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近长安远》中的“追梦”结构——文学社会学视野中的罗锦衣与尹秋生形象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伍宝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99-107,共9页
周瑄璞《日近长安远》塑造了中国城市化中的追梦人形象。作家一方面为其"追梦"之旅进行历史正名,另一方面赋予乡下人进城以意义之网,他们的奋斗群像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全球化道路的缩微景观与经典表达。"追梦"既是文... 周瑄璞《日近长安远》塑造了中国城市化中的追梦人形象。作家一方面为其"追梦"之旅进行历史正名,另一方面赋予乡下人进城以意义之网,他们的奋斗群像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全球化道路的缩微景观与经典表达。"追梦"既是文本中建构的意义结构,又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结构或意识结构,两者同源同构。因此,文本成为"有意义的结构",同时,作家本人不仅仅是个人主体,更以"超个人主体"身份,凭诗性想象抵达历史现实的广度与人性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梦”结构 《日近长安远》 文学社会学
下载PDF
《日近长安远》的主体意识
2
作者 王敏 刘小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8-53,共6页
周瑄璞长篇小说《日近长安远》以双线并行结构叙述了女性人物罗锦衣、甄宝珠在官场和市场的奋斗史,心理描写细腻,以意识流和梦境描写的方式写出了喧哗时代里在欲望中挣扎的内在自我;在脚踏实地的现实精神之外,小说表现出轻盈的、空灵的... 周瑄璞长篇小说《日近长安远》以双线并行结构叙述了女性人物罗锦衣、甄宝珠在官场和市场的奋斗史,心理描写细腻,以意识流和梦境描写的方式写出了喧哗时代里在欲望中挣扎的内在自我;在脚踏实地的现实精神之外,小说表现出轻盈的、空灵的浪漫气质,以隐喻、象征的意象来表达对人生存本质的诗性体验;小说叙述者对人物不进行直接的道德判断,反讽手法体现出叙述者的理性思考,对小人物的关注表现出叙述者的悲悯情怀。这些共同体现出小说鲜明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近长安远 主体意识 意识流 梦境 意象 反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