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te encephalitis and encephalopathy associated with human parvovirus B19 infection in children 被引量:5
1
作者 Toru Watanabe Hideshi Kawashim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15年第4期126-134,共9页
Reports of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parvovirus B19(B19) infection have been on the rise. Acute encephalitis and encephalopathy is the most common, accounting for 38.8% of total B19-associated neurological ma... Reports of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parvovirus B19(B19) infection have been on the rise. Acute encephalitis and encephalopathy is the most common, accounting for 38.8% of total B19-associated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To date, 34 children with B19encephalitis and encephalopathy have been reported, which includes 21 encephalitis and 13 encephalopathy cases. Ten(29%) were immunocompromised and 17(39%) had underlying diseases. Fever at the onset of disease and rash presented in 44.1% and 20.6% of patients, respectively.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 alteration of consciousness occurred in all patients, seizures in 15(44.1%) patients, and focal neurologic signs in 12(35.3%) patients. Anemia and pleocytosis in cerebrospinal fluid(CSF) occurred in 56.3% and 48.1% of patients, respectively. Serum Anti-B19 Ig M(82.6%) and CSF B19 DNA(90%) were positive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Som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 and/or steroids, although an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these treatment modalities cannot be determined. Nineteen(57.6%) patients recovered completely, 11(33.3%) patients had some neurological sequelae and 3(8.8%) patients died. Although the precise pathogenesis underlying the development of B19 encephalitis and encephalopathy is unclear, direct B19 infection or NS1 protein of B19 toxicity in the brain, and immune-mediated brain injuries have been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CEPHALITIS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 Human PARVOVIRUS B19 ENCEPHALOPATHY Pathogenesis Complication
下载PDF
黄芪、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40
2
作者 张云云 陈汝兴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5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黄芪加丹参组 30例,用黄芪注射液 16 mL(含黄芪 32 g)和丹参注射液 16 mL含丹参 24g);丹参组 20例,用丹参注射液 16 mL。均...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5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黄芪加丹参组 30例,用黄芪注射液 16 mL(含黄芪 32 g)和丹参注射液 16 mL含丹参 24g);丹参组 20例,用丹参注射液 16 mL。均置 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中静脉滴注,qd。疗程均为 20 d。于治疗前后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测定血浆依前列醇(PGI_(2))和凝血哑烷A_(2)(TXA_(2))水平。结果:黄芪加丹参组临床疗效、血TXA_(2)下降值与丹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前者 90%和 75%, P< 0. 05;后者 53 ng· L^(-1)±24 ng·L^(-1)和 35 ng· L^(-1)± 22 ng· L^(-1), P< 0. 01),但血PGI_(2)增高值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黄芪与丹参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用丹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脑梗死 中医药疗法 黄芪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麻痹性痴呆二例的临床特征与诊断 被引量:19
3
作者 彭福华 邱伟 +1 位作者 边连防 胡学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特征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2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GPI的临床特征(1) 2例患者慢性起病,进行性发展; (2)痴呆是核心症状, 2例患者入院时长谷川痴呆... 目的分析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特征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2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GPI的临床特征(1) 2例患者慢性起病,进行性发展; (2)痴呆是核心症状, 2例患者入院时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为4分和17分,均伴夸大妄想、病理性欣快等精神症状; (3) 1例患者的瞳孔左右不等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但辐辏反射保持, 2例患者均有构音障碍、肌张力增高及反射异常等; (4) 2例患者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反应均为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5)头颅MRI示2例患者均有脑萎缩, 1例患者有脑实质异常信号影,为多发、散在病灶,广泛脑白质纤维变性。结论GPI误诊率高,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痴呆 临床特征 诊断 长谷川痴呆量表 病理性欣快 夸大妄想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17
4
作者 Seyedhossein Ojaghihaghighi Samad Shams Vahdati +1 位作者 Akram Mikaeilpour Ali Ranlouz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7年第1期34-38,共5页
BACKGROUND: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 is the thir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yone suspected of having a stroke should be taken immediately to a medical facility for diagnosis ... BACKGROUND: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 is the thir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yone suspected of having a stroke should be taken immediately to a medical facility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symptoms that follow a stroke aren't signi? cant and depend on the area of the brain that has been affected and the amount of tissue damaged. Parameters for predicting long-term outcome in such patients have not been clearly delineated,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is possibility and to test a system that might practicably be used routinely to aid management and predict outcomes of individual stroke patients.METHODS: A descriptive hospital-based study of the neurolog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503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cluding severe headache, seizure, eye movement disorder, pupil size, Glasgow Coma Scale(GCS), agitation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RESULTS: In the current study, dilated pupils, agitation, acute onset headache, lower GCS score, seizure, and eye gaze impairment had signi? cantly higher prevalence in hemorrhagic stroke patients(P<0.001). However, the rate of gradual progressive headach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P<0.001).CONCLUSION: Although this result provides reliable indicators for discrimination of stroke types, imaging studies are still the gold standard modality for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Statistical model
下载PDF
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分型及其预后 被引量:16
5
作者 许杰州 黄林喜 +2 位作者 吴贤仁 刘元生 林玲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59-662,共4页
目的 了解神经精神狼疮 (NPLE)的临床分型 ,探讨其与狼疮疾病活动性、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 1 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神经精神狼疮定义标准的 70例SLE病人追踪 0 5年以上 ,了解NPLE的临床分型 ,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 目的 了解神经精神狼疮 (NPLE)的临床分型 ,探讨其与狼疮疾病活动性、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 1 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神经精神狼疮定义标准的 70例SLE病人追踪 0 5年以上 ,了解NPLE的临床分型 ,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 (SLEDAI)和损伤指数对其进行评估 ,并分析死亡情况。结果 本组发现有 1 4种NPLE ,以癫痫样发作最常见 ,以下依次为无菌性脑膜炎、脱髓鞘综合征、急性意识障碍、精神病、狼疮样头痛、脑血管意外、脊髓损害、性格改变、焦虑、知觉异常、颅神经损害、运动障碍和吉兰—巴雷综合征。单种NPLE仅 2 4 % ,2种叠加 37% ,3种或以上39 %。NPLE多种叠加数与SLEDAI和损伤指数的积分均存在显著相关 ,与死亡情况相平行。结论 大部分NPLE存在多种叠加 ,不但提示疾病活动 ,而且意味着病情严重 ,预后较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狼疮 临床分型 预后 精神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文传递
脑白质疏松症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道申 陈婧 刘之荣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4期466-470,共5页
脑白质疏松是一描述性影像学名词,泛指病因尚不明确的白质病变。作为一种慢性进展的临床综合征,脑白质疏松症可以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精神情感障碍、步态异常及尿失禁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脑白质疏松症的... 脑白质疏松是一描述性影像学名词,泛指病因尚不明确的白质病变。作为一种慢性进展的临床综合征,脑白质疏松症可以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精神情感障碍、步态异常及尿失禁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尚存在争议,文中就近期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神经影像学 神经病学表现 皮质下小血管病 病因学
原文传递
脑白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钟婷婷 周华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 以Leukoaraiosis、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和White matter lesions为关鍵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87年1月-2016年1月的相关文献.选择针对LA发病机制及临...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 以Leukoaraiosis、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和White matter lesions为关鍵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87年1月-2016年1月的相关文献.选择针对LA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LA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在一般老年人群中LA的患病率在39%~96%,在MRI上主要表现为在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脑白质斑点状或斑片状高信号改变.年龄和高血压是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有慢性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等.L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及排尿障碍等.结论;LA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且伴随多种临床症状.目前,LA被认为是脑小血管病导致的,但其形成机制及治疗策略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流行病学 神经影像学 病因学 神经病学表现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敏 何菁 +5 位作者 李英妮 栗占国 高辉 李永杰 霍阳 丁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入选符合2002年美国一欧洲(US.Euro)分类标准的pSS患者86例,由风湿免疫专科医师调查及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由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完成神经系统...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入选符合2002年美国一欧洲(US.Euro)分类标准的pSS患者86例,由风湿免疫专科医师调查及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由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完成神经系统查体,并完善肌电图检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查体、实验室检查及肌电图检查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并比较2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特征。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r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人组86例pSS患者,男性4例,女性82例,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者占26%(22/86),pSS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多样,受累神经主要见于正中神经、胫神经、腓神经、腓肠神经等,受累部位以下肢常见(16/22,73%),神经病变类型以感觉运动纤维受累为主。此外,周围神经病均在Dss发病后出现,其中约有45%的患者在pSS发病早期出现周围神经病变。Dss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组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相比,除手足麻木(68%与5%,P〈0.01)外,雷诺现象(32%与5%,P=0.002)较为常见,且该组患者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评分(ESSDAI)明显升高(5.3+2.5与3.4~1.9,P〈0.01)。雷诺现象(OR=9.489,95%CI2.191.41.093,P=0.003)及ESSDAI(OR=1.528,95%C11.179~1.979,P=O,001)是周围神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SS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组抗核抗体滴度(雎0.003)和类风湿因子滴度明显升高(辟O。023)。结论pSS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周围神经系统病变,雷诺现象、高疾病活动度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神经病学表现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铊中毒八例的神经精神表现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宏毅 李汉帆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5-458,共4页
目的总结铊中毒的神经精神表现,以期引起神经精神科医生对铊中毒的警惕。方法复习8例铊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探讨铊中毒的机制以及与神经系统的关系;铊中毒的神经精神表现及病理。结果8例患者中急性重度中毒3例,表现为腹痛、... 目的总结铊中毒的神经精神表现,以期引起神经精神科医生对铊中毒的警惕。方法复习8例铊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探讨铊中毒的机制以及与神经系统的关系;铊中毒的神经精神表现及病理。结果8例患者中急性重度中毒3例,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烦躁、谵妄、昏迷、抽搐;呼吸衰竭、血压降低、心动过速,均在短期死亡。5例为亚急性或慢性中毒。其临床表现以周围神经、视神经或中枢神经损害为主,部分患者有毛发脱落。8例中有6例误诊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例疑诊铊中毒,因条件所限当时未确诊。5例存活病例经对症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个别病例遗留部分后遗症。结论因误服与投毒所致铊中毒由于缺乏接触史,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对原因不明的周围神经、中枢神经损害患者应警惕铊中毒的可能,若有毛发脱落,更应怀疑铊中毒,可结合血尿铊定量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中毒 神经病学表现
原文传递
68例终末期尿毒症并发神经精神症状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雪斌 王洁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 提高终末期尿毒症的临床诊治水平 ,寻找导致其并发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68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终末期尿毒症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常见原因为①原发病及并发症 :尤其是严重代谢性... 目的 提高终末期尿毒症的临床诊治水平 ,寻找导致其并发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68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终末期尿毒症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常见原因为①原发病及并发症 :尤其是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尿毒症毒素蓄积 ;②透析相关病 :近期主要是失衡综合征、远期主要是进行性透析脑病 ;③脑血管器质病变。结论 终末期尿毒症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与多因素有关 ,治疗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发症 ,预防动脉硬化 ,选择恰当的透析方式、频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神经病学表现 精神障碍 诊断
下载PDF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Vitamin B12 Deficiency: About a Case
11
作者 Emmanuel Yangatimbi Duval Lewis Grenaba +4 位作者 Josué Pierre Kinima Larissa Kpengougna Jacqueline Tchebemou Caprice Vivien Ndouellet Pascal Mbelesso 《Neuroscience & Medicine》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The authors report a case of deficient sensory neuropathy secondary to vitamin B12 deficiency, diagnosed in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the Sino-Central African Friendship University Hospital in Bangui. The diagnosis ... The authors report a case of deficient sensory neuropathy secondary to vitamin B12 deficiency, diagnosed in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the Sino-Central African Friendship University Hospital in Bangui. The diagnosis was made possible by electroneuromyography which showed subclinical neurological damage associated with hematological damage (anemia). Through this observation, we recall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the disease in a context of difficult medical practic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Vitamins B12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患者迟发神经精神损害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阎永建 何凤生 +9 位作者 黄金祥 刘林刚 张灏 曹孔敬 许永臣 张学立 孟祥宏 朱炳亮 唐文华 李志红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患者神经精神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山东省农药中毒高发区4家县医院观察期内25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于治愈后2个月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发现有机磷诱导的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OP...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患者神经精神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山东省农药中毒高发区4家县医院观察期内25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于治愈后2个月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发现有机磷诱导的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OPIDP)患者9例,发病率为3.5%,均发生在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OPIDP的发生与抢救时是否需要人工呼吸和中毒农药种类有关。患者中毒后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阳性率、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阳性率、各种精神症状阳性率(除幻听幻视外)均高于中毒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毒后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工作状况均不如中毒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部分患者可发生迟发性神经系统损害或精神障碍,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下降,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药 有机磷 神经病学表现 精神病 物质诱发性 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 急性有机磷农药 神经精神损害 中毒患者 中毒后 随访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口服有机磷农药 神经系统损害
原文传递
甲胺磷对鸡坐骨神经中微管和微丝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秀兰 谢克勤 +4 位作者 韩晓英 于丽华 朱振平 张天亮 张翠丽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研究甲胺磷诱发迟发性神经病动物的坐骨神经中微管蛋白和微丝中β肌动蛋白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方法 母鸡以30mg/kg甲胺磷连续15d经皮下注射染毒,出现迟发性神经病症状后的第2、10和2 3天,分别取其坐骨神经匀浆,用Westernblott... 目的 研究甲胺磷诱发迟发性神经病动物的坐骨神经中微管蛋白和微丝中β肌动蛋白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方法 母鸡以30mg/kg甲胺磷连续15d经皮下注射染毒,出现迟发性神经病症状后的第2、10和2 3天,分别取其坐骨神经匀浆,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鸡坐骨神经中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和β肌动蛋白的水平。结果 鸡坐骨神经上清液中α微管蛋白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出现迟发性神经病症状后的第2、10和2 3天分别降低了6 %、15 %和2 5 % ,沉淀中变化不明显;β微管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降低:在第2、10和2 3天,沉淀中的水平分别下降了2 7%、6 %和19% ,上清液则分别降低了1%、2 1%和2 2 % ;沉淀中β肌动蛋白水平升高:第2、10和2 3天分别升高了2 4 %、4 8%和17% ;上清液中β肌动蛋白水平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甲胺磷可导致母鸡坐骨神经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和β肌动蛋白改变,可能是甲胺磷诱发动物迟发性神经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坐骨神经 微管蛋白 微丝蛋白 有机磷杀虫药
原文传递
严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16例患者的电生理学改变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红 陈蕾倩 胡悦育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观察经积极治疗后的严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电生理变化规律,探讨预后。方法随访经积极治疗的16例严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依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9、24个月对其右侧大鱼际肌、胫前肌及股内肌进行肌电图检查... 目的观察经积极治疗后的严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电生理变化规律,探讨预后。方法随访经积极治疗的16例严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依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9、24个月对其右侧大鱼际肌、胫前肌及股内肌进行肌电图检查,测定其右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分析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严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电生理表现为肌肉放松时自发电位增多(25.0%),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20.8%)、波幅增高(12.5%)、多相波增多(16.5%),重收缩时募集减少(25.0%);神经传导速度(MCV、SCV)减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远端潜伏期(DML)延长,其中正中神经:MCV(46.00±4.32)m/s、SCV(40.66±2.65)m/s、SNAP(7.98±1.05)μV、DML(4.28±0.63)ms、CMAP(6.32±1.54)mV,腓总神经:MCV(34.96±2.55)m/s、CMAP(3.21±1.99)mV、DML(7.32±1.65)ms,腓肠神经:SCV(36.48±5.20)m/s、SNAP(2.15±1.22)μV;而正常对照组的正中神经:MCV(54.63±5.33)m/s、SCV(59.25±6.45)m/s、SNAP(26.53±6.32)μV、DML(3.96±0.65)ms、CMAP(9.89±2.30)mV,腓总神经:MCV(48.49±3.25)m/s、CMAP(5.47±1.77)mV、DML(5.20±3.27)ms,腓肠神经:SCV(63.21±9.30)m/s、SNAP(4.63±1.29)μV;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积极治疗后,正己烷中毒患者以上各项参数均逐渐好转,24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严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电生理表现明显异常,经积极治疗后,电生理指标可望恢复正常,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烷类 中毒 神经病学表现 电生理学 神经传导阻滞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中毒患者 正己烷 电生理学 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检查 电生理表现 正中神经 腓肠神经
原文传递
糖尿病性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临床特点系统综述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雪梅 张洪鹏 +2 位作者 郭薇 冀旗玲 杜会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diabetic hemiballism-hemichorea,DHB-HC)患者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8-01-01 2018-06-30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有关DHB-HC病例报道,严格筛选文献,系统综述DHB-HC...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diabetic hemiballism-hemichorea,DHB-HC)患者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8-01-01 2018-06-30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有关DHB-HC病例报道,严格筛选文献,系统综述DHB-H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53例患者,其中35例(66.0%)为亚裔;男13例(24.5%)、女40例(75.5%),年龄14~91岁,中位数74岁,四分位数间距16岁;5例(9.4%)表现双侧舞蹈症状,48例(90.6%)偏身舞蹈症状;42例患者行头颅 MR检查,33例(78.6%)发现基底节区T1加权像高信号;单纯降糖治疗者24例(45.3%),降糖同时加用对症药物治疗者29例(54.7%),53例患者舞蹈症状均缓解或消失,3例(5.7%)患者1年内复发。结论 DHB-HC好发于亚裔老年女性,其临床特征多为偏侧症状,发病时呈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酮体阴性、头颅 MR基底节T1加权像高信号,积极控制血糖及对症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 糖尿病 运动失调 舞蹈症 治疗结果 系统评价 神经病学表现
下载PDF
18例神经梅毒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法兴 胡白 +7 位作者 汤其强 赵政龙 吴爱丽 张思平 廖理超 刘金丽 周海林 王千秋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6-2008年诊断的18例神经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7例,麻痹性痴呆5例及颅内占位2例.18例患者血清甲苯...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6-2008年诊断的18例神经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7例,麻痹性痴呆5例及颅内占位2例.18例患者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16例(88.89%)患者脑脊液TRUST阳性,18例患者脑脊液TPPA阳性.7例脑脊液白细胞升高(≥10×10^6/L),13例患者脑脊液蛋白>0.5 g/L.头颅磁共振(MRI)分别表现为脱髓鞘、脑萎缩、脑梗死等.除2例血清TRUST滴度1:4的患者外,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时,TRUST滴度均有4倍降低.除1例麻痹性痴呆外,所有患者在随访中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结论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其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神经病学表现 梅毒血清诊断
原文传递
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杏仁核电刺激的功能反应及其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作用
17
作者 高颖 周晓霞 +1 位作者 张晓华 遇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杏仁核电刺激后产生的症状,探讨杏仁核的生理学功能及其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杏仁核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的49例药物难... 目的 通过分析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杏仁核电刺激后产生的症状,探讨杏仁核的生理学功能及其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杏仁核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的49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电刺激相关资料.按照受试者报告和临床观察分类统计电刺激杏仁核产生的临床症状,对刺激出先兆症状患者的致痫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杏仁核内置入电极55根,杏仁核内的触点192个.电刺激后44例患者产生174例次临床症状,其中情绪反应40例次(23.0%)、植物神经症状52例次(29.9%)、躯体感觉症状33例次(19.0%)、头部感觉症状32例次(18.4%)、视觉症状10例次(5.7%)、嗅觉症状3例次(1.7%)、运动症状4例次(2.3%).44例患者的174例次临床症状中,22例(50.0%)患者的82例次(47.1%)临床症状为先兆症状.82例次的先兆症状中,39例次(47.6%,9例)的发作起始区为杏仁核和海马,9例次(11.0%,1例)为杏仁核,17例次(20.7%,7例)为海马,13例次(15.9%,3例)为额叶,4例次(4.9%,2例)为岛叶.结论 电刺激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杏仁核可以诱发多种功能反应,部分可能为杏仁核自身激活的反应,部分可能为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提示杏仁核参与机体多项生理功能,并在癫痫发作网络中起到关键节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癫痫 杏仁核 电刺激 神经病学表现
原文传递
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一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亚勤 张成 +6 位作者 杨娟 李洵桦 孙毅明 操基清 詹益鑫 利婧 郑民缨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目的总结1例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CTLN2)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随访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对患者及其女儿进行SLC25A13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女... 目的总结1例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CTLN2)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随访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对患者及其女儿进行SLC25A13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女性,27岁,因反复头晕、呕吐2年余,伴发作性意识模糊1年半就诊,肝脏B超、MRI及肝活体组织检查均示肝硬化。脑电图示异常尖波。血氨基酸检测示瓜氨酸升高,SLC25A13基因检测示851de14纯合突变,患者女儿系851de14杂合突变。结论对于成人不明原因的脂肪肝及肝硬化,特别是伴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CTLN2,SLC25A13基因检测可帮助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血症 神经病学表现 线粒体膜转运蛋白质类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临床表现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永忠 黄永辉 盛学梅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调查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河源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手足口病52例重症患儿和113例普通型患儿48 h内的早期临床表现。结果两组患儿比较,年龄、热程、发病48 h内神经系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调查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河源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手足口病52例重症患儿和113例普通型患儿48 h内的早期临床表现。结果两组患儿比较,年龄、热程、发病48 h内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EV71阳性、脑电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呼吸、心率、血压、肺部啰音、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示早期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升高、EV71阳性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危因素。结论早期出现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升高、EV71感染是重症手足口病早期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高危因素 重症 神经系统表现
原文传递
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实践指南:2022年美国疼痛与神经科学学会指南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路广琦 庄明辉 +4 位作者 朱立国 高景华 魏戌 李路广 于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3995-4000,共6页
腰椎管狭窄症(LSS)是骨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为提高LSS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美国疼痛与神经科学学会(ASPN)在2022年发布了新版的LSS微创治疗实践指南。指南中共纳入7项LSS治疗方法——经皮影像引导下腰椎减压(PILD)、棘突间撑开器(ISP)、... 腰椎管狭窄症(LSS)是骨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为提高LSS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美国疼痛与神经科学学会(ASPN)在2022年发布了新版的LSS微创治疗实践指南。指南中共纳入7项LSS治疗方法——经皮影像引导下腰椎减压(PILD)、棘突间撑开器(ISP)、棘突间融合(ISF)、鞘内药物输送系统(IDDS)、脊髓电刺激(SCS)、硬膜外类固醇注射(ESI)和开放式减压。本文在该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LSS微创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讨论,旨在为临床医生和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病学表现 微创治疗 指南解读 美国疼痛与神经科学学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