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8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ssification of submucosal tumo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被引量:44
1
作者 Laura Graves Ponsaing Katalin Kiss Mark Berner Hans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3311-3315,共5页
This review is part two of three, which will present an update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Part one treats of the diagnosis and part three of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regarding gastroin... This review is part two of three, which will present an update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Part one treats of the diagnosis and part three of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regarding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In the past there has been some confusion as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Changes in classifications have emerged due to recent advances in mainl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update the reader on the current classification. Literature searches were performed to find information related to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Based on these searches the twelve most frequent submucosal tumor types were chosen for description of their classification. The factors that indicate whether tumors are benign or malignant are mainly size and number of mitotic count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re defined mainly by their CD117 positivity. In the future, there should be no more confusion betwee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nd other types of submucosal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ucosal tumor IMMUNOHISTOCHEMISTRY Smooth muscle derived submucosal tumors Submucosal tumors of neurogenic orig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MALIGNANT BENIGN
下载PDF
脊髓栓系患者的尿动力学评估和治疗对策 被引量:35
2
作者 杨勇 吴士良 +1 位作者 那彦群 郭应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对膀胱尿道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评估36例脊髓栓系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 ;以膀胱顺应性和有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评估膀胱的储尿功能 ;以排尿期逼尿肌压力评估逼尿肌排尿功能 ;结合膀胱尿道透视和尿动...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对膀胱尿道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评估36例脊髓栓系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 ;以膀胱顺应性和有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评估膀胱的储尿功能 ;以排尿期逼尿肌压力评估逼尿肌排尿功能 ;结合膀胱尿道透视和尿动力学检查了解有无逼尿肌 外括约肌的协同性 ,并结合压力 流率曲线了解尿道的控尿功能。采用 χ2 检验比较各组参数异常发生的频数。 结果 脊髓栓系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类型主要为逼尿肌反射不能伴低顺应性膀胱 ,占 5 0 % (18/36 ) ;逼尿肌反射亢进占 2 2 % (8/ 36 )。逼尿肌反射不能伴低顺应性膀胱者其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83% (15 / 18) ,明显高于逼尿肌反射亢进者 (38% ,3/ 8,P <0 .0 5 )。膀胱顺应性减低者肾功能异常占81% (17/ 2 1) ,明显高于顺应性正常者 (7% ,1/ 15 ,P <0 .0 1)。顺应性减低者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率6 7% (14 / 2 1) ,明显高于顺应性正常者 (7% ,1/ 15 ,P <0 .0 1)。 结论 脊髓栓系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类型各异 ,治疗方案的制定应以尿动力学结果为依据。顺应性减低可能是造成肾功能损害和膀胱输尿管返流的主要原因 ,泌尿外科治疗目的在于创建一低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栓系 尿动力学 评估 治疗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 被引量:33
3
作者 侯春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63-665,共3页
脊髓损伤后排尿和排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目前脊髓再生研究尚无重大突破的情况下 ,经神经途径重建截瘫患者的膀胱功能是近 2 0年来研究的热点 ,且部分术式已应用于临床。本文着重介绍了这方面的进展 。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 神经原性 外科手术
下载PDF
Charcot关节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32
4
作者 孟悛非 周春香 +1 位作者 陈应明 江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 探讨Charcot关节的MRI表现 ,评价X线片、CT及MRI对Charcot关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8例Charcot关节作X线、CT及MR检查 ,其中 6例患有脊髓空洞症 ,1例为胸髓损伤截瘫患者 ,1例为糖尿病患者 ,所有 8例均有患肢的痛觉减退或消失。... 目的 探讨Charcot关节的MRI表现 ,评价X线片、CT及MRI对Charcot关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8例Charcot关节作X线、CT及MR检查 ,其中 6例患有脊髓空洞症 ,1例为胸髓损伤截瘫患者 ,1例为糖尿病患者 ,所有 8例均有患肢的痛觉减退或消失。结果  ( 1)Charcot关节表现为增生和吸收 2型。 ( 2 )X线及CT特点 :3例增生型关节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内见大量块状骨化影 ;5例吸收型关节以骨质破坏吸收、碎裂为主 ,骨端消失 ,其中 3例残端平齐如手术切除 ,周围软组织肿胀 ,内见多个小而锐利的骨化影。 8例中有 3例伴有关节半脱位。 ( 3)主要MRI特点 :8例均清楚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块影结构 ,7例分为 3层 :由内向外为关节囊内积液、关节囊壁及囊壁外其余软组织块影 ,1例关节囊壁与其外软组织块影分界不清 ,表现为 2层结构。关节囊壁不均匀增厚、松弛及拉长 ,在关节周围、骨干旁或肌间隙内呈伪足状伸延 ,T1WI呈稍低信号 ,T2 WI呈稍高信号 ,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后明显强化 ,其强化程度常高于外周的软组织块影。关节周围软组织块影的 3层结构及关节囊的改变较具特点。结论 X线片是Charcot关节的首选诊断手段 ,MRI在Charcot关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是X线片重要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COT关节 影像学诊断 X线检查 CT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
原文传递
犬重型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机制 被引量:31
5
作者 陆华 惠国桢 +4 位作者 唐志放 吴旻 周建宏 蒋云召 陆爻忠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 探讨犬重型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 (NPE)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致犬重型脑损伤模型 ,2 4h动态监测血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 ,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气变化 ;测定肺含水量及伊文思蓝透入量 ;观察肺脏... 目的 探讨犬重型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 (NPE)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致犬重型脑损伤模型 ,2 4h动态监测血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 ,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气变化 ;测定肺含水量及伊文思蓝透入量 ;观察肺脏病理改变。 结果 犬脑损伤后30min血NE、E显著增高 ,此后 3,8,12 ,2 4h血NE、E始终维持于高水平 ,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 (PVRI)、中心静脉压 (CVP)持续上升 ,心脏指数 (CI)、左室每搏做功指数 (LVSWI)、右室每搏做功指数 (RVSWI)进行性下降 ,肺动脉楔压 (PAWP)上升 ,动脉血氧分压(PaO2 )下降 ,至 2 4hCI、PaO2 降至最低 ,PAWP达最高值 ;脑损伤组肺含水量和伊文思蓝透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脑损伤组 2 4hCI与PaO2 呈显著正相关、与肺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重型脑损伤后血NE、E升高引起心脏前、后负荷持续增加 ,最终导致心功能失代偿引发急性心功能受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神经源性肺水肿 血流动力学 发生机制 NPE
原文传递
八髎穴电针为主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6
作者 马飞翔 李万浪 +2 位作者 柏建中 詹冬梅 朱颖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观察八髎穴电针刺激结合膀胱体表投影区神经电刺激法(即骶神经起搏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骶神经起... 目的观察八髎穴电针刺激结合膀胱体表投影区神经电刺激法(即骶神经起搏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骶神经起搏法治疗(八髎穴电针刺激法结合膀胱体表投影区神经电刺激法),对照组予以常规膀胱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情况,即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自主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平均控尿费用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自主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平均控尿费用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功能指标及平均控尿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电针刺激结合膀胱体表投影区神经电刺激法能较好地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源性膀胱 骶神经 八髎 神经电刺激 脊髓损伤
下载PDF
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彭夏培 张青 朱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518-352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低尿路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42例,根据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两组,感染组258例、未感染组684例,对两...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低尿路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42例,根据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两组,感染组258例、未感染组684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生活习惯、合并疾病以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 942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发生尿路感染258例,发生率为27.39%;年龄≥60岁、女性、住院时间>7d、合并糖尿病、复发性脑卒中,且在治疗期间进行尿管插管是脑卒中后神经源膀胱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符合上述因素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者明显多于其他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是否合并尿路结石、是否在治疗的过程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患者的血肌酐、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对其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影响不大(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脑卒中次数、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是否进行导尿管插管是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生尿路感染与多种因素具有密切关系,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具有高危因素的高危人群应采取合理措施,积极治疗、积极预防,增强患者抵抗力的同时减少可能造成感染的操作,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尿路感染
原文传递
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继懋 张玉海 杜林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82-685,共4页
目的 了解低反射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逼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方法 膀胱顶部逼尿肌分别取自 11例神经原性膀胱手术患者和 7例意外死亡新鲜尸体膀胱 ,透射电镜观察两组逼尿肌超微结构差异。 结果 低反射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有去极化现... 目的 了解低反射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逼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方法 膀胱顶部逼尿肌分别取自 11例神经原性膀胱手术患者和 7例意外死亡新鲜尸体膀胱 ,透射电镜观察两组逼尿肌超微结构差异。 结果 低反射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有去极化现象 ,超微结构改变包括肌细胞外形不一致、分布不均匀 ,走行紊乱 ;细胞中间连接少 ,常填充以胶原纤维和无定形成分 ;肌质膜下胞饮小泡减少 ;细胞内线粒体减少 ,肌丝走行紊乱 ,致密体分布不均等。正常平滑肌细胞外形、大小基本相似 ,分布均匀 ,走行整齐一致。细胞中间连接多 ,细胞间距小、均匀 ;胞饮小泡与密区沿肌质膜均匀分布 ;细胞内见各种细胞器 ,肌丝及致密体平行整齐排列。 结论 低反射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改变可能和逼尿肌去神经性无力 ,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原有平衡失调 ,造成膀胱出口相对阻力增加等有关。神经原性膀胱患者临床上宜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 神经原性膀胱 超微结构 改变 胞饮小泡 细胞内 患者 质膜 细胞器 顶部
原文传递
社区护理干预对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薛桂娥 楚婷 +1 位作者 陈正英 吴冬琼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以自我间歇导尿和饮水控制为核心内容的社区护理干预对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2年3~7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吉首市5个社区53例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高校护理系、社区卫生服务... 目的探讨以自我间歇导尿和饮水控制为核心内容的社区护理干预对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2年3~7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吉首市5个社区53例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高校护理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联合,实施以定时自我间歇导尿和饮水计划为核心内容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以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为基础,增补神经源性膀胱常见并发症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导尿相关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干预后本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典型并发症,如膀胱过度膨胀、尿失禁、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护理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联合实施的以定时自我间歇导尿和饮水计划为核心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社区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保健护理 女(雌)性 膀胱 神经原性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骶神经电针刺激对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意义 被引量:21
10
作者 秦江 赵亚杰 +6 位作者 任能 唐家广 任东风 石秀秀 曹峥 于宁 唐金树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665-669,共5页
目的:观察骶神经电刺激对马尾神经损伤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马尾神经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7.37(17~6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及生... 目的:观察骶神经电刺激对马尾神经损伤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马尾神经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7.37(17~6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及生化检查排除上尿路积水、尿路感染及结石等并发症后给予骶神经电针刺激,20次为1个疗程。再行间歇导尿配合行为疗法、扳机点叩击排尿法以及 Kegel 训练(盆底肌训练),并做好排尿日记。在治疗结束后从导尿到首次反射排尿用时、平衡膀胱建立的时间、排尿量及残余尿量比、膀胱安全容量生活质量评估( quality of life,QOL )、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并在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组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患者,出现漏尿8例,其中有2例因反复低热、全身乏力以及不能接受家庭清洁导尿而最终选择手术治疗。首次排尿用时(7.80±4.82)天。平衡膀胱建立用时(22.20±7.17)天,有效建立平衡膀胱率75%。反射性排尿量与残余尿量比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半年均有明显提升,分别为4.06±5.21、7.51±6.80。在膀胱安全容量方面,治疗前后变化不大( P>0.05)。QOL评分由治疗前(4.35±1.27)分减少到治疗结束时(2.40±0.99)分( P<0.05),治疗结束后半年更低为(1.15±2.45)分( P<0.05)。在评价菌尿的指标中,WBC及BAC检出率均明显降低,分别由治疗前90%、80%降低到治疗结束时的65%、57.9%以及治疗结束后半年的40%、40%( P<0.05);治疗结束时尿菌落数82.6%与治疗前92.6%比较,变化不大( P>0.05),但治疗结束后半年菌落数明显减少到50%,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尿路出血指标RBC检出率及B超显示上尿路积水情况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膀胱 神经原性 排尿障碍 脊髓损伤 康复 骶尾部
原文传递
改良铺灸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1
作者 宋琳琳 徐志伟 +3 位作者 陈新旺 冯晓东 王磊 孙伟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9-230,共2页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等症状,容易出现泌尿系统的感染,导致肾盂肾炎、肾积水甚至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等症状,容易出现泌尿系统的感染,导致肾盂肾炎、肾积水甚至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2])。有研究表明,69%—92%的SCI患者会伴发神经源性膀胱,所以积极采取有效、最佳的方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铺灸 充盈性尿失禁 肾盂肾炎 bladder 排尿困难 临床疗效 反射性膀胱 neurogenic
下载PDF
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myelomeningocele, multiple sclerosi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被引量:21
12
作者 Richard A Awad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6期5035-5048,共14页
Exciting new features have been described concerning 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inclu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axonal injury,neuronal loss,neurotransmission of n... Exciting new features have been described concerning 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inclu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axonal injury,neuronal loss,neurotransmission of noxious and non-noxious stimuli,and the fields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neurology.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myelomeningocele,multiple sclerosi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present with serious upper and lower bowel dysfunctions characterized by constipation,incontinence,gastrointestinal motor dysfunction and altered visceral sensitivity.Spinal cord injury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utonomic dysfunction,and bowel dysfunction is a majo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burden for these patients.An adult myelomeningocele patient commonly has multiple problems reflecting the multisystemic nature of the disease.Multiple sclerosis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in which axonal injury,neuronal loss,and atroph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 lead to permanent neurological damage and clinical disability.Parkinson's disease is a multisystem disorder involving dopaminergic,noradrenergic,serotoninergic and cholinergic systems,characterizedby motor and non-motor symptoms.Parkinson's disease affects several neuronal structures outside the substantia nigra,among which is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Recent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the lesions in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 occur in very early stages of the disease,even before the involvement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This has led to the postulation that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 could be critical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as it could represent the point of entry for a putative environmental factor to initiate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This review covers the data related to the etiology,epidemiology,clinical expression,pathophysiology,genetic aspects,gastrointestinal motor dysfunction,visceral sensitivity,management,prevention and prognosis of 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patients with these neurological diseases.Embryological,morphological and 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Spinal cordinjury MYELOMENINGOCELE Multiple sclerosis Parkin-son's diseas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nteric nervoussystem
下载PDF
针灸加中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牟淑敏 陈彦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08年第9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加中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药物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针药组针刺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水道、中极、三阴交;加服中药益肾汤(自拟),每日1剂。药物组采用弥可保500μg肌... 目的观察针灸加中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药物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针药组针刺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水道、中极、三阴交;加服中药益肾汤(自拟),每日1剂。药物组采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并训练定期排尿。结果针药组有效率90.0%,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且针药组在排尿次数和膀胱残余尿量的减少方面优于药物组。结论针灸加中药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膀胱 神经源性 针药并用 针灸疗法 中药疗法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方美凤 杨原芳 +1 位作者 谭峰 刘亚丽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8期856-860,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记录...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和残余尿量)等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膀胱排尿压力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膀胱排尿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能改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中风后遗症 神经源性膀胱 经皮穴位电刺激 康复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膀胱水扩张结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在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中的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石秀秀 原艳丽 +7 位作者 唐金树 秦江 胡鸢 侯树勋 常德地 王晓晶 曹晶晶 张铁松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675-679,共5页
目的:观察膀胱水扩张结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脊髓损伤的神经源性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2(18~64)岁。初期采用膀胱水扩张方法... 目的:观察膀胱水扩张结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脊髓损伤的神经源性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2(18~64)岁。初期采用膀胱水扩张方法,在膀胱安全压力(<40 cm H2O )监测下,逐渐将小膀胱扩张到有效膀胱容量后开始视觉反馈排尿训练。膀胱水扩张前后,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后,均记录膀胱安全容量、基础和最高膀胱内压、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排尿时程等数据,并行泌尿系B 超及简易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经过2~12周膀胱水扩张训练后,除1例损伤时间较长外,其余患者膀胱均达到有效安全容量≥300 ml。经过2~6周视觉反馈排尿训练,无自主排尿者(12例)均建立反射排尿,且残余尿<80 ml。平均最大膀胱压力:水扩张前、后变化不明显( P>0.05);视觉反馈训练后有明显改善为(65.24±16.37),与水扩张后(43.12±18.64)( cm H2O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平均日排尿次数治疗后(9.67±4.25)明显小于治疗前(17.5±5.64),且平均单次排尿量治疗后(160.50±25.31) ml明显多于治疗前(70.25±23.1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漏尿频繁者的尿失禁次数,治疗后(5.36±3.21)明显小于治疗前(12.73±3.7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水扩张可以有效将脊髓损伤后该类型膀胱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功能改善,达到一定储尿功能;后期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膀胱容量,增加顺应性,为膀胱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后期患者有效排尿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原性 反馈 感觉 排尿障碍 脊髓损伤 康复 膀胱水扩张
原文传递
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常英 梁健 刘亚彬 《河北中医》 2016年第12期1858-1861,1879,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N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腹针治疗。2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变...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N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腹针治疗。2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变化;比较2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及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残余尿量低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膀胱容量高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76.7%,对照组5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日平均排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及LUTS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日平均单次尿量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生活质量评分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日平均排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及LUTS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单次最大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NB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原性 脊髓损伤 并发症 特定部位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 导尿管插入术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联合个体化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何梅 倪少波 李丽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28期3472-3475,共4页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联合个体化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完全性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PDCA管理下结合患者损伤平面...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联合个体化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完全性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PDCA管理下结合患者损伤平面给予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效果、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ADL评分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观察组中颈髓、胸髓、腰髓损伤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分别为(36.78±9.41),(43.85±10.17),(52.26±7.52)d,对照组分别为(51.02±8.59),(59.53±11.43),(63.09 ±8.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5.61,5.34;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平均ADL评分为(60.59±15.64)分,高于对照组的(50.07 ±14.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5).结论 PDCA管理联合个体化训练可以有效恢复完全性SCI患者膀胱生理功能,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康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 神经源性 PDCA循环管理 个体化训练
原文传递
逼尿肌不稳定的机制研究——神经源性?肌源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宋波 李新 +1 位作者 邱功阔 陈宇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为探讨逼尿肌不稳定(DI)的产生机制 ,利用能量化调节肌张力和长度的体外肌条试验装置 ,对膀胱出口梗阻 (BOO)和骶髓上脊髓横断 (SCI)后DI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和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 ,①逼尿肌在适当的张力负荷下均可出现自发性兴奋和收缩 ... 为探讨逼尿肌不稳定(DI)的产生机制 ,利用能量化调节肌张力和长度的体外肌条试验装置 ,对膀胱出口梗阻 (BOO)和骶髓上脊髓横断 (SCI)后DI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和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 ,①逼尿肌在适当的张力负荷下均可出现自发性兴奋和收缩 ;②DI逼尿肌在较小的张力负荷下即出现兴奋和收缩 ;在同等张力下DI逼尿肌自发兴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逼尿肌 ;③M受体拮抗剂、ATP和VIP对正常逼尿肌以及DI逼尿肌的自发兴奋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④M受体兴奋剂能显著增加逼尿肌的自发兴奋和收缩频率。提示逼尿肌自身兴奋性增加在DI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 ,这种自发兴奋性并不依赖于M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不稳定 膀胱出口梗阻 膀胱 神经原性
下载PDF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鞠彦合 廖利民 +6 位作者 李东 付光 梁文立 熊宗胜 吴娟 史文博 韩春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探讨各类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方法2002年12月至2008年6月间,我们对180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了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分析不同神经病变所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脑卒中患者均未发现上尿路改变和反流... 目的探讨各类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方法2002年12月至2008年6月间,我们对180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了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分析不同神经病变所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脑卒中患者均未发现上尿路改变和反流,71%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60%伴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29%为逼尿肌无反射(DA)。脑外伤患者中70%为DO不伴协同失调。7例帕金森病患者均表现为DO。1170例骶上损伤患者91%为DO,83%伴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223例骶髓及以下损伤患者73%为DA。共有12%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出现上尿路积水改变,4%表现为膀胱输尿管反流。脊髓发育不良患者81%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86%膀胱顺应性下降,55%有上尿路积水改变,31%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2%为逼尿肌无反射,88%膀胱顺应性基本正常。糖尿病膀胱患者81%膀胱感觉减退,76%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结论不同神经病变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特点不同,应根据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源性 尿动力学 影像
原文传递
中药敷脐联合康复训练对肾阳虚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蒋雪飞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9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化气方敷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肾阳虚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肾阳虚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 目的观察温阳化气方敷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肾阳虚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肾阳虚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化气方敷脐。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和残余尿量)、核心下尿路症状评分(CLSS)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残余尿量及CL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残余尿量及CL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化气方敷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肾阳虚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明显改善膀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 敷脐 神阙 膀胱 神经源性 肾阳虚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