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解构的方式捍卫马克思——论德里达对马克思的新解释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旭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38,共6页
德里达被公认为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1989年苏东共产主义阵营解体之后发表了对马克思不吝的赞颂,这是20世纪下半叶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有必要理解德里达对马克思的新解释的意图和意义。德里达通过阐发马克思的幽灵... 德里达被公认为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1989年苏东共产主义阵营解体之后发表了对马克思不吝的赞颂,这是20世纪下半叶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有必要理解德里达对马克思的新解释的意图和意义。德里达通过阐发马克思的幽灵的概念,指出继承马克思的活的精神的意义,这个马克思的真精神就是对抗霸权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国际秩序的"新国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灵 全球化 新国际
原文传递
多维视角看德里达与阶级政治学的关系
2
作者 莫伟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45,共11页
正当苏东剧变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发生重大变化而西方学者高调宣告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终结者之际,德里达呼请我们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深思当今世界相较于以往更为惨重的理论和政治的失败,并倡导建立一种旨在解决国际法... 正当苏东剧变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发生重大变化而西方学者高调宣告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终结者之际,德里达呼请我们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深思当今世界相较于以往更为惨重的理论和政治的失败,并倡导建立一种旨在解决国际法危机、从根本上对国际法实施变革的“新国际”。针对德里达“新国际”没有“共属的阶级”这个说法以及在阶级的重要性、阶级与性别、种族的关系等问题上的看法,伊格尔顿、斯皮瓦克、阿玛德等人与德里达进行了理论上的较量。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之间的这场互动为我们提供了多维视界融合中的德里达“阶级政治学”的全貌。由此来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像西方自由主义者所说的那样被“去政治化”,因而也就不存在“被重新政治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德里达设法摆脱东西方传统政治哲学框架而诉诸于“新国际”这一友谊式的非政治性联盟来应对“国际新秩序”下错综复杂的新国际法问题,但这是力不从心的。德里达的“新国际”肯定不是“共济会”,但其具有的友谊式的非政治的联盟性质并不能有效解决复杂的新国际法问题。可以说,作为解构主义者,德里达既非马克思主义者,也非后现代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马克思 伊格尔顿 斯皮瓦克 阿玛德 新国际 阶级政治学
原文传递
德里达“好客”与“新国际”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3
作者 易星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8-31,共4页
德里达是当代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大师之一,同时也是一名坚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其"好客"、"新国际"思想,在其哲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德里达"好客"、"新国际"... 德里达是当代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大师之一,同时也是一名坚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其"好客"、"新国际"思想,在其哲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德里达"好客"、"新国际"思想,对于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好客 新国际 当代价值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下载PDF
论城市开发区的发展:历史进程、理论背景及生命周期 被引量:44
4
作者 郑静 薛德升 朱竑 《世界地理研究》 2000年第2期79-86,共8页
本文回顾城市开发区发展历史 ,探讨其生命周期这一客观发展规律 ,指出城市开发区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国际资本、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战以来新国际劳动分工是发展中国家众多城市开发区成功的前提条件 ;城市开发区一般经历起步、... 本文回顾城市开发区发展历史 ,探讨其生命周期这一客观发展规律 ,指出城市开发区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国际资本、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战以来新国际劳动分工是发展中国家众多城市开发区成功的前提条件 ;城市开发区一般经历起步、发展、分异和成熟等四个发展阶段 ,服从于生命周期规律 ,政府可根据这一客观规律 ,对不同发展阶段和状况的城市开发区给予正确引导和调控 ,以扭转目前我国开发区发展混乱、规模失控、性质雷同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开发区 新国际劳动分工 生命周期 城市规划
下载PDF
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毛艳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如何理解区域经济的功能整合和制度整合, 关键在于全面认识区域经济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该文认为, 生产要素互补性、工业化水平差异性和产业结构互补性等优势是泛珠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的...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如何理解区域经济的功能整合和制度整合, 关键在于全面认识区域经济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该文认为, 生产要素互补性、工业化水平差异性和产业结构互补性等优势是泛珠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的基础,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新产业分工理论, 积极开展资源性产业、传统产业改造以及建设泛珠江三角洲“世界工厂”等领域的分工协作对于泛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制造”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工业化的角度探讨了泛珠江三角洲开展产业分工协作的原则、方向和调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分工 协调机制 比较优势 新国际分工 区域经济 泛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发展权的演变与实现途径——略论发展中国家争取发展的人权 被引量:27
6
作者 朱炎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118,共8页
发展权是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新的法律概念 ,是新旧国际经济秩序斗争的产物。发展权不仅仅是一项人权 ,而且是一项集体人权 ,是民族自决权的必然延伸 ,其核心是经济发展。随着发展权概念的发展 ,发展权已经超越了国际人权法的特定范围 ,而... 发展权是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新的法律概念 ,是新旧国际经济秩序斗争的产物。发展权不仅仅是一项人权 ,而且是一项集体人权 ,是民族自决权的必然延伸 ,其核心是经济发展。随着发展权概念的发展 ,发展权已经超越了国际人权法的特定范围 ,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各个领域的一般国际法原则。发展中国家要真正实现自己的发展权 ,必须坚持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 ,通过平等参与国际决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权 发展中国家 国际经济秩序 人权 国际合作 国际决策
下载PDF
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3-18,共6页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务必从我国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把握这条曾经的文明、和平与开放之路,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与价值。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务必从我国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把握这条曾经的文明、和平与开放之路,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与价值。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动力源之一,是深化全球发展区域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别要注意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功能、构建国际新秩序功能和文化软实力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改革开放 国家发展战略 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下载PDF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内涵——地缘经济与建立全球经济新秩序 被引量:32
8
作者 安虎森 郑文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4,共10页
主导世界空间格局演变的因素已由地理环境、地缘政治逐步过渡到地缘经济,国家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也由原来的军事安全转变为经济发展。经济规则已超越意识形态成为将各国紧密捆绑的主要力量,进而塑造了当今世界的空间格... 主导世界空间格局演变的因素已由地理环境、地缘政治逐步过渡到地缘经济,国家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也由原来的军事安全转变为经济发展。经济规则已超越意识形态成为将各国紧密捆绑的主要力量,进而塑造了当今世界的空间格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区域经济世界化趋势是这一力量的物质化形式。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在世界空间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它通过海陆并举的方式将亚欧"世界岛"地区联系在一起并形成整体,通过重塑国内外经济地理,为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创造顺利实施的条件,并以此塑造国际分工新格局,建立全球经济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一带一路 建立全球经济新秩序
原文传递
论“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的发展及其法理基础 被引量:23
9
作者 曾华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3,共9页
根据GATT体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S&D条款),"承担义务的非互惠模式"逐步发展和确立。而在WTO体制中,此种模式被限制、淡化或转化,悄然改变为"履行义务的非互惠模式"。这是值得重视的趋向。由于发达... 根据GATT体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S&D条款),"承担义务的非互惠模式"逐步发展和确立。而在WTO体制中,此种模式被限制、淡化或转化,悄然改变为"履行义务的非互惠模式"。这是值得重视的趋向。由于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经济实力迥异,且这一经济现实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将继续存在,WTO体制的S&D条款并非权宜之计,也不宜仅表述为WTO体制非歧视待遇原则的例外。发展中国家应坚持和强调,S&D条款的法理基础是公平互利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条款 非互惠 公平互利 新国际经济秩序
下载PDF
新国际分工的动态:概念与机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孟庆民 李国平 杨开忠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12-116,共5页
西方在 1980年已经开始新国际分工研究,我国至今有关研究很少。为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国际分工的内涵和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国际分工的企业竞争机制、地方竞争机制和国家竞争机制,以及新国际分工... 西方在 1980年已经开始新国际分工研究,我国至今有关研究很少。为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国际分工的内涵和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国际分工的企业竞争机制、地方竞争机制和国家竞争机制,以及新国际分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新国际分工 企业竞争机制 地方竞争机制 国家竞争机制
下载PDF
论国际恐怖主义的全球化趋势与国际法律控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曾令良 尹生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3年第4期34-45,共12页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呈现出强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而现行国际反恐法制治标不治本、规则取向不足、条约的巴尔干式、反恐措施单一、国际合作欠深入等弱点都亟待克服。只有全面构建和完善国际反恐法制 ,在断定和惩治国际恐怖主义方面具有更...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呈现出强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而现行国际反恐法制治标不治本、规则取向不足、条约的巴尔干式、反恐措施单一、国际合作欠深入等弱点都亟待克服。只有全面构建和完善国际反恐法制 ,在断定和惩治国际恐怖主义方面具有更多的规则取向 ,并加强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才会得到有效控制。而要彻底根除国际恐怖主义 ,必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恐怖主义 全球化 国际法律控制 国际反恐法制 国际秩序 联合国
原文传递
逆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开启 被引量:26
12
作者 佟家栋 何欢 涂红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美国以长期的贸易逆差为由对中国发起了持续的贸易限制与技术封锁,对多国实施单边贸易保护措施,开启了逆全球化浪潮,给世界经济增长、全球贸易体系运行以及新兴国家发展都带来了严重影响。打造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全球各国共... 美国以长期的贸易逆差为由对中国发起了持续的贸易限制与技术封锁,对多国实施单边贸易保护措施,开启了逆全球化浪潮,给世界经济增长、全球贸易体系运行以及新兴国家发展都带来了严重影响。打造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的诉求,而美国企图以"对等贸易"替代原有的贸易秩序,实则是以一种贸易霸凌强行实现美国与各国的贸易收支平衡,无疑是违背自由贸易原则以及市场经济规律的,也终将会以减弱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作为交换代价。当前,全球已进入了一个没有美国作为主导者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探索期和磨合期,在迈向新秩序的过程中,美国会因其放弃对全球的责任国际地位逐渐下降,而中国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过程中,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推动者、维护者、主导者的角色,承担更多更大的国际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全球化 国际经济新秩序 对等贸易
原文传递
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从规则接受者到规则参与者 被引量:26
13
作者 盛斌 高疆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7,共10页
中国通过自主性的改革开放与加入WTO进程逐步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并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宏大转型。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壮大,国际经贸格局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传统全球经贸规则亟待新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下,自2013... 中国通过自主性的改革开放与加入WTO进程逐步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并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宏大转型。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壮大,国际经贸格局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传统全球经贸规则亟待新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下,自2013年以来,中国利用G20、APEC、区域贸易协定、"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新型金融机构等平台积极参与全球经贸新规则的制定,开创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角色的历史性转变。在未来,中国引领的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应坚持发展导向,构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探索多元化机制和保持灵活度,并充分借鉴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富经验和成功模式,在短期内可选择以与贸易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电子商务、中小企业议题为优先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全球经济治理 国际经贸新规则
原文传递
去工业化的内涵、影响与测度指标的构建——兼议结构性去工业化和区域性去工业化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秋石 李国民 王展祥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22,共4页
去工业化是一个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概念,通常具有后工业化时代的特征,本质上都是在物质世界基础上的要素再配置过程。去工业化表现为制造业或其生产环节在国家间、地区间的转移,是制造业生产率更快提高、消费需求模式变化、国际贸易以及... 去工业化是一个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概念,通常具有后工业化时代的特征,本质上都是在物质世界基础上的要素再配置过程。去工业化表现为制造业或其生产环节在国家间、地区间的转移,是制造业生产率更快提高、消费需求模式变化、国际贸易以及公共部门快速扩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拓展了去工业化的内涵,提出结构性去工业化和区域性去工业化概念,并尝试构建一个综合测度指标对去工业化的时空效应进行客观度量,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去工业化 新国际劳动分工 测度指标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地区-东南亚国家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格局 被引量:22
15
作者 宗会明 杜瑜 黄言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98,共9页
基于ArcGIS10.2软件平台,运用"可达性分析"和"重力模型"分析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41个交通节点城市的可达性和城市空间联系。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网络规模、等级和铁路密度均高于东南亚国家,东南... 基于ArcGIS10.2软件平台,运用"可达性分析"和"重力模型"分析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41个交通节点城市的可达性和城市空间联系。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网络规模、等级和铁路密度均高于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间陆路交通网络建设不均衡。中国西南地区现有5条公路和2条铁路与东南亚国家连接。②中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可达性明显优于东南亚国家。中国西南地区城市间的有效连接在2 h内实现,区域基本覆盖在4h内实现,而东南亚国家城市间的有效连接在4 h内初步实现,8 h实现区域基本覆盖。③根据城市空间联系格局与现有陆路交通可达性,提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主要有3条有潜力发展的陆路廊道,即重庆(成都)-昆明-仰光、重庆(成都)-昆明-万象-曼谷-新加坡、重庆-南宁(昆明)-河内-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在未来面向东南亚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应利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契机,重点围绕这3条廊道建设和发展,并注重加强重庆、曼谷等重要节点城市和瑞丽、磨憨、凭祥等边境城市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 可达性 城市联系 中国西南地区 东南亚 “一带一路”倡议 高铁 西部陆海新通道
原文传递
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基础隔震设计及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曙光 陆伟东 +1 位作者 刘伟庆 孙臻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0-265,共6页
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隔震建筑之一。对隔震层的布置方案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建立了航站楼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动力反应分析。对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中模型结构的缩比为1/60,隔震层也进行了... 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隔震建筑之一。对隔震层的布置方案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建立了航站楼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动力反应分析。对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中模型结构的缩比为1/60,隔震层也进行了相应的简化布置。试验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的减振效果能达到50%。最后对原型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探讨了原型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和位移反应,并与试验结果相对比,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理论与试验证明,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隔震机理清晰且隔震效果良好,大跨结构应用基础隔震技术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新国际机场 基础隔震建筑 大跨结构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论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存刚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0,156,共17页
外交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行为体对国际关系的本质、规律和走向,外交的宗旨和原则,国家身份与国家利益等外交事务中的重大问题的核心信念、根本主张和基本态度,也是其实施外交行为的基本准则和评价其他外交行为的是非标准。构建中国外交核... 外交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行为体对国际关系的本质、规律和走向,外交的宗旨和原则,国家身份与国家利益等外交事务中的重大问题的核心信念、根本主张和基本态度,也是其实施外交行为的基本准则和评价其他外交行为的是非标准。构建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应以当代中国外交实践和当代国际关系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当代国际制度为基本依据,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且可见、可行、可依循。据此,宜将共存、共享、共治、共赢、共进五个内涵丰富且呈递进关系的方面,确立为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中国外交应当大力弘扬这些核心价值观,同时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外交核心价值观,以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的理解和支持,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道义感召力,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范,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外交核心价值观 新型国际关系 互利共赢
原文传递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被引量:19
18
作者 苏长和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19,156,共16页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到历史性变化的新阶段,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意义变得更为重要。当今世界发生了一些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世界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口。新型全球化模式的探索、国际体系转型的方向和...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到历史性变化的新阶段,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意义变得更为重要。当今世界发生了一些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世界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口。新型全球化模式的探索、国际体系转型的方向和方式、国际政治权力的位移和下沉、信息和交通技术变革带来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与新历史观塑造有关的国际关系教育等问题,都是当代世界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把握新机遇,确立中国与世界互进的共同价值体系,完善和平发展道路的制度、经济和社会基础,提高在国际体系中的协调和协同能力,加强中国的全球行政能力建设,探索多极化的新管理模式,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互识等,都将是未来中国内政外交进步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向来重视国际关系道德教育,以怀仁重义著称于世。中国会作为一个强大而又使人可亲的国家,推动世界向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 国际体系转型
原文传递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的新构想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春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5年第1期63-70,共8页
文章通过对国内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高校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结合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现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制"、"两个构建"、"三个加强"的构想。即改革现有一些高校MTCSO... 文章通过对国内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高校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结合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现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制"、"两个构建"、"三个加强"的构想。即改革现有一些高校MTCSOL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构建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高校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构建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外国研究生的预备教育机制;加强海内外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联盟的建立,加强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创新,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MOOC运用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 MTCSOL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国际分工理论述评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苏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6,共6页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国际分工呈现出新的特征:第一,国际分工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主导的;第二,出现了新的生产现象———产品内分工,也就是跨国公司“生产谱”的全球分解。传统国际分工理论不能全面地解释新的国际分工现象,需要发展新的...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国际分工呈现出新的特征:第一,国际分工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主导的;第二,出现了新的生产现象———产品内分工,也就是跨国公司“生产谱”的全球分解。传统国际分工理论不能全面地解释新的国际分工现象,需要发展新的国际分工理论。新理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第一,为重新解释当代国际贸易数据提供理论基础;第二,为应对企业内贸易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形成的冲击提出解决方案;第三,探讨如何弥补“国家间管理体系”的缺陷,避免国内企业利用产品内分工、企业内贸易独占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际分工 跨国公司 产品内分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