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Co-P-BN(h)-Al2O3二元纳米复合镀层表面组织结构及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银 康敏 +2 位作者 傅秀清 李恒征 刘运通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66,共12页
为改善材料表面耐磨性能,采用电沉积法在不同纳米颗粒质量浓度及其混杂配比下制备了Ni-Co-P-BN(h)、Ni-Co-P-Al2O3和Ni-Co-P-BN(h)-Al2O3的3种纳米复合镀层,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仪、摩擦磨损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 为改善材料表面耐磨性能,采用电沉积法在不同纳米颗粒质量浓度及其混杂配比下制备了Ni-Co-P-BN(h)、Ni-Co-P-Al2O3和Ni-Co-P-BN(h)-Al2O3的3种纳米复合镀层,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仪、摩擦磨损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镀层的表面组织结构与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纳米颗粒质量浓度及其混杂配比对纳米复合镀层表面组织结构有重要影响,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呈现出典型的包状结构,混杂配比后出现明显纳米Al2O3的衍射峰;与Ni-Co-P-BN(h)和Ni-Co-P-Al2O3镀层相比,Ni-Co-P-BN(h)-Al2O3二元纳米复合镀层的平均显微硬度更大,达到753.6 HV 0.2;摩擦磨损试验中对摩件是直径4 mm的GCr15合金球,在施加载荷3.2N、转速500 r/min、摩擦时间30 min的磨损条件下,二元纳米复合镀层磨损量最小为9.2 mg/h.纳米BN(h)和Al 2O 3在电沉积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二元纳米粒子协同生长的优势,使得Ni-Co-P-BN(h)-Al2O3二元纳米复合镀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ni-co-p-bn(h)-al2o3二元纳米复合镀层 表面组织结构 显微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Ni-Co-P-BN(h)-Al2O3二元纳米复合镀层润湿性及耐蚀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银 康敏 +2 位作者 李恒征 刘运通 金美付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21-2333,共13页
采用电沉积法在45钢表面制得Ni-Co-P-BN(h)、Ni-Co-P-Al2O3及Ni-Co-P-BN(h)-Al2O3纳米复合镀层。利用SEM、EDS、XRD对镀层的组织、成分及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镀层的... 采用电沉积法在45钢表面制得Ni-Co-P-BN(h)、Ni-Co-P-Al2O3及Ni-Co-P-BN(h)-Al2O3纳米复合镀层。利用SEM、EDS、XRD对镀层的组织、成分及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镀层的表面粗糙度、润湿性及防腐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纳米颗粒掺杂配比对Ni-Co-P-BN(h)-Al2O3镀层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及厚度均有影响。与Ni-Co-P-BN(h)和Ni-Co-P-Al2O3镀层相比,在水滴体积为3μL、速度为1μL/s条件下,Ni-Co-P-BN(h)-Al2O3镀层表面静态接触角为133°,镀层表面具有更高的疏水角。电化学试验表明:在5%的NaCl溶液中,Ni-Co-P-BN(h)-Al2O3镀层的最小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分别为1.0806×10^-6A/cm^2和0.01308mm/a,镀层具有更优的耐蚀性。镀层中共沉积的纳米BN(h)、Al2O3颗粒充分发挥二元纳米粒子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二元纳米复合镀层表面的疏水性和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ni-co-p-bn(h)-al2o3二元纳米复合镀层 表面粗糙度 润湿性 耐蚀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