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西边界带深部构造:地电学证据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财 杨宝俊 +5 位作者 王兆国 王典 冯晅 鹿琪 刘洋 王世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1-406,共6页
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综合研究了松辽盆地西、东边界的构造特征.在由广角地震波速分布所得到的认识基础上,本文利用松辽盆地西边界带附近新实施的大地电磁测深(MT)(约470 km 42个测点)剖面,经过数据处理的二维电性分布,更为详细地表达... 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综合研究了松辽盆地西、东边界的构造特征.在由广角地震波速分布所得到的认识基础上,本文利用松辽盆地西边界带附近新实施的大地电磁测深(MT)(约470 km 42个测点)剖面,经过数据处理的二维电性分布,更为详细地表达了西边界带深部构造特征.与满绥断面研究相近的结果是西边界带的断裂构造表现为作为盆地西边界的嫩江断裂,在地表附近与黑河贺根山缝合带断裂叠加在一起,于深几公里以下两条断裂分开,缝合带断裂西倾并穿过地壳,嫩江断裂东倾而且可能不超壳.本次研究与满绥断面研究不同点是两条断裂分开部位之下的构造表现.由于兴安微板块与松嫩微板块间碰撞、焊合以及边界断裂走滑等复杂区域应力场作用,留存的岩石圈残片被分割在嫩江断裂两侧.所建立的地质一地球物理解释模型提供了西边界带可能的构造地质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西边界带 嫩江断裂 牙克石-林甸大地电磁(MT)剖面 深部构造 电性结构
下载PDF
基于地球物理数据融合的大兴安岭中段东缘地壳结构研究
2
作者 赵维俊 秦涛 +6 位作者 李建平 肖锋 韩江涛 荣幸 郭宝东 葛欢 牛兴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64-2083,共20页
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兴安地块和松辽锡林浩特地块被晚古生代贺根山-黑河缝合带分开。随后,大兴安岭与松辽盆地被中新生代嫩江-八里罕断裂分开。在大兴安岭中段,这两构造带的位置及板块拼合时间尚不明确。为研究大兴安岭中段东缘重要构... 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兴安地块和松辽锡林浩特地块被晚古生代贺根山-黑河缝合带分开。随后,大兴安岭与松辽盆地被中新生代嫩江-八里罕断裂分开。在大兴安岭中段,这两构造带的位置及板块拼合时间尚不明确。为研究大兴安岭中段东缘重要构造断裂、构造单元及结晶基底属性特征,在扎兰屯-阿荣旗地区采集处理一条长60 km的重力、磁法和大地电磁数据,重新处理了1:20万扎兰屯幅、阿荣旗幅区域布格重力异常数据。通过多种地球物理数据融合,解译了7条重要断裂,其中庞家街断裂和红星断裂是控制贺根山-黑河缝合带的深大断裂。北西向阿伦河断裂为深大断裂,至少切割到中地壳。发现了两个中地壳低阻带,其中C2异常解释为贺根山-黑河缝合带。通过1:25万阿荣旗幅地质填图资料,证实了地球物理数据融合的推断结果,为大兴安岭中段东缘构造带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根山-黑河缝合带 嫩江断裂 兴安地块 松嫩地块 大地电磁 重力 磁法 数据融合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缘断裂带中花岗质糜棱岩的锆石SHRIMP和云母氩-氩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常青 李娟 +4 位作者 金巍 周建波 施璐 崔芳华 韩晓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9-363,共15页
松辽盆地西缘发育大型的北北东走向韧性断裂带,该韧性断裂带的性质、活动时限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对松辽盆地构造成因的认识以及松辽盆地西缘油气勘探开发的进展。腾克、金星及嘎拉山地区是松辽盆地西缘韧性断裂带的代表性出露区,主体... 松辽盆地西缘发育大型的北北东走向韧性断裂带,该韧性断裂带的性质、活动时限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对松辽盆地构造成因的认识以及松辽盆地西缘油气勘探开发的进展。腾克、金星及嘎拉山地区是松辽盆地西缘韧性断裂带的代表性出露区,主体岩石组合为条带状花岗质糜棱岩、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等。腾克、金星及嘎拉山地区发育一组糜棱面理和线理,其中面理为110°~135°∠45°~65°、线理为倾伏向10°~25°,倾伏角10°~35°;其运动性质均显示左行走滑特征。确定韧性断裂带活动时限的样品采自构造带内花岗质糜棱岩的锆石和同变形云母,其中锆石SHRIMP谐和年龄为296.9~299.4 Ma;黑云母40 Ar-39Ar年龄为(123.0±0.7)Ma,白云母的40 Ar-39 Ar年龄为(124.4±0.9)Ma。松辽盆地西缘韧性断裂带应该属于嫩江断裂带的北段。年龄结果表明该韧性断裂带中花岗岩侵位于晚石炭世,大型北北东向韧性构造变形发生于早白垩世。腾克—金星—嘎拉山剪切带控制松辽盆地西缘,同时表明松辽盆地在早白垩世经历了走滑挤压盆地演化阶段,这种大型北北东向韧性断裂带的形成可能与当时西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发生转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糜棱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云母40Ar-39Ar年龄 松辽盆地 嫩江断裂
下载PDF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古生代构造单元及其地质演化 被引量:42
4
作者 叶茂 张世红 吴福元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41-245,共5页
额尔古纳-兴安地体(ET)、松嫩-张广才岭地体(ST)、佳木斯地体(ST)是断面域古生代具有独立发展演化历史的地质构造单元,ET与西伯利亚地台具有亲缘性,ST-JT与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台均无亲缘关系;ST与JT、ET与... 额尔古纳-兴安地体(ET)、松嫩-张广才岭地体(ST)、佳木斯地体(ST)是断面域古生代具有独立发展演化历史的地质构造单元,ET与西伯利亚地台具有亲缘性,ST-JT与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台均无亲缘关系;ST与JT、ET与ST-JT分别沿牡丹江和嫩江断裂拼贴,最终形成统一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体 地质演化 构造单元 古生代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嫩江断裂带中段的深部几何形态与地壳形变 被引量:7
5
作者 熊小松 高锐 +3 位作者 侯贺晟 李文辉 李洪强 刘城先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4-705,共12页
嫩江断裂带对探讨松辽盆地的演化、与大兴安岭的盆山耦合关系以及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归属问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嫩江断裂带中段的深部几何形态,表明它目前呈花状构造样式;它也并非松辽盆地内部的拆... 嫩江断裂带对探讨松辽盆地的演化、与大兴安岭的盆山耦合关系以及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归属问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嫩江断裂带中段的深部几何形态,表明它目前呈花状构造样式;它也并非松辽盆地内部的拆离断层,而是一条超壳断裂,控制了大兴安岭的物质东移和松辽盆地的中生代沉积;现今的嫩江断裂带同晚古生代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的嫩江构造拼贴带并没有继承性关系;莫霍面可能在后期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滑脱层的作用,致使向西俯冲的地幔体向东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断裂带 深地震反射剖面 几何形态 超壳断裂
下载PDF
嫩江断裂带北段的第四纪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殷娜 余中元 +3 位作者 周兆军 王鹤 李莹甄 赵斌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嫩江断裂带是松辽盆地的西边界断裂,但受第四系强覆盖等研究条件的限制,前人对该断裂第四纪构造活动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该断裂带北段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并综合大地电磁测深和纵波速度结构等结果,初步研究了嫩江断裂带北段的第四纪活... 嫩江断裂带是松辽盆地的西边界断裂,但受第四系强覆盖等研究条件的限制,前人对该断裂第四纪构造活动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该断裂带北段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并综合大地电磁测深和纵波速度结构等结果,初步研究了嫩江断裂带北段的第四纪活动特征。调查发现,该断裂北段主要发育地貌陡坎、基岩滑坡、地层揉皱变形、近垂直擦痕、基岩崩塌与线性断塞塘等特征。探槽古地震研究揭示断裂带北段在(80.9±4.6)—(62.9±2.3)ka BP曾发生1次古地震事件,运动方式为正断,垂直位移量约1.5m,震级约为MS 7.1—7.3,断裂在晚更新世曾发生过强烈活动。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了解该断裂和松辽盆地的第四纪构造变形过程,并为评价该断裂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潜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断裂带北段 晚更新世 活动特征
下载PDF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岭下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被引量:34
7
作者 韩国卿 刘永江 +5 位作者 温泉波 邹运鑫 梁道俊 赵英利 李伟 赵立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7-405,共9页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为松辽盆地的西缘控盆断裂。断裂带传统认识上被认为是一条NNE向的深大断裂,其性质为正断层或拆离断层。笔者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在断裂带中南段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发现韧性剪...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为松辽盆地的西缘控盆断裂。断裂带传统认识上被认为是一条NNE向的深大断裂,其性质为正断层或拆离断层。笔者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在断裂带中南段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发现韧性剪切带,通过对该韧性剪切带构造要素系统测量和统计、显微构造观察、有限应变测量、石英组构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和古应力值测量,明确了岭下剪切带变形程度为初糜棱岩-糜棱岩、石英组构以低温底面组构为主,滑移系为{0001},变形温度在400℃左右的变形特征,并初步认为嫩江一八里罕断裂带曾经历左旋走滑变形阶段;结合断裂带相关年代学资料,确定走滑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134~113Ma),其形成机制与西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运动与NWW向NNW转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 岭下地区 韧性剪切带 构造变形 EBSD 左行走滑
下载PDF
西拉木伦河断裂在松辽盆地下部的延伸 被引量:14
8
作者 韩国卿 刘永江 +4 位作者 金巍 温泉波 李伟 梁琛岳 梁道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0-1020,共11页
西拉木伦河断裂作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缝合线,其西段的展布较为明确,但其东段尤其是在松辽盆地下部的延伸一直没有定论。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西部边界嫩江—八里罕断裂、中央断裂构造性质的研究,证实它们都具有左行走滑剪切... 西拉木伦河断裂作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缝合线,其西段的展布较为明确,但其东段尤其是在松辽盆地下部的延伸一直没有定论。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西部边界嫩江—八里罕断裂、中央断裂构造性质的研究,证实它们都具有左行走滑剪切的特征,据此初步提出了西拉木伦河断裂在松辽盆地下部被嫩江—八里罕断裂和中央断裂左行错移的认识。结合已报道的松辽盆地基底高精度锆石年龄数据,松辽盆地南部重力异常特征、MT剖面以及地壳和岩石圈厚度特征,认为西拉木伦河断裂在松辽盆地下部沿开鲁—通辽—科尔沁左翼中旗—长春一线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木伦河断裂 嫩江-八里罕断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地球物理资料揭示的嫩江—八里罕断裂中段深浅构造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鹏辉 张小博 +2 位作者 方慧 王小江 刘建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1-272,共12页
嫩江—八里罕断裂是松辽盆地西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对区域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演化至关重要。由于该断裂中段地表覆盖厚层第四系,其深部构造特征研究程度较弱。本文通过对横跨嫩江—八里罕断裂的1条大地电磁测深测线和1条地震测线进行处... 嫩江—八里罕断裂是松辽盆地西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对区域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演化至关重要。由于该断裂中段地表覆盖厚层第四系,其深部构造特征研究程度较弱。本文通过对横跨嫩江—八里罕断裂的1条大地电磁测深测线和1条地震测线进行处理和解译,结合区域钻井结果解译了该断裂深部、浅部构造特征。结果表明,深部电性结构横向上以"八"字型低阻条带为界与地质单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结合已有地质认识推断东倾的L3低阻条带是嫩江—八里罕断裂的电性响应。该断裂是1条东倾的超壳断裂,浅部产状较陡、向深部逐渐趋缓,整体上由2条东倾的反"Y"字型断裂和1条西倾的断裂组成,呈花状构造样式,指示断裂曾历经强烈的挤压应力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八里罕断裂 大地电磁测深 壳内低阻层 构造特征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早白垩世韧性变形对嫩江-八里罕断裂的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东星 贺宏云 +3 位作者 赵磊 顾新雨 张海平 郝瑞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4-1709,共6页
为了探讨嫩江-八里罕断裂带对研究区的影响,对乌兰浩特地区出露的韧性变形带进行野外构造要素测量、对比,初步提出研究区曾经历左旋走滑变形阶段。通过对该韧性剪切带韧性变形特征的研究,明确了剪切带变形程度为初糜棱岩-糜棱岩。结合... 为了探讨嫩江-八里罕断裂带对研究区的影响,对乌兰浩特地区出露的韧性变形带进行野外构造要素测量、对比,初步提出研究区曾经历左旋走滑变形阶段。通过对该韧性剪切带韧性变形特征的研究,明确了剪切带变形程度为初糜棱岩-糜棱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相关年代学资料,确定走滑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139~113Ma),这对进一步明确嫩江-八里罕断裂的展布位置、断裂带的宏观特征及形成时间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 早白垩世 左行走滑
下载PDF
乌兰浩特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11
作者 李中会 程招勋 +1 位作者 李凯 王立佳 《华东地质》 2020年第3期229-236,共8页
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出露的2条花岗斑岩带分布在与嫩江—八里罕断裂相关的左行走滑剪切带内。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确定该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124.99±0.99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斑岩SiO 2含量... 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出露的2条花岗斑岩带分布在与嫩江—八里罕断裂相关的左行走滑剪切带内。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确定该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124.99±0.99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斑岩SiO 2含量为70.56%~78.34%,(Na 2O+K 2O)为7.10%~8.99%,铝饱和指数A/CNK为0.94~1.20,富硅、碱,属于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花岗斑岩稀土元素总量中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9.49~14.71),Eu负异常较强(δEu=0.33~0.73),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高场强元素Th、U,Sr、Nb、Ti相对亏损,呈明显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嫩江—八里罕断裂在早白垩世晚期曾发生短暂的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龄 早白垩世晚期 嫩江—八里罕断裂
下载PDF
嫩江—八里罕断裂在红山—小河沿覆盖区活动特征
12
作者 王森 渠洪杰 +4 位作者 谭春亮 程慕利 岳永东 陈英富 崔玉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89-90,共2页
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构造格局由近EW向向NE向转折,其中位于松辽盆地西缘的嫩江—八里罕断裂就是这种构造体制转换后的一个重要体现。受大面积覆盖影响,前人对嫩江—八里断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宏观展布方面... 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构造格局由近EW向向NE向转折,其中位于松辽盆地西缘的嫩江—八里罕断裂就是这种构造体制转换后的一个重要体现。受大面积覆盖影响,前人对嫩江—八里断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宏观展布方面,对其构造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断裂的南段八里罕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在内蒙古中东部浅覆盖区1:5万填图试点项目工作基础上,通过对红山—小河沿一带最新钻探工程揭露,探讨嫩江—八里罕断裂的活动特征,为该区域深大断裂的研究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八里罕断裂 覆盖区 构造活动 钻探 红山—小河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