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ajor QTL, Ghd8, Plays Pleiotropic Roles in Regulating Grain Productivity, Plant Height, and Heading Date in Rice 被引量:138
1
作者 Wen-Hao Yan Peng Wang Hua-Xia Chen Hong-Ju Zhou Qiu-Ping Li Chong-Rong Wang Ze-Hong Ding Yu-Shan Zhang Si-Bin Yu Yong-Zhong Xing Qi-Fa Zhang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19-330,共12页
Rice yield and heading date are two distinct traits controlled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The dissection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rice yield traits is important for developing high-yielding rice va... Rice yield and heading date are two distinct traits controlled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The dissection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rice yield traits is important for developing high-yielding rice varieties. Here, we report the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hd8, a major QTL with pleiotropic effects on grain yield, heading date, and plant height. Two sets of near isogenic line population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cloning of GhdS. Ghd8 was narrowed down to a 20-kb region containing two putative genes, of which one encodes the OsHAP3 subunit of a CCAAT-box binding protein (HAP complex); this gene was regarded as the Ghd8 candidate. A complementary test confirmed the identity and pleiotropic effects of the gene; interestingly, the genetic effect of Ghd8 was dependent on its genetic background. By regulating Ehdl, RFT1, and Hd3a, Ghd8 delayed flowering under long-day conditions, but promoted flowering under short-day conditions. Ghd8 up-regulated MOC1, a key gene controlling tillering and branching; thi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tillers, primary and secondary branches, thus producing 50% more grains per plant. The ectopic expression of Ghd8 in Arabidopsis caused early flowering by 10 d-a situation similar to the one observed by its homolog AtHAP3b, when compared to wild-type under long-day condit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e conserved function of Ghd8 and AtHAP3b in flowering in Arabidopsi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t roles of Ghd8 in rice yield formation and flowering, as well as its opposite functions in flowering between rice and Arabidopsis under long-day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 isogenic lines CCAAT-box binding protein ectopic expression flowering pathway yield formation
原文传递
基因聚合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影响 被引量:56
2
作者 刘士平 李信 +2 位作者 汪朝阳 李香花 何予卿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2-26,共5页
水稻稻瘟病是世界上广泛发生的水稻真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利用 10 0个稻瘟病菌株对以CO39为背景且带有单个基因和多个基因聚合的近等基因系进行接种分析 ,结果表明 ,Pi1和Pi2属两个广谱高抗稻瘟病基因 ,两基因可在我国南方稻区加以合... 水稻稻瘟病是世界上广泛发生的水稻真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利用 10 0个稻瘟病菌株对以CO39为背景且带有单个基因和多个基因聚合的近等基因系进行接种分析 ,结果表明 ,Pi1和Pi2属两个广谱高抗稻瘟病基因 ,两基因可在我国南方稻区加以合理利用。基因聚合后抗谱增宽、抗性加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聚合 水稻 稻瘟病 抗病育种 抗病基因 持久抗性 近等基因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新尝试——与P_(m2)及P_(m4a)基因紧密连锁RFLP标记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金元 刘大钧 +4 位作者 陈佩度 齐莉莉 程顺和 高德荣 吴荣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共5页
以当地育成的小麦抗白粉病材料,对国外筛选到的与白粉病抗性基因Pm2及Pm4a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RFLP标记即使在遗传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仍可用于对Pm2及Pm4a基因的检测及鉴定。研究还表明... 以当地育成的小麦抗白粉病材料,对国外筛选到的与白粉病抗性基因Pm2及Pm4a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RFLP标记即使在遗传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仍可用于对Pm2及Pm4a基因的检测及鉴定。研究还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不仅可行,而且还可对育成的抗病品系所携具体抗性基因进行精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育种 近等基因系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籼稻稻瘟病菌小种鉴别力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朱小源 杨祁云 +3 位作者 杨健源 雷财林 王久林 凌忠专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1-368,共8页
利用 30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 14 6个来自广东的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 ,其中 17个单基因系对测试菌株的致病性有较好的鉴别力。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 ,对 17个单基因系和 14 6个菌株组成的互作变量矩阵进行了因子提取 ... 利用 30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 14 6个来自广东的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 ,其中 17个单基因系对测试菌株的致病性有较好的鉴别力。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 ,对 17个单基因系和 14 6个菌株组成的互作变量矩阵进行了因子提取 ,结果表明其中 9个单基因系为代表的抽提因子可以解释变量总方差的 80 .4 37% ,初步组建了这 9个单基因系构成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单基因系鉴别寄主。按其对变量方差贡献大小排序 ,它们分别是 :IRBLkp K6 0 (Pi kp)、IRBLi F5(Pi i)、F12 8 1(Pi ta2 )、IRBL9 W (Pi 9(t) )、IRBLsh S (Pi sh (1) )、IRBLz Fu(Pi z)、IRBLkh K3(Pi kh)、IRBL1 CL(Pi 1)、IRBLz5 CA(Pi z5)。用这 9个单基因系可将 14 6个菌株划分为 83个小种 ,将来自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籼稻区的 5 4个菌株划分为 2 6个小种。筛选的 9个单基因系对我国籼稻区稻瘟病菌致病性有较强的鉴别力。在抗病性鉴定中 ,基于单基因系的代表菌株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单基因系 籼稻 生理小种 鉴别力 近等基因系
下载PDF
小麦2+12和5+10亚基近等基因系间面粉品质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延滨 辛文利 +2 位作者 孙连发 肖志敏 祁适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6,共4页
分析和研究了小麦栽培品种克旱九、垦大四和龙麦 2 0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HMW- GS)近等基因系的面粉品质。这些近等基因系是通过 5~ 6次连续的选择性回交获得的。结果表明 ,在蛋白质和干面筋含量上 ,近等基因系间的差别不显著。在... 分析和研究了小麦栽培品种克旱九、垦大四和龙麦 2 0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HMW- GS)近等基因系的面粉品质。这些近等基因系是通过 5~ 6次连续的选择性回交获得的。结果表明 ,在蛋白质和干面筋含量上 ,近等基因系间的差别不显著。在湿面筋与干面筋的比值 (湿面筋 /干面筋 )上 5 +10亚基的近等基因系比带有 2 +12亚基的近等基因系要小 4 .7%~ 5 .9%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P<0 .0 1) ,在 Zeleny沉降值与干面筋的比值 (沉降值 /干面筋 )上要高9.9%~ 14 .7% ,差异极显著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5+10亚基 近等基因系 面粉品质
下载PDF
水稻糯质基因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徐云碧 申宗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7-242,共6页
利用3对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研究了糯质基因(wx)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3对糯与非糯品系均仅具有千粒谷重这一产量构成性状有极显著的差异,糯稻比非糯稻降低7.3—9.7%,降低的原因并非由于谷粒体积的减小而是由于糙米粒重和谷粒比重的降... 利用3对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研究了糯质基因(wx)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3对糯与非糯品系均仅具有千粒谷重这一产量构成性状有极显著的差异,糯稻比非糯稻降低7.3—9.7%,降低的原因并非由于谷粒体积的减小而是由于糙米粒重和谷粒比重的降低。糯稻与非糯稻具有相同的同化产物库容,但由于灌浆不充实,米粒较小,导致糯稻谷壳内余留较大的空隙。糯稻千粒壳重增加所造成的糙米率降低与谷粒比重下降两者综合作用可能使糯稻的糙米产量降低幅度大于稻谷产量。培育高产糯稻品种应从开源畅流的角度以提高谷粒比重为目标,达到提高千粒谷重和糙米率,增加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糯质 基因效应 近等基因系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遗传背景的分子标记检测 被引量:18
7
作者 田清震 周荣华 贾继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 ,对近年来培育的几套近等基因系的遗传背景进行检测 ,发现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于供体亲本之间 ,而近等基因系内部已达到很高的遗传一致性 ;包含Pm4b的近等基因系、包含Pm2 /Pm6的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遗...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 ,对近年来培育的几套近等基因系的遗传背景进行检测 ,发现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于供体亲本之间 ,而近等基因系内部已达到很高的遗传一致性 ;包含Pm4b的近等基因系、包含Pm2 /Pm6的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遗传上比较接近 ,其内部选系之间也达到很高的一致性 ,是理想的近等基因系 ;发现Pm2 1中簇毛麦的特异条带 ,以及Pm13中高大山羊草的特征条带 ,可用于抗病基因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品系 近等基因系 遗传相似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宏 王继华 王同昌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利用育性恢复基因 (Rf3)的近等基因系 1 0 31— 1、S— 1 65和 1 0 31— 1与S— 1 65之间的正交与反交 ,创建了四个实验品系 ( 1 0 31— 1、S— 1 65、不育品系、反交品系 ) ;采用改进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技术 ,从发育遗传... 利用育性恢复基因 (Rf3)的近等基因系 1 0 31— 1、S— 1 65和 1 0 31— 1与S— 1 65之间的正交与反交 ,创建了四个实验品系 ( 1 0 31— 1、S— 1 65、不育品系、反交品系 ) ;采用改进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技术 ,从发育遗传学的角度 ,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可育株旗叶表达的相关蛋白产物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对旗叶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发现 4个品系有相近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没有相应穗中差异蛋白质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育性恢复 叶片 双向电泳 近等基因系
下载PDF
小麦显性矮源对株粒重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阮仁武 傅大雄 戴秀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9-12,共4页
利用 8个普通小麦品种与 5个不同显性矮源进行回交产生的 8套近等基因系 ,进行了株粒重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结果表明 ,显性矮源对有效穗数没有显著影响 ,对株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降幅最小的是具有奥尔森矮源的... 利用 8个普通小麦品种与 5个不同显性矮源进行回交产生的 8套近等基因系 ,进行了株粒重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结果表明 ,显性矮源对有效穗数没有显著影响 ,对株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降幅最小的是具有奥尔森矮源的近等基因系 ,分别降低 19.6%、2 6.9%和 10 .5 % ;降幅最大的是具有矮变 1号矮源的近等基因系 ,分别降低 68.9%、66.7%和 2 4.7%。携带 Rht10基因的西农 0 2和矮变 1号矮源转育的近等基因系之间的株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差异都显著或极显著 ,说明它们对普通小麦品种的影响不一致。具有显性矮源的近等基因系株粒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降低。具有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粒重与株高的回归分析表明 ,适当提高显性矮源的株高可以提高株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矮源 近等基因系 株粒重 产量构成 小麦 矮化育种
下载PDF
水稻花时的质核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文明 周开达 +1 位作者 文宏灿 袁国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61-464,共4页
利用包括三种不育胞质和正常胞质的三套近等基因系对花时进行了质核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峰前花主要受核和质核互作的控制,峰后花主要受质的控制.在不育系中出现的两个开花高峰既有质和核的作用,又有质核相互作用.开花累积率主要是... 利用包括三种不育胞质和正常胞质的三套近等基因系对花时进行了质核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峰前花主要受核和质核互作的控制,峰后花主要受质的控制.在不育系中出现的两个开花高峰既有质和核的作用,又有质核相互作用.开花累积率主要是质的作用.K-cms、K17R和K青B均可作为高开花累积率的资源,应用于不育系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时 质核互作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下载PDF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对株高表达的影响及其对GA_3的敏感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灿 吴跃进 +5 位作者 刘斌美 童继平 吴敬德 张瑛 吴瑾华 袁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0,共6页
对具有显性半矮秆基因的6对高矮秆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表达特性进行了比较。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抑制了茎秆节间的伸长,矮秆系倒4~5、3、2、1节及穗长分别为高秆系的97.2%、53.3%、65.1%、61.9%和94.7%。通过对Y98149(突变体)... 对具有显性半矮秆基因的6对高矮秆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表达特性进行了比较。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抑制了茎秆节间的伸长,矮秆系倒4~5、3、2、1节及穗长分别为高秆系的97.2%、53.3%、65.1%、61.9%和94.7%。通过对Y98149(突变体)和Y98148(野生型)在苗期和成株期对GA3反应的研究,发现Y98149较Y98148对外源赤霉素更敏感;内源赤霉素测定结果显示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内源赤霉素含量较低,是野生型的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矮秆基因 近等基因系 敏感性 赤霉素 水稻
下载PDF
光周期迟钝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玉平 李建平 +3 位作者 兰素缺 赵风梧 李杏普 AJWorland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9-64,共6页
利用携带光周期迟钝基因 (Photoperiod1简称Ppd1)的 6套近等基因系分别与其背景亲本AVALON ,BRIGAND ,BRIMSTONE ,MERCIA ,NORMAN及RENDZVOUS相比较 ,研究该基因在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基因提早冬... 利用携带光周期迟钝基因 (Photoperiod1简称Ppd1)的 6套近等基因系分别与其背景亲本AVALON ,BRIGAND ,BRIMSTONE ,MERCIA ,NORMAN及RENDZVOUS相比较 ,研究该基因在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基因提早冬小麦抽穗、开花及成熟 ,缩短生育期 ;缩短穗长 ,使旗叶变短、变窄 ,面积变小 ;增加分蘖成穗率 ,每穗沟数 ,穗粒数及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Ppd1基因 近等基因系 农艺性状 光周期迟钝基因
下载PDF
与粳稻BT型细胞质育性恢复基因连锁的实用SSR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保山 洪德林 +1 位作者 万志兵 郭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以粳稻BT型细胞质育性恢复基因Rf-1位点的近等基因系、77个测交父本以及5个不育系与77个测交父本配制的178个测交组合F1为材料,利用文献报道的与Rf-1连锁的12对SSR标记引物,筛选近等基因系间与育性等位基因连锁带型一致的SSR标记,再用... 以粳稻BT型细胞质育性恢复基因Rf-1位点的近等基因系、77个测交父本以及5个不育系与77个测交父本配制的178个测交组合F1为材料,利用文献报道的与Rf-1连锁的12对SSR标记引物,筛选近等基因系间与育性等位基因连锁带型一致的SSR标记,再用后者扩增测交父本,并调查测交F1植株的自然结实率,验证父本带型与育性恢复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2对SSR标记引物中,RM5629在六千辛A和六千辛B中均扩增出120 bp的片段,在恢复基因供体77302-1和8个近等基因系六千辛R株系中均扩增出110 bp的片段,在六千辛A六/千辛R的杂种F1中扩增出110 bp和120 bp的互补片段。6427 R系列、武育粳3号R系列、六盐189R系列、157TR系列、4016LHR系列、4016R和秀水04R同质恢复系以及8个常用的非同质恢复系的RM5629标记基因型与育性恢复力的符合率均为100%,3726R系列同质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与育性恢复力的符合率为94.1%,平均为97.3%。RM5629可作为Rf-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实用SSR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恢复基因 近等基因系 SSR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关系研究及叶绿素主效QTL位点cqSPDA2连锁标记开发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景秀 柳海东 +2 位作者 星晓蓉 李钧 杜德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3-1181,共9页
本研究前期以中双11(ZS11)作母本、QU作父本通过小孢子培养构建了一个包含282个株系的DH群体,并通过两环境表型考察及DH基因型分型,对甘蓝型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进行分析和定位,在A2染色体21.87~22.91 Mb区间获得一个主效QTL,为... 本研究前期以中双11(ZS11)作母本、QU作父本通过小孢子培养构建了一个包含282个株系的DH群体,并通过两环境表型考察及DH基因型分型,对甘蓝型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进行分析和定位,在A2染色体21.87~22.91 Mb区间获得一个主效QTL,为了进一步明确甘蓝型油菜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分子标记和KASP技术以ZS11作轮回亲本构建了叶绿素主效QTL单位点的近等基因系群体,基于DH群体和单位点近等基因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对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宁和互助两个环境中,DH群体叶片SPAD值呈正态分布,双亲SPAD值呈极显著差异,F1的SPAD值呈偏高值分布,表明该性状为部分显性,且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群体叶绿素的含量不同,高海拔和低温条件下SPAD偏高;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SPAD值与单株产量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随样本量的减少而增加;单株产量在两组不同基因型近等基因系中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遗传连锁图置信区间,开发了2个多态性较好的共显性InDel标记和基于KASP技术的6个分型较好的SNP标记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筛选的候选标记。本研究为油菜高叶绿素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标记基础,为高光效新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PAD值 近等基因系 产量 相关性 连锁标记
下载PDF
Wx与ALK主要等位基因不同组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专专杨勇冯琳皓孙晔张昌泉 范晓磊 +1 位作者 李钱峰 刘巧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8-236,共9页
【目的】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主要受Wx和ALK两个主效基因的调控。这两个基因在栽培稻中存在多个复等位变异,本研究旨在明确Wx和ALK基因的主要等位变异及其组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方法】将Wx的3个主要等位基因(Wx^a、Wx^b和wx)与ALK的2... 【目的】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主要受Wx和ALK两个主效基因的调控。这两个基因在栽培稻中存在多个复等位变异,本研究旨在明确Wx和ALK基因的主要等位变异及其组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方法】将Wx的3个主要等位基因(Wx^a、Wx^b和wx)与ALK的2个主要等位基因(ALK^a和ALK^c)进行不同的组合,在粳稻品种日本晴(Nip)背景下创建6个含有Wx和ALK基因不同等位变异组合的近等基因系。通过测定近等基因系的稻米理化品质明确不同等位基因及其组合对稻米品质的效应。【结果】在相同的ALK基因型背景下,含Wx^a等位基因稻米的糊化温度极显著低于wx型和Wxb型的近等基因系。稻米黏滞性受Wx和ALK等位基因组合影响较大,Wx等位变异主要影响稻米的峰值黏度、峰值时间和冷胶黏度;在相同Wx背景下,ALK等位基因主要影响稻米RVA谱的起浆温度,对稻米崩解值和消减值的影响不显著。总体来看,Nip-Wx^a/ALK^a和Nip-Wx^a/ALK^c型稻米具有较高直链淀粉含量和崩解值,较低的胶稠度,因而食味值较差;Nip-wx/ALK^a和Nip-Wx^b/ALK^a型水稻具有适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较软的胶稠度以及较低的糊化温度,因此这两个近等基因系热饭和冷饭的食味值较好;虽然Nip-Wx^b/ALK^c的糊化温度较高,但因其适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较高的胶稠度,其冷饭食味值降幅较小;Nip-wx/ALK^c稻米的热饭食味值与Nip-wx/ALK^a、Nip-Wx^b/ALK^a和Nip-Wx^b/ALK^c无差异,但因其较高的糊化温度,其冷饭食味值显著下降。【结论】Wx基因变异主要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对糊化温度有一定的影响;ALK基因变异主要影响糊化温度,对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对胶稠度存在微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基因 糊化温度基因 等位基因 近等基因系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植物近等基因系培育及在林木遗传改良上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诸葛强 张博 +1 位作者 黄敏仁 王明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4-759,共6页
近等基因系是分子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重要基础。近等基因系选育主要有连续多次回交选育法、从突变体中分离获得、结合分子标记技术检测连续回交选育法、杂交高世代群体材料中分离选育等方法。本文介绍... 近等基因系是分子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重要基础。近等基因系选育主要有连续多次回交选育法、从突变体中分离获得、结合分子标记技术检测连续回交选育法、杂交高世代群体材料中分离选育等方法。本文介绍了主要农作物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林木植物的特点,提出了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木本植物柳树为材料,构建近等基因系,在此基础上形成林木遗传学研究模式树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近等基因系 林木 遗传改良 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水稻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盛浩闻 罗丽华 肖应辉 《作物研究》 2014年第3期306-311,共6页
近等基因系是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常用的遗传群体,具有遗传背景简单的特点。介绍了回交转育、从突变体中和高世代群体中分离以及其他综合方法等构建水稻近等基因系的方法,综述了近等基因系在水稻基因定位、基因效应研究、品种选育、生理... 近等基因系是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常用的遗传群体,具有遗传背景简单的特点。介绍了回交转育、从突变体中和高世代群体中分离以及其他综合方法等构建水稻近等基因系的方法,综述了近等基因系在水稻基因定位、基因效应研究、品种选育、生理机能和重要农艺性状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近等基因系 遗传群体构建 基因定位
下载PDF
用近等基因系研究小麦显性矮源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阮仁武 傅大雄 戴秀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8-13,共6页
为了筛选有利于育种的显性矮秆基因,利用5个普通小麦品种与5个不同显性矮源杂交回交6代以上产生的5套近等基因系,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株粒重、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粒数和穗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之间的株... 为了筛选有利于育种的显性矮秆基因,利用5个普通小麦品种与5个不同显性矮源杂交回交6代以上产生的5套近等基因系,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株粒重、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粒数和穗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之间的株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性状差异极显著。5个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都显著降低轮回父本(CK)的株高、千粒重、穗重,但具有西农引06、奥尔森和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高极显著高于矮苏3和矮变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高,具有西南02和奥尔森矮源近等基因系的穗重显著高于其它矮源,具有奥尔森和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的千粒重亦高于其它矮源。具有奥尔森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粒重与轮回父本没有显著的差异,其次是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具有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的穗粒数与轮回父本没有显著的差异,其它都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轮回父本的穗粒数;具有西农引06、奥尔森、西南02和矮苏3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粒数与轮回父本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有矮变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极显著低于轮回父本。根据欧氏距离的聚类分析,具有奥尔森和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与轮回父本之间的距离最近,这有利于育种应用,矮变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的距离最远,难以直接应用于育种;西农引06矮源和矮苏3矮源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近等基因系 显性矮源 经济性状 育种 品种 株高 株粒重 株有效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株粒数 穗重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振乾 肖钢 官春云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3,共5页
近等基因系只有一两个基因差异,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因此在作物育种、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综述了甘蓝型油菜近等基因系材料的构建及近等基因系材料在抗逆、分子标记和蛋白质组学等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认... 近等基因系只有一两个基因差异,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因此在作物育种、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综述了甘蓝型油菜近等基因系材料的构建及近等基因系材料在抗逆、分子标记和蛋白质组学等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认为随着构建技术的推广,新型近等基因系材料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甘蓝型油菜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小麦显性矮源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阮仁武 傅大雄 戴秀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3-37,共5页
利用 5个普通小麦品种与 5个不同显性矮源回交 6代以上 ,产生的 5套近等基因系 ,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下节间长、旗叶长和生物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显性矮源的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显... 利用 5个普通小麦品种与 5个不同显性矮源回交 6代以上 ,产生的 5套近等基因系 ,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下节间长、旗叶长和生物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显性矮源的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 ,回交父本的遗传背景对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有一定的修饰作用。所有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都极显著降低回交父本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生物产量。西农 0 2和矮苏 3矮源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穗长没有影响 ;奥尔森矮源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小穗数没有影响 ,对旗叶长影响比较小 ;矮变 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所有主要农艺性状有极显著降低作用。携带 Rht10突变基因的西农 0 2和矮变 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表明西农 0 2矮源不同于矮变 1号矮源。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显性矮源 近等基因系 主要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