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舒 王敏 +3 位作者 张杰 吴玉兰 武连仲 孙兰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5-157,共3页
观察“经筋刺法”治疗 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 ,并与对照组 3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经筋组愈显率为 92 % ,对照组则为 6 0 % ,“经筋刺法”疗效明显 (P <0 0 1) ;两组病程、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比较提示“经筋刺... 观察“经筋刺法”治疗 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 ,并与对照组 3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经筋组愈显率为 92 % ,对照组则为 6 0 % ,“经筋刺法”疗效明显 (P <0 0 1) ;两组病程、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比较提示“经筋刺法”对于病程在 30天以内或轻、中度面神经病损患者 ,愈显率达 95%以上 ,而对照组仅对病程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经筋刺法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调神益肾针法对更年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沈晓明 杜元灏 +1 位作者 朴泰虎 石学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93-696,共4页
目的 :研究调神益肾针法对更年期雌性大鼠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雌二醇 (estradiol,E2 )、卵泡刺激素 (follicularstimulatinghormone ,FSH)和黄体生成素 (luteinizinghormone ,LH)的水平。结果 :1... 目的 :研究调神益肾针法对更年期雌性大鼠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雌二醇 (estradiol,E2 )、卵泡刺激素 (follicularstimulatinghormone ,FSH)和黄体生成素 (luteinizinghormone ,LH)的水平。结果 :16月龄雌性大鼠血清E2 水平降低 ,FSH和LH升高。经调神益肾针法干预后 ,血清E2 水平升高 ,FSH和LH水平下降 ,三者重新达到稳态。结论 :有效地调整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可能是调神益肾针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血清雌二醇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调神益肾针法 大鼠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下载PDF
张道宗教授通督调神学术思想浅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曹奕 李佩芳 陈幸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41-743,共3页
介绍张道宗教授对督脉的研究和通督调神的学术思想,及其运用通督调神法治疗中风、癫、眩晕、强直性脊柱炎、外伤性截瘫、儿童多动症等疾病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 刺法 督脉 安神 名医经验 @张道宗
下载PDF
针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成宏 王玉中 郭新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观察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PD患者随机分为针四关穴组( A组)60例、常规取穴组(B组)60例、月月舒组(C组)60例。A组以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合谷、太冲);B组常规取穴... 目的:观察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PD患者随机分为针四关穴组( A组)60例、常规取穴组(B组)60例、月月舒组(C组)60例。A组以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合谷、太冲);B组常规取穴,穴取三阴交、次醪为主;C组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前列腺素等指标的改变。结果:A组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100.0%;B组分别为60.0%、95.O%;C组分别为25.0%、90.0%。A、B组疗效优于C组(P<0.01);而治疗30分钟内止痛疗效比较,A、B两组优于C组(P<0.01),A组优于B组(P<0.01)。结论: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抑制前列腺素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针灸疗法 刺法 合谷 太冲 捻转补泻
下载PDF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是针刺的核心 被引量:40
5
作者 王文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7-90,共4页
结合长期的针灸临床,反复学习、领会、探讨《内经》中关于针刺"真"与"神"的理论内涵,指导于临床。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与中枢"靶位"的调控机制,形成了单穴疗法、快速针刺、3秒钟见效、安全... 结合长期的针灸临床,反复学习、领会、探讨《内经》中关于针刺"真"与"神"的理论内涵,指导于临床。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与中枢"靶位"的调控机制,形成了单穴疗法、快速针刺、3秒钟见效、安全等技术特色,证实了得气(针感)是"凡刺之真"的具体体现,调节心神(中枢)是"必先治神"的关键。《黄帝内经》的经典理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是正确的,是实施科学针刺的理论核心,对指导针灸临床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法 《内经》 调神
原文传递
不同针刺强度对糖尿病胃轻瘫疗效及胃电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曾红文 聂斌 +2 位作者 戈焰 汪河 宋小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4-64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强度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最佳针刺强度。方法:将8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4组,强、中、弱针刺强度及口服降糖药组,每组各20例,2周为一疗程。以胃电图改善为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强度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最佳针刺强度。方法:将8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4组,强、中、弱针刺强度及口服降糖药组,每组各20例,2周为一疗程。以胃电图改善为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5·0%、85·0%,与药物组的6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中等强度针刺组的临床疗效最佳。针刺各组胃电图胃窦、胃体的主频率和振幅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不同针刺强度与其疗效间存在量效关系,与胃电参数的调节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针灸疗法 胃肌轻瘫/针灸疗法 胃肌轻瘫/病理生理学 胃电描记术 刺法 @针刺强度
下载PDF
针刺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副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晔 于耀才 戴铁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27-328,共2页
4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放化疗组和放化疗组,观察指标为白细胞数与血小板数、NK细胞活性及IL-2活性。结果表明:针刺组白细胞数与血小板数无明显变化,放化疗组白细胞数与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0.01);... 4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放化疗组和放化疗组,观察指标为白细胞数与血小板数、NK细胞活性及IL-2活性。结果表明:针刺组白细胞数与血小板数无明显变化,放化疗组白细胞数与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0.01);针刺组NK细胞活性与IL-2活性明显提高,放化疗组NK细胞活性与IL-2活性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M<0.01);针刺组放、化疗所致消化系与神经系症状明显少于放化疗组。提示针刺可明显改善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及消化系与神经系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恶性 肿瘤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头部发际区排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8
作者 刘智斌 牛文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都可喜。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都可喜。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FAQ、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HDS、MMSE、FAQ、NFD、M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81.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针灸疗法 刺法
下载PDF
现代针灸学家朱琏学术思想简介 被引量:30
9
作者 韦立富 岳进 潘小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7-671,共5页
朱琏,17岁学医,1944年10月学习针灸。20世纪中叶她提出针灸治病的原理"主要是激发和调整人体内部神经系统,尤其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层)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同时,她首次提出了针... 朱琏,17岁学医,1944年10月学习针灸。20世纪中叶她提出针灸治病的原理"主要是激发和调整人体内部神经系统,尤其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层)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同时,她首次提出了针灸治病的3个关键;强调无菌操作;首创安全留针法、指针和艾卷灸法;还发现了19个新穴位。她的针灸学术思想已经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部分,对中医针灸的科学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琏 针灸学 医学家 刺法 灸法
下载PDF
邱茂良教授针刺手法与得气精要 被引量:26
10
作者 吴中朝 陈德成 邱茂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7-299,共3页
邱茂良教授在 7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灸手法和对“得气”理论的独特见解。首先从针刺的顺序、手法、进针和角度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针刺的操作要领 ;又从“得气”的反应、方法、调节和分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得气”的重... 邱茂良教授在 7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灸手法和对“得气”理论的独特见解。首先从针刺的顺序、手法、进针和角度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针刺的操作要领 ;又从“得气”的反应、方法、调节和分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得气”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气 针刺手法 临床经验 邱茂良 针灸疗法
下载PDF
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1
作者 秦黎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7-398,共2页
目的:观察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治疗组和传统头针对照组,观察两种头针法的即刻效应和续效作用。结果:两组头针法的即刻效应是一致的,但治疗组的续效作用好于对照... 目的:观察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治疗组和传统头针对照组,观察两种头针法的即刻效应和续效作用。结果:两组头针法的即刻效应是一致的,但治疗组的续效作用好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组的愈显率7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5%(P<0.05)。结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健、患侧头部穴线交替使用可以减少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疗效观察 针灸疗法 头针 留针 刺法
下载PDF
不同针刺频次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钱晓平 徐芳 +1 位作者 宋佳霖 赵菁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每天针刺1次和每天针刺2次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应差异。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50例)、观察2组(47例)。在采取相同中药、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均采用电针治疗,穴取极泉、曲池、合谷、环跳等,观察1组每天针刺2次... 目的:观察每天针刺1次和每天针刺2次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应差异。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50例)、观察2组(47例)。在采取相同中药、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均采用电针治疗,穴取极泉、曲池、合谷、环跳等,观察1组每天针刺2次,观察2组每天1次,30天后统计两组疗效。结果:对肢体活动不利症状的改善,观察1组总有效率为94.0%,优于观察2组的78.7%(P<0.05);在治疗饮水反呛、吞咽困难、神智欠清及语言不利方面,两组疗效相当(均P>0.05),但观察1组有优于观察2组的趋势。结论:针灸每日2次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优于每日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脑梗塞 刺法 恢复期
原文传递
《内经》恢刺和关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3
作者 严睿峻 程波 +2 位作者 陈麓圣 沈雪勇 宗蕾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8期930-934,共5页
目的观察《内经》恢刺和关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1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61例)和恢关刺组(60例)。每组治疗2星期,每星期5次。用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Tardieu量表、日... 目的观察《内经》恢刺和关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1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61例)和恢关刺组(60例)。每组治疗2星期,每星期5次。用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Tardieu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下肢痉挛情况进行评估。并且,在常规针刺组和恢关刺组中,分别随机抽取4例患者,共计8例,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三维步态分析,选取踝背伸角、踝关节活动度、足内翻角、足跟抬离地面高度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恢关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均有明显临床疗效。恢刺和关刺法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肢体平衡能力、关节活动情况、肌张力、下肢阵挛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恢刺和关刺法可能通过改善中风后偏瘫的肢体平衡能力、关节活动情况、肌张力、下肢阵挛而改善患者足内翻和偏瘫步态。三维步态分析踝背伸角、足内翻角、足跟抬离地面高度,可用以更为客观、细致、精确地评估中风后偏瘫的痉挛性步态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肌痉挛 刺法 三维步态分析
下载PDF
输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希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97-498,共2页
目的:探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输刺组和常规刺组各51例。输刺组采用输刺法为主治疗,即颈部相应夹脊穴深刺到颈椎骨;常规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者同时配合电针疗法。结果:输刺组治愈率为68.6%,... 目的:探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输刺组和常规刺组各51例。输刺组采用输刺法为主治疗,即颈部相应夹脊穴深刺到颈椎骨;常规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者同时配合电针疗法。结果:输刺组治愈率为68.6%,有效率为98.0%;常规刺组治愈率为47.1%,有效率为84.3%。2组治愈率和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输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针灸疗法 刺法 颈椎病/分类 @输刺
下载PDF
浮针治疗肩周炎的即刻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陆瑾 孙建华 +3 位作者 符仲华 袁锦虹 李静 吉安庆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科学评价使用一次性浮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常规针组,浮针组采用特制的浮针针具治疗,常规针组采用直径0.38mm、长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最受限方位的关节活动度、肩关节... 目的:科学评价使用一次性浮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常规针组,浮针组采用特制的浮针针具治疗,常规针组采用直径0.38mm、长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最受限方位的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中软组织疼痛自评分及肩部压痛自评分,以及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进针、扫散、留针过程中发生刺痛的次数、出针时出血情况等不适情况。结果:活动相关性疼痛、压痛、最受限方位的关节活动程度的改善均为浮针组优于常规针组,提示浮针组的即刻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组;进针过程中的刺痛次数浮针组少于常规针组,扫散时、留针时的刺痛次数以及出针时出血次数,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试验看,在浮针疗法中使用一次性浮针比常规针灸针更为有效、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凝症/针灸疗法 刺法 浮刺 @肩周炎
下载PDF
三步针罐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6
作者 蒋戈利 邢军 +3 位作者 刘玉珍 李坚将 李文敏 杨政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目的 :观察三步针罐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机体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方法 :治疗 12 0例 ,并与西药组 4 0例比较 ,观察其疗效及血液组织中SOD、LPO的变化。结果 :前者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药物治疗 (P <0 0 5 ) ,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三步针罐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机体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方法 :治疗 12 0例 ,并与西药组 4 0例比较 ,观察其疗效及血液组织中SOD、LPO的变化。结果 :前者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药物治疗 (P <0 0 5 ) ,临床疗效与其改善机体氧自由基紊乱作用相平行。结论 :治疗该病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步针罐疗法 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疗效观察 针灸疗法 拔罐疗法
下载PDF
飞经走气针法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黄凡 邝伟川 +2 位作者 周飞雄 姚国新 陆彦青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飞经走气针法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及认知功能训练,选用百会、水沟、神门、足三里、悬钟等穴位,观察组采用飞经走气针法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飞经走气针法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及认知功能训练,选用百会、水沟、神门、足三里、悬钟等穴位,观察组采用飞经走气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疗程为4星期。治疗前后运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画钟试验(Clock Draw Test,CDT)、延迟故事回忆(Delayed Story Recall,DSR)、功能活动问卷(FAQ)进行测评,对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测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经走气针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法 电针 脑梗死 认知障碍 血管性 飞经走气
下载PDF
Effect of warm joint needling plus rehabilitation on the balanc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被引量:22
18
作者 Han Zhen-xiang Qi Li-li +5 位作者 Zhou Yi-xin Zhang Hong Chu Li-xi Xu Wen-jie Wang Hong-lin Ling Ju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8年第3期150-155,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warm joint needling plus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on the balanc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of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Methods:...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warm joint needling plus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on the balanc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of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were randomized into a rehabilitation group, a warm joint needling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Bobath therapy, the warm joint needl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joint needling on the affected side plus warm needl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sam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s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together with the same warm joint needling as the warm joint needling group. The three groups were treated once another day, 1 month as a treatment course for 6 months.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respectively after 2-week, 1-month, 3-month, and 6-month treatment, 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nti-spasm ability of the lower limb, the Berg balance scale (BBS)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balance function, and the 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 (SS-QOL)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QOL. Results: After 3-month and 6-month treatment, the lower-limb MA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warm joint needling group (all P〈0.05). After 1-month, B-month and 6-month treatment, the BB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warm joint needling group (all P〈0.05). After 2-week, 1-month, 3-month and 6-month treatment, the SS-QOL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arked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warm joint needling group (all P〈0.05). Conclusion: Warm joint needling plus rehabilit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ower-limb spasticity state, balance function and QOL in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cerebral 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needling methods Warm needling Therapy REHABILITATION Poststroke Syndrome HEMIPLEGIA Myospasm
原文传递
中华经筋疗法的临床发掘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黄敬伟 黄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13-414,共2页
中华经筋疗法的临床发掘应用研究黄敬伟,黄艺(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培训部,南宁530001)主题词十二经筋,经筋疗法我国的经流疗法k术起源于《灵枢·经筋》篇。《内经》叙述的经络学说包括两大理论体系:由十二经脉、奇经八... 中华经筋疗法的临床发掘应用研究黄敬伟,黄艺(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培训部,南宁530001)主题词十二经筋,经筋疗法我国的经流疗法k术起源于《灵枢·经筋》篇。《内经》叙述的经络学说包括两大理论体系: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络脉组成的经脉体系和由十二经筋、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筋 经筋疗法 内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20
作者 孙懿君 吴耀持 +2 位作者 张峻峰 李艳 王滢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评价"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 目的评价"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临床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烧山火 颈椎病 神经根型 刺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