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性锐器刺伤调查 被引量:48
1
作者 王焕强 张敏 +1 位作者 李涛 杜燮秫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70,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临床护士职业性锐器刺伤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制定我国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9篇护士锐器刺伤调查分析的检索文献中,筛选出26个回顾性调查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年以来,共在全国23个城市... 目的分析我国临床护士职业性锐器刺伤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制定我国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9篇护士锐器刺伤调查分析的检索文献中,筛选出26个回顾性调查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年以来,共在全国23个城市的229家医院调查护士19171名,81.37%的护士过去1年中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刺伤。2004年前护士锐器刺伤率、针刺伤率和污染针刺伤率分别为8.68、4.17和2.68次/人·年,2005年后下降为3.42、2.54和1.58次/人·年;锐器刺伤以针刺伤(54.31%)和玻璃伤(38.31%)为主;针刺伤主要发生在收集和整理废弃针(24.90%),拔针和分离针头(22.62%),注射、抽血、穿刺和加药(21.10%),给针头重戴帽(15.62%)等环节;锐器刺伤报告率9.42%,手套佩戴率19.22%,培训率40.66%,乙肝疫苗接种率66.67%。临床护士的锐器刺伤率与护士年人均门诊量呈正相关。结论锐器刺伤率与护士工作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等相关,护士锐器伤的预防措施亟待加强,应尽快发布并宣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卫生防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总分析 护士 锐器刺伤 针刺伤
原文传递
2000-2016年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汇总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杨冰 张敏 +1 位作者 李文捷 朱秋鸿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6-482,共7页
目的:分析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 213-2008)(以下简称《导则》)实施效果,为深入贯彻落实该《导则》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外期刊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以中国大陆地区护士为调查对象的锐器伤相关的... 目的:分析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 213-2008)(以下简称《导则》)实施效果,为深入贯彻落实该《导则》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外期刊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以中国大陆地区护士为调查对象的锐器伤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00-2016年期间,来自全国319家医院的38 867名护士锐器伤率、针刺伤率、污染针刺伤率分别为81.93%、76.55%、61.14%;锐器伤、针刺伤、污染针刺伤年人均次数分别高达3.14、3.00、2.02次/(人·年);与2005-2009年相比,2010-2016年护士锐器伤率、针刺伤率、污染针刺伤率、锐器伤年人均次数、针刺伤年人均次数、污染针刺伤年人均次数均明显下降(P<0.01);二级医院护士锐器伤、针刺伤发生率以及年人均次数无显著变化(P>0.05),污染针刺伤发生率以及年人均次数升高(P<0.05);在2000-2016年期间护士的平均锐器安全使用培训率、疫苗接种率、手套佩戴率、伤后正确处理率以及伤后上报率分别为42.81%、52.05%、23.67%、54.86%、14.00%;与2005-2009年相比,2010-2016年护士锐器安全使用培训率、乙肝疫苗接种率、手套佩戴率、伤后正确处理率以及伤后上报率分别显著升高(P<0.01)。结论:实施《导则》后,临床护士职业性锐器伤害发生情况明显降低,职业性锐器防护情况得到一定改善,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还需要探索贯彻《导则》的新模式,采取综合性措施进一步发挥《导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总分析 护士 锐器伤 针刺伤
下载PDF
医务人员针刺伤调查 被引量:29
3
作者 徐昌君 姜春娴 泮金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为针刺伤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相关资料。方法根据发生针刺伤人员的工龄、类别、发生地点、操作环节、工作量及暴露源分布等设计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报告登记的155例... 目的探讨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为针刺伤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相关资料。方法根据发生针刺伤人员的工龄、类别、发生地点、操作环节、工作量及暴露源分布等设计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报告登记的155例次针刺伤(125名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伤的高危因素是工作年资低、对针刺伤危害认识不足、针头回套、针头裸露和工作忙乱。结论加强全员培训、及时处置使用后的针头、避免针头裸露、禁止针头回套、合理调配人员等措施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针刺伤 调查
原文传递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旻佳 赵爱平 《护理管理杂志》 2006年第12期11-13,共3页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以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94名在三级医院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294名实习护生中,发生针刺伤者占86.7%,共发生1299例次,平均4.4例次/名;发生针刺伤的地点以外...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以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94名在三级医院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294名实习护生中,发生针刺伤者占86.7%,共发生1299例次,平均4.4例次/名;发生针刺伤的地点以外科、内科为主,分别占39.6%和29.4%;针刺伤主要发生在针头回收毁形环节,占37.8%;受伤后没有报告者占72.2%;采取预防血源性疾病措施的比例低,仅占3.5%;32.3%的护生接受过学校或医院的安全注射教育;防护知识的答对率为50.6%。结论不同科室、环节、防护知识以及防护教育是影响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护士学校及实习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伤前防护系统和伤后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针刺伤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教育与建议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菊英 谢玲玲 +2 位作者 贺锦花 曾艳花 曾红云 《护理管理杂志》 2005年第6期44-45,共2页
目的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前后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的变化,了解护士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培训前后,全院临床护士年人均针刺伤人次。结果针刺伤防护教育后,护士年人均针刺伤人次较教育前降... 目的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前后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的变化,了解护士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培训前后,全院临床护士年人均针刺伤人次。结果针刺伤防护教育后,护士年人均针刺伤人次较教育前降低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伤防护知识的教育是减少护士针刺伤害的有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针刺伤 防护 教育
下载PDF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龚光明 夏燕平 +1 位作者 李桃 周红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0-311,共2页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操作者的保护作用,为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医院手术室、肿瘤内科2010年4月-2011年3月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3980例,其中试验组(手术室)2060例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肿瘤内科)1920例使...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操作者的保护作用,为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医院手术室、肿瘤内科2010年4月-2011年3月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3980例,其中试验组(手术室)2060例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肿瘤内科)1920例使用普通型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操作者针刺伤危险性的发生率。结果普通型留置针组针刺伤发生率为0.72%,安全型留置针组未发生针刺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可起到预防针刺伤的作用;管理者在教育干预的同时,提倡使用安全医疗器具也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型留置针 针刺伤 职业安全 手术室 护士
原文传递
情景模拟法在预防锐器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佳 严彬 +3 位作者 钱文静 吴贝妮 黄晓虹 姚丽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8期3682-3686,共5页
目的分析情景模拟法在预防锐器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相较传统教学法的优势。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实习的12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批次分为观察组(67名)和对照组(53... 目的分析情景模拟法在预防锐器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相较传统教学法的优势。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实习的12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批次分为观察组(67名)和对照组(53名)。对照组由带教老师采用理论授课形式统一在教室内进行锐器伤防范与职业防护教学;观察组由带教老师采用情景模拟训练教学模式进行锐器伤教学;实习时间共4周。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锐器伤防护态度正向率、锐器伤防护知识知晓率、锐器伤防护行为得分、操作考试得分和理论考试得分。结果两组护生的锐器伤防护态度正向率均为100%。观察组的常用锐器伤防护措施、发生锐器伤后处置方法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污物处理、专科操作、伤后处置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锐器伤自我防护行为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操作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但理论考试成绩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情景模拟法进行锐器伤预防教学可以提高实习护生的锐器伤防护知识水平,增强自我防护行为和伤后处置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实习护生的专科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学生 护理 情景模拟 实习护生 锐器伤 针刺伤 护理教学
原文传递
介入导管室医务人员针刺伤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7
8
作者 梁首勤 张红梅 银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108-2109,共2页
目的了解介入导管室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对2007年5月-2009年5月导管室医务人员及介入手术医师(包括进修医师10人)共64人,进行针刺伤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4人存在不同程度针刺... 目的了解介入导管室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对2007年5月-2009年5月导管室医务人员及介入手术医师(包括进修医师10人)共64人,进行针刺伤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4人存在不同程度针刺伤,发生率为68.8%,其中9人曾发生>3次针刺伤;不同职业针刺伤的发生率医师、护士、护工、技师分别为54.6%、90.0%、86.7%、66.7%,仅医师分别与护士和护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工龄间不同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伤的发生时间在不同职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发生主要与不良操作习惯如针头复帽等关系密切(P<0.01)。结论介入导管室医务人员需增强职业安全意识,护工和护士是针刺伤的高发人群,规范术中针头的管理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手术 医务人员 针刺伤 干预对策
原文传递
降低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品管圈实践活动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蒋霞 李爱军 +4 位作者 周凤 张佳 邹娜 周玲玲 严丽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8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分析影响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因素主要有:①不规范操作;②不规范处理流程;③淡薄的防护意识。针对原因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对策:①增强自...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分析影响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因素主要有:①不规范操作;②不规范处理流程;③淡薄的防护意识。针对原因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对策: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②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③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建立针刺伤报告及跟踪管理制度。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该院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减少,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具有规范操作,实施标准预防等行为,减少了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手术室 护士 针刺伤
下载PDF
Needle arthroscopic-assisted repair of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acute injury:A case report
10
作者 Blazej G Wojtowicz Marcin Domzalski Jedrzej Lesman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8期820-827,共8页
BACKGROUND Acute injuries to the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often associated with high ankle sprains or malleolar fractures,require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prevent long-term complications.This case report exp... BACKGROUND Acute injuries to the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often associated with high ankle sprains or malleolar fractures,require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prevent long-term complications.This case report explores the use of needle arthroscopy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or the repair of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ies.CASE SUMMARY We report on a 40-year-old male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 a trimalleolar fracture and ankle subluxation following a high ankle sprain.Due to significant swelling and poor soft tissue quality,initial management involved external stabilization.Subsequently,needle arthroscopy was employed to assess and treat the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The procedure,performed under spinal anesthesia and fluoroscopic control,included nanoscopic evaluation of the ankle joint and reduction of the syndesmosis using a suture button.Follow-up assessment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ain levels,range of motion,and functional scores.At 26 weeks post-procedure,the patient achieved full range of motion and pain-free status.Needle arthroscopy offer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ies,combining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apabilities with minimal invasiveness.CONCLUSION This technique may enhance clinical outcomes and reduce recovery times,warranting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integration into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dle arthroscopy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Acute injury Ankle fractur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ase report
下载PDF
银质针透热疗法结合超声波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富洪 毕德波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934-935,共2页
目的观察银质针结合超声波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的疗效,探讨该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4例髌下脂肪垫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透热结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超短波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活动痛(VAS)、症状改... 目的观察银质针结合超声波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的疗效,探讨该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4例髌下脂肪垫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透热结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超短波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活动痛(VAS)、症状改善率作为观测指标,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效果更好。结论银质针透热结合超短波对髌下脂肪垫劳损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质针 透热疗法 超声波治疗 髌下脂肪垫 劳损 临床研究 ultrasonic wave heat conduction silver needle pad fat treatment 治疗组 统计学意义 超短波治疗 对照组 比较差异 热结合 疗效 统计学处理
下载PDF
实习护生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控制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沙建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7-328,共2页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控制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相关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及防护行为的正确率,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采用控制对策对实习护生进行干预控制。结果针对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全过程干预控...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控制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相关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及防护行为的正确率,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采用控制对策对实习护生进行干预控制。结果针对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全过程干预控制,针刺伤发生率从干预前的年人均7.2次下降为0.3次,降幅95.8%;护理安全操作防护知识的知晓率、针刺伤后正确处理率分别从干预前的32.4%和36.2%上升到干预后的87.8%和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针对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全过程干预控制,能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明显提高护生护理安全操作防护意识和针刺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针刺伤 干预 控制
原文传递
新型防针刺伤一次性静脉针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妮 金慧玉 +1 位作者 平海宁 支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1615-1616,共2页
随着现代医疗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治疗操作程序中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已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据统计每年全球约1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伤[1],虽然目前国内外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护士的职业防护问题,但临床护士的各种职业暴露事件... 随着现代医疗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治疗操作程序中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已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据统计每年全球约1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伤[1],虽然目前国内外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护士的职业防护问题,但临床护士的各种职业暴露事件仍时有发生2].我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每天完成大量取血、输液、注射的操作时,导致针刺伤的情况很多,如丢掉用过的针头时、给患者注射、拔针时、针头用后盖帽时、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采取标本将血液注入试管取下针头时、将裸露的针头拿到集中处置处,分离针头和针管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推广 针刺伤 一次性静脉针
原文传递
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会青 李玉华 +1 位作者 孙盈红 张宏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年第19期2619-2622,共4页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流行病学、职业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对该院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个人资料和发生暴露的情况等。结果共发放1302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8.00...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流行病学、职业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对该院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个人资料和发生暴露的情况等。结果共发放1302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8.00%。62名护理人员报告出现过针刺伤,针刺伤发生率为4.80%。针刺伤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和主任护师的针刺伤发生率均为O。针刺伤暴露病种最常见的前三位是HIV、HIV合并HBV及HBV;针刺伤发生操作环节主要是重套针帽、毁形浸泡和收废弃针。96.80%的护理人员掌握或大概了解了针刺伤后的伤口处理流程,仅有3.20%的护理人员不知道被刺伤后该如何处理伤口。结论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较低,应加强针刺伤的预防干预和暴露后处理的知识培训,进一步维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针刺伤 防护措施
原文传递
健康教育干预对预防护士锐器伤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巍 骆朝辉 代亚丽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综合评价我国护士锐器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护士制定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VIP),搜索1994—2014年期间有关护士锐器... 目的综合评价我国护士锐器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护士制定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VIP),搜索1994—2014年期间有关护士锐器伤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的文献,使用Stata 12.0对入选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研究存在异质性(χ^2=18.78,P=0.005),使用随机效用模型合并后的RR值为0.51(Z=6.82,P〈0.001)。Meta异质来源分析发现,研究所在国家为异质性产生的主要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的6项研究无异质性(χ^2=2.73,P=0.742),使用固定效用模型合并后的RR值为0.54(Z=15.01,P〈0.001);泰国1项研究无异质性,效用RR值为0.16。结论开展护士锐器伤防护的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锐器伤的发生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锐器伤 健康教育 META分析
下载PDF
成分血手工制备人员针头刺伤原因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关晓梅 梁世艳 张玉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45-1346,共2页
目的探讨成分血手工制备人员针头刺伤的原因,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危害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对17名参加成分血手工制备工作的人员在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发生针头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有8名工作人员被针头刺伤,发... 目的探讨成分血手工制备人员针头刺伤的原因,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危害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对17名参加成分血手工制备工作的人员在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发生针头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有8名工作人员被针头刺伤,发生率47.06%,总计发生针头刺伤次数13次,平均1.62次/人,女性占87.50%;针头刺伤主要发生在穿刺连接病毒灭活耗材的环节。结论防护并不能从源头消除危害,改进制备方式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血 手工制备 针头刺伤 职业防护
下载PDF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安全管理措施 被引量:2
17
作者 圣祝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14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环节,为进一步加强职业防护和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该院建立的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对该院护士发生的针刺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共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49例,其中护...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环节,为进一步加强职业防护和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该院建立的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对该院护士发生的针刺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共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49例,其中护士40例,占81.63%。护士针刺伤高危环节为拔针后的持针、分离针头、针尖处理及术中传递利器等操作环节。结论护士发生针刺伤主要原因为使用后利器处理过程缺乏相关的管理规范。需要制定器材的防护规范措施,加强职业安全保护,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针刺伤 高危环节 安全管理
下载PDF
新型手术缝针容纳盒在颌面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王伟玲 赵兰 孟箭 《循证护理》 2021年第8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手术缝针容纳盒在口腔颌面手术缝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行颌面恶性肿瘤根治术的病人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弯盘进行缝针收纳,研... 目的:探讨新型手术缝针容纳盒在口腔颌面手术缝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行颌面恶性肿瘤根治术的病人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弯盘进行缝针收纳,研究组采用自制缝针容纳盒进行缝针管理。比较两组缝针丢失率、针刺伤发生率、术中换针时间、术后清点时间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缝针丢失率、针刺伤发生率、换针时间和缝针清点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手术缝针容纳盒用于颌面手术中,能有效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及缝针丢失率,缩短清点时间及手术时间,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针容纳盒 颌面手术 缝针丢失率 针刺伤 护理
下载PDF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十九) 杨氏3A+疗法“菱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菱形肌损伤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天宝 杨才德 +14 位作者 包金莲 李冲锋 祁文 芦红 杨永兵 王立红 张玉忠 高敬辉 宋建成 于灵芝 常建全 侯玉玲 田瑞瑞 马重兵 李登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菱形肌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笔者运用杨氏3A+疗法中的"菱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菱形肌损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重点介绍"菱五针"具体定点、操作方法及操作技巧。
关键词 杨氏3A+疗法 菱五针 埋线 针刀 菱形肌损伤
下载PDF
针扎伤皮损的皮肤镜征象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莉 李灵 +3 位作者 巩毓刚 卢葳 赵蓓 沈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目前国内外尚未见针扎伤皮损皮肤镜征象的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针扎伤皮损的皮肤镜征象,为针扎伤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使用血糖采血针在44例成人手背正常皮肤随机针刺一次,使用皮肤镜连续动态观察针扎皮损第1~5天同一时间点... 目的目前国内外尚未见针扎伤皮损皮肤镜征象的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针扎伤皮损的皮肤镜征象,为针扎伤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使用血糖采血针在44例成人手背正常皮肤随机针刺一次,使用皮肤镜连续动态观察针扎皮损第1~5天同一时间点的镜下特征。结果针扎伤皮损的皮肤镜征象主要为中央凹陷,周边呈唇样隆起,早期还可表现为线状出血、红晕、线状裂隙、鳞屑、血痂形成,恢复期表现为血痂大部分脱落,红晕大部分消退,线状裂隙大部分愈合,遗留色素沉着和鳞屑。线状出血、红晕是早期诊断针扎伤的敏感性指标,而特异性指标为中央凹陷和周边唇样隆起。结论临床上可将皮肤镜作为诊断针扎伤的有效手段之一。线状出血、红晕等征象可以作为皮肤镜诊断针扎伤的初筛指标,而中央凹陷、周边唇样隆起是皮肤镜诊断针扎伤的特异性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扎伤 皮肤镜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