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水岭分割算法夜间能见度仪的图像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勇军 张玉钧 +1 位作者 周毅 戴庞达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基于数字摄像技术的夜间能见度仪是利用人眼观测原理研制的一种适用于夜间的能见度观测的仪器。通过CCD采集的光源图像的亮度信息来反演能见度,关键技术在于能够准确分割出目标光源和黑体的图像。介绍了一种基于控制标记符的分水岭分割... 基于数字摄像技术的夜间能见度仪是利用人眼观测原理研制的一种适用于夜间的能见度观测的仪器。通过CCD采集的光源图像的亮度信息来反演能见度,关键技术在于能够准确分割出目标光源和黑体的图像。介绍了一种基于控制标记符的分水岭分割的光源图像处理方法。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提取目标光源亮度信息的效果,能达到夜间能见度观测的要求。与Vaisala FD12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分水岭分割算法 夜间能见度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夜间数字能见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肖韶荣 周佳 +3 位作者 吴群勇 徐猛 尚国庆 石刘峰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6-1022,共7页
为降低背景光噪声对数字摄像法夜间能见度测量的不确定性影响,对双光源法能见度测量系统进行改进。该系统利用避光筒限制CCD相机视场角,拍摄2个位于不同距离的LED背光源,然后对摄取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光源图像的灰度值,再根据阿拉德... 为降低背景光噪声对数字摄像法夜间能见度测量的不确定性影响,对双光源法能见度测量系统进行改进。该系统利用避光筒限制CCD相机视场角,拍摄2个位于不同距离的LED背光源,然后对摄取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光源图像的灰度值,再根据阿拉德定律求得大气消光系数,计算出大气能见度值。通过在无背景光、有背景光未加避光筒和加避光筒3种条件下的比对实验,分析光源图像的灰度信息,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出有避光筒和无避光筒时测得的能见度值与无背景光下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11 3和0.322 7,均方根相对偏差分别是6.87%和23.38%。结果表明:系统抑制背景光噪声的能力明显增强,能较准确地测量夜间能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摄像 夜间能见度 双光源法 图像处理 避光筒
下载PDF
基于数字摄像的双目标法测量夜间能见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倩倩 张宾 《科技信息》 2013年第7期80-81,119,共3页
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图像,模拟人眼对能见度进行测量是最理想的道路能见度探测方法,它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本文介描述了基于数字摄像的双目标法测量夜间能见度。所谓双目标法就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地平线附近的两个距离不同的目标物(这里... 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图像,模拟人眼对能见度进行测量是最理想的道路能见度探测方法,它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本文介描述了基于数字摄像的双目标法测量夜间能见度。所谓双目标法就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地平线附近的两个距离不同的目标物(这里采用的是两个路灯),并将这两个目标物呈现在同一张图像上。这样保证了拍摄的两个目标不会存在时间的差异。该方法消除了大气消光系数、亮度阈值的测量,从而使得夜间能见度的测量变得简单可行。并且将测量的结果与气象局发布的能见度值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摄像机 夜间能见度 双目标
下载PDF
恒温双色光源夜间能见度观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唐七星 周毅 +6 位作者 戴庞达 高彦伟 范博强 李梦琪 何莹 尤坤 张玉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2-318,共7页
能见度一般为人眼视觉能够观测目标物的最大估计水平距离。能见度的观测和预报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气象预报、环境污染分析、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现有的能见度观测方法主要分为散射式与透射式。其中数字摄像式能见度观测方法最贴近能见度... 能见度一般为人眼视觉能够观测目标物的最大估计水平距离。能见度的观测和预报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气象预报、环境污染分析、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现有的能见度观测方法主要分为散射式与透射式。其中数字摄像式能见度观测方法最贴近能见度定义,随着数字摄像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数字图像能见度的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但在利用数字摄像进行夜间能见度观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同天气背景光、光源灰度等影响从而造成能见度测量不稳定,观测结果精度低、观测范围较小。已知利用双光源的稳定性可以保证能见度的测量精度,大多数研究都是通过使用白光源的角度来解决能见度的测量不稳定问题。本文从准单色光源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频段光源对能见度的穿透能力不同,在可见光范围内对不同频段光源的穿透能力进行特性分析。在已有的双光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恒温双色光源夜间能见度观测方法,实现在不同天气状况下,对能见度的高精度、大范围观测。通过设计恒温双光源,消除了环境温度变化对光强的影响;恒压恒流模块保证双光源光强一致性;利用积分球保证光强的均匀性;根据不同频段光源对能见度的穿透能力不同,选用双色光源实现高精度、大范围能见度的有效测量。在恒温双色光源的能见度观测系统中进行一系列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两个光源的一致性达到0.99,能见度不好时,蓝光到达相机的光强弱,红光的测量结果接近真值;晴天时夜间能见度良好,蓝光透射率差值大,有利于提高信噪比,双光源为蓝光的标准差36.90,蓝光的测量结果接近真值。当观测极限为15000 m时,进行1个月的实验观测,通过与真实值进行比较,所提出的改进恒温双色光源夜间能见度观测方法能够很好的在能见度观测极限范围内进行准确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 夜间可见度 两色光源 传输速率 遥感
下载PDF
公路反光标志夜间可见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琤琤 贾梅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8-54,共7页
通过野外试验,研究反光标志夜间可见性,确定标志最佳反光亮度比以及驾驶者年龄与视认距离的关系,从而验证和补足了“七五”攻关项目在字高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野外试验 反光标志 视认性 交通标志
下载PDF
基于SBDART和BP的夜间雾遥感检测和能见度反演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伟康 马慧云 +1 位作者 邹峥嵘 陶超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为了挖掘卫星影像中的雾信息为雾预测预报服务,利用双红外亮温差值作为雾与地物识别分类标志,建立基于SBDART辐射传输模型和BP神经网络的夜间雾遥感检测和能见度反演模型。对2007年11月24日我国华北地区的一次陆地辐射雾MODIS卫星数据... 为了挖掘卫星影像中的雾信息为雾预测预报服务,利用双红外亮温差值作为雾与地物识别分类标志,建立基于SBDART辐射传输模型和BP神经网络的夜间雾遥感检测和能见度反演模型。对2007年11月24日我国华北地区的一次陆地辐射雾MODIS卫星数据进行雾检测,同时反演雾区能见度。根据陕西省气象局提供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模型雾检测结果和能见度反演结果进行验证,该次实验夜间雾检测的准确率为79.2%,地面观测能见度和反演能见度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斜率为1.006,相关系数为0.8498。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雾识别率和雾能见度反演结果,可为夜间雾识别和生消发展规律探讨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SBDART 夜间雾检测 能见度反演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damage on sign visibility:An assist in traffic sign replacement 被引量:1
7
作者 Majid Khalilikhah Kevin Heaslip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6年第6期571-581,共11页
Traffic signs often convey critical information to drivers. To ensure visibility in nighttime or low light conditions, traffic signs must be in compliance with the minimum retrore- flectivity standards outlined by the... Traffic signs often convey critical information to drivers. To ensure visibility in nighttime or low light conditions, traffic signs must be in compliance with the minimum retrore- flectivity standards outlined by the 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 (MUTCD). Among all of the assessment methods (visual nighttime inspection, retroreflectivity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methods (expected life, blanket replacement, and control signs) outlined in the MUTCD, expected sign life has been the most selected by agencies for maintaining compliance. In current literature, little research exists with regard to schedule sign replacement, focusing rather on the current favorite predictor, sign age. However, after collecting data on 1683 in-service traffic signs across the state of Utah, this study primarily concluded that not only sign age, but other contributing factors affect sign retroreflective performance. Aiming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damage forms on sign retroreflectivity,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regression models, chi-square test, t- test, and odds ratio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raffic sign data. At the conclusion, the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damage and retroreflectivity compliance of traffic signs was evident. In addition, to identify more critical damage forms,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orms on traffic sign retroreflectivity were compared. These conclusions provide insight to inform transportation agenc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ign management plans and schedule sign repla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sign retroreflectivity nighttime visibility Sign damage Handheld retroreflectomet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