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脉络、基本内核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
65
1
作者
罗必良
耿鹏鹏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6,共14页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而生产力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区别于以大量资源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与食物供给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也...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而生产力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区别于以大量资源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与食物供给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创新。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的方向是,着力推进从传统要素到重构基要函数的根本性转变;从能源农业到数智型农业的跨越性提升;从种子技术到“五良法”的匹配性延伸;从大食物观到大国土资源观的创新性配置;从食物生产到农业功能拓展的突破性转型;从农民队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性培育。要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驱动农业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强国
原文传递
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
54
2
作者
马晓河
杨祥雪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共9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对于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基础,根据农业农村经济现实条件和发展趋势,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推动农业高质...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对于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基础,根据农业农村经济现实条件和发展趋势,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与作用机制、困难挑战与现实问题、政策思路与实践路径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体上看,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其发展过程既具有诸多现实优势条件也面临一些困境和难题,因此要以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供给有效机制、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效率、加强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完善新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任务,促进资源要素特别是科技、人才等稀缺要素高效合理配置,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与基本思路
被引量:
33
3
作者
杨颖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5,共9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涉农关键性或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意蕴来看,发展农业新质...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涉农关键性或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意蕴来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更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步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多个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则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变迁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新征程背景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思路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关键、以坚持共富为要作为方向、以坚持要素高配作为抓手和以坚持创新驱动作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创新驱动
原文传递
农业新质生产力: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
32
4
作者
高原
马九杰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94,共14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的概念内涵
技术创新
价值创造
组织、分工和协作创新
原文传递
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逻辑框架、现实挑战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卫强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8,共10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重塑农业农村现代化话语体系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动能新引擎,是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文章基于“创新-要素-产业”分析框架,从经营方式系统变革、生产要素渗透融合及产业功能边界延...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重塑农业农村现代化话语体系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动能新引擎,是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文章基于“创新-要素-产业”分析框架,从经营方式系统变革、生产要素渗透融合及产业功能边界延展三维视角理论推演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从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能力鸿沟、资源交互性渗透的脱嵌鸿沟、产业深度转型的结构鸿沟及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建构复杂度强化四重维度系统剖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式培育的制约因素,进而从创新供给动能要素、动态强化构筑基础、探索分类推进机制和形塑包容性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四个方面提出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势的妥适性路径,以期为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创新-要素-产业”框架
新型农业生产关系
现代化大农业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逻辑、障碍及路径
被引量:
1
6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71,共14页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新质生产力
金融创新
新质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时空分异与收敛性
7
作者
张凤兵
王会宗
《经济论坛》
2024年第7期80-97,共18页
全面测度是认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文章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1年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分析和时空收敛模型,揭示中国...
全面测度是认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文章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1年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分析和时空收敛模型,揭示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时空分布与演进及其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处于中低水平,提升缓慢,农业新质劳动对象是短板;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区域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胡焕庸线两侧和不同农业功能区的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省际农业新质生产力有着显著的梯度发展特征和极化现象;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空间聚集效应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具有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性。应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支撑,加快农业新质劳动对象发展,补齐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短板,探索区域间资源共享和农业政策协调的新机制,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时空演进
熵值法
收敛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构建、动态演进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
11
8
作者
宋振江
冷明妮
+1 位作者
周波
高雪萍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34,共10页
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探索并构建以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为一级维度的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生态位模型识别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农...
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探索并构建以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为一级维度的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生态位模型识别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绿色生产力,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生产力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能够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中西部地区抢抓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的历史机遇,亟待通过跨越式变革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形成科技赋能、绿色增质、数字增值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据此,建议接续推进科技投入,加大生态产品开发广度与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加快实施数字新基建迭代工程,深入夯实数字发展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数字生产力
科技生产力
生态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脉络、基本内核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
65
1
作者
罗必良
耿鹏鹏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6,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其协调研究”(编号:71933004)。
文摘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而生产力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区别于以大量资源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与食物供给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创新。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的方向是,着力推进从传统要素到重构基要函数的根本性转变;从能源农业到数智型农业的跨越性提升;从种子技术到“五良法”的匹配性延伸;从大食物观到大国土资源观的创新性配置;从食物生产到农业功能拓展的突破性转型;从农民队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性培育。要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驱动农业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强国
Keywords
new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
e
agricultural
Power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
54
2
作者
马晓河
杨祥雪
机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
出处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共9页
文摘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对于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基础,根据农业农村经济现实条件和发展趋势,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与作用机制、困难挑战与现实问题、政策思路与实践路径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体上看,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其发展过程既具有诸多现实优势条件也面临一些困境和难题,因此要以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供给有效机制、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效率、加强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完善新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任务,促进资源要素特别是科技、人才等稀缺要素高效合理配置,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Keywords
new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与基本思路
被引量:
33
3
作者
杨颖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5,共9页
文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涉农关键性或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意蕴来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更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步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多个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则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变迁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新征程背景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思路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关键、以坚持共富为要作为方向、以坚持要素高配作为抓手和以坚持创新驱动作为核心。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创新驱动
Keywords
new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
e
and
rural
area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novation-driven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农业新质生产力: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
32
4
作者
高原
马九杰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出处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94,共14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2XNQT28)。
文摘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的概念内涵
技术创新
价值创造
组织、分工和协作创新
Keywords
new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Conceptual
connotation
of
productive
forc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Value
creation
Innovation
of
organization,division
of
labor,and
collaboration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逻辑框架、现实挑战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卫强
机构
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出处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8,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23XJL007)。
文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重塑农业农村现代化话语体系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动能新引擎,是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文章基于“创新-要素-产业”分析框架,从经营方式系统变革、生产要素渗透融合及产业功能边界延展三维视角理论推演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从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能力鸿沟、资源交互性渗透的脱嵌鸿沟、产业深度转型的结构鸿沟及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建构复杂度强化四重维度系统剖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式培育的制约因素,进而从创新供给动能要素、动态强化构筑基础、探索分类推进机制和形塑包容性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四个方面提出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势的妥适性路径,以期为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创新-要素-产业”框架
新型农业生产关系
现代化大农业
Keywords
new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novation-Elements-Industry"Framework
new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lations
Modernized
Large-scale
agricultur
e
分类号
F30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逻辑、障碍及路径
被引量:
1
6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轻化工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71,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机理、效应与政策研究”(23BJL103)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农业供应链金融征信机制及风险治理研究”(2023NSFSC052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脱贫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2023M732502)。
文摘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新质生产力
金融创新
新质态
Keyword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new
-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Financial
Innovation
new
-
quality
State
分类号
F30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时空分异与收敛性
7
作者
张凤兵
王会宗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大学反垄断与规制经济学研究基地
出处
《经济论坛》
2024年第7期80-97,共1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村要素市场扭曲测度与应对措施研究”(20BJL082)。
文摘
全面测度是认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文章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1年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分析和时空收敛模型,揭示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时空分布与演进及其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处于中低水平,提升缓慢,农业新质劳动对象是短板;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区域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胡焕庸线两侧和不同农业功能区的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省际农业新质生产力有着显著的梯度发展特征和极化现象;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空间聚集效应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具有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性。应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支撑,加快农业新质劳动对象发展,补齐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短板,探索区域间资源共享和农业政策协调的新机制,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跃升。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时空演进
熵值法
收敛性
Keywords
The
new
-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Entropy
method
Convergence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构建、动态演进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
11
8
作者
宋振江
冷明妮
周波
高雪萍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34,共10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YJ48D)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2YJCZH150)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1Y02742)。
文摘
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探索并构建以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为一级维度的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生态位模型识别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绿色生产力,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生产力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能够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中西部地区抢抓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的历史机遇,亟待通过跨越式变革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形成科技赋能、绿色增质、数字增值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据此,建议接续推进科技投入,加大生态产品开发广度与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加快实施数字新基建迭代工程,深入夯实数字发展根基。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数字生产力
科技生产力
生态位
Keywords
new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
green
productivity
force
digital
productivity
for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ductive
force
ecological
niche
分类号
F32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脉络、基本内核与提升路径
罗必良
耿鹏鹏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65
原文传递
2
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马晓河
杨祥雪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54
原文传递
3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与基本思路
杨颖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33
原文传递
4
农业新质生产力: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高原
马九杰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32
原文传递
5
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逻辑框架、现实挑战及推进路径
陈卫强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6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逻辑、障碍及路径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时空分异与收敛性
张凤兵
王会宗
《经济论坛》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构建、动态演进及政策启示
宋振江
冷明妮
周波
高雪萍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