blot assay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GFAP protein in BMP7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MP7 and control groups.These data confirmed that local injection of BMP7 can promote neuronal regener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and promot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in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EHAVIOR Basso Beattie Bresnahan scale score motor evoked potential wave nissl staining NEURONS glial cells neurofilament protein 200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颖 祝鹏宇 +4 位作者 孙颖哲 孙远征 赵广然 武丹 刘彦麟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60-64,89,共6页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为实验对象,选用经PCR鉴定的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手针组和...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为实验对象,选用经PCR鉴定的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手针组和模型组(均n=8只),取同窝野生型小鼠8只作为阴性对照组。于小鼠日龄60天开始干预,电针组针刺双侧L_(1~2)、L_(5~6)夹脊穴,躯干同侧2 Hz电针治疗;手针组针刺双侧L_(1~2)、L_(5~6)夹脊穴;模型组予以捆绑固定,20 min/次,2次/周,共4周;阴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置。于小鼠日龄120天时取腰膨大组织进行HE染色和尼氏染色来观察各组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胞核的状态并对运动神经元进行计数,透射电镜观察腰髓前角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HE染色可见模型组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神经细胞结构不清、固缩,胞质胞核染色不清,核固缩,出现空泡状改变;与模型组比较,手针组和电针组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增多,神经细胞结构形态有所改善,空泡化减少,且电针组效果优于手针组。尼氏染色可见模型组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非神经细胞增多,病变的神经元出现尼氏体不清,核固缩,细胞体积减小;与模型组比较,手针组和电针组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增多,神经细胞结构形态有所改善,能够明显减轻运动神经元的丢失,且电针组效果优于手针组。运动神经元计数:模型组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P<0.01);手针组和电针组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较模型组增多(P<0.05或P<0.01),且电针组较手针组增多更明显(P<0.05)。透射电镜可见模型组小鼠腰髓前角神经细胞萎缩,细胞膜皱缩,线粒体不同程度肿胀,嵴出现断裂、减少,有些线粒体虽可辨认,但已呈空泡状,核膜凹陷变形或部分破裂,异染色质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 电针 ALS-SOD1^G93A 尼氏染色 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