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方法论创新:基于“全球中国”的概念透视 被引量:38
1
作者 史安斌 盛阳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5-13,共9页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中国"成为国际传播概念和理论创新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它不仅体现了当下国际地缘政治秩序和经济社会权力格局的变化,也为理解新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的转型升级提供...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中国"成为国际传播概念和理论创新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它不仅体现了当下国际地缘政治秩序和经济社会权力格局的变化,也为理解新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跨越民族国家和地缘政治边界的国际传播理论想象,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不仅蕴含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理论价值,也具有鲜明的方法论创新意义。随着中国在世界秩序的重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全面客观地评估、塑造和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成为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重塑"全球中国"新形象,亦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重构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中国 国家形象 国际传播 话语体系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 被引量:31
2
作者 葛耀君 张业安 张胜利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9-145,共7页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传播学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表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传播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生命力,关系到其文化整体的实现;传播影响受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义的...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传播学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表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传播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生命力,关系到其文化整体的实现;传播影响受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义的解读,并重塑着广大受众的文化认同选择。传播生态的改变造成的文化传承结构的失衡、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媒文化传承功能失位与价值迷茫、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重构,必须明确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强化其社会责任,努力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建构的空间,在加强信息监管的同时,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文化引领功能,努力建构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 传播学 文化认同 认同危机 价值体系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的重要论述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卢文云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共8页
通过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的重要论述,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围绕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的根本方针,通过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其战略价值、战略格局、战略部署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通过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的重要论述,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围绕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的根本方针,通过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其战略价值、战略格局、战略部署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主要方式,以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为根本路径,以提升全民健身治理能力为根本保证,以青少年为重点人群,充分发挥大型赛事筹办对全民健身的推动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需要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予以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全民健身 全民健康 重要论述 健康中国 大型赛事 青少年体育
原文传递
国家形象的塑造——以1950年代的国家话语为中心 被引量:18
4
作者 曹树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5-26,共12页
1950年代国家对于农民利益的关注和承诺,导致了农民观念中的国家意识的根本变革。农民不但接受了国家的权威,而且也认同了国家的规划和目标,并对国家的规划和目标作出积极的反应,这些反应有可能对于国家新规划、新目标的定位产生重大的... 1950年代国家对于农民利益的关注和承诺,导致了农民观念中的国家意识的根本变革。农民不但接受了国家的权威,而且也认同了国家的规划和目标,并对国家的规划和目标作出积极的反应,这些反应有可能对于国家新规划、新目标的定位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1950年代新的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国家与农民"同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国家话语 1950年代
下载PDF
作为知识生产的国家话语:国际传播中的知识理性与主体性认同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119,共10页
国际传播实践中,国家话语面临的主体性模糊、受众视角缺位和理性退遁等问题,源于全球性知识与权力同构和调校的话语霸权桎梏。知识社会学系统阐述了知识与权力、日常生活世界等社会之维共生共构的关系,提供了透视话语权力的理论视角。... 国际传播实践中,国家话语面临的主体性模糊、受众视角缺位和理性退遁等问题,源于全球性知识与权力同构和调校的话语霸权桎梏。知识社会学系统阐述了知识与权力、日常生活世界等社会之维共生共构的关系,提供了透视话语权力的理论视角。以话语的可理解性为前提,理性对话得以在主体间性与事实理性中展开,国家话语的知识属性得以彰明。在此基础上,从知识生产、知识共享和知识对话三个层面丰盈国家话语的自主性、开放性和理性维度,创新和优化基于知识生产的国家话语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话语 知识社会学 国际传播 主体性
原文传递
论国家话语中的口语传播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亚铭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0,共6页
在以"国家"为主体和内涵的传播活动中,口语传播一直是其主要形态之一。在积极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下,加强对国家话语中口语传播现象、规律的研究,既是理论需求,更是实践的迫切需求。文章将着重从修辞学、语言学、话语学... 在以"国家"为主体和内涵的传播活动中,口语传播一直是其主要形态之一。在积极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下,加强对国家话语中口语传播现象、规律的研究,既是理论需求,更是实践的迫切需求。文章将着重从修辞学、语言学、话语学等视角就国家话语中口语传播的形式、主体、特征、问题及对策等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拓展国家传播的范畴与深度,提升我国国家话语传播主体的口语能力与话语权做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话语 国家传播 口语传播 修辞
下载PDF
多重张力中大运河文化遗产与国家形象话语建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路璐 吴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39,132,159,160,共10页
大运河文化遗产并不必然与国家形象相联接。在当下的形象之争中,面对全球化语境中文明的断层线以及西方话语在现代性话语中一贯的强势地位,我国需征召能体现自身丰厚历史资源的文化符号去建构国家形象。大运河是代表优良传统的巨型文化... 大运河文化遗产并不必然与国家形象相联接。在当下的形象之争中,面对全球化语境中文明的断层线以及西方话语在现代性话语中一贯的强势地位,我国需征召能体现自身丰厚历史资源的文化符号去建构国家形象。大运河是代表优良传统的巨型文化遗产,也携带驱动国家不断进步的文化基因,符合一种温和、联通、包容的大国形象建构。大运河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个叙事主题:建构记忆之场、多元与统一的辨证生成以及包容异质与联通世界的话语建构,在话语形式上注重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结合,最终能达到一种"魅力攻势"的形象建构。在重构中,大运河文化遗产联接着历史想象的诸多断层,成为民族国家自我想象的历史镜像。有了完满的历史镜像,民族国家就能从中获得可以言说自身形象的主体性,获得形象建构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国家形象 话语
下载PDF
民族教育理论范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14
8
作者 钱民辉 陈婷丽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7,共8页
民族教育理论范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与外在的使命联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成民族教育理论范式的逻辑体系,民族教育理论范式则贯穿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教育理论范式的逻... 民族教育理论范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与外在的使命联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成民族教育理论范式的逻辑体系,民族教育理论范式则贯穿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教育理论范式的逻辑起点、演变动力和服务主体。这一内生逻辑是民族教育理论范式回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切入点。民族教育理论范式所存在的"初学步""稳迈步""大踏步"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回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话语基础、民族话语演进与个体话语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话语、民族话语、个体话语建构回应并呈现了中华民族"一体"与"多元"的核心关系,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话语从基础性共识走向整合性共识,民族话语从自动化共情走向联通式共情,个体话语从自觉与自为走向共觉与共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教育理论范式 个体话语 民族话语 国家话语
原文传递
高校思想政治课文化自信培育:问题省思、应然优势、话语建构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九童 张金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0-42,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作为传承先进文化和传播意识形态的文化阵地,理应成为打造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想高地。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文化培育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思政课在打造大学生文化自信中的应然优势,引导大学生形成新时代文化自信的...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作为传承先进文化和传播意识形态的文化阵地,理应成为打造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想高地。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文化培育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思政课在打造大学生文化自信中的应然优势,引导大学生形成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历史话语、民族话语和生活话语,完善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话语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课 大学生 文化自信 历史话语 民族话语 生活话语
下载PDF
危机管理视角下的中国体育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庆武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86,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同时以危机管理视角对伦敦奥运会中"疑服兴奋剂"与"消极比赛"事件等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文化的传播是国家体育形象的完整体现;国... 采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同时以危机管理视角对伦敦奥运会中"疑服兴奋剂"与"消极比赛"事件等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文化的传播是国家体育形象的完整体现;国家形象的建构需要体育文化符号的有效支撑。缺乏独立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对危机事件缺乏预警和有效识别,错过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对危机事件的过分隔离导致信息不透明引发猜测和质疑心理;缺乏危机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导致危机事件发生后处理的主动权丧失是我国体育文化传播危机事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危机事件的修复策略在于:建立专门的危机事件处理机构,对危机事件进行预警和有效识别;对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危机事件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把握好事件处理的黄金时间;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和国内媒介的话语能力,争取舆论主动权;对危机事件的影响进行评估,对不良形象和后果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管理 体育文化 体育赛事 文化传播 国家形象 体育形象 话语权力
下载PDF
共情修辞视域下的国家外部认同建构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克 朱虹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118,176,共10页
赢得外部世界认同是国家对外交流的目的之一,而要有效获得外部认同,就离不开共情修辞。共情修辞将受众的情感、认知等纳入考量,赋予利益交织的严肃的国际交流以人文主义色彩,试图平衡“情”与“理”在国家外部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充分发... 赢得外部世界认同是国家对外交流的目的之一,而要有效获得外部认同,就离不开共情修辞。共情修辞将受众的情感、认知等纳入考量,赋予利益交织的严肃的国际交流以人文主义色彩,试图平衡“情”与“理”在国家外部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共情的亲社会行为属性。这种亲社会属性有助于推动修辞者主动且不带偏见地理解受众,为建构修辞者国家的国家外部认同塑造良好的修辞氛围,以共情修辞催生友好情感并获得共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共情修辞 国家形象 对外交流 外交话语
下载PDF
话语认同与话语协调:论政治话语翻译中的国家意识 被引量:14
12
作者 翟石磊 《学术探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34,共7页
政治性是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的重要准则,而国家意识则是政治性的关键。在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和国家性质方面的话语翻译中,坚持政治正确与跨文化贴切相互协调的准则,以实现海外读者对中国政治话语的语言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为此,在... 政治性是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的重要准则,而国家意识则是政治性的关键。在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和国家性质方面的话语翻译中,坚持政治正确与跨文化贴切相互协调的准则,以实现海外读者对中国政治话语的语言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为此,在政治话语翻译实践中需要坚持语言符号与政治蕴含的协调、特色性与普遍性的协调、国内和国际两个语境协调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意识 政治话语 外宣翻译 认同 协调
下载PDF
社交媒体时代国家话语能力的建构逻辑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丁云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全球互联技术和多向沟通机制,正在型构着新的国家传播图景和语言交换经济,并在社交媒体话语的生产-消费循环结构链条中,获得表征性和实践性的双重赋权。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单一化、统合式的支配性叙事,正在被虚拟化、离散化的多模态叙... 全球互联技术和多向沟通机制,正在型构着新的国家传播图景和语言交换经济,并在社交媒体话语的生产-消费循环结构链条中,获得表征性和实践性的双重赋权。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单一化、统合式的支配性叙事,正在被虚拟化、离散化的多模态叙事所融合;另一方面,传-受双方互动模式的变异,必然强化话语方式、修辞发明的对话性和策略化。面对社交媒体对以“国家”为主体的传播行为的强力介入,国家话语能力的建构不止是日常人际交流、交往的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问题,还是蕴含文化政治逻辑的权力交换问题。话语技术的创新乃至话语范式的转换,是社交媒体时代国家话语能力建设的前提;对关系网络、符号意义的具身认知和语境理解,是提升国家话语能力的条件;通过有效话语沟通,建立积极的个人形象、机构形象以及国家形象,则是其实践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国家话语 国家话语能力 建构逻辑
下载PDF
大型体育赛事的新媒体话语策略与国家认同构建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真真 王相飞 延怡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文章立足媒介话语探析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话语策略和国家认同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现媒介话语对国家认同的建构主要分为战略维度、战术维度和作业维度。战略维度从宏观层面表现为媒体通过话语说服建构身份认同、通过话语叙事培... 文章立足媒介话语探析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话语策略和国家认同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现媒介话语对国家认同的建构主要分为战略维度、战术维度和作业维度。战略维度从宏观层面表现为媒体通过话语说服建构身份认同、通过话语叙事培育情感认同、通过公共言论促成集体行动以及强化集体认同;战术维度主要是基于新媒体的双重编码、多级传播、文本互动以及话语风格等文本特征,从中观层面反映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话语思路和方法;作业维度主要是微观层面具体的话语建构行为,包括网络表情包、新媒体话题、新媒体段子以及网络流行词等。三大维度共同组成了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话语体系,促成了新媒体话语与国家认同建构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新媒体传播 话语策略 大型体育赛事
下载PDF
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内涵阐释——基于话语理论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亚清 于水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5-226,共12页
以话语理论为视角,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内涵,或曰话语,应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工作为价值核心。其孕育于革命政权建构时期,以《兴国调查》为代表文本,奠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必须重视人民来信》信函,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以《信访条例》为... 以话语理论为视角,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内涵,或曰话语,应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工作为价值核心。其孕育于革命政权建构时期,以《兴国调查》为代表文本,奠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必须重视人民来信》信函,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以《信访条例》为代表的群众工作法治化进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凭借新时代的语境划分和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治理导向,其话语正式建构。唯有通过法治平衡制度整体性与技术嵌入碎片化,以公平公正平衡动员的价值传统与稳定的改革思维,以多元合作平衡政策的静态化与风险的未知性,方能在新时代寻找到话语完善的方向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话语 群众工作 价值理念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以中共党代会与中央全会文献为重点 被引量:13
16
作者 俞祖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171,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话语的建构经历了一个过程。中共成立初期,关于中华民族话语的用语与含义并不固定;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话语体系中“中华民族”一词的含义定型为“中国境内各民族的统称”;在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转变的背景下,与“...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话语的建构经历了一个过程。中共成立初期,关于中华民族话语的用语与含义并不固定;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话语体系中“中华民族”一词的含义定型为“中国境内各民族的统称”;在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转变的背景下,与“中华民族”一词同义又更有革命色彩的“中国人民”等词在中共文献中的使用频率明显上升,“中华民族”一词有所减少。中共对民族复兴话语的使用也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如李大钊阐发了“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十年内战时期,中共对国民党主导的“中华民族复兴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开始在某些特定语境中正面谈论“民族复兴”。改革开放前30年,中共话语体系中广为使用的是“中国人民”等概念,在这一时期历次党代会政治报告等文献中未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话语逐渐流行起来。“中华民族”在1980年代已较为常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法也开始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1990年代后,“中华民族”一词更见流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法趋于定型,此后党代会报告中的“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话语日渐增多。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拓展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话语,中共十九大报告对其作了充分阐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两处写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 民族复兴 话语建构
下载PDF
“国潮”视域下主流话语传播语态的变革 被引量:12
17
作者 金文恺 《传媒观察》 2020年第4期56-62,共7页
通过"国潮"视域下的主流话语意涵与表征分析,指出"国潮"主流话语囊括着鲜明的国家空间场域与当代时间实践,体现着正在孕育的一种新形态文化,即由商业消费文化表征、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内隐、当代年轻时尚风潮及主流... 通过"国潮"视域下的主流话语意涵与表征分析,指出"国潮"主流话语囊括着鲜明的国家空间场域与当代时间实践,体现着正在孕育的一种新形态文化,即由商业消费文化表征、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内隐、当代年轻时尚风潮及主流媒体形塑的新型国家文化潮流。"国潮"视域下主流话语有其独特的动力空间,"国潮"行动主体具有实践的广泛性和多元的参与性的特征。"国潮"语态体现"国潮"认知和实践者共同的主动行为和态度指向,应积极争取最广泛的"国潮"行动主体,以"流行"为载体,打造"亲民态"和"年轻态"的传播语态;采撷民间网络场域的创新元素,发挥主流话语整合功能,促进"国潮"转型升级;重视"潮际"互动效应,建构人类新文明的文化交流语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潮” 主流话语 传播语态 人类新文明
原文传递
国家形象视域下中医术语英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蒋继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02-1805,共4页
中医在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的构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术语具有简洁凝练性、医哲交融性和民族特色性等特征,对其进行恰当、得体的翻译,是提升中医药国际话语权、提高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国家形象为视角,提... 中医在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的构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术语具有简洁凝练性、医哲交融性和民族特色性等特征,对其进行恰当、得体的翻译,是提升中医药国际话语权、提高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国家形象为视角,提出中医术语的翻译应更多采用“以我为准”的异化策略,并通过采用直译法、直译加注释法、音译法、音译加直译法、音译加意译法、音译加注释法等翻译方法,努力将中医文化内涵完整地传递出去,不断增强中医译语国际话语权,更为有效地构建中国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中医术语 话语权 异化
下载PDF
基于话语分析与公共治理视角的新媒体事件话语生产类型及叙事模式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恩 龚瑶 邓然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9-99,共11页
以逻辑分析和框架描述的"类型—权力"分析视角为研究工具,即"类型学社会话语"分析法,分析新媒体事件的"类型箩筐"及其"话语场域",将新媒体事件归纳为4类话语:国家(民族)话语、公共话语、民粹... 以逻辑分析和框架描述的"类型—权力"分析视角为研究工具,即"类型学社会话语"分析法,分析新媒体事件的"类型箩筐"及其"话语场域",将新媒体事件归纳为4类话语:国家(民族)话语、公共话语、民粹主义话语和文化话语,分别体现了官方意志—爱国主义、公民性力量、戏谑狂欢精神和文化建构逻辑,为日益频发的新媒体事件提供框架性的质性认知。分析认为,新媒体事件的话语生产方式代表了一种创新的媒介逻辑,这种新型逻辑推动着"媒体—公民—政府"三者的互动,重构着权力配置机制,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公共治理路径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事件 国家话语 公共话语 公共治理
下载PDF
国家身份之话语建构策略 被引量:11
20
作者 闫亚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9-83,105,共6页
话语所具有的生产乃至重构社会实在和社会关系的建构性本质功能,使其成为展现、塑造和构筑国家身份的最基本、最便捷、最经济,也最具有感染力和凝聚力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国家身份话语的建构具有一定的语言学基础与认知基础,据此,通过考... 话语所具有的生产乃至重构社会实在和社会关系的建构性本质功能,使其成为展现、塑造和构筑国家身份的最基本、最便捷、最经济,也最具有感染力和凝聚力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国家身份话语的建构具有一定的语言学基础与认知基础,据此,通过考察分析大量外交语篇,可以得出国家身份话语建构所要遵循的主要策略,即"择优定位"策略、"发话主体导向"策略、"群内成员关系"策略以及"亲缘化隐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身份 话语建构 话语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