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羁押“必要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陆而启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2005年第2期44-50,共7页
“必要性”既区分“羁押”与保证到案的拘捕等前提行为,又区分“羁押”与保释等替代措施。羁押的必要性是指羁押对于达成保全嫌疑人的人身、保全证据和预防再犯等羁押目的是必需的。我国附带了羁押效果的拘留和逮捕措施,在行动之初就应... “必要性”既区分“羁押”与保证到案的拘捕等前提行为,又区分“羁押”与保释等替代措施。羁押的必要性是指羁押对于达成保全嫌疑人的人身、保全证据和预防再犯等羁押目的是必需的。我国附带了羁押效果的拘留和逮捕措施,在行动之初就应体现羁押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要性 羁押目的 羁押理由
下载PDF
少捕慎诉慎押的逻辑检视与规范建构
2
作者 周家驹 《政法学刊》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作为新时代的刑事司法政策,少捕慎诉慎押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具象化和延展。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需在把握其生成逻辑、厘清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其适用范围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聚焦争议问题,从“观念... 作为新时代的刑事司法政策,少捕慎诉慎押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具象化和延展。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需在把握其生成逻辑、厘清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其适用范围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聚焦争议问题,从“观念、机制、制度”三大维度着手,推动从注重打击犯罪到重视保障人权、从构罪即捕到比例原则、从专识到共识的观念转变;革新捕诉押必要性审查机制、完善案件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健全捕诉押听证制度、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以及羁押替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捕慎诉慎押 刑事司法政策 羁押必要性 规范建构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对审前羁押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盗窃与故意伤害案件裁判文书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劳霈靖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5-87,共13页
分析认罪认罚从宽正式运行后某基层法院作出的5104份盗窃罪判决与1350份故意伤害罪判决发现,认罪认罚案件整体羁押率低于非认罪认罚案件,但不同罪名羁押率降幅存在差异;认罪认罚逮捕转取保候审的案件比例高于非认罪认罚案件,但强制措施... 分析认罪认罚从宽正式运行后某基层法院作出的5104份盗窃罪判决与1350份故意伤害罪判决发现,认罪认罚案件整体羁押率低于非认罪认罚案件,但不同罪名羁押率降幅存在差异;认罪认罚逮捕转取保候审的案件比例高于非认罪认罚案件,但强制措施转化的总体适用率不高。抽样分析结果表明,认罪认罚案件拘留羁押期限较非认罪认罚案件变化不明显,部分认罪认罚案件的拘留时长甚至超过非认罪认罚案件;认罪认罚案件的逮捕羁押时长明显低于非认罪认罚案件。剖析其成因,主要缘于认罪认罚仅作为羁押必要性考量的“末位”因素、拘留功能与定位发生“异化”以及审前羁押时长高度依附于办案期限。为完善认罪认罚下审前羁押适用,应确立“双阶层”的逮捕必要性判断标准,恢复拘留的紧急到案功能,构建认罪案件“非羁押化”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审前羁押 少捕慎诉 羁押必要性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判断中的“一贯表现”证据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宗文 《法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205,共19页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降低羁押率都有很强的正当性。逮捕的社会危险性评估是降低羁押率的最大变量,犯罪嫌疑人一贯表现的价值指向与降低羁押率的诉求有着内在契合,这为一贯表现证据在羁押必要性判断中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引...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降低羁押率都有很强的正当性。逮捕的社会危险性评估是降低羁押率的最大变量,犯罪嫌疑人一贯表现的价值指向与降低羁押率的诉求有着内在契合,这为一贯表现证据在羁押必要性判断中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引入一贯表现有助于弱化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社会危险性评估倾向,提高逮捕决策的社会认同度。当前在社会危险性评估中引入一贯表现证据存在诸多障碍,可考虑从以下方面予以突破:破解运用一贯表现证据的认识论困惑;降低对社会危险性评估准确性的过高期待;坚持降低羁押率的政策导向;明确一贯表现的规范地位;通过轻重分流控制需要调查一贯表现的案件量;通过证据指引和辩方的积极参与拓宽一贯表现证据的来源;以公开审查提高适用一贯表现证据的公信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 社会危险性 一贯表现 品格证据 逮捕
原文传递
逮捕社会危险性的教义学解释——以《刑事诉讼法》第81条为中心
5
作者 翟昊天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2-39,共8页
为推动检察人员充分判断社会危险性要件,研究者应运用法教义学方法重新解释社会危险性,以确保逮捕的审慎适用。社会危险性在《刑事诉讼法》第81条第1款中应被解释为诉讼妨碍性及再犯可能性要素,而在第2款为个案危险性要素,包含罪行危险... 为推动检察人员充分判断社会危险性要件,研究者应运用法教义学方法重新解释社会危险性,以确保逮捕的审慎适用。社会危险性在《刑事诉讼法》第81条第1款中应被解释为诉讼妨碍性及再犯可能性要素,而在第2款为个案危险性要素,包含罪行危险性及个人危险性。司法实践中的“平面式”审查模式不具审慎性及操作合理性。结合法律体系及立法初衷的考量,检察人员应以“梯度式”审查模式判断社会危险性要素,即审查对象不具备第1款的要素时,毋需接受第2款审查,取保候审应优先适用;但经过第1款审查后审查对象具有一定社会危险性时,检察人员应结合第2款规定审查逮捕必要性。羁押必要性是社会危险性的必要延伸,但存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险性 要素 梯度式 逮捕必要性 羁押必要性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适用现状及完善思考——以浙江绍兴市检察机关的实践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曾于生 曹卿龙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3-59,共7页
新《刑事诉讼法》设立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对于动态考察被羁押人继续羁押的必要性、最大限度维护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实践中,目前刑事羁押率依然呈高位态势,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收效甚微... 新《刑事诉讼法》设立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对于动态考察被羁押人继续羁押的必要性、最大限度维护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实践中,目前刑事羁押率依然呈高位态势,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收效甚微,尤其在审查启动、审查模式、审查内容、评估机制、审查环节和审查后果等方面突显了不少问题,非常有必要进行反思,并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加以完善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 审查 实证分析 完善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中未决羁押的司法审查与司法救济
7
作者 项谷 姜伟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3期55-65,74,共12页
未决羁押,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前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中外未决羁押决定与变更主体不同,国外羁押决定主体相对独立且单一,我国羁押决定主体检察机关相对独立但变更主体多元;中外逮捕和羁押定义不同,国外... 未决羁押,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前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中外未决羁押决定与变更主体不同,国外羁押决定主体相对独立且单一,我国羁押决定主体检察机关相对独立但变更主体多元;中外逮捕和羁押定义不同,国外实行逮捕与羁押分离,我国逮捕与羁押还未实现完全分离;中外羁押审查方式不同,国外以当事人参与为原则,我国羁押决定程序由书面审查为主转向当事人参与为主;中外羁押救济程序不同,英美法系主要是保释,大陆法系主要是司法复查,我国新增的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系本土原创,兼具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和当事人间接救济手段特征。中外未决羁押制度结构、模式及背景各有特点,因而在发展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中不能简单套用、模仿和移植国外制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决羁押 逮捕 羁押必要性 救济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归口审查的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1
8
作者 高飞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2期57-61,共5页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到底应当由检察机关的哪个内设机构承担,存在不少争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规定了"分段审查"模式,实践中上海市检察机关探索了"归口审查"模式,归口监所检...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到底应当由检察机关的哪个内设机构承担,存在不少争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规定了"分段审查"模式,实践中上海市检察机关探索了"归口审查"模式,归口监所检察部门统一办理。然而,监所检察部门不论是职责定位、业务精通程度还是人力资源配置,都不如侦查监督部门更具有归口的优势。因此,在当前检察职权配置和运行机制下,将羁押必要性审查归口侦查监督部门,监所检察部门保留建议权,是更加合理和规范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 归口 审查
下载PDF
论审判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的构建
9
作者 王富生 尹瑞峰 《天津法学》 201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随着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的施行,检察机关的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能在审判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检察机关内部尚无明确统一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从而限制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在审判阶段的适用。基于此,文... 随着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的施行,检察机关的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能在审判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检察机关内部尚无明确统一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从而限制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在审判阶段的适用。基于此,文章在对现阶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平衡审查主体职能分工、明确审查标准、建立审查工作流程及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实现对检察机关在审判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阶段 羁押必要性 审查 构建
下载PDF
论新《刑诉法》中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构建
10
作者 方勇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2-87,共6页
新《刑诉法》新增了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从宏观价值来说,该规定体现了检察机关践行法律监督权的基本职能,也是适应《刑诉法》修改的实际要求,更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是践行法律监督权的基本职能,适应刑诉... 新《刑诉法》新增了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从宏观价值来说,该规定体现了检察机关践行法律监督权的基本职能,也是适应《刑诉法》修改的实际要求,更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是践行法律监督权的基本职能,适应刑诉法修改的实际要求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首先要进行审查的启动,继之进行审查的范围和标准的确定、审查的结果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诉法》 羁押必要性 审查机制 构建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试点研究报告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陈卫东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5-194,共20页
为探索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机制,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在A省W市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试点研究。试点的内容是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落实的各项支撑机制,包括归口管理、公开听证、风险评估... 为探索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机制,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在A省W市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试点研究。试点的内容是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落实的各项支撑机制,包括归口管理、公开听证、风险评估、跟踪监督等。在两年试点期间,羁押必要性审查人数较之试点前增加了57.4%,占同期全市批捕人数的9.2%;适用案件范围逐步扩大,但仍然主要适用于审查起诉阶段的案件;审查后的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建议采纳率高达9 9.6%;在1 4%的案件中采用了公开听证的诉讼化方式进行审查,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基于试点的发现,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需要在理论上明确: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制度性质是对逮捕适用条件的持续、定期审查,具有司法权属性,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应进行诉讼化改造并将建议权改为决定权;同时,应更新对侦查保密原则的传统认识,向辩方开示与逮捕适用条件有关的证据,以便辩方有效参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 羁押 羁押必要性审查
原文传递
美国的审前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及其借鉴 被引量:28
12
作者 蓝向东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美国实行逮捕与羁押分离的制度,羁押必须由法官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在美国,审前服务机构客观地收集被告人的背景信息并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使得法庭的裁决更加准确、合理;保释听证程序的当事人主义提高了程序的对抗性、参与性、合意性... 美国实行逮捕与羁押分离的制度,羁押必须由法官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在美国,审前服务机构客观地收集被告人的背景信息并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使得法庭的裁决更加准确、合理;保释听证程序的当事人主义提高了程序的对抗性、参与性、合意性;对被释放人员的高强度监管确保了被告人严格遵守保释义务,提升了非羁押措施的适用效果。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的审前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对审查程序进行诉讼化改造,建立符合本国司法实际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听证程序;二是建立类似美国审前服务机构的组织对羁押必要性进行调查,对释放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检察机关根据调查和评估的结果作出是否羁押的决定;三是强化对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的监管,确保其及时到案并遵守取保候审的法律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羁押 羁押必要性审查 审前服务机构 借鉴
原文传递
分段审查抑或归口审查: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改革逻辑 被引量:28
13
作者 林喜芬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7-176,共20页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确立是检察审查逻辑的延伸,其并未在根本上改变以往缺乏司法审查的制度安排和"一押到底"的司法实践。基于参与式观察、对五十余名司法实务人员(包括检察官、法官、警察、律师)的深度访谈以及一系列司法数...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确立是检察审查逻辑的延伸,其并未在根本上改变以往缺乏司法审查的制度安排和"一押到底"的司法实践。基于参与式观察、对五十余名司法实务人员(包括检察官、法官、警察、律师)的深度访谈以及一系列司法数据,本文一方面通过透视中国检察机关(系统)内部不同部门(条线)之间,在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确立过程中的发展竞争与权力博弈,指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所确立的分段审查模式主要兼顾了侦查监督、公诉等办案部门(务线)的职能安排。另一方面,通过对H省试行归口审查模式的实践进行考察,指出该模式的试点效果得以彰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层检察院协调了检察院内部和外部的权力关系,但这种促生或支撑归口审查模式的基层司法生态并不稳定,因此试点改革的长期可持续性存疑。在中国,一项旨在保障被追诉人权益的改革举措,其落实和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司法权力博弈和司法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检察审查 分段审查 归口审查 司法生态
原文传递
羁押必要性审查:从“框架构建”到“梯度制衡”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浩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23,共12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法创设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整体框架完成构建,但由于运行机制欠缺细化,使其一度陷入制度空转困境。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出台《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试行)》《关于贯彻执行(人民检...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法创设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整体框架完成构建,但由于运行机制欠缺细化,使其一度陷入制度空转困境。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出台《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试行)》《关于贯彻执行(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试行))的指导意见》,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跃入深入发展期。任何制度均具有层次性,其外延大或小都是以一个要素的身份在具备内部层次性的同时与外部其他制度构成交互层级而形成纵横梯度,借鉴“梯度制衡”视角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内外层次实施剖析,完成对其内部由初审、立案、审查、结案的程序递进构成的纵向梯度以及外部由羁押必要性审查与逮捕必要性审查、羁押措施与非羁押措施等并列机制构成的横向梯度的溯源研究、现实研究、完善研究,才能使该制度真正找到其在刑事诉讼系统中的准确定位,并在内外制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逮捕必要性审 查刑事诉讼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贞会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73,共18页
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是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一项原则要求。检察机关对这一规定的落实情况总体较好,有的地区还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创新,未成年人逮捕数量逐步下降,非羁押比例整体上升。调查也发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应当实现审查逮捕阶段... 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是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一项原则要求。检察机关对这一规定的落实情况总体较好,有的地区还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创新,未成年人逮捕数量逐步下降,非羁押比例整体上升。调查也发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应当实现审查逮捕阶段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全覆盖;完善逮捕社会危险性证明和审查评估机制;落实对被逮捕未成年人的分押分管和分别教育原则;加强对被逮捕未成年人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完善未成年人非羁押的家庭监护和社会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严格限制适用逮捕 社会危险性评估 羁押必要性审查 社会观护体系
原文传递
逮捕审查判断中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的量化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翔 《法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208,共18页
通过对2020年以来13万余份起诉书和不起诉书的机器学习,研究发现:我国司法人员在判断羁押必要性时,会评估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但相应评估侧重于罪行危险性因素,却忽略了人身危险性因素;引入量化评估方法,主要有利于改善仅依靠基本... 通过对2020年以来13万余份起诉书和不起诉书的机器学习,研究发现:我国司法人员在判断羁押必要性时,会评估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但相应评估侧重于罪行危险性因素,却忽略了人身危险性因素;引入量化评估方法,主要有利于改善仅依靠基本案情信息难以准确判断是否需要羁押的“复杂”案件的羁押必要性判断,量化方法有可能显著降低此类案件的羁押率。当前在判断羁押必要性时,办案人员主要依靠罪行危险性因素的主观综合判断,规范改革路径着力于规则细化和要件重构,但这无力化解社会危险性判断信息不足的问题。引入大数据建模方法,有助于系统统合零散的社会危险性判断信息。此外,可通过问卷、量表、数字化设备等方式扩充模型的训练数据,通过深化对社会危险性发生机制的理解,区分案由和社会危险性类型,构建多个子模型,以进一步提升量化工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 社会危险性 量化评估 羁押必要性审查
原文传递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法理分析与实践型态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贞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3,共7页
法律制度正当性的阐释大体上可以分为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条路径。法律实用主义可以很好地解释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内在法理。本质在于,由中立司法官对羁押必要性加以审查,严格限制羁押适用,在实现普遍正义的同时,亦能关注个案公正... 法律制度正当性的阐释大体上可以分为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条路径。法律实用主义可以很好地解释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内在法理。本质在于,由中立司法官对羁押必要性加以审查,严格限制羁押适用,在实现普遍正义的同时,亦能关注个案公正。《刑事诉讼法》对逮捕后继续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作了规定,但内容较为概括和原则,应当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方式、审查主体、审查程序和方法、审查后的处理与救济等作出细化规定,以便司法实践中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强制措施 法律实用主义 司法审查 羁押必要性审查
下载PDF
少捕慎诉慎押政策下逮捕制度的优化研究
18
作者 苦打哈 孙华鑫 《泰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近年来,由于逮捕要件缺乏客观准确的证明标准、逮捕实践理念有失偏颇、非羁押强制措施运行状况不佳等原因,导致司法实践中逮捕数量较多、逮捕率较高。较高逮捕率不但违背了逮捕作为预防性措施的本质功能,也违背了少捕慎诉慎押政策初衷,... 近年来,由于逮捕要件缺乏客观准确的证明标准、逮捕实践理念有失偏颇、非羁押强制措施运行状况不佳等原因,导致司法实践中逮捕数量较多、逮捕率较高。较高逮捕率不但违背了逮捕作为预防性措施的本质功能,也违背了少捕慎诉慎押政策初衷,未能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因此,在少捕慎诉慎押政策下优化逮捕制度,分别从逮捕制度的观念层面、逮捕制度的实质要件层面和逮捕制度配套要件层面提出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捕慎诉慎押 非羁押强制措施 逮捕 羁押必要性审查
原文传递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践困境与立法完善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佩芬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3年第4期74-84,共11页
自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设立以来,其运行模式历经三次变化,目前仍存在诸多理论争议和适用难题,限制了其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要解决当前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实践中存在的主体中立性不足、审查标准不够科学明晰、审查流程有待完善以及审查... 自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设立以来,其运行模式历经三次变化,目前仍存在诸多理论争议和适用难题,限制了其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要解决当前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实践中存在的主体中立性不足、审查标准不够科学明晰、审查流程有待完善以及审查效力缺少刚性等问题,明确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功能定位和审查标准是关键。建议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依托听证会制度,明确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兼具“检察监督”与“司法审查”双重功能;修改《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区别规定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立案标准与裁定标准,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羁押;完善审查的主体、程序、效力及救济途径等制度运行模式的具体内容,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进行立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审查主体 审查标准 功能定位 听证会制度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进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涵颖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5-100,共6页
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于全程监督逮捕、防范逮捕筹码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试点实施过程中,存在因法律规范不统一而导致审查主体混乱、审查程序不规范、审查依据缺乏量化标准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 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于全程监督逮捕、防范逮捕筹码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试点实施过程中,存在因法律规范不统一而导致审查主体混乱、审查程序不规范、审查依据缺乏量化标准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当前亟待厘清羁押必要性审查相关法律规范的关系、回归逮捕的强制措施功能、健全羁押必要性审查配套制度,并以取保候审条件、逮捕条件为参照设置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量化指标。此外,应当关注依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提出次数以及在羁押状态下进行精神病鉴定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逮捕 量化评估 宽严相济 司法公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