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理解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江怡 《哲学分析》 2010年第1期72-80,共9页
黑格尔的著名命题"哲学史是哲学"引发了对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重新思考。黑格尔对这个命题及其逆命题的论述,都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前提。但无论从逻辑上分析还是从历史上考察,"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都是不成立的。... 黑格尔的著名命题"哲学史是哲学"引发了对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重新思考。黑格尔对这个命题及其逆命题的论述,都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前提。但无论从逻辑上分析还是从历史上考察,"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都是不成立的。通过对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思想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哲学的性质给出否定性的定义,即哲学不是科学,不是宗教,也不是思想史,因为哲学是没有对象的,是不需要权威的,也是自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性质 哲学史研究 黑格尔哲学 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下载PDF
如何从拓扑学上理解哲学的性质 被引量:2
2
作者 江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7,共6页
从拓扑学的角度理解哲学的性质,就是试图寻求哲学概念的恒常性质。哲学总是在概念的时间流变中获得概念空间的一般性质,而概念的连续性和普遍性正是哲学研究追求的目标。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概念研究,由概念组成的思想空间则规定了哲... 从拓扑学的角度理解哲学的性质,就是试图寻求哲学概念的恒常性质。哲学总是在概念的时间流变中获得概念空间的一般性质,而概念的连续性和普遍性正是哲学研究追求的目标。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概念研究,由概念组成的思想空间则规定了哲学观念的形成和变化。这可以从拓扑学的研究思路中得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学 概念研究 哲学研究 哲学的性质
原文传递
从以太与仁的关系看谭嗣同哲学的性质 被引量:3
3
作者 魏义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50,共8页
谭嗣同对仁推崇备至,同时对以太乐此不疲。有学者提出谭嗣同奉以太为世界本原,并根据以太说判断谭嗣同哲学的性质。事实上,不论是谭嗣同在《仁学》中论证仁学时强调"第一当认明以太之体与用",还是在《以太说》中阐发以太时强... 谭嗣同对仁推崇备至,同时对以太乐此不疲。有学者提出谭嗣同奉以太为世界本原,并根据以太说判断谭嗣同哲学的性质。事实上,不论是谭嗣同在《仁学》中论证仁学时强调"第一当认明以太之体与用",还是在《以太说》中阐发以太时强调以太"精而言之"亦可以称为仁,都使以太与仁的关系变得既密不可分又复杂微妙。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究以太与仁在谭嗣同哲学中的关系,通过还原谭嗣同的以太说,厘清谭嗣同哲学的性质和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以太 以太说 仁学 哲学性质
下载PDF
走出哲学教学困境 彰显思辨精神魅力——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丹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55-157,共3页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与现实生存境遇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调等问题。只有从哲学的本性出发,转变哲学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权威和活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改革 哲学本性 启发式教学
下载PDF
“分析哲学”是什么以及能做什么 被引量:2
5
作者 江怡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36,共6页
虽然当代哲学家围绕分析哲学的性质问题还存在各种不同观点,但分析哲学成为当代哲学的基础内容和基本方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哲学家们对分析哲学性质的讨论,一方面是出于历史的考虑,另一方面缘于分析哲学研究进入21世纪后发生的深刻变化... 虽然当代哲学家围绕分析哲学的性质问题还存在各种不同观点,但分析哲学成为当代哲学的基础内容和基本方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哲学家们对分析哲学性质的讨论,一方面是出于历史的考虑,另一方面缘于分析哲学研究进入21世纪后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得哲学家们需要不断澄清这些变化是否影响到分析哲学本身,或者说是否改变了人们对分析哲学的传统理解。从分析哲学家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工作完全不是在论证思想,而是在讨论对思想的表达方式;他们的工作虽然不属于自然科学,但他们对思想的客观性的理解和表达,却能很好地使哲学的思想可以直接被运用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之中,由此对自然科学研究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出于反叛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的分析哲学,应当被看作是对西方哲学传统的真正回归。因此,分析哲学其实是康德之前的西方近代哲学在当代的思想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哲学的性质 思想的论证
原文传递
哲学本性与哲学教学
6
作者 陈在碧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3-94,共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启发人的智慧与方法之学,对提高学生素质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近些年来的学校教学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科学定位,这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原因。哲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现实作好符合哲学本性的教学。
关键词 哲学教学 哲学本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校 素质教育 课程设置
下载PDF
“元哲学”研究:现状、意义及其问题
7
作者 陈嘉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78,共6页
元哲学是研究有关哲学的对象、性质、类型、方法与基本概念框架等哲学的基本问题。道布尔曾区分出四种"元哲学"类型:其一,把哲学看作是一种对话。其二,把哲学看作是一种实践,亦即哲学应当作为一种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的工具。... 元哲学是研究有关哲学的对象、性质、类型、方法与基本概念框架等哲学的基本问题。道布尔曾区分出四种"元哲学"类型:其一,把哲学看作是一种对话。其二,把哲学看作是一种实践,亦即哲学应当作为一种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的工具。其三,把哲学看作是为社会的思想观念提供某种"支撑",也就是提供某种观念基础。其四,把哲学视为一种有关世界的观念的构造。从哲学史上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国有没有哲学"这一问题的争论来看,我们就可明了元哲学研究的意义。因为对于这一问题的判定,取决于对"什么是哲学"这样的元哲学问题的理解与把握。之所以将已有的哲学类型和哲学的基本概念框架,包括"经验与先验"、"一与多"、"本质与现象"、"事实与价值"这四对基本概念也列入元哲学的研究范围,目的是为了不仅知道哲学的"其然",而且更可以"知其所以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哲学 哲学的对象 哲学的性质 哲学类型
下载PDF
对西方哲学本质的再认识
8
作者 陈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5-32,共8页
文章根据西方哲学的传统,重新探讨了哲学的本质,强调哲学更像是一种理性反思的活动,而不是现成的知识体系。哲学智慧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往往善于挑战人们习以为常或认为理所当然的意见和看法... 文章根据西方哲学的传统,重新探讨了哲学的本质,强调哲学更像是一种理性反思的活动,而不是现成的知识体系。哲学智慧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往往善于挑战人们习以为常或认为理所当然的意见和看法,善于摆事实、讲道理,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按照西方传统,哲学可以定义为一种追求关于世界和人生意义的根本性问题的确定性认识的理性反思活动。哲学的社会功能和主要价值在于反对教条主义,培养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高辨析概念和缜密论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本质 哲学的定义 西方哲学智慧 哲学的价值
下载PDF
现实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原点
9
作者 周惠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1年第2期46-48,共3页
几千年来,传统哲学对哲学的起点与归宿一直缺乏清醒的认识,结果导致哲学本性丧失,现实世界被遗忘,对人的理解片面化。马克思以现实世界为原点,彻底转换了哲学视野,达到了对人的全面理解,实现了现代哲学的重大思维方式转向:向现... 几千年来,传统哲学对哲学的起点与归宿一直缺乏清醒的认识,结果导致哲学本性丧失,现实世界被遗忘,对人的理解片面化。马克思以现实世界为原点,彻底转换了哲学视野,达到了对人的全面理解,实现了现代哲学的重大思维方式转向:向现实世界的回归。对哲学原点的哲学思考,对于重新认识、把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世界 哲学原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本性
下载PDF
浅谈西方传统人论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
10
作者 张永存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S1期18-20,24,共4页
分别从古希腊早期(古朴时期)、古典时期及希腊化时期等几个阶段,阐述了人们对其自身的认识过程,由此得出西方传统人论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自然哲学向以人为中心的哲学形态的转变和二者的统一,以及随后的以个人生活为本位的伦理思想到最... 分别从古希腊早期(古朴时期)、古典时期及希腊化时期等几个阶段,阐述了人们对其自身的认识过程,由此得出西方传统人论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自然哲学向以人为中心的哲学形态的转变和二者的统一,以及随后的以个人生活为本位的伦理思想到最后超越现实的新柏拉图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哲学 以人为中心的哲学形态 个人本位 新柏拉图主义
下载PDF
论哲学与科学怎样可能
11
作者 孙世昌 《运城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9,共9页
探讨哲学与科学怎样可能 ,实质上就是追问哲学与科学的惟一可能的基础和源泉 ,就是论证哲学与科学赖以存在的惟一可能的根据即本体依据 ,因而也是揭示哲学与科学的本质。按照唯物史观 ,人首先“必须能够生活” ,然后才能研究哲学与科学... 探讨哲学与科学怎样可能 ,实质上就是追问哲学与科学的惟一可能的基础和源泉 ,就是论证哲学与科学赖以存在的惟一可能的根据即本体依据 ,因而也是揭示哲学与科学的本质。按照唯物史观 ,人首先“必须能够生活” ,然后才能研究哲学与科学。因此 ,人及其生活就是哲学与科学赖以存在的惟一可能的本体依据 ,因而也是哲学与科学的惟一本质。反之 ,只要离开人的存在 ,哲学与科学就会异化 ,就会神化。哲学与科学作为人脑的产物 ,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就具有认识必然的自由本质。这就决定了哲学与科学的根本目的、根本价值和最高宗旨始终是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喝住穿 人的存在 生活本体 研究主体 哲学本质 科学本质
下载PDF
怀疑:关于哲学性质的再思考
12
作者 扈孟德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7-29,共3页
哲学的性质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史上永恒的话题。而将哲学的性质理解为怀疑,至少是笛卡尔、休谟等一批哲学家的哲学规划。本文从笛卡尔、休谟两位哲学家的角度,论述他们对哲学的性质的解读,并阐明他们是分别从理性与经验、方法与认识不... 哲学的性质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史上永恒的话题。而将哲学的性质理解为怀疑,至少是笛卡尔、休谟等一批哲学家的哲学规划。本文从笛卡尔、休谟两位哲学家的角度,论述他们对哲学的性质的解读,并阐明他们是分别从理性与经验、方法与认识不同的进路总结出“哲学的性质是怀疑”这一观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性质 怀疑 唯理主义 经验主义
下载PDF
寻找时代的精神家园——兼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福森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9,共5页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生态文明时代需要一种不同于西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的新哲学。西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的弊端是"对存在的遗忘",也是"对自然的遗忘"。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遮蔽了自然具有的生态价值,堵塞了人类通...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生态文明时代需要一种不同于西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的新哲学。西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的弊端是"对存在的遗忘",也是"对自然的遗忘"。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遮蔽了自然具有的生态价值,堵塞了人类通往自然的伦理之路。新哲学包括"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时代需要一场哲学观念的革命。只有重造人类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物质家园才能得到切实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时代性 主体形而上学 生态文明 哲学革命
原文传递
试论“世界历史”时代里的“世界哲学”与哲学的中国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根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3,共7页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新阶段,这一新的世界历史阶段切实地呼唤着一种新的"世界哲学"。新时代里的世界哲学不否定哲学的民族性,但的确又有不同于国别史和区域史时代的各民族哲学的问题意识,如世界一体化...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新阶段,这一新的世界历史阶段切实地呼唤着一种新的"世界哲学"。新时代里的世界哲学不否定哲学的民族性,但的确又有不同于国别史和区域史时代的各民族哲学的问题意识,如世界一体化趋势下的伦理共识、科技伦理与环境伦理等问题。新的世界历史时代里也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哲学"观,作为古希腊地方知识的"哲学"进入世界历史之后,在内涵与外延两方面都将发生变化。具有诗性特质的中国哲学将改变自柏拉图以来直至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的主流观念哲学传统,从而拓展人们对"哲学"知识谱系的看法。在新的世界历史阶段里,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地探索"世界哲学"的新形态,另一方面又要韧性地追求哲学的中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世界哲学 哲学的中国性
下载PDF
自然生态式植物景观的“自然”概念理解
15
作者 刘破浪 谭花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7,共3页
对"自然"概念的理解曾经存在哲学和科学意义上的差异,但逐渐走向统一,回归自然成为当前景观设计的主流。作为重要手段的自然生态式植物景观设计应该满足社会功能的要求,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
关键词 自然 哲学 科学 生态 植物景观
下载PDF
中国古代镇山的地理想象及空间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毛华松 汤思琦 +1 位作者 程语 魏玲玲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目的】镇山是中国传统风景营建中自然与文化紧密融合的优秀产物,是多尺度视野下的典型地理想象结果。发掘其中的传统自然价值观、知识体系及空间文化体系,可为当下相关遗产的保护与“城-山”空间体系的发扬提供历史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镇山是中国传统风景营建中自然与文化紧密融合的优秀产物,是多尺度视野下的典型地理想象结果。发掘其中的传统自然价值观、知识体系及空间文化体系,可为当下相关遗产的保护与“城-山”空间体系的发扬提供历史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爱如生中国方志库量化分析镇山历史信息,结合对图文史料的解析,梳理镇山地理想象内涵的历史变迁,总结镇山地理空间体系构成,归纳城市镇山空间的构建理法。【结果】梳理了镇山地理想象内涵从国家到地方、从神性到世俗、从政治宣扬到政治教化的嬗变历程,总结了宇宙镇山、国家镇山、区域镇山、城市镇山4个层次的地理空间体系差序构成部分,归纳了城市镇山的选取特征及空间秩序组织特征。【结论】镇山文化模式及空间组织具有耦合关系,通过地理想象的视角可以深入探寻其中的内涵,从而推动镇山文化与空间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镇山 自然观 国土空间 “城-山”风景
下载PDF
石崇金谷园及其园林历史想象——人造自然的观念再造
17
作者 潘逸炜 张春彦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目的】作为魏晋时期私家园林的代表,石崇金谷园在物质空间湮灭后仍持续出现在诗文和绘画中,以观念再造的形式呈现。金谷园形象的时代流变反映了自然观念的变迁,进而引发对园林史料认识和历史叙述构建的反思。【方法】通过梳理和区分... 【目的】作为魏晋时期私家园林的代表,石崇金谷园在物质空间湮灭后仍持续出现在诗文和绘画中,以观念再造的形式呈现。金谷园形象的时代流变反映了自然观念的变迁,进而引发对园林史料认识和历史叙述构建的反思。【方法】通过梳理和区分西晋时期一手文献和后代文献,考察其中对金谷园特征的描述,阐述对金谷园认识和评价所具有的集体特征,结合自唐至清的金谷园绘画,进一步佐证对园林认知观念的变迁。【结果】发现自西晋到明清时期,文人对金谷园的描述逐渐从全景式的描写转向对楼阁建筑的关注,进而聚焦到陈设物,山石植物退为配景。这一过程中,金谷园从自然进入观念,逐渐成为文学意象和文化共识。【结论】提出金谷园的形象通过文人诗、文、画的不断重现和更新,由此指向对时间理解的再思考。文学和绘画作品是作者在其当下对过去的感知和重构,其中金谷园在诗文绘画中的不断重现保证了园林意象的绵延,对其时代性的解释更新赓续了园林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魏晋园林 历史想象 自然观 时间性 金谷园
下载PDF
华兹华斯的自然情缘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惠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5-669,共5页
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是中西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华兹华斯深爱自然,他与自然的特殊情缘几乎是在并不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横空而出的,其深爱自然在西方尚无可以比拟者,他的自然情缘在多方面超越了中国诗人。华兹华斯走向自... 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是中西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华兹华斯深爱自然,他与自然的特殊情缘几乎是在并不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横空而出的,其深爱自然在西方尚无可以比拟者,他的自然情缘在多方面超越了中国诗人。华兹华斯走向自然是个人和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双向作用的产物,是基于特定现实对人类生存方式进行思考的需要,是其构建的"五位一体"世界观的必然结果。华兹华斯的出现对于英国乃至全人类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旅游审美、民族认同、文学创作、生态伦理、生存方式等各方面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自然情缘 自然诗 自然哲学 文化意义
下载PDF
理性数学的哲学起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相国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7,共5页
古代神话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最初解释;不同文化的融合产生了批判,批判产生理性;人类开始摆脱神话的理性思考,产生了古代自然哲学;理性数学是作为古代自然哲学的一部分而产生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和理性数学的产生是商业经济、民... 古代神话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最初解释;不同文化的融合产生了批判,批判产生理性;人类开始摆脱神话的理性思考,产生了古代自然哲学;理性数学是作为古代自然哲学的一部分而产生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和理性数学的产生是商业经济、民主政治、人性宗教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直接起因是对不同文化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批判 自然哲学 理性数学 古希腊
下载PDF
北方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丕海 《北方交通》 2014年第9期92-97,共6页
结合丹通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研究在自然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填方段边坡、中央分隔带、隧道洞口及分离绿带、立交区、服务区及收费站、观景台7类典型景观,进行景观绿化设计研究。
关键词 北方寒冷地区 自然理念 景观绿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