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关穴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概况 被引量:6
1
作者 冷俊艳 张霖玲 +1 位作者 赵凌 梁繁荣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2期194-195,共2页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传导功能失调性疾病,目前西医以药物控制为主,昂贵且不良反应大。随着中医针灸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运用中体现出独有的优势。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宁心安神、活血通络之效。该文通过收集近年来...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传导功能失调性疾病,目前西医以药物控制为主,昂贵且不良反应大。随着中医针灸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运用中体现出独有的优势。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宁心安神、活血通络之效。该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以内关为主穴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相关临床研究,了解临床中内关穴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现状,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穴 快速性心律失常 临床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内关心胸谋”的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机制
2
作者 刘芸 徐天成 +3 位作者 孙笑 顾铭烨 余芝 徐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70-3975,共6页
目的:观察内关穴区神经标志物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及内皮黏蛋白(EMCN)变化特征,探析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状态、药物/针药结合干预方式影响内关穴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西地兰组及针药结合组,除... 目的:观察内关穴区神经标志物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及内皮黏蛋白(EMCN)变化特征,探析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状态、药物/针药结合干预方式影响内关穴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西地兰组及针药结合组,除正常组30只外,其余每组10只。模型组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自然发展6周成慢性心力衰竭,不予治疗;西地兰组在模型基础上单次给药0.1 mg/kg,每周6次,持续4周;针药结合组则在成模后行左侧内关穴电针,参数为预电针30 min操作,电针参数为2 Hz,3 mA,每周6次,持续4周,给药同西地兰组。Vonfrey、激光多普勒、远红外温度计观察大鼠内关穴区及心脏状态变化,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内关穴区PGP9.5及EMCN表达,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状态、干预方式影响内关腧穴变化的关联性。结果:模型组双侧内关穴及心脏体表投影区皮下血流减少(P<0.05);单纯使用西地兰可升高正常大鼠心脏体表投影区皮温及皮下血流,双侧内关穴区仅观察到皮下血流灌注率升高,皮温没有显著变化。而针药结合可诱导正常大鼠两侧穴区及心脏体表投影区域的皮温及微循环灌注显著升高(P<0.05),而双侧三阴交穴区并未察到类似现象;西地兰组及针药结合组均可以显著提升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及力竭时间,且针药结合组改变更为显著(P<0.05);针药结合组大鼠心脏组织中PGP9.5(P<0.05)及左侧内关穴区皮肤组织PGP9.5及EMCN表达显著增加,心脏组织中EMCN表达减少(P<0.05),且优于西地兰组(P<0.05)。结论:内关穴局部状态受到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状态、不同干预方式等因素影响,且与心功能改善变化趋势一致;内关穴区的PGP9.5及ECMN可能是介导腧穴-靶器官相关联的潜在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穴 针药结合 慢性心力衰竭 腧穴状态
原文传递
针刺内关穴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心肌肥厚的研究
3
作者 陶然 蒋怡兵 祝鹏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24-552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假针刺组、药物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小鼠外,每只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25 mg·kg~(-1)·d~(-1...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假针刺组、药物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小鼠外,每只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25 mg·kg~(-1)·d~(-1)制备心肌肥厚模型,连续14 d。造模结束后,针刺组小鼠给予针刺双侧内关穴治疗,30 min/次;假针刺组选择小鼠尾部某一位置(不对应于任何传统穴位)进行针刺,30 min/次;药物组给予10 mg/kg普萘洛尔灌胃,1次/d,各组均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小鼠心率,超声心动图检测LVAWd、LVPWd、LVAWs、LVPWs、射血分数(EF,%);心重比(计算心脏重量/胫骨长度比值);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病理结构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假针刺组小鼠心率、LVAWs、LVPWs、LVPWd、LVAWd、心重比均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药物组小鼠心率、LVAWs、LVAWd、LVPWd、心重比均显著降低(P<0.01,P<0.05)。通过HE染色与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均可见针刺组和药物组较模型组心肌损伤程度较轻。结论:针刺内关穴能够减慢心率,抑制心肌纤维化,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肌肥厚,延缓心肌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心肌肥厚 内关穴 异丙肾上腺素 心率 心肌纤维化 心重比
原文传递
电针刺激内关穴对7d尾吊模拟失重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原 孙静 +3 位作者 杨长斌 李小涛 王永春 孙喜庆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内关穴对尾吊7 d模拟失重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探讨电针刺激对抗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尾吊组、穴位刺激尾吊组和对照组,尾吊组和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均头低位-30...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内关穴对尾吊7 d模拟失重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探讨电针刺激对抗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尾吊组、穴位刺激尾吊组和对照组,尾吊组和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均头低位-30°,尾吊7 d,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需进行每天30min的电针刺激内关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组均在7 d后测量血浆和组织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尾吊7 d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股动脉中3种物质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给予电针刺激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显著低于尾吊组(P<0.05),而股动脉中3种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尾吊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关穴可有效维持7 d尾吊模拟失重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吊 模拟失重 电针 内关穴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下载PDF
电针刺激内关穴对模拟失重大鼠心脑血管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原 孙静 +3 位作者 李小涛 杨长斌 王永春 孙喜庆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内关穴对模拟失重大鼠心脑血管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尾吊组、穴位刺激尾悬吊组和对照组,尾吊组和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均头低位-30°尾吊7 d,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需进行每天30 min的电针刺...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内关穴对模拟失重大鼠心脑血管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尾吊组、穴位刺激尾悬吊组和对照组,尾吊组和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均头低位-30°尾吊7 d,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需进行每天30 min的电针刺激内关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三组均在7 d后测量血清、心脏组织、脑组织、颈动脉及股动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尾悬吊后大鼠血清及各血管组织中SO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MDA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电针刺激后,穴位刺激尾悬吊组大鼠SOD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电针刺激大鼠内关穴可减轻7 d尾悬吊模拟失重效应所产生的心脑血管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电针 内关穴 心脑血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内关穴红外光谱时间特性研究
6
作者 于文龙 汪震 +1 位作者 陈鹏典 金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3-386,共4页
本课题组采用高精度红外光谱仪作为研究工具,以内关穴作为切入点,尝试对穴位中红外光谱变化的时间规律进行初步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内关穴的红外光谱随时间发生改变,呈现近日节律的变化特征,并且此变化并非将能量均匀分布在所有谱段的... 本课题组采用高精度红外光谱仪作为研究工具,以内关穴作为切入点,尝试对穴位中红外光谱变化的时间规律进行初步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内关穴的红外光谱随时间发生改变,呈现近日节律的变化特征,并且此变化并非将能量均匀分布在所有谱段的改变,而是能量集中在特定谱段内的变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本课题组将增加实验的样本数量以进一步证实本文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内关穴 时间规律
原文传递
耳穴压豆联合内关穴位贴敷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7
作者 叶文慧 范丽梅 +1 位作者 杨威 罗毅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671-675,共5页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内关穴位贴敷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补液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内...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内关穴位贴敷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补液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内关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妊娠恶心呕吐专用量表(PUQE)、妊娠恶心呕吐生活质量量表(NVPQOL)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和住院天数的差异,并评价治疗7 d后2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74.1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PUQE、NVPQO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UQE、NVPQOL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内关穴位贴敷治疗妊娠剧吐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简便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内关穴位贴敷 妊娠剧吐 妊娠恶心呕吐专用量表(PUQE) 妊娠恶心呕吐生活质量量表(NVPQOL)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