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警示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贺晓生 李娜 +6 位作者 梁景文 王彦刚 曹卫东 屈延 高大宽 姬西团 蒋晓帆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651-1654,共4页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警示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连续收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初诊为原发三叉神经痛并接受手术患者44例,经术中确诊为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41例接受MVD.MVD中监测患侧...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警示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连续收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初诊为原发三叉神经痛并接受手术患者44例,经术中确诊为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41例接受MVD.MVD中监测患侧脑干诱发电位(BAEP)、眼和(或)口轮匝肌以及咬肌自发电反应,实时对术者警示报告,术者据此调整操作.结果 术中监测出现异常(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计23例(56.10%),累计77次(BAEP 27例次,三叉神经32例次,面神经18例次).出院时自诉面痛消失26例,缓解15例;面部麻木6例(伴听力减退2例).面痛消失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优于无监测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术者实时警示,有助于保障MVD效果并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原文传递
大型及巨大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胡腾华 王少兵 +3 位作者 刘红朝 袁辉胜 武锋 何川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大型及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直接夹闭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直接开颅手术夹闭的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6例,术中均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 目的探讨大型及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直接夹闭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直接开颅手术夹闭的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6例,术中均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选取我院术中未应用电生理监测的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共25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瘤夹闭效果及预后。结果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26例中,术中电位均有异常改变并报警,术后动脉瘤夹闭不全4例,2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因颈内动脉狭窄大面积脑梗塞死亡,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尾状核头梗塞,2例大脑中动脉瘤出现额叶非功能区梗塞。对照组25例中,3例后交通动脉瘤行孤立术,直接夹闭22例;夹闭不全6例,2例大脑中动脉瘤及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因大面积脑梗塞死亡,2例出现中央区梗塞;3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出现内囊后肢梗塞,2例眼动脉瘤患者出现基底节区大面积梗塞。两组病例预后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型及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直接开颅夹闭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对评估术中载瘤动脉塑形效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能有效预防载瘤动脉狭窄,减少术后脑梗塞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脑内神经递质变化价值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林丽 孙成梅 +1 位作者 戴月 蒋瑞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及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预后良好组(GCS>8分,n=5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及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预后良好组(GCS>8分,n=50)与预后不良组(GCS≤8分,n=29)。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及脑涨落图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上述监测指标。结果预后不良组重度异常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体感诱发电位阳性率、运动诱发电位阳性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递质功率及递质总功率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兴奋抑制指数、血管舒缩指数、运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多项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了解其脑内紊乱程度,从而有利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床旁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立侠 陈芳芳 +2 位作者 朱雪瑞 杨婧昕 张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24期2706-2712,共7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意识障碍患者的GCS评分、脑电图分级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67例急性起病的意识障碍患者分别进行GCS评分、脑电图监测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检查,采用Synek分...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意识障碍患者的GCS评分、脑电图分级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67例急性起病的意识障碍患者分别进行GCS评分、脑电图监测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检查,采用Synek分级标准进行视频脑电分级,随访3个月用GOS量表进行预后评估。结果GCS评分、脑电图分级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N20)与预后具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尤其GCS评分、脑电图分级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重症监护室意识障碍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GCS评分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意识障碍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和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祥 赵锦丽 +4 位作者 葛立可 李凡 孟磊 王仲伟 金保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537-543,共7页
目的比较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和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4)。2组... 目的比较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和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4)。2组患者术前均常规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初步判断出责任血管;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责任血管判断的准确性和疗效,分析术前、术中电生理监测结果与疗效的关系;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判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38例,小脑后下动脉15例,椎基底动脉1例;术中确定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38例,小脑后下动脉14例,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1例,椎基底动脉1例;术前责任血管判断准确率为98.1%(53/54)。观察组患者术前判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34例,小脑后下动脉16例,椎基底动脉2例;术中确定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33例,小脑后下动脉16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1例,椎基底动脉2例;术前责任血管判断准确率为98.0%(51/52)。2组患者术前责任血管判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14,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9%(50/54),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23%(49/52);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P>0.05)。对照组38例患者术中侧方扩散反应(LSR)-1和LSR-2均消失,术后均临床治愈;观察组40例患者术中LSR-1和LSR-2均消失,术后均临床治愈。对照组12例术中LSR-1或者LSR-2完全消失且另一LSR波幅降低50%以上患者中,2例治愈,10例明显缓解;观察组9例LSR-1或者LSR-2完全消失且另一LSR波幅降低50%以上患者中,3例治愈,6例明显缓解。对照组术中LSR-1和LSR-2均未消失4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神经电生理监测 内镜微血管减压术 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武有涛 钟东 +6 位作者 杜伟 夏海坚 吴越 杨佳 董康 蒋宏 杨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6期315-319,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学术等,查找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和单纯显微手术...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学术等,查找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和单纯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或非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运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4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12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显微手术治疗相比,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的肿瘤全切率更高[OR=1.952,95%CI(1.364,2.793),P<0.05];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更优[OR=3.711,95%CI(2.418,5.696),P<0.05];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保护率更佳[OR=4.022,95%CI(2.597,6.228),P<0.05];术后面瘫症状明显改善[OR=8.785,95%CI(4.685,16.747),P<0.05]。结论:与单纯显微手术相比,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肿瘤全切率更高、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更高、术后面神经功能保护率更高,且术后面瘫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神经电生理监测 显微手术 面神经 META分析
下载PDF
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联合神经内镜在颅咽管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君爽 李龙 +2 位作者 陈炼 周锦鹏 景治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联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寻找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经鼻神经内镜切除颅...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联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寻找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经鼻神经内镜切除颅咽管瘤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88.9%)的肿瘤完全切除,2例患者(11.1%)的肿瘤次全切除。6例患者(33.3%)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脊液鼻漏1例、尿崩症2例、发热1例、低血钠1例、甲状腺功能下降1例。结论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通过多图像融合和三维重建原理,联合术中多普勒超声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实时显示病变与邻近血管、神经的空间关系,提高了颅咽管瘤的全切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联合神经内镜在颅咽管瘤手术中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手术效果,并为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 颅咽管瘤 神经内镜 多普勒超声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楚德国 王晶晶 +1 位作者 王欣 李元元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1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HFS)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HF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MVD手术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HFS)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HF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MVD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VD术后神经电生理监测治疗原发性HFS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并发症
下载PDF
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章 范明波 +1 位作者 李梦珠 王雷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例PDPN患者,按DELLON术式行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手术...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例PDPN患者,按DELLON术式行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随访0.5~1年。术前及术后0.5年均行肌电图检查及VAS疼痛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DPN患者行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后0.5年,肌电图检查所松解神经,显示所检测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术后VAS评分(4.6±1.8)分,较术前(8.3±2.6)明显减低(P<0.05)。结论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对PDPN有良好治疗效果,术中电生理监测可有效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作为明确诊断及评价手术疗效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显微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原文传递
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刘明辉 杨新超 +2 位作者 路小奇 田海港 郭效东 《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62-65,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2例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2例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仅接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与实验组(31例,接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基础上给予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手术后1周,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实验组治疗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3.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听力下降率(3.23%)、面瘫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9.35%,1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采用联合技术后显示,责任血管与患者术中所见血管完全一致;微血管减压术中侧方扩散反应(LSR)波形均消失,均能够监测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波,且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acial-MEP)监测下均无报警。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促进治愈率提升,并发症降低,故可在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MVD术对面肌痉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11
作者 孟恩平 马艳 +3 位作者 付旭东 马建 张恒威 李明贺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1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MVD)术对面肌痉挛(HF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H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监测组(39例)。...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MVD)术对面肌痉挛(HF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H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监测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MVD术进行治疗,监测组患者在实施MVD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监测组患者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情况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中的V波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监测组患者在MVD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发现,其中有5例患者LSR波形消失是在进行桥小脑角探测检查时,32例患者是在进行神经减压时消失,其余2例患者直至MVD手术结束LSR波形仍然可见。术后1 d,监测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75,P<0.05)。结论:HFS患者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实施MVD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同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比临床治疗HFS患者时单独采用MVD术进行治疗的方式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微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系统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血压控制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丹 李俊青 +2 位作者 王彦 彭红兵 武清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91-798,共8页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系统(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TCD)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EP)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患者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心肌耗氧及术后认知功能...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系统(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TCD)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EP)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患者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心肌耗氧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择期行CEA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通过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研究组术中根据TCD和SEP联合监测结果指导血压调节工作。收集2组麻醉前(T00),麻醉后10 min(T0)、颈动脉阻断前5 min(T1)、颈动脉阻断前后即刻(T2)、解除颈动脉阻断即刻(T3)及解除颈动脉阻断后1 h(T4)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值和外周动脉收缩压,比较2组术中一般情况(心肌耗氧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发生率和半年后超声复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麻黄碱用量、尼卡地平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心肌耗氧量及术中发生心动过缓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侧Vm与外周动脉收缩压呈波动趋势,研究组Vm与外周动脉收缩压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OCD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反应蛋白、丙二醛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组C反应蛋白、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0例患者中有25例术中阻断颈动脉后,TCD监测提示达到流转标准,其中7例患者同时达SEP波幅下降流转标准,给予转流术操作。TCD监测阳性率高于SEP监测(P<0.05),两种手段共同监测达到转流标准的比例一致性一般(Kappa=0.243,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发生术后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超声检查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文浩 叶敏 +2 位作者 张文波 梁明礼 范伟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定手术方案,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判断减压。观察手术效果并追踪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建模图像发现40例存在微血管压迫,1例未见微血管压迫。未见微血管压迫的1例经术中证实为岩静脉压迫,1例小脑前下动脉经术中证实为小脑上动脉,其余责任血管判定均与术中所见一致。术前建模图像的责任血管判定正确39例,正确率为95%。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100%。术后住院期间1例发生面瘫,1例发生听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直观了解责任血管及周围重要结构解剖情况,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可避免术中减压过度或不充分的情况,两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多模态影像融合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综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召 吴虹刚 张孝礼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017-1019,F0003,共4页
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根部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被微血管压迫后,神经表现出异常兴奋状态,以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症状。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有助于消除局部血管压迫,恢复面部神经的功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 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根部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被微血管压迫后,神经表现出异常兴奋状态,以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症状。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有助于消除局部血管压迫,恢复面部神经的功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关键是责任血管的辨别,分开压迫神经根部的责任血管,解除其对面神经的压迫。神经电生理监测通过识别责任血管、记录面神经支配肌肉判断减压是否到位等功能配合微血管减压术用于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显著。本文就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异常肌反应和Z-L反应(Z-L response,ZLR)联合作用等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应用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时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预后相关因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钫 谢薇 +7 位作者 魏攀 刘兴智 李天贵 曾梦非 肖明 江春 赵柏皓 陈虹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采取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方法,92例STB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治疗后患者的预后结局将其分为良好组57例、不良组35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48 ...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采取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方法,92例STB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治疗后患者的预后结局将其分为良好组57例、不良组35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48 h内的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与STB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EEG中重度异常患者占比74.29%、体感诱发电位阳性患者占比71.43%、运动诱发电位阳性患者占比71.43%,预后良好组患者EEG中重度异常患者占比24.56%、体感诱发电位阳性患者占比33.33%、运动诱发电位阳性患者占比35.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GCS评分<6分、休克、脑疝、EEG中重度异常、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运动诱发电位阳性是STBI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EG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灵敏度为74.29%、特异度为75.44%、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59;体感诱发电位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6.67%、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90;运动诱发电位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4.91%、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82。结论:EEG中重度异常、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运动诱发电位阳性与STBI患者预后恢复不佳关系密切,且EEG预测患者预后恢复不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重症颅脑损伤 预后 脑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术对听神经瘤患者的影响
16
作者 张辉 邓明亮 +1 位作者 李磊 娄飞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1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术对听神经瘤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显微切除术治疗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术对听神经瘤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显微切除术治疗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常规行显微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面神经功能保护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面神经功能Ⅰ级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面部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肿瘤全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护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显微切除术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长节段脊髓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脊髓功能影响因素
17
作者 马木提江·木尔提扎 范雁东 +4 位作者 罗坤 汪永新 孙宏杰 依力亚尔·阿里木江 王凯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 初步探讨长节段脊髓室管膜瘤(范围≥3个椎体水平)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3月—2021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5例长节段脊髓室管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 目的 初步探讨长节段脊髓室管膜瘤(范围≥3个椎体水平)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3月—2021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5例长节段脊髓室管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改良McCormick分级(MMCS)变化,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25例患者均行后正中全椎板入路肿瘤切除术,全切(Ⅰ级)15例(60%),次全切(Ⅱ级)9例(36%),大部分切除(Ⅲ级)1例(4%)。手术前MMCS 1+2级8例(32%),末次随访MMCS 1+2级15例(68.2%),脊髓功能较术前改善者11例(50%),无变化者6例(27.3%),恶化者5例(22.7%)。与脊髓功能正常或轻度障碍(MMCS 1+2级)的患者进行比较,肿瘤头端位于胸10水平以上为术前脊髓功能不良(MMCS>2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7.497,B=2.015)。对改善/稳定组和加重组进行单因素分析提示脊髓空洞(P=0.019)和脊髓水肿(P=0.030)与术后脊髓功能恶化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术前伴有脊髓水肿(OR=13.914,B=2.633)为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伴有脊髓空洞(OR=0.060,B=-2.813)为保护因素。而年龄、性别、手术时长、肿瘤切除程度、病理分级、术中是否脊柱内固定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长节段脊髓室管膜瘤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脊髓功能较术前改善,手术效果满意,但术前伴有脊髓水肿或不伴脊髓空洞的患者术后3个月时脊髓功能状态相对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脊髓功能 显微手术 核磁共振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脑外伤电生理评估问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钟东 唐文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0期16-18,共3页
脑外伤病人伤情演变复杂,准确预测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介绍脑外伤后电生理 监测方面的经验(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短潜伏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地形图、 事件相关电位),为临床上更准确地评估脑外伤的疗效和预后提供更... 脑外伤病人伤情演变复杂,准确预测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介绍脑外伤后电生理 监测方面的经验(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短潜伏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地形图、 事件相关电位),为临床上更准确地评估脑外伤的疗效和预后提供更多的方法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电生理监测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对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振 陈立刚 +1 位作者 文安国 范涤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6期395-397,41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接受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的47例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单纯手术组(n=22)与监测手术组...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接受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的47例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单纯手术组(n=22)与监测手术组(n=2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术后6个月,监测手术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Ⅲ级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可帮助术者在手术中更加安全、有效的操作,更好的保护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盼 周游 郐国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7期643-646,共4页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呈反复发作,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其中微血管压迫学说被大多数学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常用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相关...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呈反复发作,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其中微血管压迫学说被大多数学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常用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微血管减压术的影像学检查、术中监测技术、辅助内镜、垫隔材料和手术切口设计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回顾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发展过程,并对几项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影像学检查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内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