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中地区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宋传春 李丕龙 韩文功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9-342,共4页
准噶尔盆地中部现今呈南倾的大单斜构造背景,中1、3区块中生代曾发育一大型正向构造单元,分析认为属低幅背斜构造.中3、中1区块位于该背斜构造的南、北两翼,受背斜构造的影响较大,而中2、中4区块位于该背斜构造的东侧,受背斜构造的影响... 准噶尔盆地中部现今呈南倾的大单斜构造背景,中1、3区块中生代曾发育一大型正向构造单元,分析认为属低幅背斜构造.中3、中1区块位于该背斜构造的南、北两翼,受背斜构造的影响较大,而中2、中4区块位于该背斜构造的东侧,受背斜构造的影响较小,中1、中3区块与中2、中4区块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准中区块中生界侏罗、白垩系之间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应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构造层.研究还发现,准中地区中、新生界具有明显的负反转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中地区 构造单元 构造层 负反转构造 车-莫低幅背斜
下载PDF
东营凹陷通王地区负反转构造与断块型古潜山的形成 被引量:8
2
作者 贾霍甫 徐思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共3页
负反转构造和断块型古潜山普遍存在于东营凹陷通王地区古生界之中。通过系统分析该区印支运动以来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发现古生界在不同性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多次反转,并呈现出正、负反转构造交替出现的特征。负反转构造是断块型古潜... 负反转构造和断块型古潜山普遍存在于东营凹陷通王地区古生界之中。通过系统分析该区印支运动以来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发现古生界在不同性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多次反转,并呈现出正、负反转构造交替出现的特征。负反转构造是断块型古潜山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构造演化决定了断块型古潜山的形成。印支运动及其以前的构造演化为断块型古潜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燕山构造运动形成了断块型古潜山的雏形,喜马拉雅期是断块型古潜山的定型期。断块型古潜山主要成藏模式是“新生古储”型,新生界油气通过断层、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体系在潜山储层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反转构造 构造演化 断块型古潜山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淮南罗山-李郢孜段推覆体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加林 许光泉 +3 位作者 黎志豪 张海涛 吴诗勇 郑建斌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45-50,共6页
逆冲推覆构造一直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以淮南罗山-李郢孜段推覆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地质背景基础上,调查了其构造地质特征,发现罗山段地质构造主体上为叠瓦状逆冲推覆体构造,李郢孜段为八公山和罗山的块断的转折端。依... 逆冲推覆构造一直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以淮南罗山-李郢孜段推覆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地质背景基础上,调查了其构造地质特征,发现罗山段地质构造主体上为叠瓦状逆冲推覆体构造,李郢孜段为八公山和罗山的块断的转折端。依据野外地层和构造调查,罗山-李郢孜段推覆体为加里东运动以来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其中印支期的挤压与燕山期的拉张是其形成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煤田 逆冲推覆体 负反转构造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