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语塑心与国民治理:外语习得对政治认知能力的塑造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悦 朱萌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5,125,共16页
掌握外语的人口增加是现代化发展在个体层面的重要特征,也是一国站稳国际舞台、引领世界潮流的重要前提。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外语的对外功能和教育手段,对内功用尤其是社会政治功用和治理价值却不甚明了。“语言政策场域”理论结合语... 掌握外语的人口增加是现代化发展在个体层面的重要特征,也是一国站稳国际舞台、引领世界潮流的重要前提。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外语的对外功能和教育手段,对内功用尤其是社会政治功用和治理价值却不甚明了。“语言政策场域”理论结合语言治理和语言政治学逻辑填补此方面空白,指出外语习得对国民政治能力(特别是以政治效能感为代表的政治感知能力)的提升效果以及四种作用机制。基于全国代表性样本的实证分析支持了该理论的效果和机制假设。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国民外语(英语)水平对其政治认知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机制上,外语习得通过信息获取进路上提升内部政治效能感作用最明显,而语言竞争优势则是影响外部效能感的主导路径。与此同时,价值西化路径并未对国民政治认知造成明显改变。据此,外语习得对于国民政治能力塑造功能更偏向素质性,而非价值性。对于语言政策场域理论的系统探讨和实证检验推进了对宏观语言政策微观治理逻辑的理解,为“语言-思维”关系这一经典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证据,同时对于像中国这样外语人口日益庞大的现代国家治理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我国改革语言政策和治理体系、提升国家能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 政治能力 语言治理 外语习得 政策场域 政治效能感
下载PDF
任重道不远:国家治理体系亟待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桑玉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8-64,20,共8页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的起点上,如何思考并重视党中央既定战略部署,以积极的姿态和有力的措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实现我国各...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的起点上,如何思考并重视党中央既定战略部署,以积极的姿态和有力的措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实现我国各项制度成熟定型的要求,是提高党和政府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方面的供给水平和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事关社会主义的政治前途。需要基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从中观层面研究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关于目标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规划、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国家治理体系的“次体系”、央地关系、地方治理体系、政府职能体系、干部制度、基层社会治理、“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的研究。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战略性重大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政治发展的实际进程;二是把各项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化程度;三是通过政治发展的实际进程,夯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认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制度建设
下载PDF
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和普遍趋势 被引量:123
3
作者 俞可平 《公共管理评论》 2019年第3期25-32,共8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国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模式。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看,这一模式具有以党组织为主导的多元治理结构、基于"...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国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模式。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看,这一模式具有以党组织为主导的多元治理结构、基于"路径依赖"之上的增量改革、"以点带面"的治理改革策略、典型和样板引领的治理改革路径、稳定压倒一切的核心价值、法治与德治同时起着重要作用、条块结合的治理格局等特征。善治是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本质特征就是国家与社会处于最佳状态,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协同管理。国家在推进治理现代化、实现善治的过程中,都要遵循从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管制到服务、从封闭到开放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治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五个核心命题 被引量:91
4
作者 张文显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0,共26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体现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体现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个核心命题之中。本文试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五个核心命题为理路,对全会精神进行研究型理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制度 法律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文传递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政治逻辑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可金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6,127,共15页
随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决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中国国家安全研究的核心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大历史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基础上,增强... 随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决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中国国家安全研究的核心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大历史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基础上,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统筹发展与安全,明确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政治逻辑。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安全领域中的具体展开。全面分析中国国家安全的理论基础、战略框架和治理体系,有助于深刻理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政治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原文传递
从网格化到路长制: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中的制度超越与模式创新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刚 赵思方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98,共7页
路长制是针对网格化管理的现实失灵问题提出的城市治理精细化制度改革的新尝试。精细化管理元理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责任精确化、措施科学化,从而实现对网格化管理的制度超越。目前,路长制实践对城市治理中的行政力量进行多... 路长制是针对网格化管理的现实失灵问题提出的城市治理精细化制度改革的新尝试。精细化管理元理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责任精确化、措施科学化,从而实现对网格化管理的制度超越。目前,路长制实践对城市治理中的行政力量进行多元整合与再分配,以基层党组织引领为中枢,带动各层面主体推进责任精确化落实,通过考核、激励、宣传、信息支持等措施实现科学化重构,有效破解了网格化管理中长期制约治理主体责任碎片化难题,为超大城市基层“全周期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当下,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未来仍需立足于具体实际进行制度跃迁与模式创新,才能提高城市基层治理能力与水平,解决好基层治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长制 基层精细化管理 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边境环境法治建设:硬化约束与优化治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俊蓉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2年第6期110-126,共17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边境地区重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双线并行,边境环境法治建设更需依托边境地区的自然地理因素、人文社会实践,寻找传统安全与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的连接点。首先,应基于边境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固有的政治属性,完...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边境地区重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双线并行,边境环境法治建设更需依托边境地区的自然地理因素、人文社会实践,寻找传统安全与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的连接点。首先,应基于边境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固有的政治属性,完善边境管理制度,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其次,应充分发挥边境管理制度的作用,实现从管理“硬边界”到围绕“硬边界”展开跨境环境保护的转向;再次,应借助邻国边境地区之间的协同效应和文化趋同,关注次国家、微区域层面跨境自然保护、自然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形成有效统筹边境地区陆海空自然要素的环境保护治理体系;未来,应立足于边境地区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探索国内与国际环境法治的新发展、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边境环境法治 陆地国界法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ChatGPT爆火背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人工智能诱发多领域安全风险刍议
8
作者 凌翔 杨茗薇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近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在全球引发追捧热潮,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公共治理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在对社会发展不断提供技术支撑之余,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在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市场环境、金融稳定、数... 近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在全球引发追捧热潮,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公共治理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在对社会发展不断提供技术支撑之余,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在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市场环境、金融稳定、数据安全多方面诱发的风险日益引发舆论担忧,加剧网络空间治理难度。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自身人工智能战略布局异化为“小院高墙”策略,加大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阻力。鉴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日趋复杂的内外形势,我们亟须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加深对新兴技术诱发多领域安全风险的思考,不断优化我国网络空间治理模式,提升对新兴技术发展的动态适应能力,探索新兴技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变革中的空间规划与空间治理改革探索——以深圳为例
9
作者 牛雄 田长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第2期7-17,共11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不仅是一定历史时期空间政策的集中体现,还是技术体系向治理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其本质是统筹解决空间布局的矛...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不仅是一定历史时期空间政策的集中体现,还是技术体系向治理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其本质是统筹解决空间布局的矛盾和冲突。空间治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国土空间规划带来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以深圳市为例,总结深圳特区在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探索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为深圳空间治理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超过以往的新挑战。深圳要巩固既有的空间规划编制与空间用途管理创新成果,探索“深圳方案”,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 国土空间规划 治理改革 深圳市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