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丁文成 何萍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19,I0001,I0002,共21页
肥料产业服务于农业生产,尿素、磷铵、氯化钾和复合肥等传统化肥产品的大量投入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可持续型转变,发展新型高效肥料产业,提升肥料产品对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 肥料产业服务于农业生产,尿素、磷铵、氯化钾和复合肥等传统化肥产品的大量投入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可持续型转变,发展新型高效肥料产业,提升肥料产品对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协同保障作用,是现阶段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关键举措。新型肥料类型主要有缓/控释肥料、增值肥料、水溶肥料、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相比于常规施肥,施用新型肥料普遍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增产率范围为4.6%~17.5%,氮肥利用率提高16.8%~52.3%,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可降低7.2%~50.7%,N_(2)O排放降低8.1%~40.8%,氮淋溶损失降低16.5%~43.8%,氮径流损失降低22.1%~45.4%。经过几十年的跟踪和创新,我国新型肥料形成了产业化,新型肥料总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新型肥料产业起步晚,几乎所有类型的新型肥料生产均存在原创核心技术缺乏,产品特性与农业需求匹配性不高,施肥技术和装备发展滞后,以及监管体系薄弱等问题。为推动新阶段新型肥料产业结构绿色高效转型升级,未来我国的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战略核心包括以下4个方面:1)以农业需求为导向,提升肥料产品与生产需求的匹配度;2)肥料增效技术由注重养分供给向土壤环境、作物吸收和有效供给综合调控发展,肥料增效材料向高效、环保和价廉方向发展,肥料产品向营养、土壤改良和抗逆等多功能发展;3)注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降低能耗,通过大型肥料生产设备的优化和改造,力争实现新型肥料由二次加工到一次生产的突破,实现新型肥料生产的绿色低碳转型;4)建立健全肥料生产、销售和使用全链条监管体系,保障新型肥料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养分增效技术 产业短板 发展战略
下载PDF
新型肥料研制技术与产业化开发 被引量:37
2
作者 刘秀梅 刘光荣 +2 位作者 冯兆滨 邹绍文 刘益仁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87-92,共6页
系统综述了新型肥料的生产技术与产业化,重点介绍了缓/控释肥料、商品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及功能性肥料的概念、生产技术、产品指标及国内外的产业化情况,指出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新型肥料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新型肥料 生产技术 产业化
下载PDF
不同新型肥料对江淮地区水稻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吴萍萍 李录久 +1 位作者 耿言安 姚文麒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9-153,共5页
传统肥料具有利用率低、易污染环境等缺点,筛选适合江淮地区水稻施用的新型肥料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损失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等氮量200kg/hm^2施用条件下,设置控失尿素、含锌尿素和腐植酸尿素等不同新型肥料处理... 传统肥料具有利用率低、易污染环境等缺点,筛选适合江淮地区水稻施用的新型肥料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损失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等氮量200kg/hm^2施用条件下,设置控失尿素、含锌尿素和腐植酸尿素等不同新型肥料处理,同时以普通尿素作为对照,研究其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含锌尿素和腐植酸尿素有利于提高水稻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水稻产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增产5.6%和4.3%,而控失尿素一次性施肥处理水稻反而减产6.5%。腐植酸尿素、控失尿素和含锌尿素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均能够增加水稻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尤其是腐植酸尿素和含锌尿素,两处理中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7~2.1kg/kg、1.7~2.1kg/kg和6.2%~12.8%。总体而言,江淮地区水稻种植中适宜施用腐植酸尿素和含锌尿素两种新型肥料,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水稻 产量 理化性质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贵州黄壤区辣椒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氮素利用对新型肥料的响应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萌 肖厚军 +4 位作者 赵欢 安江勇 秦松 芶久兰 胡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83-2990,共8页
为探索贵州黄壤区施用新型肥料对辣椒种植的增产效应,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保水型(BSX)、稳定性(WDX)、包膜型(BMX)缓释肥和长效氮肥(CXDF)4种新型肥料对‘博辣5号’辣椒的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 为探索贵州黄壤区施用新型肥料对辣椒种植的增产效应,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保水型(BSX)、稳定性(WDX)、包膜型(BMX)缓释肥和长效氮肥(CXDF)4种新型肥料对‘博辣5号’辣椒的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新型肥料可以明显影响辣椒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分配,辣椒氮素积累快速增长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较干物质分别提前17~26 d和28~45 d,且氮素积累快速增长持续期也较干物质缩短7~23 d,表明氮素积累的发生时间要先于干物质积累;与普通复合肥(FHF)处理相比,新型肥料处理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均出现明显滞后,以BMX处理的滞后时间最长,但是WDX处理的快速增长持续期较短且最大积累速率最高,说明稳定性缓释肥可实现养分短时间内的高效利用;BSX和BMX处理的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占总干物质和总氮的比例分别为62.9%和20.1%、73.3%和20.5%,而WDX处理则分别为59.3%和11.6%,说明保水型和包膜型缓释肥相对有利于辣椒花后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同化,而稳定性缓释肥则更有利于花前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FHF处理相比,施用新型肥料(保水型、稳定性和包膜型缓释肥)可显著提高辣椒的氮素利用效率,以稳定性缓释肥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66.74kg·kg^(-1)、44.28 kg·kg^(-1)和54.6%.新型肥料适用于贵州辣椒种植栽培,以稳定性缓释肥的施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贵州辣椒 干物质 氮素 积累与分配
原文传递
新型肥料对辣椒磷钾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萌 肖厚军 +5 位作者 赵欢 芶久兰 秦松 王正银 何佳芳 刘彦伶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6-382,共7页
为探索贵州黄壤区辣椒养分吸收与分配特性对新型肥料的响应,采用盆栽方法,研究西洋复合肥(N∶P_2O_5∶K_2O为15∶15∶15)、保水型缓释肥(N∶P_2O_5∶K_2O为16∶10∶16)、稳定性缓释肥(N∶P_2O_5∶K_2O为16∶10∶16)、包膜型缓释肥(N∶P_... 为探索贵州黄壤区辣椒养分吸收与分配特性对新型肥料的响应,采用盆栽方法,研究西洋复合肥(N∶P_2O_5∶K_2O为15∶15∶15)、保水型缓释肥(N∶P_2O_5∶K_2O为16∶10∶16)、稳定性缓释肥(N∶P_2O_5∶K_2O为16∶10∶16)、包膜型缓释肥(N∶P_2O_5∶K_2O为18∶8∶16)和长效氮肥(含氮量为46%)对辣椒磷、钾素积累、分配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西洋复合肥)相比,施用新型肥料可使辣椒磷素吸收提前,磷素积累快速增长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提前6~12和22~46 d,缩短磷素快速增长持续期10~33 d;新型肥料可使辣椒钾素积累明显滞后,以包膜型缓释肥的滞后时间最长,辣椒花后钾素积累效果最为明显;磷素和钾素的当季回收利用率分别为9.59%~13.42%和106.97%~176.51%,新型肥料施用对辣椒磷素的当季回收利用率影响不明显,但施用稳定性缓释肥和包膜型缓释肥会显著影响钾素的当季回收利用率。贵州黄壤区辣椒生产应适当调整施肥方式,建议采用减磷增钾的施肥策略,尤其应当注意稳定性和包膜型缓释肥与外源钾肥的配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辣椒 磷素 钾素 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新型肥料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娟 王亚静 +3 位作者 杨相东 刘艳鹏 赵冬梅 岳继生 《蔬菜》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新型肥料因具有肥效更高、使用方便、省时省工、绿色环保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化肥减量增效的推行促使肥料产品及其配套施肥技术不断创新,新型肥料行业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部竞争激烈、生产集中度持续... 新型肥料因具有肥效更高、使用方便、省时省工、绿色环保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化肥减量增效的推行促使肥料产品及其配套施肥技术不断创新,新型肥料行业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部竞争激烈、生产集中度持续上升等特点。为详细了解新型肥料产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总结了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土壤调理剂、增效肥料、微生物肥料5大类新型肥料及其创制技术,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精准推荐施肥、轻简化施肥技术4种高效施肥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并分析了新型肥料产业存在的问题,如产品种类多、市场混乱,准入门槛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关键技术薄弱、创新力度不足等;同时提出了以农业需求为导向,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以绿色低碳为目标,提升技术工艺体系;以专业化服务为方向,建立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以完善肥料监管体系为抓手,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产业 现状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新型肥料微量元素螯合肥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艳 刘金梅 +1 位作者 范继锋 焦永康 《蔬菜》 2024年第4期13-22,共10页
新型肥料因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符合“高效环保、低碳节能”的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等优点,近年来市场发展迅猛,其中螯合剂越来越多被应用于新型肥料生产。为此,从我国肥料应用现状出发,结合对不同类型微量元素的分类及对比,将螯合剂从... 新型肥料因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符合“高效环保、低碳节能”的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等优点,近年来市场发展迅猛,其中螯合剂越来越多被应用于新型肥料生产。为此,从我国肥料应用现状出发,结合对不同类型微量元素的分类及对比,将螯合剂从来源方面分为合成法螯合剂、天然法螯合剂、生物化学法螯合剂和其他法螯合剂,并对其在肥料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得出了螯合肥料的选择要通过高通量检测技术结合应用环境进行选择,走“有机无机相结合—速效持效相互补—螯合态部分替代”的综合路线,微量元素之间应该“速效型—持效型—螯合态型”相互配合才是微量元素肥料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新型肥料 分类 应用 进展
下载PDF
豫南砂姜黑土区玉米新型肥料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高远 和爱玲 +4 位作者 杜君 杨占平 潘秀燕 许纪东 张玉亭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9期78-83,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豫南砂姜黑土区玉米产量与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本研究以常规尿素为对照(CK),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对比分析同等施肥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CRU)及含生物质炭(BU)、微肥(MU)、腐植酸(HAU)尿素4种玉米新型肥料对玉米生长与养分吸... 为了进一步提高豫南砂姜黑土区玉米产量与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本研究以常规尿素为对照(CK),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对比分析同等施肥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CRU)及含生物质炭(BU)、微肥(MU)、腐植酸(HAU)尿素4种玉米新型肥料对玉米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同时,评价施用新型肥料对土壤硝态氮残留及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新型肥料较CK均提高了玉米子粒产量,增幅范围为2.7%~10.9%,其中,以HAU增幅最高(10.9%),CRU (8.8%)次之,BU和MU增幅相对较低。与CK相比,HAU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提高了9.7%和9.2%,植株氮和磷吸收量分别提高了20.6%和27.5%,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养分吸收量与CK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HAU较CK显著降低了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其中,0~20 cm土层降幅为26.4%,20~40 cm土层降幅为32.4%。各处理产投比由高至低依次表现为HAU (2.14)>CRU (2.05)>MU (2.04)≈CK (2.04)>BU (2.03)。因此,在豫南砂姜黑土区施用含腐植酸尿素不仅能够促进玉米增产增收,而且能够降低土壤硝酸盐污染的风险,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新型肥料 腐植酸尿素 夏玉米 养分吸收 产量 土壤环境
下载PDF
新型肥料对小白菜养分积累特征及黄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萌 赵欢 +3 位作者 肖厚军 王正银 芶久兰 秦松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152,共11页
新型肥料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使其养分释放特性与作物养分需求相吻合,是实现我国化肥减施增效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保水型(BSX)和稳定型(WDX)两种新型肥料对贵州黄壤区小白菜氮、磷、钾素积累特征、土壤酶活性及肥料回收... 新型肥料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使其养分释放特性与作物养分需求相吻合,是实现我国化肥减施增效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保水型(BSX)和稳定型(WDX)两种新型肥料对贵州黄壤区小白菜氮、磷、钾素积累特征、土壤酶活性及肥料回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N、P和K养分积累特征均符合Logistic方程,其中BSX和WDX处理的N素和P素积累以及WDX处理的K素积累方程决定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普通复合肥(FHF)处理相比,两种新型肥料使小白菜N素和K素积累发生后移,且养分快速积累持续期△t明显缩短,最大积累速率V_(max)明显提高,可满足小白菜"前促后稳"的养分需求规律,并实现养分短时间内的高效利用。两种新型肥料显著降低了土壤磷酸酶活性,BSX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显著高于WDX处理。稳定型(WDX)缓释肥的氮肥回收利用率为78.22%,显著高于FHF和BSX处理,但磷肥回收利用率和钾肥回收利用率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脲酶对N、P和K素养分积累影响显著,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则分别对P、K素和N、K素积累影响明显。因此,保水型和稳定型缓释肥均适用于贵州小白菜的栽培,综合来看以稳定型缓释肥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小白菜 养分积累特征 土壤酶活性 回收利用率
原文传递
大量元素水溶肥产品性质介绍与生产技术开发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威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5年第5期14-16,100,共3页
大量元素水溶肥是新型肥料的典型代表,现阶段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各个领域,尤其是对于经济作物的使用上,着重对大量元素水溶肥的产品本身性质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就如何配置一套小规模生产装置进行了探讨,经过实践,仅投资设备20~25万元... 大量元素水溶肥是新型肥料的典型代表,现阶段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各个领域,尤其是对于经济作物的使用上,着重对大量元素水溶肥的产品本身性质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就如何配置一套小规模生产装置进行了探讨,经过实践,仅投资设备20~25万元,可组建一套10 t/d的生产装置,并对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元素水溶肥 新型肥料 生产装置 产品应用
下载PDF
新型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4
11
作者 韩晓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共6页
我国目前所施用的化肥大多是单质速效化肥,肥效期短,养分容易淋失、挥发和固定,使肥料利用率很低,其中氮肥利用率在30% ̄35%,磷肥利用率10% ̄15%,钾肥利用率35% ̄50%。因此,开发可控制养分释放速度,一次施用能满足作物各个生长阶段养分... 我国目前所施用的化肥大多是单质速效化肥,肥效期短,养分容易淋失、挥发和固定,使肥料利用率很低,其中氮肥利用率在30% ̄35%,磷肥利用率10% ̄15%,钾肥利用率35% ̄50%。因此,开发可控制养分释放速度,一次施用能满足作物各个生长阶段养分需要,低成本,生产工艺简单且对环境友好的包膜控释专用肥料是新型肥料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包膜控释肥料 研究现状 发展前景
下载PDF
包膜型缓/控释肥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5
12
作者 黄永兰 罗奇祥 +1 位作者 刘秀梅 侯红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5-59,63,共6页
系统论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控释技术体系的3个方面:包膜材料、控释路线和生产工艺,重点介绍包膜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肥料养分释放机理及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了包膜缓/控释肥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 系统论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控释技术体系的3个方面:包膜材料、控释路线和生产工艺,重点介绍包膜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肥料养分释放机理及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了包膜缓/控释肥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了包膜缓/控释肥料研究的重点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缓/控释肥 新型肥料 包膜材料 控释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盲目过量施肥的危害及新型肥料的开发 被引量:33
13
作者 孙先良 《中氮肥》 2005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当前盲目过量施肥所引起的少数地区环境污染,浪费化肥资源,造成土壤和作物营养元素失调,影响作物增产增收,降低作物品质等问题,论述了开发新型肥料及采用科学施肥方法提高化肥利用率的途径。最后,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过量施肥 化肥利用率 新型肥料 缓释肥 科学施肥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优化化肥养分利用的效应与机理研究 Ⅰ.有机物料与尿素复混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杜伟 赵秉强 +2 位作者 林治安 袁亮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9-586,共8页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尿素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氮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尿素氮投入条件下(设置低、中、高3个施氮水平)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尿素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氮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尿素氮投入条件下(设置低、中、高3个施氮水平)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1)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平均玉米子粒产量比单施尿素处理的分别提高12.4%、4.8%和5.4%;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比对应的有机物料处理的增产幅度均大于尿素处理比对应的不施氮肥(CK)处理的增产幅度,有机物料与尿素复混,明显提高了尿素的增产效果。2)有机物料与化学氮肥复混具有优化化学肥料养分利用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效果。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比尿素处理的分别提高29.0%、21.6%和18.9%;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化肥氮(尿素N)的表观利用率比尿素处理(尿素N)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3.5、11.6和13.0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氮肥利用率 新型肥料 作物产量
下载PDF
新型高效肥料研究展望 被引量:32
15
作者 武志杰 石元亮 +1 位作者 李东坡 张丽莉 《土壤与作物》 CSCD 2012年第1期2-9,共8页
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投入最大的一类生产资料。肥料概念的形成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利用新方法、新工艺生产的的高效、缓释控释、长效和环境友好的肥料称为新型肥料。概要回顾了我国"十一五"时期新型肥料研发取得的主要进展... 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投入最大的一类生产资料。肥料概念的形成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利用新方法、新工艺生产的的高效、缓释控释、长效和环境友好的肥料称为新型肥料。概要回顾了我国"十一五"时期新型肥料研发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未来肥料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趋势,提出复合高效是未来肥料发展的总趋势,缓释、控释和环境友好是重点,开发生物肥料是重要任务;介绍了"物理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指出要加强中量、微量及其有益元素的营养机理,养分资源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植物营养与肥料的应用基础研究等。参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利用率 新型肥料 趋势 问题 肥料科学
下载PDF
黑土区玉米施用新型肥料的效果和环境效应 被引量:32
16
作者 韩蔚娟 王寅 +2 位作者 陈海潇 邹春野 高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7-311,共5页
为明确新型肥料在黑土区春玉米上的一次性施用效果及其环境效应,通过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新型肥料施用与常规施肥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氨挥发状况、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并估算了氧化亚氮量。结果表明:施氮肥处理的产量明... 为明确新型肥料在黑土区春玉米上的一次性施用效果及其环境效应,通过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新型肥料施用与常规施肥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氨挥发状况、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并估算了氧化亚氮量。结果表明:施氮肥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增产幅度在34.9%~46.7%之间,不同氮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其中硅酸盐肥料处理的产量相对较高,为14 140kg/hm^2,硫包衣肥料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50.8%。常规施肥处理(底肥+追肥)的氨挥发累积量最高,占氮肥施用量的9.38%。新型肥料中,肥包肥、硅酸盐包膜肥料和控释肥料的氨挥发累积量相对较小,分别为28.8,28.7,28.6kg/km^2,比掺混肥料氨挥发累积量低23.2%,23.8%和24.5%。与掺混肥料相比,高塔工艺肥料、控释肥料、脲甲醛肥料玉米收获后0—100cm土层的无机氮积累量较低,分别为31.4,52.8,46.1kg/km^2。经估算,高塔工艺肥料处理N_2O排放量最高,为1.49kg/hm^2,稳定态肥料和硫包衣肥料处理相对较低,分别为1.45,1.44kg/hm^2。几种新型肥料中,稳定性肥料、硫包衣肥料、硅酸盐包膜肥料能有效降低氨挥发和N_2O排放,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新型肥料 氨挥发 一次性施肥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优化化肥养分利用的效应与机理研究 Ⅱ.有机物料与磷肥复混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杜伟 赵秉强 +2 位作者 林治安 袁亮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5-831,共7页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玉米淀粉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磷酸一铵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磷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磷(设置低、中、高3个施磷水平)投入条件下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对玉米产量和磷素...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玉米淀粉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磷酸一铵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磷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磷(设置低、中、高3个施磷水平)投入条件下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对玉米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中、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单株玉米籽粒产量平均比化肥磷处理分别提高19.14%、11.29%和37.83%,且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比对应的有机物料处理的增产幅度大于化肥磷处理比对应的不施磷肥CK处理的增产幅度,有机物料与化学磷肥复混,明显提高了化学磷肥的增产效果。2)无论是施用化学磷肥还是有机无机复混磷肥,玉米植株的含磷量大都在一定程度上低于不施磷肥的CK处理,可能是施用磷肥大幅度增产引起的"稀释效应"所致;但施用磷肥处理的植株吸磷量却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CK处理。3)有机物料与化学磷肥复混具有优化化肥养分利用和提高化学磷肥利用率的效果。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玉米植株吸磷量比化肥磷(P)处理分别提高12.58%、2.82%和33.42%;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化肥磷素表观利用率分别平均比化肥磷处理提高了16.59、1.21和16.0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新型肥料 磷肥利用率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氮复混(合)肥氨挥发特性及其对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雨繁 贾可 +5 位作者 王金艳 冯国忠 焉莉 邓超 李辉 高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5-623,共9页
【目的】随着一次性施肥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施肥方式,控释肥料、脲甲醛肥料和稳定性肥料等新型高氮复混(合)肥料在一次性施肥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本文在吉林省中部黑钙土上设置玉米田间试验,以明确相同养分条件下,不同类... 【目的】随着一次性施肥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施肥方式,控释肥料、脲甲醛肥料和稳定性肥料等新型高氮复混(合)肥料在一次性施肥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本文在吉林省中部黑钙土上设置玉米田间试验,以明确相同养分条件下,不同类型高氮复混(合)肥料在玉米上一次性施用的增产效果及氨挥发状况。【方法】试验于2013年5月至10月在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新兴黄家窝保村进行,试验地土壤为黑钙土,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N0)、常规施肥(Con)、高塔肥料(HT)、掺混肥(BB)、控释肥(CRF)、脲甲醛肥(UF)和稳定性肥料(SF),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40 m2。除常规施肥处理的氮肥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追肥比例为1∶2)外,其他处理均采用一次性基施。各处理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24、88、88 kg/hm2。在施肥后采用通气法对土壤氨挥发状况进行原位连续测定,于播种前和收获后分别用土钻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采用1 mol/L的KCl溶液浸提,然后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AA3(AUTOANALYSIS3),德国产]测定土壤NH+4-N和NO-3-N含量。玉米成熟期对各处理进行测产,并在每个小区选取3株有代表性的植株,分为秸秆和籽粒,烘干后称重,全部粉碎后测定植株中的氮含量,计算植株吸氮量。【结果】从收获后产量及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分析可以看出,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达到18.9%24.1%,而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一次性施用不同类型的高氮复混(合)肥间的产量无明显差异,介于12197 12899 kg/hm2之间;控释肥、脲甲醛肥料和稳定性肥料3个处理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27.9%、37.7%和28.8%;植株吸氮量分别为277.5、299.3和279.3 kg/hm2,均高于其他处理;肥料施入土壤后,不同时期的氨挥发速率整体上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肥料的氨挥发速率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一次性施肥 新型肥料 氨挥发 氮素平衡
下载PDF
几种新型氮肥对叶菜硝酸盐累积和土壤硝态氮淋洗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强 巨晓棠 张福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应用土柱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高肥力菜田土壤条件下,施用几种新型氮肥对两茬叶菜硝酸盐积累和土壤硝态氮淋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菜田土壤上,施用几种新型氮肥都未能明显提高第一茬油菜的生物量,硫硝铵(A SN)却降低了生物量,... 应用土柱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高肥力菜田土壤条件下,施用几种新型氮肥对两茬叶菜硝酸盐积累和土壤硝态氮淋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菜田土壤上,施用几种新型氮肥都未能明显提高第一茬油菜的生物量,硫硝铵(A SN)却降低了生物量,而第二茬菠菜不施肥处理生物量下降。尿素+硝化抑制剂DM PP(En tec46)、尿素+硝化抑制剂DCD(U+DCD)和有机无机复混肥(O IF)3种氮肥显著降低了油菜硝酸盐含量。尿素+玉米秸秆(U+M S)和硫硝铵+硝化抑制剂DM PP(En tec26)减少了土壤NO3--N的向下淋洗,而尿素+保水剂(U+SAP)增加土壤NO3--N的向下淋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 新型氮肥 硝酸盐累积 硝酸盐淋洗
下载PDF
花生化肥减施途径与潜力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春晓 王世福 +8 位作者 鹿泽启 姜蔚 臧宏伟 张伟 姚杰 兰丰 柳璇 刘传德 郑亚萍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5,共5页
施肥不当已成为限制我国花生持续增产增效及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降低对肥料投入的过度依赖,保证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同步提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花生生产的重要任务。本文在简述我国花生施肥现状的基础上,从培肥土壤、改... 施肥不当已成为限制我国花生持续增产增效及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降低对肥料投入的过度依赖,保证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同步提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花生生产的重要任务。本文在简述我国花生施肥现状的基础上,从培肥土壤、改进肥料性能与施肥技术以及充分利用花生生物特性等方面,探讨了花生化肥减施的途径与潜力,内容涉及耕作制度、有机物料投入、新型肥料、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精准施肥、叶面追肥、接种根瘤菌、营养高效品种、科学化控等;分析了各项措施的优缺点、适用条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建议不同产区要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当地实情的不同阶段(近、中、长)的花生化肥减施目标、实施方案和技术体系,在实现化肥减施的同时,保持资源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化肥减施 农艺技术 新型肥料 高效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