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历史主义批评之“新”解 被引量:1
1
作者 司宁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35-38,共4页
新历史主义批评以一种新的主观历史观取代了旧历史主义的客观历史观,将历史置于可以进行主观阐释的地位,主张文学批评应在文化的背景下实现历史与文学、文化与文学的"双向度"的重塑与对话,与后结构主义尤其与解构主义之间存... 新历史主义批评以一种新的主观历史观取代了旧历史主义的客观历史观,将历史置于可以进行主观阐释的地位,主张文学批评应在文化的背景下实现历史与文学、文化与文学的"双向度"的重塑与对话,与后结构主义尤其与解构主义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既有其长处,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批评 历史观 对话性 局限性
下载PDF
从解构理论看《威尼斯商人》中的“契约”人文观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洁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借助德里达(Derrida)的“解构理论”对《威尼斯商人》中“契约”所蕴藏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进行了探讨。结合“新历史主义”的批评策略,对《威尼斯商人》中“肉偿契约”的理据性、观念性、道德的歧义性和法制的虚伪性进行“解构性”解读... 借助德里达(Derrida)的“解构理论”对《威尼斯商人》中“契约”所蕴藏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进行了探讨。结合“新历史主义”的批评策略,对《威尼斯商人》中“肉偿契约”的理据性、观念性、道德的歧义性和法制的虚伪性进行“解构性”解读,揭示莎翁时代所处的历史转换时期的人文道德特点,重新解读被规定的历史文化语境而形成所谓的“人文主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理论 契约 新历史主义 人文观
下载PDF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析《简·萨默斯的日记》
3
作者 陈桂珍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6-27,共2页
具有鲜明后现代色彩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对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拨,它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剖析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简.萨默斯的日记》... 具有鲜明后现代色彩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对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拨,它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剖析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简.萨默斯的日记》,浅析这位"文坛常青树"是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来展现她所生存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人类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批评 多丽丝.莱辛 《简.萨默斯的日记》 互文性
下载PDF
新批评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文本观差异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毛小芬 胡伶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以新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例,对两者的文本观进行比较,通过文本在这两个批评流派中所指涉的范围、所起到的作用及所产生影响的不同,揭示出两者在理论宗旨、学术视野和批评方法上的差异性,从而证明,文本观是其理论宗旨、批评风格... 以新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例,对两者的文本观进行比较,通过文本在这两个批评流派中所指涉的范围、所起到的作用及所产生影响的不同,揭示出两者在理论宗旨、学术视野和批评方法上的差异性,从而证明,文本观是其理论宗旨、批评风格的折射,又是形成两者不同理论宗旨、批评风格的深层原因,以文本观为中心展开批评流派之间的比较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 文本观
下载PDF
新历史考证学与唯物史观的学术关联——以新中国成立后张政烺的史学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3,共6页
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的代表,张政烺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将唯物史观的指导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深层次探索。在其运用唯物史观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透视出实事求是的治史风格。... 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的代表,张政烺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将唯物史观的指导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深层次探索。在其运用唯物史观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透视出实事求是的治史风格。张政烺于新中国成立后在研究内容上的转变,折射出新历史考证学派在研究路径上由纯粹的探究史料考证,转为史观指导与史料考证两者并重。这一研究路径的转变,不仅提升了新历史考证学者的理论素养,完善了他们的治史理论与方法,而且赋予马克思主义史学新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考证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张政烺 古代社会性质
下载PDF
开出一派“新考证学”——梁启超“新史学”对民国新历史考证学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0-166,共7页
今人在考察梁启超“新史学”与民国新历史考证学时,多将梁启超重通史以求致用的思想与新历史考证学派偏专题史以求真的理念加以比较,强调二者之“异”,隐蔽了梁启超“新史学”中“求真”的一面以及新历史考证学派“致用”的倾向和对“... 今人在考察梁启超“新史学”与民国新历史考证学时,多将梁启超重通史以求致用的思想与新历史考证学派偏专题史以求真的理念加以比较,强调二者之“异”,隐蔽了梁启超“新史学”中“求真”的一面以及新历史考证学派“致用”的倾向和对“通史”的追求,以错位的参照系人为制造了学术发展脉络中的“断裂”与假象。梁启超不仅对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新历史考证学派个人治学产生了多维影响,而且开启了此派拓展历史研究领域、扩大史料搜集范围、注重多学科方法治史的面相,体现了学术的渐次推进与内在理路。从中国史学近代化的整体历程来看,无论是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还是民国时期兴起的新历史考证学,二者走在同一条大路上,均以西方新学理为利器,并从中国传统学术中提取“科学”资源,借此推动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史学” 民国新历史考证学 学术传承 中国近代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