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和CFNB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periarticular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PLIA)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0例,...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和CFNB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periarticular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PLIA)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CFNB组(n=50)和CFNB联合PLIA组(简称PLIA组,n=50),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在术后各时点记录静息及被动运动时患侧膝关节前、后部VAS评分。记录术后患者被动屈膝90°时间、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72 h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结果:术后静息时膝关节前部VAS评分在各时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膝关节后部VAS评分在术后4、8、12、24 h时PLIA组明显低于CFNB组(P<0.05)。被动运动时PLIA组膝关节前部VAS评分在术后24 h明显低于CFNB组(P<0.05),膝关节后部VAS评分在术后12、24 h明显低于CFNB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72 h 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FNB组比较,PLIA组被动屈膝90°时间和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CFNB联合PLIA镇痛可以降低术后膝关节后部疼痛评分,减少被动运动疼痛,缩短被动屈膝90°时间,改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对照比较全身麻醉与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排尿方式的影响,为临床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行骨科手术治疗下肢骨折的112例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合该次...目的对照比较全身麻醉与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排尿方式的影响,为临床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行骨科手术治疗下肢骨折的112例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合该次研究课题设计对照实验,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下肢骨折患者均分成采用全身麻醉方式的对照组与神经外周阻滞麻醉方式的观察组。以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作为术后镇痛效果评估依据,分别统计两组术后6、12、24、48 h4个时间点所对应的VAS评分并行组间比较,计算两组患者自行排尿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明显要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6,t=5.071,t=7.215,t=9.283,P<0.05)。观察组术后自行排尿得的患者有39例(69.6%)明显多于对照组41.1%(23/56)(x^2=7.058,P<0.05)。结论兼具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与尽早恢复患者正常排尿应用优势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十分适用,值得临床优先考虑使用。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与传统一点法应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评估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拟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急诊病人,随机分为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组(Variable post...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与传统一点法应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评估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拟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急诊病人,随机分为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组(Variable posture and angle two-point method,VTP组,n=50)和传统一点法组(The traditional one point method,TOP组,n=50),分别采用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和传统一点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皆采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45 mL。阻滞后观察对肘部远端5支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臂丛阻滞成功被定义为注射20min后,肘部远端5支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完全,比较两组在臂丛阻滞成功率、时效、止血带耐受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VTP组阻滞成功率要高于TOP组(92.0%对74.0%,P<0.05),VTP肌皮神经和桡神经的阻滞成功率显著高于TOP组(P值分别为0.017和0.021)。VTP组起效、达到阻滞完善的时间明显短于TOP组(P<0.05),VTP组手术等待时间明显短于TOP组(P<0.05)。VTP组较TOP组病人能较好的耐受止血带痛(P<0.05)。结论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是一种良好的阻滞方法,较传统一点法更为有效。其优点为较好的阻滞桡神经和肌皮神经,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和外科医师等待时间,对急诊手术具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病人止血带不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和CFNB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periarticular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PLIA)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CFNB组(n=50)和CFNB联合PLIA组(简称PLIA组,n=50),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在术后各时点记录静息及被动运动时患侧膝关节前、后部VAS评分。记录术后患者被动屈膝90°时间、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72 h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结果:术后静息时膝关节前部VAS评分在各时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膝关节后部VAS评分在术后4、8、12、24 h时PLIA组明显低于CFNB组(P<0.05)。被动运动时PLIA组膝关节前部VAS评分在术后24 h明显低于CFNB组(P<0.05),膝关节后部VAS评分在术后12、24 h明显低于CFNB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72 h 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FNB组比较,PLIA组被动屈膝90°时间和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CFNB联合PLIA镇痛可以降低术后膝关节后部疼痛评分,减少被动运动疼痛,缩短被动屈膝90°时间,改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
文摘目的对照比较全身麻醉与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排尿方式的影响,为临床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行骨科手术治疗下肢骨折的112例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合该次研究课题设计对照实验,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下肢骨折患者均分成采用全身麻醉方式的对照组与神经外周阻滞麻醉方式的观察组。以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作为术后镇痛效果评估依据,分别统计两组术后6、12、24、48 h4个时间点所对应的VAS评分并行组间比较,计算两组患者自行排尿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明显要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6,t=5.071,t=7.215,t=9.283,P<0.05)。观察组术后自行排尿得的患者有39例(69.6%)明显多于对照组41.1%(23/56)(x^2=7.058,P<0.05)。结论兼具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与尽早恢复患者正常排尿应用优势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十分适用,值得临床优先考虑使用。
文摘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与传统一点法应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评估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拟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急诊病人,随机分为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组(Variable posture and angle two-point method,VTP组,n=50)和传统一点法组(The traditional one point method,TOP组,n=50),分别采用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和传统一点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皆采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45 mL。阻滞后观察对肘部远端5支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臂丛阻滞成功被定义为注射20min后,肘部远端5支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完全,比较两组在臂丛阻滞成功率、时效、止血带耐受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VTP组阻滞成功率要高于TOP组(92.0%对74.0%,P<0.05),VTP肌皮神经和桡神经的阻滞成功率显著高于TOP组(P值分别为0.017和0.021)。VTP组起效、达到阻滞完善的时间明显短于TOP组(P<0.05),VTP组手术等待时间明显短于TOP组(P<0.05)。VTP组较TOP组病人能较好的耐受止血带痛(P<0.05)。结论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是一种良好的阻滞方法,较传统一点法更为有效。其优点为较好的阻滞桡神经和肌皮神经,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和外科医师等待时间,对急诊手术具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病人止血带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