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族男性青年志愿者不同体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原诚
舒诗斌
+3 位作者
鲍虹达
蒋军
邱勇
朱泽章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442-448,共7页
目的对比汉族青年男性志愿者站立位、直立坐位和自然坐位X线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差异,评估骨盆旋转对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2017年9—10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骨科的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32人,均为汉族男性,年龄23~27(24.8...
目的对比汉族青年男性志愿者站立位、直立坐位和自然坐位X线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差异,评估骨盆旋转对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2017年9—10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骨科的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32人,均为汉族男性,年龄23~27(24.8±1.6)岁,身高171~185(176.4±5.3)cm,体质量57.7~88.4(69.5±8.6)kg,体质量指数(BMI)21.2~24.7(22.5±2.3)kg/m2.应用EOS-X线成像系统,采用垂直扫描方式,人体全长影像一次扫描成像,结合常用的拍摄方式进行站立位、直立坐位、自然坐位拍摄.影像学测量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以及脊柱的矢状位偏移(SVA)、T1骨盆角(TPA).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体位时影像学参数的变化情况,对脊柱-骨盆参数之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2名志愿者,站立位时PI、PT、SS、LL、TK、SVA、TPA分别为49.06°±6.22°、13.38°±6.06°、35.03°±2.32°、-47.16°±7.64°、32.22°±9.74°、(3.29±13.64)mm、9.47°±5.26°,直立坐位时分别为48.22°±6.07°、29.06°±10.35°、18.84°±5.90°、-26.38°±8.45°、31.78°±9.95°、(34.73±13.62)mm、26.06°±8.71°,自然坐位时分别为49.22°±6.20°、40.50°±10.42°、9.84°±4.87°、-4.03°±6.14°、31.69°±9.73°、(63.37±13.70)mm、49.66°±11.22°.与站立位各参数值比较,直立坐位与自然坐位PT、SVA、TPA增加,SS、LL减少;与直立坐位比较,自然坐位PT、SVA、TPA增加,SS、LL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站立位时,PI与PT、LL、TK、TPA呈相关性,PT与LL、TK、TPA呈相关性,LL与TK、TPA呈相关性,TK与TPA呈相关性;(2)直立坐位时,PI与PT、SS、LL、TK、TPA呈相关性,PT与SS、LL、TK、TPA呈相关性,SS与LL、TK、TPA呈相关性,LL与TK、TPA呈相关性,TK与TPA呈相关性;(3)自然坐位时,PI与PT、SS、LL、TK、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盆
脊柱-骨盆参数
直立坐位
自然坐位
骨盆旋转
矢状位序列
原文传递
腰椎短节段融合术后坐-立位相邻节段序列变化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卓然
周思宇
+1 位作者
郭扬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观察腰椎短节段融合术后不同功能体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探讨坐位下相邻未融合节段矢状位序列的调节机制。方法:2010年9月~2012年2月行腰椎短节段融合术的6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0例,女33例,末次随访时年龄为61.6±1...
目的:观察腰椎短节段融合术后不同功能体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探讨坐位下相邻未融合节段矢状位序列的调节机制。方法:2010年9月~2012年2月行腰椎短节段融合术的6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0例,女33例,末次随访时年龄为61.6±11.0岁(31.0~81.0岁),随访时间为82.0±7.3个月(68.0~94.0个月)。共39例患者融合至S1,其中3例为L5~S1固定融合,20例为L4~S1固定融合,15例为L3~S1固定融合,1例为L2~S1固定融合;24例未融合至S1,其中13例为L3~L5固定融合,5例为L4~L5固定融合,6例为L2~L5固定融合。均行术前站立位、末次随访站立位-端坐位-自然坐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检查,通过院内PACS系统,测量术前、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固定节段前凸角(FSL)、胸椎后凸角(TK)、上相邻前凸角(URL)、下相邻前凸角(LRL)及T1骨盆角(TPA)。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不同体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站立位、自然坐位情况下URL、LRL与其他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结果:当体位由站立位向坐位转变后,矢状位参数会出现显著的变化。对于未融合至S1的患者,从站立位变为端坐位后,LL显著减小、TPA显著增大(P<0.05);由端坐位变为自然坐位后,LL进一步显著减小、TPA进一步显著增大(P<0.05),SS、URL、LRL显著减小(P<0.05),PT显著增加(P<0.05)。对于融合至S1的患者,从站立位变为端坐位后,LL、URL显著减小(P<0.05),TPA显著增大(P<0.05);由端坐位变为自然坐位后,LL、URL进一步显著减小(P<0.05),TPA进一步显著增大(P<0.05),SS显著减小、PT显著增加(P<0.05)。在站立位时,URL与PI、SS、FSL、LL有显著相关性(P<0.05)。自然坐位后,URL与FSL无显著相关性(P=0.388),URL与PI、SS、TK、LL有显著相关性(P<0.05),LRL与PT、SS、LL有显著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站立位
自然坐位
矢状位序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族男性青年志愿者不同体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原诚
舒诗斌
鲍虹达
蒋军
邱勇
朱泽章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442-448,共7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K20180122)。
文摘
目的对比汉族青年男性志愿者站立位、直立坐位和自然坐位X线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差异,评估骨盆旋转对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2017年9—10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骨科的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32人,均为汉族男性,年龄23~27(24.8±1.6)岁,身高171~185(176.4±5.3)cm,体质量57.7~88.4(69.5±8.6)kg,体质量指数(BMI)21.2~24.7(22.5±2.3)kg/m2.应用EOS-X线成像系统,采用垂直扫描方式,人体全长影像一次扫描成像,结合常用的拍摄方式进行站立位、直立坐位、自然坐位拍摄.影像学测量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以及脊柱的矢状位偏移(SVA)、T1骨盆角(TPA).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体位时影像学参数的变化情况,对脊柱-骨盆参数之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2名志愿者,站立位时PI、PT、SS、LL、TK、SVA、TPA分别为49.06°±6.22°、13.38°±6.06°、35.03°±2.32°、-47.16°±7.64°、32.22°±9.74°、(3.29±13.64)mm、9.47°±5.26°,直立坐位时分别为48.22°±6.07°、29.06°±10.35°、18.84°±5.90°、-26.38°±8.45°、31.78°±9.95°、(34.73±13.62)mm、26.06°±8.71°,自然坐位时分别为49.22°±6.20°、40.50°±10.42°、9.84°±4.87°、-4.03°±6.14°、31.69°±9.73°、(63.37±13.70)mm、49.66°±11.22°.与站立位各参数值比较,直立坐位与自然坐位PT、SVA、TPA增加,SS、LL减少;与直立坐位比较,自然坐位PT、SVA、TPA增加,SS、LL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站立位时,PI与PT、LL、TK、TPA呈相关性,PT与LL、TK、TPA呈相关性,LL与TK、TPA呈相关性,TK与TPA呈相关性;(2)直立坐位时,PI与PT、SS、LL、TK、TPA呈相关性,PT与SS、LL、TK、TPA呈相关性,SS与LL、TK、TPA呈相关性,LL与TK、TPA呈相关性,TK与TPA呈相关性;(3)自然坐位时,PI与PT、SS、LL、TK、T
关键词
脊柱
骨盆
脊柱-骨盆参数
直立坐位
自然坐位
骨盆旋转
矢状位序列
Keywords
Spine
Pelvis
Spinopelvic
parameters
Upright
sitting
natural
sitting
Pelvic
rotation
Sagittal
alignment
分类号
R68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腰椎短节段融合术后坐-立位相邻节段序列变化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卓然
周思宇
郭扬
李危石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2,共6页
文摘
目的:观察腰椎短节段融合术后不同功能体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探讨坐位下相邻未融合节段矢状位序列的调节机制。方法:2010年9月~2012年2月行腰椎短节段融合术的6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0例,女33例,末次随访时年龄为61.6±11.0岁(31.0~81.0岁),随访时间为82.0±7.3个月(68.0~94.0个月)。共39例患者融合至S1,其中3例为L5~S1固定融合,20例为L4~S1固定融合,15例为L3~S1固定融合,1例为L2~S1固定融合;24例未融合至S1,其中13例为L3~L5固定融合,5例为L4~L5固定融合,6例为L2~L5固定融合。均行术前站立位、末次随访站立位-端坐位-自然坐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检查,通过院内PACS系统,测量术前、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固定节段前凸角(FSL)、胸椎后凸角(TK)、上相邻前凸角(URL)、下相邻前凸角(LRL)及T1骨盆角(TPA)。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不同体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站立位、自然坐位情况下URL、LRL与其他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结果:当体位由站立位向坐位转变后,矢状位参数会出现显著的变化。对于未融合至S1的患者,从站立位变为端坐位后,LL显著减小、TPA显著增大(P<0.05);由端坐位变为自然坐位后,LL进一步显著减小、TPA进一步显著增大(P<0.05),SS、URL、LRL显著减小(P<0.05),PT显著增加(P<0.05)。对于融合至S1的患者,从站立位变为端坐位后,LL、URL显著减小(P<0.05),TPA显著增大(P<0.05);由端坐位变为自然坐位后,LL、URL进一步显著减小(P<0.05),TPA进一步显著增大(P<0.05),SS显著减小、PT显著增加(P<0.05)。在站立位时,URL与PI、SS、FSL、LL有显著相关性(P<0.05)。自然坐位后,URL与FSL无显著相关性(P=0.388),URL与PI、SS、TK、LL有显著相关性(P<0.05),LRL与PT、SS、LL有显著相关性(P<0.05)�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站立位
自然坐位
矢状位序列
Keywords
Lumbar
fusion
Standing
natural
sitting
Sagittal
alignment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族男性青年志愿者不同体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张原诚
舒诗斌
鲍虹达
蒋军
邱勇
朱泽章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
5
原文传递
2
腰椎短节段融合术后坐-立位相邻节段序列变化研究
孙卓然
周思宇
郭扬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