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62
1
作者 钟剑平 何绍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神经阻滞组术中、术后均采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术中、术后分别采用单纯...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神经阻滞组术中、术后均采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术中、术后分别采用单纯插管全麻、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诱导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30 min(T3)、手术结束时(T3)及术后30 min(T4)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神经阻滞组T1~T4时刻收缩压、舒张、心率与T0时刻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T1时刻起,两组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均不同程度升高,而神经阻滞组T1~T4时刻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2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 VAS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超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应激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2
作者 楼洁 陈彩艳 沈文生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4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联合组(n=32)采用全身麻醉联合B超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4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联合组(n=32)采用全身麻醉联合B超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状态、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及苏醒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T_2时刻,联合组和对照组HR、MAP均较T_1时刻明显下降(P<0.05),T_3~T_5时刻,联合组HR、MAP均与T_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均明显高于T_1时刻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联合组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行下肢骨折手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镇痛药物用量,促进早期苏醒和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神经阻滞 下肢骨折手术
下载PDF
局麻药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敏 施震 +1 位作者 胡光俊 陶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组(Ⅰ组)和相同容量浓度阻滞组(Ⅱ组)。Ⅰ组患者坐骨神...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组(Ⅰ组)和相同容量浓度阻滞组(Ⅱ组)。Ⅰ组患者坐骨神经给予1.5%利多卡因10 ml+0.75%罗哌卡因10 ml,腰丛给予1%利多卡因15 ml+0.3%罗哌卡因25 ml;Ⅱ组坐骨神经和腰丛均给予0.6%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混合液25 ml。观察并记录坐骨神经和腰丛神经支配区域针刺感觉消失时间、趾跖曲和背曲运动消失时间、屈膝运动消失时间和抬腿运动消失时间。结果Ⅰ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坐骨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腰丛起效时间与I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趾跖曲和背曲运动消失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屈膝运动消失时间和抬腿运动消失时间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能够获得更高的阻滞成功率及更短的起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容量 浓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射频热凝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文传兵 杜宇 代月娥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术加神经阻滞治疗胸背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RF组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射频热凝加神经阻滞组,NB组为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术加神经阻滞治疗胸背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RF组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射频热凝加神经阻滞组,NB组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即刻、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VAS评分、PSQI总分、焦虑、抑郁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1周、1个月,两组的VAS评分、PSQI总分、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RF组的VAS评分优于N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气胸、呼吸困难、血气胸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射频热凝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胸背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且中长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阻滞 射频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的围术期应用进展
5
作者 林道艺 叶鹏 +3 位作者 龚灿生 王丹凤 郑艇 郑晓春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57-660,共4页
由Forero等提出的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势而受到关注。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本综述主要介绍了ESPB的解剖基础、可能的作用机制、常用的... 由Forero等提出的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势而受到关注。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本综述主要介绍了ESPB的解剖基础、可能的作用机制、常用的操作方法以及围术期的临床应用,并从ESPB的优缺点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出发,为医师在围术期对ESPB的选择与ESPB未来发展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神经阻滞 围术期应用 镇痛方法
下载PDF
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预防50岁以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唐挺 步怀恩 +4 位作者 贾敏 郗艳国 徐嵩淼 李璐 张玉环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目的评价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对预防50岁以上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CNKI、CBM、Wan Fang和VIP(从建库至2015年10月),纳入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或椎旁神经阻滞与空... 目的评价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对预防50岁以上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CNKI、CBM、Wan Fang和VIP(从建库至2015年10月),纳入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或椎旁神经阻滞与空白或安慰剂对照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可结合或不结合基础治疗。由2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k标准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合计1 3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6个月时PHN的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RR=0.39,95%CI(0.16,0.94)];除对照组出现1例严重不良反应外,其余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基于目前的证据,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预防或降低50岁以上患者PHN的发生率,且安全较好,但尚缺乏更多高质量的研究,目前还不能得到更为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夹脊穴 糖皮质激素 神经阻滞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罗哌卡因PLGA微球在小鼠坐骨神经旁的缓释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田洪居 陈仲清 +1 位作者 刘永前 刘玲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PLGA微球(ROP-PLGA-MS)在小鼠坐骨神经旁的缓释作用。方法:昆明小鼠110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给药侧坐骨神经旁分别植入ROP-PLGA-MS和罗哌卡因PL-GA空白微球混合物(ROP/PLGA-MS);对照侧均植入PLGA空白微球(PLGA-MS),...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PLGA微球(ROP-PLGA-MS)在小鼠坐骨神经旁的缓释作用。方法:昆明小鼠110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给药侧坐骨神经旁分别植入ROP-PLGA-MS和罗哌卡因PL-GA空白微球混合物(ROP/PLGA-MS);对照侧均植入PLGA空白微球(PLGA-MS),建立动物模型(每侧植药量800mg/Kg)。各组小鼠均随机分11组(n=5),分布于给药后5min、15min、30min、1h、2h、3h、4h、10h、18h、30h、48h时间点,采用热踏板法及4-point scale评分测定坐骨神经阻滞时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结果:两组小鼠坐骨神经阻滞结果发现A组的局麻药阻滞时间较B组延长约10倍。血药浓度变化显示:A组3h后测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相对平稳,达到峰值时间晚,峰值(Cmax)=129.80±259.70ng/ml,且血药浓度一直维持较低水平。B组在5min时血浆即可测及较高浓度罗哌卡因,并迅速达到Cmax=1559.00±123.39ng/ml,其后快速下降。结论:ROP-PLGA-MS在小鼠体内具有缓释作用,有效延长罗哌卡因时效,且血药浓度低,毒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罗哌卡因PLGA微球 植入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下载PDF
瑞芬太尼预防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夏书江 张庆梅 +1 位作者 郭春年 夏晓琼 《安徽医学》 2014年第7期910-913,共4页
目的观察辅助使用瑞芬太尼、度氟合剂防治颈丛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瑞芬太尼组):切皮后先给瑞芬太尼0.05~0.08μg/kg做为负荷量(注射时... 目的观察辅助使用瑞芬太尼、度氟合剂防治颈丛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瑞芬太尼组):切皮后先给瑞芬太尼0.05~0.08μg/kg做为负荷量(注射时间不小于1分钟),然后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术中根据情况调整注射剂量。B组(瑞芬太尼和度氟合剂联合组):消毒皮肤时静注度氟合剂1/2量(杜冷丁50 mg、氟哌利多2.5 mg),分离颈白线时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术中根据情况调整瑞芬太尼输注速度。C组(度氟合剂组):消毒皮肤时静注度冷丁1 mg/kg,氟哌利多0.05 mg/kg。术中出现牵拉反应明显时,追加度冷丁或芬太尼。A、B两组在皮肤缝合前停注瑞芬太尼。结果 C组患者手术后血压、心率明显升高,尤其分离甲状腺时,升高更为明显,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与C组比较,手术后及牵拉甲状腺时,血压、心率升高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牵拉甲状腺或其上极时疼痛较为明显,虽然增加了镇痛剂,也不能完全抑制疼痛,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结束时,Ramsay评分较低,而VPS评分较高,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输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的牵拉反应,若与小剂量的度氟合剂联合使用,瑞芬太尼剂量明显减少,安全性更高,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度氟合剂 神经阻滞 甲状腺
下载PDF
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析哲 孙义 +5 位作者 卜洪庆 马淑敏 周琪 宋雅丽 宋健楠 池钢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5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人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并发症的比较。方法:ASAⅠ~Ⅲ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6例,年龄65~85岁,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组)、神经阻滞组(NB组)。NB组又分两个亚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S...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人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并发症的比较。方法:ASAⅠ~Ⅲ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6例,年龄65~85岁,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组)、神经阻滞组(NB组)。NB组又分两个亚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S+F组)和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组(F+L组),每组22例。S+F组、F+L组应用了神经刺激器定位进行神经阻滞,膝关节以下手术采用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髋关节和股骨干部位手术采用坐骨神经加腰丛阻滞。E组于L3,L4间隙穿刺,间断给利多卡因维持麻醉,平面控制在T10。记录各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15、306、0 min、术毕无创血压(BP)、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针刺法),术后随访镇痛维持时间,患者运动阻滞时间;观察术中局麻药中毒、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尿潴留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效果按“临床麻醉管理与技术规范”神经阻滞评级标准评定。结果:神经阻滞组血液动力学稳定,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术后并发症少,镇痛维持时间长。结论:神经阻滞用于单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术中循环功能稳定,阻滞效果完善,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术后可以早期活动,术后康复快,是一种安全而经济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 单侧下肢手术
下载PDF
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评价
10
作者 黄宇 孟岚 +1 位作者 周锐 罗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7期2971-2974,共4页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51例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病特点,比较复方阿片类药物和颈部神经阻滞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NRS),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5...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51例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病特点,比较复方阿片类药物和颈部神经阻滞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NRS),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51例患者头痛的发生时间为术后(5.5±2.0)d,其中131例(86.8%)为单侧疼痛,127例(84.1%)可由颈部活动诱发颈源性头痛,118例(78.1%)颈部活动受限。124例患者接受复方阿片类药物治疗,其中85例(68.5%)患者治疗前NRS为(8.01±0.82)分,治疗后M(Q_(1),Q_(3))降为2.0(1.0,3.0)分(P<0.001)。39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接受了颈部神经阻滞,在接受神经阻滞前后NRS分别为(7.49±1.12)分和2.0(1.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7例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接受了颈部神经阻滞,治疗前后NRS分别为(9.0±0.9)分和1.0(1.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受药物治疗的124例患者中,14例(11.3%)出现轻度头晕、恶心,停药后缓解,未发现其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接受神经阻滞的患者均未发现神经阻滞操作相关并发症。本研究显示,复方阿片类药物对大多数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颈部神经阻滞对于复方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及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 复方阿片类药物 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11
作者 杨栋栋 龚晓毅 +3 位作者 乔长青 叶霞 王亚祥 段瑞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3年第9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3年3月在南京江北医院行择期股骨颈骨折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3%罗... 目的探讨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3年3月在南京江北医院行择期股骨颈骨折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3%罗哌卡因30 mL阻滞,观察组给予0.3%罗哌卡因30 mL联合右美托咪定1μg/kg阻滞。比较两组阻滞前、摆放体位时、术后6 h、术后12 h的疼痛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2 d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阻滞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摆放体位时、术后6 h、术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具有较好的围术期镇痛效果,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 手术治疗 镇痛 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效果
原文传递
围术期肌松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珺涵 叶继伦 张旭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0年第3期231-235,275,共6页
肌松监测是目前临床麻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研究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梳理关于肌松监测的发展历史、检测原理、多种电刺激模式以及多种检测方式,综述并分析了各种检测方式的优缺点及应用现状,为定量评估神经阻滞程度及在麻醉中应用的肌... 肌松监测是目前临床麻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研究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梳理关于肌松监测的发展历史、检测原理、多种电刺激模式以及多种检测方式,综述并分析了各种检测方式的优缺点及应用现状,为定量评估神经阻滞程度及在麻醉中应用的肌松监测仪器设计提供技术研究方向。同时,提倡临床医生尽可能地在围术期使用定量肌松监测仪,合理地指导肌松药的使用,降低肌松残余作用而引起并发症的风险,为评估患者的肌松状态提供更为科学精确的数字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监测 定量评估 肌松残余 神经阻滞 电刺激
下载PDF
两种颈丛阻滞方法对锁骨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申山 黄绍农 +2 位作者 王显春 陈建颜 卢健芳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颈丛阻滞方法对锁骨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锁骨中段骨折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接受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第一组病人麻醉的方法是行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颈丛阻滞方法对锁骨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锁骨中段骨折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接受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第一组病人麻醉的方法是行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Ⅰ组)。用2%利多卡因10mL和0.75%罗哌卡因10mL混合成20mL,内含1∶200000肾上腺素,取10mL行颈深丛阻滞,另10mL行颈浅丛阻滞。第二组病人颈丛阻滞的方法是肌间沟法(Ⅱ组)。用上述20mL混合液直接在肌间沟的顶点内注射从而一次性阻滞颈神经丛。观察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麻醉镇痛效果不佳者追加局麻药或改行全身麻醉并终止连续VAS评分。结果:Ⅱ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肌间沟法颈丛阻滞麻醉对锁骨手术非肥胖成年病人手术镇痛效果优于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但其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丛阻滞 麻醉 神经阻滞 并发症 锁骨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指导实施下肢神经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宣林娜 刁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48-650,共3页
目的 比较在神经刺激器指导下实施不同下肢神经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18~58岁股骨下段以下的下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组(N1组)、坐骨神经加股神经加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组(N2组)、坐骨... 目的 比较在神经刺激器指导下实施不同下肢神经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18~58岁股骨下段以下的下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组(N1组)、坐骨神经加股神经加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组(N2组)、坐骨神经加腰大肌肌间沟阻滞组(N3组)与脊麻组(S组).用不同电流强度刺激指导穿刺,比较神经阻滞的起效和持续时间、阻滞的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N2、N3组止血带反应明显轻于N1与S组.N1、N2和N3组的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长于S组(P<0.01).电流的强度与起效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神经刺激器电流强度在0.25~0.30 mA时麻醉效果满意.坐骨神经加股神经加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腰大肌肌间沟阻滞用于股骨下段以下的下肢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适用于股骨下段以下短小手术,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综合医院疼痛门诊镇痛治疗及用药情况
15
作者 楼亚玲 钱晓东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591-594,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各类镇痛药物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疼痛门诊接受疼痛治疗患者的基础信息,分析统计处方信息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诊断以及用药情况等。结果通过对... 目的了解医院各类镇痛药物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疼痛门诊接受疼痛治疗患者的基础信息,分析统计处方信息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诊断以及用药情况等。结果通过对2868例患者基础信息分析发现,镇痛和/或辅助性镇痛药物处方数量与年龄、疼痛分类有关(P<0.05),与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根据药理作用对镇痛药和/或辅助性镇痛药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镇痛和/或辅助性镇痛药物中非甾体抗炎药、血管活性药物及肌肉松弛剂使用占总处方数量的79.65%,其中乙哌立松、依托考昔及美洛昔康使用频次较高;癌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腰痛及下肢疼痛所需费用较高,分别为(301.41±557.74)、(107.01±159.52)和(97.13±72.99)元。不同的镇痛治疗方案均可获得较好的疼痛缓解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疼痛门诊镇痛和/或辅助性镇痛药物选择较为合理,就诊疼痛门诊的患者通过综合治疗或镇痛药物单独使用均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门诊 镇痛药 神经阻滞 体外冲击波
原文传递
神经阻滞联合毫米波治疗头面部急性重度带状疱疹性疼痛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芳 阎桂琴 +2 位作者 宋建聪 白莺 韩如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毫米波综合治疗对头面部急性重度带状疱疹疼痛的效果。方法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伴重度疼痛患者4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类固醇激素神经阻滞与毫米波合用)和对照组(单纯类固醇激素神经阻滞),每组21例。同时,两组均常规...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毫米波综合治疗对头面部急性重度带状疱疹疼痛的效果。方法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伴重度疼痛患者4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类固醇激素神经阻滞与毫米波合用)和对照组(单纯类固醇激素神经阻滞),每组21例。同时,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4和30d疼痛数字评分(NRS)、止疱和结痂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NRS均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神经阻滞可迅速控制急性重度头面部带状疱疹疼痛,联合毫米波治疗可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阻滞 毫米波
下载PDF
长期阻滞兔臂丛神经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王平 刘晓亮 +3 位作者 张汉湘 周和平 刘际童 牟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3-176,共4页
为观察长期应用利多卡因是否造成神经纤维的永久性损害,并探讨该方法对慢性疼痛治疗的可行性。我们用利多卡因行兔臂丛神经阻滞长达2 个月。选用12只兔,局麻下解剖出双侧臂丛神经,直视下埋置体内药物灌注器,一侧作实验组,注射1... 为观察长期应用利多卡因是否造成神经纤维的永久性损害,并探讨该方法对慢性疼痛治疗的可行性。我们用利多卡因行兔臂丛神经阻滞长达2 个月。选用12只兔,局麻下解剖出双侧臂丛神经,直视下埋置体内药物灌注器,一侧作实验组,注射1 % 利多卡因;另一侧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两次共两个月。每次注射前、后通过针刺、步态,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和恢复情况。每三周监测一次肌电图。两个月后停药。继续观察半月后处死动物,取出臂丛神经纤维一段,通过光镜、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功能及病理学上均无明显的神经损害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神经阻滞 利多卡因
下载PDF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18
作者 桑本玲 李家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45-950,共6页
目的比较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静脉全身麻醉用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民航总医院麻醉科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对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行股骨粗隆... 目的比较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静脉全身麻醉用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民航总医院麻醉科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对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行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15例(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15例(静脉全身麻醉组),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T0)、术中[切皮即刻(T1),手术开始后15min(T2)、30min(T3)、45min(T4)]及术后[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组患者术毕5min或静脉全身麻醉组患者拔出喉罩5min后(T5)、术后人恢复室30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1、麻醉前及术后患者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观察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入恢复室至改良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及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疼痛开始时间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全身麻醉组患者T1、T2、T3、T4的MAP和HR低于T0、T5、T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全身麻醉组比较,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组患者T1、T2、T3、T4的MAP和HR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全身麻醉组比较,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组患者术后OAA/S评分较高(4.3±0.8 vs 53.6±0.8),且静脉全身麻醉组患者T6的OAA/S评分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全身麻醉组比较,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较少,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较短,术后开始疼痛时间较长,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36%vs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 丙泊酚 高龄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善愈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 被引量:49
19
作者 陈杰 申英末 +3 位作者 刘素君 王明刚 那冬鸣 王帆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8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善愈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疗效。方法对15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局部神阻滞麻醉下的善愈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日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平均... 目的探讨善愈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疗效。方法对15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局部神阻滞麻醉下的善愈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日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平均25 min。所有患者手术后疼痛轻微,未使用术后止痛药,术后未出现尿潴留和阴囊浆液肿,无切口感染和切口下血肿,无术后慢性疼痛,平均住院3 d,平均手术费用4266元。平均随访16个月,无复发,异物感不明显。结论善愈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疝环或腹横筋膜缺损较大及复发的腹股沟疝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外科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原文传递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 被引量:42
20
作者 陈杰 那冬鸣 申英末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7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疝装置、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及网塞和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大号自主成型补片作为疝修补材料,对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172... 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疝装置、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及网塞和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大号自主成型补片作为疝修补材料,对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1723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局部神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日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8 min,未出现尿潴留,阴囊浆液肿46例。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3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下血肿14例,术后慢性疼痛5例,平均住院日3 d,平均手术费用4766元。平均随访45个月,复发4例,异物感不明显。结论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疝环或腹横筋膜缺损较大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外科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