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utation in protein kinase C-gamma alters SNC neuron morphology and decreases synaptic vesicles in dopaminergic striatal terminals in the AS/AGU rat
1
作者 Abdullah Glil Al-Kushi David Russell Anthony Philip Payne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12期1129-1136,共8页
A spontaneous mutation in the Albino Swiss (AS) rat has been shown to be a single point mutation (agu) in the gene coding for the gamma isoform of protein kinase C (PKC-γ).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tant include m... A spontaneous mutation in the Albino Swiss (AS) rat has been shown to be a single point mutation (agu) in the gene coding for the gamma isoform of protein kinase C (PKC-γ).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tant include movement disorders, a failure to release dopamine in the striatum and elevations of molecules such as parkin and ubiquitin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C). This present study examined SNC cell bodies and dopaminergic synaptic terminals within the caudate-putamen. Cell volume and nuclear volume were reduced in the AS/AGU mutant compared to the AS control, but the volume fractions of mitochondria and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No Lewy bodies were present in the mutant, although microglia were found adjacent to some SNC cells. Dopaminergic terminal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caudate-putamen by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low-glutaraldehyde fix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tyrosine hydroxylase using immuno-gold visualisation. AS/AGU mutant rats had less than half of the synaptic vesicles of AS controls;this was not only true of “readily-releasable” zones adjacent to the synaptic cleft but also “storage pool” zones.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initial bar to dopamine availability in the striatum is the reduced release, with nigral cell death being a later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Gamma nigral DA NEURONS and Terminals SNC NEURONS DOPAMINERGIC Terminals
下载PDF
Eldepryl prevents 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induced nigral neuronal apoptosis in mice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明 陈生弟 +1 位作者 刘振国 陈红专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19,102-103,共6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optotic effects of 1 methyl 4 phenyl 1,2,3,6 tetrahydropyridine (MPTP) on the 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s of mice and 1 methyl 4 phenylpyridium ion (MPP +) on pheochromocytoma (P...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optotic effects of 1 methyl 4 phenyl 1,2,3,6 tetrahydropyridine (MPTP) on the 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s of mice and 1 methyl 4 phenylpyridium ion (MPP +) on pheochromocytoma (PC12) cells, as well as the antagonism of Eldepryl against MPTP's apoptotic effect Methods Three groups of C 57 BL mice were treated with MPTP, Eldepryl plus MPTP and normal saline, respectively, for 7 days before performing TUNEL (terminal deoxyne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x nick end labeling) and FACS (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 analyses of neuronal apoptosi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The same tests were employed in cell culture to examine apoptosis in PC12 cells treated with MPP +, MPTP or PBS Results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MPTP 30?mg/kg could induce nigral apoptosis, and oral use of Eldepryl prior to MPTP treatment could completely prevent the nigral apoptosis caused by MPTP MPP +, an intermediate metabolite of MPTP, could lead to the apoptosis of PC12 cells, whereas MPTP itself had no such effect on PC12 cells Conclusions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neurotoxin, MPTP, might cause the death of nigral neurons through a mechanism of apoptosis and this effect might be mediated by its bioactive intermediate metabolite MPP + Eldepryl could protect the neurotoxicity from MP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yl 4 phenyl 1 2 3 6 tetrahydropyridine · 1 methyl 4 phenylpyridium ion · Eldepryl · 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 · PC12 cell · apoptosis · Parkinson's disease
原文传递
褪黑素对离体帕金森病模型黑质NF-κB表达及黑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邢红霞 彭海 +2 位作者 刘敏 王玉梅 朱红灿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9-11,14,共4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所制造的离体帕金森病(Pakinson disease,PD)模型的影响。方法将14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MT组和对照组3组,MT组大鼠经腹腔连续3 d注射MT,另两组以相同方法注射等量...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所制造的离体帕金森病(Pakinson disease,PD)模型的影响。方法将14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MT组和对照组3组,MT组大鼠经腹腔连续3 d注射MT,另两组以相同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然后MT组和对照组分别取脑片置于含6-OHDA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2 h。应用TUNEL法、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黑质细胞凋亡的数量并检测黑质细胞NF-κBp65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未见明显黑质细胞凋亡,MT组较对照组黑质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且黑质细胞NF-κB p65的表达也有所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对离体PD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抗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黑质细胞 凋亡 核因子-KB p65
下载PDF
针刺调节大鼠在脑卒中痉挛状态下黑质纹状体内相关神经兴奋-抑制因子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斌 岳增辉 +4 位作者 谢志强 谢丽娜 王彭汉 陈乐乐 朱小珊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201-3203,共3页
目的:探究针刺对脑卒中痉挛状态(SCA)大鼠大脑黑质纹状体中神经兴奋-抑制因子(Glu-GABA)含量与表达的调节作用,从而论证针刺对SCA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针刺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运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 目的:探究针刺对脑卒中痉挛状态(SCA)大鼠大脑黑质纹状体中神经兴奋-抑制因子(Glu-GABA)含量与表达的调节作用,从而论证针刺对SCA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针刺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运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3d。以Zealonga评分评价模型和针刺疗效,首先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大脑黑质中Glu、GABA的含量,然后运用RT-PCR法检测黑质中mGluR1a、GABABR1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前,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Zealonga评分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较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ABA含量显著降低而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GABA含量升高而Glu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ABABR1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而mGluR1a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GABABR1 mRNA表达增强而mGluR1a mRNA表达减弱(P<0.05)。结论:针刺可调节大脑黑质中Glu和GABA的表达使其逐渐接近正常水平,说明了针刺对SCA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状态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黑质纹状体 针刺
原文传递
同型半胱氨酸对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敏 彭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c,Hcy)对帕金森病(PD)模型动物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3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27只、生理盐水对照组27只、假手术组9只。分别在实验前1h腹腔注射PDTC或生理盐水,以后每...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c,Hcy)对帕金森病(PD)模型动物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3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27只、生理盐水对照组27只、假手术组9只。分别在实验前1h腹腔注射PDTC或生理盐水,以后每天1次,连续注射7d,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射6-羟多巴胺(6- OHDA)建立大鼠PD模型,2h后同侧脑立体定向注射Hcy或生理盐水,采用TUNEL法、免疫组化技术,选择实验后1d、7d及14d为研究时点,观察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形态改变,黑质细胞凋亡数,以及黑质细胞NF-κB p65的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1)局部注射Hcy能明显增加6-OHDA引起的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2)局部注射Hcy能明显增加6-OHDA引起的黑质细胞凋亡;(3)局部注射Hcy能明显增加黑质细胞NF-κKB p65阳性细胞数;(4) PDTC可抑制Hcy和(或)6-OHDA引起的NF-κB p65活化,减少黑质细胞凋亡,增加多巴胺神经元数目。结论NF-κB p65的激活是Hcy促进6-OHDA引起的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及黑质细胞凋亡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PDTC可显著抑制NF-κB p65的活化,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和黑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同型半胱氨酸 6-羟多巴胺 黑质细胞凋亡 核因子-ΚB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线粒体复合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彦春 王培峻 +4 位作者 马骏 许永海 梁少荣 何方 周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1-58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细胞线粒体复合物活性的改变,探讨电针治疗对黑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期揭示电针治疗PD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采用鱼藤酮颈背部... 目的通过检测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细胞线粒体复合物活性的改变,探讨电针治疗对黑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期揭示电针治疗PD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采用鱼藤酮颈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模型,按行为学评分标准记分;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复合物Ⅰ~Ⅳ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治疗组行为学异常明显改善(P<0.05)。电针治疗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模型组的线粒体复合物Ⅰ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电针治疗组的线粒体复合物Ⅰ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组线粒体复合物Ⅱ、Ⅲ、Ⅳ无显著差异。结论粒体复合物Ⅰ功能障碍在PD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可能是针刺治疗作用的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细胞 电针 线粒体 复合物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黑质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敏 彭海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1期31-33,30,共4页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黑质细胞的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100只SD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6-OHDA组、Hcy组、6-OHDA+Hey组,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射6-羟多巴...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黑质细胞的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100只SD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6-OHDA组、Hcy组、6-OHDA+Hey组,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大鼠PD模型,2小时后同侧脑立体定向注射同型半胱氨酸或生理盐水,采用TUNEL法、免疫组化技术,选择实验后后4h、1d、2d、7d及14d为研究时点,观察黑质细胞凋亡的数量;并检测黑质细胞NF-κB p65的表达情况。结果局部注射同型半胱氨酸能明显增加6-羟基多巴胺引起的黑质细胞凋亡,并增加黑质细胞NF-κB p65的表达,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cy可以促进6-OHDA引起的黑质细胞凋亡,NF-κBp65的激活可能是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黑质细胞凋亡 核因子-ΚB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诱发大鼠黑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曹非 童萼塘 +4 位作者 孙圣刚 李红莲 杨世明 朱海珍 杨木兰 《中国康复》 2002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为了解证实细胞凋亡参与了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的发病和黑质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方法 :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建立大鼠PD模型。采用TUNEL法、原位杂交技术、电镜观察等 ,选择 6 DHDA注射术后 1... 目的 :为了解证实细胞凋亡参与了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的发病和黑质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方法 :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建立大鼠PD模型。采用TUNEL法、原位杂交技术、电镜观察等 ,选择 6 DHDA注射术后 1、3、5、7、14及 2 1d为研究时点 ,观察大鼠PD模型形成过程中黑质细胞凋亡的数量及超微结构变化情况 ,并检测黑质细胞Bcl 2mRNA、P5 3mRNA表达情况及铁的浓度。结果 :用TUNEL法发现黑质细胞存在细胞凋亡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7d细胞凋亡数为最高 ,2 1d最低 ;电镜观察在此过程中黑质细胞存在典型的细胞凋亡 ,并逐渐加重 ;Bcl 2和铁随时间增加而升高 ,P5 3则在 1d为最高 ,其后很快下降 ,但都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6 OHDA能诱发大鼠黑质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参与了PD发病 ,并受到Bcl 2、P5 3和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DHDA 黑质细胞凋亡 帕金森病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保护性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厚广 陆建明 +2 位作者 鲍远程 韩德强 尤年兴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的保护性治疗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 6 羟基多巴制作PD大鼠模型。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只 ) :模型组 ,谷胱甘肽 (GSH)组 ,左旋多巴 (L dopa)组 ,谷胱甘肽 +左...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的保护性治疗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 6 羟基多巴制作PD大鼠模型。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只 ) :模型组 ,谷胱甘肽 (GSH)组 ,左旋多巴 (L dopa)组 ,谷胱甘肽 +左旋多巴组 ,另设对照组 (8只 ) ,分别给予相应处理 ,共 4 5天 ,给药前后均进行行为学测试 ,给药结束后行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 ,并测定黑质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丙二醛 (MDA)、活性氧 (ROS)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水平。结果  (1)GSH对其旋转行为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2 )GSH能减轻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 ;(3)GSH能增强黑质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活性 ;(4 )免疫组化发现GSH组TH IR神经元较模型组明显增多 (P <0 .0 0 1) ;(5 )电镜下发现GSH可部分延缓凋亡进程。结论  (1)GSH能减轻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 ,并对线粒体呼吸链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2 )GSH与L dopa合用既可有效改善症状 ,又对残存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性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帕金森病 作用机理 动物模型 左旋多巴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原文传递
黑杨水培中营养液抑菌处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立刚 宋卫堂 +3 位作者 谢光辉 王勇军 刘西莉 李健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9-262,共4页
水培条件下进行快速繁殖是大量生产黑杨种苗的途径之一 ,营养液的抑菌处理是水培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研究进行了二硫氰甲烷、中生菌素、敌磺钠、链霉素、青霉素等五种杀细菌剂和多菌灵、福美双、三唑酮等三种杀真菌剂的抑菌试验 ,结果表... 水培条件下进行快速繁殖是大量生产黑杨种苗的途径之一 ,营养液的抑菌处理是水培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研究进行了二硫氰甲烷、中生菌素、敌磺钠、链霉素、青霉素等五种杀细菌剂和多菌灵、福美双、三唑酮等三种杀真菌剂的抑菌试验 ,结果表明 ,杀细菌剂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率要高于杀真菌剂 ,二硫氰甲烷和中生菌素能较好地抑制营养液中微生物的生长 ,浓度分别为 2 0mg/L和 1 5mg/L时 ,抑制率分别为 75 .60 %和78 94%。杀真菌剂和杀细菌剂复配对营养液中微生物生长的抑制表现出较好的加和作用 ,其中以中生菌素(1 5mg/L)与福美双 (5mg/L)复配的效果最好 ,抑制率为 87.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 营养液 抑菌处理 杀真菌剂 杀细菌剂 微生物 浓度 快速繁殖
下载PDF
电针对实验性腹痛大鼠脚间核、黑质内P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娅林 赵晓蓉 +1 位作者 黄显奋 李宽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49-51,共3页
观察腹痛刺激及电针前后脚间核、黑质内P物质(SP)含量的变化。在实验性腹痛大鼠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处理。腹膜腔注射醋酸致痛后,脚间核吻外侧区(IPRL)内SP免疫阳性物质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 观察腹痛刺激及电针前后脚间核、黑质内P物质(SP)含量的变化。在实验性腹痛大鼠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处理。腹膜腔注射醋酸致痛后,脚间核吻外侧区(IPRL)内SP免疫阳性物质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而腹膜腔注射醋酸后再给予电针,IPRL内SP免疫阳性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痛刺激促进了SP从IPRL内释放,在脑内传递痛觉信息。电针可激活痛觉调制活动,抑制SP释放,出现镇痛效应。中脑黑质内的SP免疫阳性物质含量在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痛刺激和电针对黑质内SP含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电针 P物质 脚间核 黑质
下载PDF
纹状体病变后黑质继发变性10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柏龄 杨妙雄 +1 位作者 陈文伙 陈跃鸿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3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纹状体病变后黑质继发变性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变化。方法:分析纹状体病变患者10例的颅脑磁共振资料。结果:纹状体病变后黑质继发变性在MRI上表现为在纹状体病变同侧的黑质异常信号,T1WI上信号减低或相等,T2WI上信号增高,在DWI、F... 目的:探讨纹状体病变后黑质继发变性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变化。方法:分析纹状体病变患者10例的颅脑磁共振资料。结果:纹状体病变后黑质继发变性在MRI上表现为在纹状体病变同侧的黑质异常信号,T1WI上信号减低或相等,T2WI上信号增高,在DWI、FLAIR上表现为高信号。结论:纹状体病变后可出现黑质继发变性,这种变性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黑质变性 磁共振
下载PDF
大鼠胎脑黑质细胞培养及PD鼠纹状体内悬液微移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以骝 杨志敏 +2 位作者 冯忠堂 余化霖 王亚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移植存活率和保存供体组织。方法 :胎脑黑质细胞原代培养 6天后 ,做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其生物活性 ,进行移植质量的人为控制。然后 ,比较各种移植技术对移植后细胞存活率、胶质细胞反应程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实验动物...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移植存活率和保存供体组织。方法 :胎脑黑质细胞原代培养 6天后 ,做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其生物活性 ,进行移植质量的人为控制。然后 ,比较各种移植技术对移植后细胞存活率、胶质细胞反应程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实验动物分 A、B、C、D四组。A组为假手术组 ,B组为立即单靶点移植组 ,C组为立即多靶点微移植组 ,D组为培养后多靶点微移植组。结果 :B、C、D组术后均有功能改善 ,C组各时间点均比 B组改善显著 (P<0 .0 1) ,D组术后 1月、2月的功能改善程度较 C组明显 P<0 .0 1)。组织学也证实 :C、D组与 B组相比 ,移植细胞存活率及与宿主脑的整合程度显著提高 ,细胞外溢现象少 ,炎症及胶质细胞反应轻微 ,且移植细胞有存活—迁移—分化—神经纤维再分布的发育规律。结论 :1移植的黑质细胞能通过结构整合重塑神经功能。2多靶点微移植较经典悬液移植技术能提高存活率和神经纤维再分布程度 ,减轻非特异性炎症和胶质细胞反应。 3黑质细胞体外培养为其生物活性鉴定和建立供体组织库提供实验依据。 4移植实验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细胞 细胞培养 微移植 巨移植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大鼠纹状体炎症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霍洁 张进禄 +1 位作者 董晓燕 郭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60-46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脂多糖诱导的纹状体炎症对大鼠行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研究选用雄性8周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ormal...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脂多糖诱导的纹状体炎症对大鼠行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研究选用雄性8周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ormalsaline,NS)和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组,每组20只,经脑立体定位法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入大鼠双侧纹状体。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w、2W、4w、8w、16W各时间点30min行为,经动物行为轨迹分析软件(ethovisionsoftware)计算30min运动距离和平均运动速度。用药8周、16周麻醉后处死大鼠,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变化,并半定量检测分析TH阳性细胞数量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苯乙酸(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DOPAC)的含量。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在给药后运动距离及速度呈进行性下降,16W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30rain运动距离及平均运动速度均减少约43%。黑质TH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黑质TH阳性细胞随给药时间延长进行性减少,16w时实验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减少了近60%(P〈0.05)。HPLC结果显示8w、16w实验组纹状体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减少分别为35%、56%,与TH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纹状体炎症可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能够模拟出帕金森病行为及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纹状体 黑质 炎症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下载PDF
胚鼠黑质细胞分别移植于帕金森病模型鼠纹状体和侧脑室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刘仁刚 周洁萍 +1 位作者 余达经 刘云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74+275-277,275-277,共4页
胚鼠黑质细胞悬液分别移植于帕金森病(PD)鼠纹状体和侧脑室。移植后两组动物的Apomorphine诱导旋转行为均得到极明显改善,移植细胞生长发育良好。移植细胞和宿主细胞间的信息联系,在纹状体内可能以突触传递方式为主。... 胚鼠黑质细胞悬液分别移植于帕金森病(PD)鼠纹状体和侧脑室。移植后两组动物的Apomorphine诱导旋转行为均得到极明显改善,移植细胞生长发育良好。移植细胞和宿主细胞间的信息联系,在纹状体内可能以突触传递方式为主。侧脑室内移植的黑质细胞,相当于人工放置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可能主要通过非实触传递方式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细胞 移植 帕金森病 纹状体 侧脑室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MPTP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研究
16
作者 梁庆成 王凤平 吴云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6-258,F004,共4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损伤的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小鼠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300mg/(kg·d)腹腔注射连用10天,第6天预防组另于皮下注射MPTP40mg/(kg...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损伤的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小鼠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300mg/(kg·d)腹腔注射连用10天,第6天预防组另于皮下注射MPTP40mg/(kg·d),再应用5天,其间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及活化型caspase3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抑制小鼠的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减少及活化型caspase3阳性细胞激活。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能对MPTP损伤的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凋亡有抗氧化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谷胱甘肽 MPIP 黑质多巴胺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胚鼠黑质细胞悬液移植于帕金森病模型鼠侧脑室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余达经 刘云华 +2 位作者 刘仁刚 周洁萍 朱长庚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3-75,T139,共4页
将胚鼠中脑腹侧组织制成细胞悬液移植于帕金森病(PD)模型鼠侧脑室,动态观察受体鼠在移植前后的行为变化。移植后16周应用诱发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移植物在受体鼠脑内的存活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受体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 将胚鼠中脑腹侧组织制成细胞悬液移植于帕金森病(PD)模型鼠侧脑室,动态观察受体鼠在移植前后的行为变化。移植后16周应用诱发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移植物在受体鼠脑内的存活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受体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侧脑室内可见黄绿色荧光细胞及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有的发出突起伸向室管膜及迁于尾核区.提示:移植的胚鼠黑质细胞生长良好,似作为触液神经元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细胞 移植 脑室 震颤性麻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