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2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态度和行为选择 被引量:208
1
作者 李培林 田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3,共23页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现已达到约1亿人,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人群。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等已发生很大变化。本...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现已达到约1亿人,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人群。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等已发生很大变化。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08年"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受教育水平、工作技能、消费特征和地位认同,并重点分析了"代际"(新生代)和"阶层"(农民工)两个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处境、行为取向和社会态度的影响,以及收入、生活压力和社会态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生活压力的变化和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态度 行为选择 生活压力
下载PDF
迁徙条件、生存状态与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进路 被引量:60
2
作者 刘传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90,共8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民工)群体内部呈现出显著的分化,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也呈现出新特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面临着"双重户籍墙"、"三环节梗阻"和"...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民工)群体内部呈现出显著的分化,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也呈现出新特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面临着"双重户籍墙"、"三环节梗阻"和"四资本缺失"障碍,需要从农民工的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城市融合三个环节协同推进,并基于农民工亚群体分化状况和市民化现状,实现城市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普惠共享,构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急需的"四大资本"的投资和积累机制,提供协调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市民化能力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 市民化
下载PDF
教育人力资本、互联网使用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 被引量:52
3
作者 赵建国 周德水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本文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MLogit模型,将职业选择划分为职业类型和就业身份两个指标,分析教育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研究发现:第一,较高的教育人力资本能够显著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选... 本文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MLogit模型,将职业选择划分为职业类型和就业身份两个指标,分析教育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研究发现:第一,较高的教育人力资本能够显著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选择能力,这些职业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商业和服务人员;第二,不同教育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身份影响存在差异,表现在初中教育程度对自营劳动者身份具有显著影响,高中学历对雇主身份的影响概率更大,而专科及以上学历则对受雇职业身份具有显著影响;第三,进一步探讨发现,互联网使用是教育人力资本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的作用途径,即教育人力资本可以通过显著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互联网使用率来增加其选择更高层次职业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力资本 互联网使用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选择
原文传递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石丹淅 赖德胜 李宏兵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6,共6页
基于2012年河南省问卷调查数据,笔者借助欧洲基金会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总体上不高;Porbit和Ordered Probit模型计量... 基于2012年河南省问卷调查数据,笔者借助欧洲基金会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总体上不高;Porbit和Ordered Probit模型计量结果表明,职业类型、工会、工资水平、工作强度、加班情况、培训状况等是影响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和谐度等有助于他们尽早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和社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技能培训 就业质量 劳动关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5
作者 石丹淅 赖柳华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13,共11页
基于河南、北京、福建、广东四省市10余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问题。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有较大差别。总体上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工作时间偏长,... 基于河南、北京、福建、广东四省市10余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问题。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有较大差别。总体上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工作时间偏长,日均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9-10小时、11小时以上比例分别为60%、50%、20%。同时,年龄、子女数量、受教育程度、是否为蓝领、劳动合同关系、工作单位规模、是否为工会会员、是否亲自照看孩子、求职途径等因素显著地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政府必须采取相应举措缓解新生代农民工的过度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工作时间 受教育程度 工会
原文传递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三市的调查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丽艳 陈余婷 《西北人口》 CSSCI 2012年第4期63-66,共4页
通过对广州、深圳、东莞三市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数据,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产生了影响;是否在城市购买住房、城市融入感... 通过对广州、深圳、东莞三市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数据,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产生了影响;是否在城市购买住房、城市融入感和自我身份认同也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决策;购买城市社会保险显著提高市民化意愿。而务农经历、婚姻状况和是否获得技术等级证书则未对其市民化意愿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化意愿 理性选择 影响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玉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105,共7页
本文利用"珠三角"农民工的问卷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其精神健康欠佳。影响因素中仅有迁移感受和工厂体制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的影响消失,这与国家、地方政府、资本共同编织的"流动的... 本文利用"珠三角"农民工的问卷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其精神健康欠佳。影响因素中仅有迁移感受和工厂体制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的影响消失,这与国家、地方政府、资本共同编织的"流动的劳动力体制"有关。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驱除其流动性,促进城市融入、工作权益的保护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完善,是有效提升其精神健康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精神健康 流动的劳动力体制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丁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5-226,288,共12页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顺应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意愿,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论文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揭示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从城镇化水平滞后、制度障碍、居住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顺应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意愿,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论文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揭示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从城镇化水平滞后、制度障碍、居住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社会参与程度五个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制度创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定居、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创造社会氛围五个方面,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城镇化 制度创新
下载PDF
交往的力量——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社会距离 被引量:27
9
作者 邢朝国 陆亮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9,共8页
社会交往如何缩减群体间的主观社会距离是一个尚须探究的议题。基于对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双向主观社会距离的经验研究,文章发现,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社会交往水平越高,彼此的评价会越积极,主观社会距离也会越小。研究表明... 社会交往如何缩减群体间的主观社会距离是一个尚须探究的议题。基于对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双向主观社会距离的经验研究,文章发现,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社会交往水平越高,彼此的评价会越积极,主观社会距离也会越小。研究表明,在群体间的社会交往对主观社会距离的作用机制中,社会评价是一个中介变量,即社会交往有助于提高群体间的积极评价和主观接受程度,从而缩减群体间的主观社会距离。研究结论验证了社会心理学经典的"单纯接触效应"。据此,在社会公共领域为城市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提供社会交往平台、去除对流动人口的污名,是促进城市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 主观社会距离 社会交往 社会评价
下载PDF
保障性住房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来自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26
10
作者 祝仲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8,166,167,共13页
住房是农民工进入城市、融入城市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建设保障性住房(简称“保障房”)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之一.在此背景下,结合最新的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保障房对新生代农... 住房是农民工进入城市、融入城市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建设保障性住房(简称“保障房”)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之一.在此背景下,结合最新的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居住在保障房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仍然偏低,意味着针对农民工的保障房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第二,相比于租房,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加入其他解释变量后,结论保持一致.考虑到模型中潜在的选择性偏误,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加以纠正,并通过逆向概率加权法、逆向概率加权回归调整法、调整变量衡量方式等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第三,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相比于90后农民工,保障房对80后农民工的影响更明显.由此,提出要发挥保障房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作用,应当突出保障房建设的多样性与差异化、优先考虑就业居住超五年和80后农民工等方面实施更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制度改革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房 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居留意愿 住房制度改革
下载PDF
收入差距、社会支持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 被引量:26
11
作者 卢冲 伍薆霖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7,共13页
运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收入差距、社会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被调查者所在区县内部的收入差距越大,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越高;收入差距扩大导致新生代农民工... 运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收入差距、社会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被调查者所在区县内部的收入差距越大,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越高;收入差距扩大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感知被他人尊重的程度降低,晋升和表达机会公平度的满意水平下降,进一步导致与同事、亲友和邻居的比较中处于劣势,最终,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社会支持能够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应付能力,减缓疾病疼痛带来的压力体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生活的信心,有效避免心理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新生代农民工
下载PDF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主体性障碍的质变学习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奉越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6期57-61,共5页
质变学习是指个体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和途径检视、质疑和修正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适应新情境,学习新经验。质变学习适用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消除城市适应的主体性障碍。城市性是一种生活方式,城市化意味着从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 质变学习是指个体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和途径检视、质疑和修正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适应新情境,学习新经验。质变学习适用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消除城市适应的主体性障碍。城市性是一种生活方式,城市化意味着从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发展和质变的过程。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质上就是接受城市生活结构、社会行动影响并自我调整的过程。新生代农民工采用质变学习策略,运用已有经验,开展批判性反思,探究自身城市生活困境,由"他为"变为"自为"地进行意义构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角色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适应 主体性障碍 质变学习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的推拉之间 被引量:25
13
作者 郭星华 王嘉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5-10,共6页
文章尝试使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巨大的人口迁移流进行解释。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农村给予新生代农民工的"推力"依旧、"拉力"却越来越小;而城市给予他们的"拉力&q... 文章尝试使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巨大的人口迁移流进行解释。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农村给予新生代农民工的"推力"依旧、"拉力"却越来越小;而城市给予他们的"拉力"和"推力"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大。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推拉"因素之中有一部分制度性因素是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及城乡歧视造成的"推力"过大、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导致"拉力"过大。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我们提出两条思路,一方面,城乡户籍限制的放开是根本途径,但先决条件是解决大城市"拉力"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城市的"人口退出机制"亟待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推拉理论 城市化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缘何进行地位消费?——基于城市认同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金晓彤 韩成 聂盼盼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30,共13页
新生代农民工受城市和农村双重生活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在消费形式上呈现出与自我身份"不匹配"的现象,他们更倾向于关注城市群体的消费趋势,以期通过地位消费获取市民的认同,融入城市群体。本文以城市融入意愿为中介变量,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受城市和农村双重生活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在消费形式上呈现出与自我身份"不匹配"的现象,他们更倾向于关注城市群体的消费趋势,以期通过地位消费获取市民的认同,融入城市群体。本文以城市融入意愿为中介变量,社会比较信息关注度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认同与地位消费意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意愿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城市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融入意愿在城市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社会比较信息关注度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与地位消费意愿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地位消费 城市认同 城市融入 社会比较信息关注度
原文传递
教育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11个省(直辖市)4030个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樊茜 金晓彤 徐尉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5,共7页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其职业期望不一致问题日益凸显。基于全国11个省(直辖市)4030个新生代农民工样本,采用多元Logit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对教育培训与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其职业期望不一致问题日益凸显。基于全国11个省(直辖市)4030个新生代农民工样本,采用多元Logit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对教育培训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培训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单位选择、工作满意度和就业稳定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和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程度 技能培训 新生代农民工 工作满意度 就业稳定性
原文传递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社会认同考量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玉侠 尚晓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76,82,共6页
社会认同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中至关重要。相比较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农经历、教育程度、职业期望、物质和精神要求、市民化意愿等方面有鲜明的群体特征。但目前社会认同困境阻碍着他们的市民化进程,主要表现为制度制约... 社会认同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中至关重要。相比较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农经历、教育程度、职业期望、物质和精神要求、市民化意愿等方面有鲜明的群体特征。但目前社会认同困境阻碍着他们的市民化进程,主要表现为制度制约、自身地位制约、社会关系网络制约等。摆脱这一困境,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环境,城市居民宽容接纳,新生代农民工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及劳动技能等。只有达到了身份认同、城市认同和自我认同相统一,他们在城市才能感受到"主人翁"归属感,从而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认同 城市融入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波 周恩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54,共9页
幸福是人类社会一直坚持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更是当前"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时代大背景下每个中国人的理想。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筑起城市居民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 幸福是人类社会一直坚持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更是当前"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时代大背景下每个中国人的理想。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筑起城市居民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幸福指数的高低,关系到我国未来劳动力的质量和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此也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幸福理论为基础,根据调查数据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从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方面九个部分剖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了幸福感因个人特征的不同所呈现的差异,挖掘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不幸福的本质原因,最后结合时代特征从机制方面给出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幸福感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与虚拟学习社区构建 被引量:23
18
作者 唐燕儿 王思民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86-93,共8页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特殊群体,是城市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实证调查发现,他们存在受教育年限短、专业技能水平偏低以及教育供需矛盾等问题,在教育等社会资源的获取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利用网...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特殊群体,是城市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实证调查发现,他们存在受教育年限短、专业技能水平偏低以及教育供需矛盾等问题,在教育等社会资源的获取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开放、共享的虚拟学习社区,为其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职业层级和经济等级的"上升流动",已成为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共同需求。而在构建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虚拟学习社区时,应注意在实践上从外部获取有利的社会支持;运行上建立技术硬环境和文化软环境的支撑;参与上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强调交互性学习;创新上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网络虚拟教育的认可与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继续教育 虚拟学习社区 教育需求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分析与提升对策——基于长沙市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卫枚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4,共5页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整体就业质量低下。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大都就职于低层次的劳动岗位。这些岗位工资收入偏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保障水平低、职业发展机会缺失、工作稳定性差。认为应通过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整体就业质量低下。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大都就职于低层次的劳动岗位。这些岗位工资收入偏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保障水平低、职业发展机会缺失、工作稳定性差。认为应通过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健全企业民主管理机制等途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质量 调查
原文传递
New Trends in Internal Migration in China: Profiles of the New-generation Migrants 被引量:21
20
作者 Liqiu Zhao Shouying Liu Wei Zhang 《China & World Economy》 SCIE 2018年第1期18-41,共24页
Three decades since the first wave of rural-urban migrati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internal migration in China. The present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plores the profiles of t... Three decades since the first wave of rural-urban migrati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internal migration in China. The present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plores the profile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urban China. We find that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s are more educated and skilled, and are likely to work 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tha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oreover, they tend to allocate more time to non-farm activities and have more months away from home per year in urban areas. In contrast to their predecessors, they tend to migrate to urban areas with their spouses, consume more in urban areas and send less money back hom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features between the new generation of rural migrants and urban residents have become smaller and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migrants into urban China has taken place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migration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rural-urban integ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