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2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黎村艳 彭亚梦 张柏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78-781,共4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52例MPO-AAV患者为ANCA阳性相关性血管炎组(AAV...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52例MPO-AAV患者为ANCA阳性相关性血管炎组(AAV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住院的48例非AAV自身免疫病患者。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科室分布、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等特征。结果 AAV组就诊于风湿免疫科居首位(44.23%),其次为呼吸科(15.38%)。对照组患者首次就诊于风湿免疫科居首位(52.08%),其次为神内二科(18.75%)。与对照组相比,AAV组年龄、发热、呼吸系统和肾脏受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V组MPO、ESR、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G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结果显示,MPO和hs-CRP与AAV相关(P<0.05)。结论 AAV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肾脏和肺受累多见,MPO和hs-CRP对AAV诊断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临床分析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ANCA、miR-12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2
作者 姜杨洋 白旭坪 +3 位作者 刘家骥 吴静 陆怡 唐悦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3期249-252,257,共5页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微小RNA-122(microRNA-122,miR-12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某院确诊的8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微小RNA-122(microRNA-122,miR-12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某院确诊的8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ANCA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realtime fluorescence,PCR)检测miR-122表达,分析ANCA和miR-12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表达变化、两者相关性及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ANCA和miR-12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90、39.110,P<0.05)。ANCA和miR-122表达水平与患者吸烟、饮酒、有无肝硬化、有无乙肝家族史相关,既往有吸烟、饮酒、患肝硬化、乙肝家族史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NCA和miR-122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CA:t=23.180、18.200、23.660、27.680;miR-122:t=22.350、21.050、29.860、18.100,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ANCA和miR-12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和miR-122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NCA与miR-122正相关(r=0.511,P<0.01)。ROC曲线显示,与ANCA和miR-122单项诊断相比,两项联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P=0.007、0.003、0.001)。结论ANCA和miR-12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表达水平升高,ANCA和miR-122有相关性,临床可参考ANCA和miR-122表达变化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微小RNA-122 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后 预测价值 分析
原文传递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悦华 梁微 +1 位作者 凌鑫 张玉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2396-23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行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排除其他肝炎,其中进展为肝硬化阶段30例、肝癌阶段30例、同时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探... 目的探讨血清中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行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排除其他肝炎,其中进展为肝硬化阶段30例、肝癌阶段30例、同时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探讨中性粒细胞抗体表达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癌患者ANCA阳性率(16.7%)明显高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10.0%)和单纯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NCA阳性组HA、LN、PC、IV-C的水平均高于阴性组, ANCA阳性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CD4^+/CD8^+(P=0.01)、ANCA阳性(P=0. 04)、肝癌( P=0.03)是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表达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免疫损伤
原文传递
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婷 张倩 +1 位作者 殷小伟 刘志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5期79-81,共3页
选取明确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描述病程中的临床表现、诊疗思路及相应的检查结果。患者明确诊断后,调整治疗方案最终好转出院。ANCA相关性血管炎表现多样化,临床诊疗中应时刻警惕。
关键词 阻塞性肺炎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相关性血管炎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对770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雯斌 殷秋芳 +3 位作者 梅佩玉 姚燕珍 鲍舟军 林奇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1886-1889,共4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不同就诊患者中的检出率,其对应荧光核型及靶抗原特点。方法收集7 701例受检者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欧蒙印迹法(EUROLINE)平行检测ANCA及其靶抗原。分析ANCA及其靶抗原在不同组别中的阳性率...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不同就诊患者中的检出率,其对应荧光核型及靶抗原特点。方法收集7 701例受检者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欧蒙印迹法(EUROLINE)平行检测ANCA及其靶抗原。分析ANCA及其靶抗原在不同组别中的阳性率、荧光核型及靶抗原的分布。结果在7 701份标本中,ANCA阳性率为5. 05%,其中男性为3. 29%,女性为5. 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50岁以上年龄组中,ANCA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 <0. 05)。各送检科室中,肾内科ANCA阳性率最高(6. 63%)。在362例ANC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中P-ANCA阳性率最高(80. 94%),靶抗原以MPO为主(53. 04%)。在不同疾病ANCA阳性患者中,原发性血管炎所占比例最高(113例,31. 22%)。结论通过分析ANCA在不同组别中的阳性率,其荧光模型及靶抗原的分布,进一步提高ANCA相关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荧光模型 靶抗原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四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何淳 张蜀澜 +3 位作者 李永哲 张海莹 佟大伟 胡朝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8年第5期268-271,337,共5页
为探讨联合测定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IGA)、抗胰腺腺泡抗体(PAB)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克罗恩病(CD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20例UC组和20例CD组以及10... 为探讨联合测定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IGA)、抗胰腺腺泡抗体(PAB)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克罗恩病(CD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20例UC组和20例CD组以及10例肠道疾病组患者和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ANCA、ASCA、IGA、PAB水平。在四个组中ANCA的阳性率分别为70%、25%、10%和0%,UC组显著高于后三组(P<0.05);而ASCA的阳性率分别为15%、60%、10%和0%,CD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IGA阳性率分别为30%、65%、10%和0%,CD组亦显著高于二个对照组(P<0.05),但与U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是55%、90%、84.6%和66.7%,而ASCA+/ANCA-的诊断CD分别是35%、95%、87.5%和59.4%。IGA+/ANCA的-诊断CD分别是45%、95%、90%和63.3%;AN-CA、ASCA和IGA阳性有利于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却不能敏感地筛选;ANCA、ASCA和IGA联合检测可作为UC和CD鉴别诊断,是IBD非创伤性鉴别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抗酿酒酵母菌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 抗胰腺腺泡抗体
下载PDF
MMP-9、AECA、ANCA蛋白在川崎病外周血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晓华 王倩 赵建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42例,分为冠脉损害(CAL)组16例,无冠脉损害(NCAL)组26例,以20例普通发热患儿、15例...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42例,分为冠脉损害(CAL)组16例,无冠脉损害(NCAL)组26例,以20例普通发热患儿、15例择期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各组血清MMP-9、AECA和ANCA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明胶酶谱法分别测定单个核细胞MMP-9 m RNA表达及血清MMP-9酶活性。结果 KD急性期外周血MMP-9 m RNA表达、蛋白水平及酶活性均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CAL组较NCAL组升高更显著(P均<0.05)。KD缓解期MMP-9 m RNA表达、蛋白水平及酶活性较急性期降低(P均<0.01)。KD急性期AECA、ANCA蛋白水平均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CAL组ANCA蛋白水平高于NCAL组(P<0.01)。KD急性期血清AECA水平与MMP-9呈正相关(r=0.77,P<0.01)。急性期CAL组MMP-9、ANCA与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瓣环内径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0.57,P<0.05;r=0.88,P<0.01)。结果 MMP-9、AECA、ANCA蛋白参与KD血管炎及冠脉损害过程,检测其血清水平对早期预测冠脉损害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抗内皮细胞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对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谭立明 焦安君 +7 位作者 冯晓晶 徐镠粤 谭福燕 何思齐 罗姮 陈娟娟 蒋永清 李华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对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3 866例患者血清ANC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结果 13 866例患者共检出A...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对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3 866例患者血清ANC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结果 13 866例患者共检出ANCA阳性318例,阳性率为2.29%。其中男性患者检出135例(2.07%)、女性患者检出183例(2.50%),2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0,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间ANC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78,P<0.01),且男、女性患者各自不同年龄组间ANCA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0,P<0.01;χ~2=17.800,P<0.01)。p-ANCA和c-ANCA2种荧光核型及靶抗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24,P<0.01)。结论 ANCA的检测对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临床工作者应注重ANCA在系统性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抗蛋白酶3抗体 韦格纳肉芽肿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中血清致病抗体清除效率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海燕 邬步云 +3 位作者 徐斌 季大玺 刘志红 龚德华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中患者血清致病抗体[抗肾小球基膜(GBM)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浓度与免疫球蛋白G(IgG)下降率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28例确诊ANCA相关性血管炎及20例确诊抗GBM...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中患者血清致病抗体[抗肾小球基膜(GBM)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浓度与免疫球蛋白G(IgG)下降率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28例确诊ANCA相关性血管炎及20例确诊抗GBM肾炎的患者接受DFPP治疗,男女各24例,平均年龄44.6±15.6岁,平均治疗次数为2.6±0.9次,28例患者接受≥3次DFPP治疗,治疗剂量为1.5~2.0倍血浆量,使用一级滤器MPS07或EC50W,二级滤器EC20W.分别记录第1~3次治疗前后血清、废液中抗体的浓度(酶标法)和IgG的浓度,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及废液中致病抗体浓度(RU/ml)及IgG浓度(g/L)的比值变化.分别记录两种疾病相关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 结果:首次DFPP治疗致病抗体浓度下降率显著低于IgG(34.9%±17.2% vs 52.1%±11.3%,P<0.01),比较GBM抗体及ANCA下降率无差异(37.4%±19.4% vs 34.0%±16.0%,P>0.05).治疗三次以上患者前三次致病抗体下降率分别为31.8%±14.3%、36.5%± 18.5%及39.5%±18.5%,无明显差异,各次kG下降率亦无差异(50.3%±11.1%、47.4%±10.2%及44.6%±10.5%,P>0.05),但各次抗体下降率都显著低于IgG下降率.治疗后血清致病抗体/IgG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前(24.8±12.5 vs 17.3±7.6,P<0.001),其在废液中比值与治疗前血清中比值相当(17.7±10.4 vs 17.3±7.6,P<0.05).前两次治疗后致病抗体的反弹率无明显差异(17.5%±20.6% vs21.4%±31.1%,P>0.05),IgG的反弹率亦无差别(60.6%±39.6% vs 48.9%±24.4%,P>0.05),两次治疗后IgG反弹率都明显高于致病抗体反弹率(首次60.6%±39.6% vs 17.5%±20.6%;第二次48.9%±24.4% vs 21.4%±31.1%,P<0.001).抗GBM抗体相关肾损害中抗体下降率低的患者血清肌酐、抗GB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抗体下降率好的患者(P均<0.05). 结论:DFPP治疗后致病抗体浓度及IgG水平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置换 抗肾小球基膜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免疫球蛋白G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ANCA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艳娇 李琳芸 +2 位作者 彭长华 江涛 王昌富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9-51,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06例RA患者,分为活动组(83例)和缓解组(23例),5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06例RA患者,分为活动组(83例)和缓解组(23例),5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各组血清ANCA阳性率。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分析两组RA患者炎性因子水平、ANCA阳性率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组IL-6、TNF-α、vWF、sICAM-1、sVCAM-1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A缓解组IL-6、vWF水平均低于RA活动组(P<0.05),但vWF、sVCAM-1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IL-6、IL-1β、IL-17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A患者活动组ANCA阳性率为3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NCA阳性患者vWF水平高于ANCA阴性患者(P<0.05)。结论:RA活动期患者存在较明显血管内皮损伤,这种损伤与高水平的炎性因子及ANCA阳性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患者 相关性分析 炎性因子 ANCA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标志物
下载PDF
免疫吸附治疗ANCA相关血管炎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8
11
作者 梅洁卉 胡伟新 +5 位作者 季大玺 刘春蓓 李世军 谢红浪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6-321,335,共7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IA)联合霉酚酸酯(MMF)疗法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血清ANCA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6例ANCA相关血管炎伴活动性肾血管炎患者(男、女各3例,年龄19~60岁)临床均为微型多血管炎,ANCA...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IA)联合霉酚酸酯(MMF)疗法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血清ANCA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6例ANCA相关血管炎伴活动性肾血管炎患者(男、女各3例,年龄19~60岁)临床均为微型多血管炎,ANCA均为MPO-ANCA,治疗前BVAS评分15~22分,均有肾功能不全[SCr(354.6±296.1)μmol/L,其中需即时透析1例],肾脏病理新月体比例(51.0±27.1)%。采用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联合葡萄球菌蛋白A行IA治疗(IA隔日1次,每次吸附血浆4.5L,共3~10次)。IA结束后口服泼尼松及霉酚酸酯(1.5g/d)。观察IA过程中ANCA水平及病情变化,IA后MMF治疗过程中血管炎活动性(BVAS评分)、肾功能与尿检变化。结果:首次IA后1例血清ANCA转阴,其余5例ANCA下降37.2%~70.4%[平均(52.6±14.0)%]。3次IA后ANCA水平下降67.8%~91.5%[平均(81.8±10.0)%],吸附结束后ANCA下降至基础值(9.6±6.3)%,5例治疗前无需透析患者SCr均降至(206.9±106.1)μmol/L,其中1例降至正常,1例治疗前需透析患者治疗后摆脱透析(SCr由929.1μmol/L降至363.3μmol/L)。IA后MMF治疗随访3~12月,3例缓解,2例稳定,1例死亡。不良反应:IA治疗过程中1例发生低血压1次,随访中各有1例发生带状疱疹和口角疱疹,1例随访3月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能快速、有效降低血清ANCA水平,抑制血管炎活动性,改善肾功能,但IA后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吸附 葡萄球菌蛋白A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血清相关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冬 王贞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研究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抗胰外分泌腺抗体(PAB)和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薄片法检测54例溃疡性结肠炎组(UC)、1... [目的]研究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抗胰外分泌腺抗体(PAB)和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薄片法检测54例溃疡性结肠炎组(UC)、17例克罗恩病组(CD)、26例肠道疾病对照组及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4种抗体的表达。[结果]pANCA在UC组阳性率为44.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GAB在UC组阳性率为35.2%,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CD组阳性率为2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UC严重程度无关。ASCA在CD组阳性率为17.6%,略高于UC组(1.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PAB在实验中无一例阳性表达。联合检测4种抗体诊断IB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9%、90.3%、92.9%和46.7%。p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42.6%和94.1%,pANCA-/ASCA+诊断C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7.6%和100%。[结论]炎症性肠病相关抗体检测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低,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敏感性。pANCA和GAB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UC较有价值,而ASCA和PAB对于诊断IBD意义不大。pANCA联合ASCA、GAB检测,对于UC和CD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 抗胰外分泌腺抗体 抗酿酒酵母菌抗体
下载PDF
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15例临床和病理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管娜 姚勇 +2 位作者 杨霁云 肖慧捷 丁洁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女11例,男4例,平均年龄10.7岁,14例为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确诊时间0... 目的探讨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女11例,男4例,平均年龄10.7岁,14例为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确诊时间0.5—40个月。15例患儿均有血尿和蛋白尿,13例诊断时肾功能下降,其中8例达终末肾。12例曾行肾活检,11例(92%)肾脏病理可见新月体形成,以细胞纤维或纤维性新月体为主,其中6例(50%)诊断为新月体性肾炎,仅2例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10例肾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硬化,3例诊断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外表现主要为贫血和呼吸系统受累。14例患儿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联合血浆置换。14例短期随访,诊断时肌酐清除率〈30ml/(min·1.73m2)者10例,肾脏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炎或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均未恢复。结论对于不明原因贫血和肺部病变的学龄期女孩,建议早期检查ANCA和肾功能,如有异常早期行。肾活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患儿肾脏损害严重,临床隐匿,肌酐清除率〈30ml/(min·1.73m2)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 病理学 预后 儿童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肾脏病理改变与肾脏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樱花 杨柳 +5 位作者 陈浩 丁月梅 刘正钊 章海涛 刘志红 胡伟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的远期肾脏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205例AAV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6例,中位年龄52岁(37~59)岁,基线血清肌酐(SCr)380.1μmol/L(194.5~58...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的远期肾脏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205例AAV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6例,中位年龄52岁(37~59)岁,基线血清肌酐(SCr)380.1μmol/L(194.5~583.4μmol/L),其中84例(41.0%)需行肾脏替代治疗(RRT)。肾脏病理类型包括局灶型(n=23)、混合型(n=71)、新月体型(n=47)和硬化型(n=64)。回顾性分析不同病理类型AAV的肾脏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34例(40.5%)摆脱RRT(中位时间1月),局灶型、混合型、新月体型和硬化型摆脱RRT比例分别为100%、54.5%、48.0%和22.9%。随访3~160月(中位时间22月),26例(12.7%)死亡,92例(44.9%)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局灶型、混合型、新月体型和硬化型的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2.3%、60.8%、42.8%和28.7%(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基线SCr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影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局灶型(HR 0.1,P=0.01)、混合型(HR 0.4,P=0.002)和新月体型(HR 0.5,P=0.005)较硬化型进入ESRD的风险显著低。SCr≥442μmol/L(HR 4.9,P=0.00)和病变与正常肾小球比例≤10%(HR 2.1,P=0.04)是硬化型AAV进展至ESRD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欧洲血管炎研究小组病理类型能预测AAV患者远期肾脏预后,除病理类型外,SCr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也为影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硬化型AAV要结合SCr水平和病变与正常肾小球比例判断肾脏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 肾存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血清学抗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朱兰香 陈彦君 +1 位作者 严苏 金月红 《胃肠病学》 2017年第4期233-237,共5页
背景:对于炎症性肠病(IBD),迄今尚无疾病诊断和监测的金标准。鉴于免疫系统在IB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检测血清免疫特异性抗体水平对于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能有一定价值。目的:探讨血清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背景:对于炎症性肠病(IBD),迄今尚无疾病诊断和监测的金标准。鉴于免疫系统在IB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检测血清免疫特异性抗体水平对于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能有一定价值。目的:探讨血清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在IB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2月—2016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IBD患者91例,其中克罗恩病(CD)52例,溃疡性结肠炎(UC)39例,36例排除IBD的胃肠道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SCA-IgG、IgA和pANCA。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对ASCA、pANCA进行诊断试验评价;采用ROC曲线、Pearson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两种血清学抗体与IBD、CD、UC以及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血清ASCA-IgG和IgA均与CD相关(AUC=0.626和0.614),而UC仅与ASCA-IgA相关(AUC=0.486)。血清pANCA与IBD(r=0.342)、CD(r=-0.262)、UC(r=0.614)均相关,对IBD和UC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D(P<0.05)。CD患者的ASCA-IgG与病变累及回肠末端相关(P<0.05),pANCA与病变累及结肠相关(P<0.05);UC患者的ASCA-IgG、IgA均与病变累及回肠末端相关(P<0.05)。结论:血清ASCA、pANCA有助于在IBD诊断确立的基础上区分CD与UC,并可能对病变部位具有提示作用。ASCA可能与病变累及回肠末端相关,而pANCA则可能与病变累及结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抗酿酒酵母抗体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溃结复发方加减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果 刘大铭 +3 位作者 孙慧怡 朱立 周波 王新月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7-930,共4页
目的观察溃结复发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慢性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溃结复发方加减中药汤药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每日4~6g口服,两组疗程... 目的观察溃结复发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慢性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溃结复发方加减中药汤药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每日4~6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并在治疗后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镜指数评分、组织学炎症分级情况和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水平,并判定临床综合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100%、ANCA阴转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40.00%(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内镜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随访时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治疗组复发率为17.86%,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溃结复发方加减治疗UC疗效优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且能降低患者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提高患者血清ANCA阴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溃结复发方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炎症性肠病患者抗酿酒酵母细胞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蜀澜 李永哲 +4 位作者 李磊 佟大伟 胡朝军 何纯 李骥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抗酿酒酵母细胞抗体(AS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IBD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159例IB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97例,克罗恩病(CD...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抗酿酒酵母细胞抗体(AS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IBD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159例IB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97例,克罗恩病(CD)62例],167例主诉为腹痛、腹泻并除外IBD的患者和25名健康人血清中IgG型与IgA型ASCA和ANCA。结果ASCA-IgA/IgG在CD组、UC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3.5%、14.4%、29.3%和0;CD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UC组和疾病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6.76、4.12,P分别〈0.01、〈0.05)。ANCA在以上各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56.7%、4.8%和0;UC组中阳性率显著高于CD组和疾病对照组(χ^2值分别为38.08、90.47,P均〈0.01);ASCA^+/ANCA^-组合诊断C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0.3%,93.8%和80.6%;而ANCA^+/ASCA^-组合诊断U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8.5%,98.4%和97.9%;ASCA在手术治疗与未手术治疗CD患者中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ASCA或ANCA单项检测不能有效的筛选IBD患者,但2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对UC和CD进行鉴别诊断。同时检测IgA型和IgG型ASCA可提高CD诊断的敏感度。中国人群中ASCA阳性可能与手术治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抗酿酒酵母细胞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原文传递
血管炎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谭立明 彭卫华 +1 位作者 徐承云 简秋生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2年第A01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检测血管炎患者方法及意义。方法 :以健康人血液中性粒细胞为抗原基底 ,回顾性总结了 6 1例各种血管炎患者及 5 0例健康献血员 (ANCA)的检测率。结果 :6 1例各种血管炎患者的阳性率为 34.4 3... 目的 :探讨应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检测血管炎患者方法及意义。方法 :以健康人血液中性粒细胞为抗原基底 ,回顾性总结了 6 1例各种血管炎患者及 5 0例健康献血员 (ANCA)的检测率。结果 :6 1例各种血管炎患者的阳性率为 34.4 3% ,其中 ,韦格内氏肉芽肿 (WG)阳性率为 5 3.5 7% (15 / 2 8) ;大动脉炎阳性率为 16 .6 7%(2 / 12 ) ;未分类血管炎阳性率为 19.0 5 % (4/ 2 1)。 5 0例健康献血员全阴性。结论 :ANCA是血管炎疾病敏感而特异的血清标志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韦格内氏肉芽肿 血管炎
下载PDF
补体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素芳 陈旻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72-676,共5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AAV)是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其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进展迅速,预后凶险。由于其肾脏病理特征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因而以往关于补体在本病发生中的作用一直被忽略。但是...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AAV)是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其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进展迅速,预后凶险。由于其肾脏病理特征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因而以往关于补体在本病发生中的作用一直被忽略。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补体、尤其是补体旁路途径的活化在AAV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补体旁路途径活化片段Bb及关键调节蛋白H因子水平与AAV患者疾病活动程度、肾脏损伤及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反映疾病活动性的生物标志物。体外及动物实验均证明了补体活化的终末产物C5a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C5a受体相互作用在AAV的发病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ANCA,中性粒细胞,和补体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正反馈环路,是参与AAV发病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以补体C5a受体为靶点的治疗(CCX168)应运而生,初步结果显示出了其治疗AA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补体系统检测对于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尤其是对于监测补体治疗反应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补体c5转化酶 旁路途径 受体 过敏 毒素C5a
原文传递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12例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林毅 郑文洁 +2 位作者 张烜 张奉春 唐福林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524-526,共3页
目的总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SVV)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住院ANCA-SVV患者中12例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ANCA和DAH最常见的... 目的总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SVV)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住院ANCA-SVV患者中12例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ANCA和DAH最常见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痰中带血丝、CT示新发的肺部浸润影,血红蛋白下降(18±17)g/L。出现DAH时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临床活动评分(BVAS)平均为(21.8±4.9)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沉增快,CRP增高,ANCA阳性。12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7例,血浆置换5例,行机械通气5例,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行透析3例。结果7例死亡,5例存活,病死率为58.3%。存活组与死亡组的BVAS评分分别为(19.0±2.6)分和(23.7±5.4)分。结论DAH是ANCA-SVV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疾病活动有关。最常见的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和新发的肺部浸润,及早行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及时诊治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小血管炎 弥漫性肺泡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