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挑战 被引量:48
1
作者 赵欢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网络社会"的自我存在样态、社会关系样态及主体间互动样态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新样态。"网络空间"作为具有鲜明主权特征的虚拟化"第五空间",...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网络社会"的自我存在样态、社会关系样态及主体间互动样态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新样态。"网络空间"作为具有鲜明主权特征的虚拟化"第五空间",亦已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而话语权的争夺是核心内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演化为全球性安全议题,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域。我国正面临着由网络社会虚拟化无界性特征而衍生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挑战: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控制着互联网的"制网权"和"制信息权",挤压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另一方面,网络负面信息呈放大效应、网络舆论引导力式微,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面临压力。因此,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 话语权 当代挑战
下载PDF
入世以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角色地位变化的实证研究——以社会网络分析为方法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勤 李海勇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89,共11页
文章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网站获取2001年和2010年国际贸易50强之间的进出口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入世10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角色和地位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的点出度、特征向量中心度与核心度都排名第一... 文章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网站获取2001年和2010年国际贸易50强之间的进出口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入世10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角色和地位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的点出度、特征向量中心度与核心度都排名第一,在多维尺度图、国际贸易网络图中也占据中心地位,表明我国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权力不断增强;但点入度、中间中心度和限制度落后于美、德等贸易强国,反映出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尚需进一步提高。文章最后对我国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WTO 社会网络分析 角色 话语权
原文传递
网络流行语的文化批判与话语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周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125,共9页
作为网民集体创造的"全民语言",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变迁的符号化缩影,是当下网络媒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测公众思想情绪动态、了解社会舆情变化的重要窗口。在围观和表达成为大众网络化生存方式的当下,复杂的文字表述被摒... 作为网民集体创造的"全民语言",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变迁的符号化缩影,是当下网络媒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测公众思想情绪动态、了解社会舆情变化的重要窗口。在围观和表达成为大众网络化生存方式的当下,复杂的文字表述被摒弃,代之以高度浓缩的表意方式,这样的造词方式与语言经济学的要求相吻合。网络流行语不仅是网民的语言再创造产物,而且其词语深层的文化表达价值和社会意义值得充分认识。网络流行语的实质是以娱乐方式出现的一种公共话语,它表达了网民对现实的关注,构建起了网民间的文化认同和话语共识,同时也度量了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之间的话语权争夺程度。网络流行语的治理是网络新媒体治理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泛娱乐 狂欢 文化批判 话语权
下载PDF
国际传播新格局下的中国战略选择——技术演进趋势下的范式转变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方兴东 钟祥铭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81,共12页
技术驱动是全球媒体生态和传播格局变革的突出特点。当前全球信息传播主要由传统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社交传播和智能传播四大机制交汇而成。不同机制此消彼长,相互博弈和联动,构成了全球传播格局进程的主旋律。从美国的绝对领导,历经... 技术驱动是全球媒体生态和传播格局变革的突出特点。当前全球信息传播主要由传统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社交传播和智能传播四大机制交汇而成。不同机制此消彼长,相互博弈和联动,构成了全球传播格局进程的主旋律。从美国的绝对领导,历经社交传播机制的冲击,美国依然占据全球超级平台的中心地位,到5G时代所开启的智能媒体新浪潮,以数据和算法驱动的智能传播,呈现出颠覆西方中心固有格局的潜能。在历史性的机遇面前,我们应秉承顺应趋势,互联网优先,创新驱动,自下而上的战略原则,在多重传播机制叠加的、复杂的数字传播背景下,转变思维,制定富有前瞻性的战略与对策,提升中国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传播的博弈,实现对现有“西强东弱”传播格局的颠覆,走出西方中心,推动全球走向一个均衡、公平、公正的传播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数字传播 网络媒体 社交传播 智能传播 话语权
下载PDF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四重“论”域透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26
5
作者 肖唤元 郑晶晶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6,共8页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在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确保网络舆论可管可控,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在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确保网络舆论可管可控,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从话语主题创新、话语载体整合、话语主体构建、话语评价优化四个方面同向发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空间 意识形态 话语权
下载PDF
论“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基于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Twitter传播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汤景泰 星辰 高敬文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65,148,149,共12页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数据挖掘及数据可视化技术,以推特(Twitter)上关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传播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Twitter平台上围绕"一带一路"高峰论坛(BRF)形成的相关议题及其话题子群...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数据挖掘及数据可视化技术,以推特(Twitter)上关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传播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Twitter平台上围绕"一带一路"高峰论坛(BRF)形成的相关议题及其话题子群,从而勾勒出"一带一路"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网络结构。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评估了中国媒体在该话题中的传播效果。同时,本文也探索验证了子群结构与传播效果的相关性。我们认为,传播网络作为控制各类社会网络间信息流的基本结构,与传播效果正相关。因此,中国媒体要想提升"一带一路"话题中的国际影响力,其关键不仅在于要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主动与"一带一路"传播场域中的关键节点和子群进行良性互动,从而进一步提升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社会网络分析 话语权 推特(Twitter)
原文传递
负面舆情、政府回应与话语权重构——基于1711个社交媒体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红波 高新珉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137,共8页
进入全媒体时代,话语权的争夺也从线下的公共领域转移到了线上的社交平台。原有的话语权力体系结构被打破,精英、政府和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被分散,同时公共知识分子和公众群体则呈现话语权的涨势。探寻公众网络参与行为对政府网络话语权... 进入全媒体时代,话语权的争夺也从线下的公共领域转移到了线上的社交平台。原有的话语权力体系结构被打破,精英、政府和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被分散,同时公共知识分子和公众群体则呈现话语权的涨势。探寻公众网络参与行为对政府网络话语权的影响过程,有助于把控"负面舆情"风险。本文以1711个微博舆情事件为研究样本,通过事件数据量化研究及对典型案例的文本情感分析发现,公众对政府事件具有潜在的负面偏好;负面舆情事件的传播存在明显的"破窗效应";公众对政府回应的关注度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此外,网络公众参与行为体现出的评论对象扩大化、舆论主观臆断性、群体感染和言论认同聚集效应等都对政府网络话语权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要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话语权体系,应当重视网络话语权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网络话语权 舆情 政府回应
原文传递
网络论坛的“有限公共性”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冲击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文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75-79,共5页
当前,网络论坛已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所。然而,囿于其公共属性的不完全,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论坛参与者公共理性的缺失,公共言说空间信息把关的缺位,以及公共议题的私人化,导致非主流观点的扩散,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 当前,网络论坛已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所。然而,囿于其公共属性的不完全,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论坛参与者公共理性的缺失,公共言说空间信息把关的缺位,以及公共议题的私人化,导致非主流观点的扩散,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实现其对网络论坛的话语领导,既应提升其自身的理论说服力,也应保持网络论坛的公共属性,抑制自由化观念和极端情绪的蔓延,在广泛的思想互动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论坛 公共理性 信息把关 公共议题 意识形态话语权
下载PDF
逻辑转向与权力共生:从网络流行体看青年网民的集体记忆实践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旭光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8年第3期71-85,共15页
借助特殊的文本构式和传播机制,网络流行体成为一种在线协作式记忆文本,记录着中国网民的现实境遇与集体心态,反映了主体情感和市民生活的深层结构。通过对501位青年网民的经验研究,从流行性语言这一微观层面切入,探究青年网民的集体记... 借助特殊的文本构式和传播机制,网络流行体成为一种在线协作式记忆文本,记录着中国网民的现实境遇与集体心态,反映了主体情感和市民生活的深层结构。通过对501位青年网民的经验研究,从流行性语言这一微观层面切入,探究青年网民的集体记忆实践,可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研究发现,互联网改变了记忆建构的时空边界,使"在线记忆"具有合法性,14个典型的网络流行体进入了青年网民的集体记忆,构成了四类记忆主题,"民本立场"成为其集体记忆的意识形态特征。在集体记忆的建构与书写中,由"人本位"到"事本位"的变化成为互联网时代记忆言说重要的逻辑转向。在此转向中的记忆实践最终搅动着既有的话语格局,昭示着话语民主的可能性,勾勒出权力共生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体 集体记忆 青年网民 话语权力
下载PDF
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兴国 苗存龙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01-105,共5页
现代网络话语风靡,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巨大冲击。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势在必行。其策略有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络中的话语表达能力;二是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题设置的自觉性;三是... 现代网络话语风靡,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巨大冲击。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势在必行。其策略有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络中的话语表达能力;二是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题设置的自觉性;三是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传播力;四是优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建构
下载PDF
中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4
11
作者 冯茜 黄明理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在互联网逐渐成为意识形态竞争主阵地、意识形态表达的主领域的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伴随着各种意识形态倾向的信息在网络空间爆发式增长,发挥着意识形态本身具备的辩护和整合的功能。同时,网络意识形态在发布主体、传播方式、传播目的... 在互联网逐渐成为意识形态竞争主阵地、意识形态表达的主领域的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伴随着各种意识形态倾向的信息在网络空间爆发式增长,发挥着意识形态本身具备的辩护和整合的功能。同时,网络意识形态在发布主体、传播方式、传播目的、社会动员力量等方面也具备新的功能特点。面对非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西方强国的信息霸权,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错等诸多挑战,需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和立场,把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作为执政党的第一领导权,革新网络技术,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宣传队伍,创新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权 挑战
下载PDF
网络时代和谐警民关系的困境与进路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小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研究警民关系的实质是在互联网解构现代社会政治生态和交往习惯的基础上研究警察与群众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在网络时代构建警民关系必须以沟通为起点,以互动、互信为中心,以和谐为最高标准,变公安工作的神秘化为公密...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研究警民关系的实质是在互联网解构现代社会政治生态和交往习惯的基础上研究警察与群众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在网络时代构建警民关系必须以沟通为起点,以互动、互信为中心,以和谐为最高标准,变公安工作的神秘化为公密结合、以公开为主,注重利用宣传工具,维护公众的知情权,提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决断力和沟通力,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形成的扁平化的交往方式,注重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掌握舆论的话语权,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警民关系 话语权 知情权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策略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雄军 苏景荣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6,共5页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既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网络文化引领、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高地的必然举措。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就要把握...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既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网络文化引领、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高地的必然举措。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就要把握网络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还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生成机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特质,最终探索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话语权 建构 策略
下载PDF
现代话语权的时代性变革:内涵、形态及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熊光清 王棋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话语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特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网络话语权的兴起与发展,更进一步推进了现代话语权的时代性变革。现代话语权的转变表现出两种非常明显的形态:一是话语与权力的双... 话语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特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网络话语权的兴起与发展,更进一步推进了现代话语权的时代性变革。现代话语权的转变表现出两种非常明显的形态:一是话语与权力的双向互动,二是权力与权利的相互交融。话语与权力的双向互动体现为,话语是权力的载体和媒介,也包含着权力。同时,话语也是权力的塑造者,能对权力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改造和重塑。话语中权力与权利的相互交融体现为,话语权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权利,权力与权利彼此关联,并深度交融。现代话语权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特征,即现代话语权出现了明显下沉,话语权力结构得以重建;现代话语权内涵更加充实,话语权利实现的条件大为改善;现代话语权表现出强烈的分散性,网络生态治理难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话语权 网络话语权 话语权力 话语权利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表现境遇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9
15
作者 桑雷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权力和权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解析的两个基本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象、场域等发生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力"控制式微,"话语权效"遭遇挑战,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话语权力在场、话... 权力和权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解析的两个基本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象、场域等发生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力"控制式微,"话语权效"遭遇挑战,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话语权力在场、话语权效缺场"的失衡现象。为此,要通过夯实话语主体、创新话语主题、增进话语交锋、强化话语监管,关注并寻求话语权力与话语权效的平衡,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话语权 话语认同
下载PDF
体育赛事的网络媒介传播与国家形象 被引量:8
16
作者 焦英奇 周小青 张秋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4,共6页
如何借助体育赛事的网络媒介传播提升国家形象是一个重要命题。基于传播学及场域与符号等相关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认为:体育赛事借助网络所具有的便捷性和实效性进而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体育类网络语言和符号开始成为新兴... 如何借助体育赛事的网络媒介传播提升国家形象是一个重要命题。基于传播学及场域与符号等相关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认为:体育赛事借助网络所具有的便捷性和实效性进而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体育类网络语言和符号开始成为新兴的网络文化力量,具有时效性、周期性、经济性以及印象性的具体特征;体育赛事的网络传播也开始呈现关注偏向性和性别差异取向的传播特征。对事件本身的报道和评论,媒体背后的种族、政治歧视与价值观主导的舆论攻击,违反奥林匹克精神的报道,运动员道德失范与越轨行为的报道,虚假信息报道等是当今网络媒介对体育赛事负面报道的主要类别。研究进一步认为依靠体育参与者、政府体育管理机构及媒介传播提升国家体育话语权力,建立国家形象定位、借助体育赛事构建营销机制促进国家形象符号的立体传播是借助体育赛事提升国家形象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媒介舆论 网络语言 表情符号 性别差异 体育话语权力 体育明星 负面报道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 被引量:8
17
作者 曹先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14,共5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抓住大数据契机,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需要建构基于主体间性的话语主体;建构体现意识形态性、时代主题性和受众需求性的话语内...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抓住大数据契机,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需要建构基于主体间性的话语主体;建构体现意识形态性、时代主题性和受众需求性的话语内容;建构适合网络时代和全球化背景的言说方式;通过技术和法律手段建构和优化大数据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话语权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探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小环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2-55,60,共5页
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坚持高校主流舆论引导的重要保证。全媒体时代,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加强意识形态强势渗透削弱了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多样化社会思潮影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认同,媒体传... 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坚持高校主流舆论引导的重要保证。全媒体时代,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加强意识形态强势渗透削弱了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多样化社会思潮影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认同,媒体传播格局深刻变化加大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管理的难度。高校要找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构建党管意识形态领导机制,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积极创新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播手段、话语方式和传播渠道,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牢牢掌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 话语权
下载PDF
网络媒介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顾永惠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0-33,共4页
随着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与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要改变。网络媒介传播即时性、传播价值多元化以及信息传播泛娱乐化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随着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与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要改变。网络媒介传播即时性、传播价值多元化以及信息传播泛娱乐化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而网络媒介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彰显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影响力,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推进话语方式转变、推动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融合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驾驭能力等,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介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下载PDF
网络话语权评价理论框架构建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蓉英 王筱宇 +1 位作者 常茹茹 李新来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28,88,共7页
[目的/意义]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环境的变化,使得网络话语的发布、传播等也发生着深刻变化,网络话语主体具有平民化的特征,对国家话语机构的话语权地位产生影响。进行网络话语权评价的研究,有利于明确影响网络话语权大小的决定因素,对提... [目的/意义]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环境的变化,使得网络话语的发布、传播等也发生着深刻变化,网络话语主体具有平民化的特征,对国家话语机构的话语权地位产生影响。进行网络话语权评价的研究,有利于明确影响网络话语权大小的决定因素,对提升国家舆论机构的网络话语权、改善网络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对网络话语权的内涵进行了深刻探究,分析了网络话语权的产生过程;其次,结合信息计量学和评价理论,对网络话语权的特点以及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最后,确定网络话语权评价一级指标为网络引领力、网络传播力和网络影响影响力这3个指标。[结果/结论]根据以上研究,构建出网络话语权评价研究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话语权 话语权评价 话语权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