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国立武汉大学样本”:溯源与启示
1
作者 彭宇文 曾心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既备受争议,也日趋重视。文章通过梳理民国时期武汉大学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历史,以期为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提供参考样本。溯源发现,武汉大学教育学科起源于民国初期的武昌高师,迄今已逾百年,历经发源肇始阶段... 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既备受争议,也日趋重视。文章通过梳理民国时期武汉大学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历史,以期为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提供参考样本。溯源发现,武汉大学教育学科起源于民国初期的武昌高师,迄今已逾百年,历经发源肇始阶段(1913—1917年)、建制形成阶段(1917—1924年)、实质建设阶段(1924—1938年)和其后的撤销停滞阶段,波折前行。回顾总结看到,综合性大学建设教育学科由来已久,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必要进一步梳理挖掘史料,以便准确把握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规律,为新时代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发展路径得出理性而科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教育学科建设 国立武汉大学 历史溯源
下载PDF
铸造自由学术之魂——王星拱与抗战时期国立武汉大学的发展(1933—1945年)
2
作者 李永 陈卓映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94-104,127,共12页
自1928年受蔡元培委托参与国立武汉大学筹建至1945年卸任校长,王星拱服务国立武汉大学十七载。1933—1945年掌校时期,正值抗战时期,作为早期创业者,王星拱不断推进初建于珞珈山的武汉大学的发展;作为后期守业人,王星拱带领师生完成战时... 自1928年受蔡元培委托参与国立武汉大学筹建至1945年卸任校长,王星拱服务国立武汉大学十七载。1933—1945年掌校时期,正值抗战时期,作为早期创业者,王星拱不断推进初建于珞珈山的武汉大学的发展;作为后期守业人,王星拱带领师生完成战时西迁,落脚乐山延续命脉。王星拱在办学过程中,通过推进大学学术建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贯彻学术自由观念,坚持四育并举主张,强调通专并重教育等举措,构筑了学术重镇,践行了教育救国,坚守了大学精神,塑造了完整人格,培育了济世英才。在王星拱带领下,武汉大学的实力和声誉与日俱增,进而跻身民国著名高校前列。在这段苦难与辉煌的历史之中,王星拱掌校办学的理念与实践对于当下大学“双一流”建设也带了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王星拱 国立武汉大学 大学校长 抗日战争
下载PDF
中山陵建筑风格对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的影响——兼论开尔斯、李锦沛在其中之角色
3
作者 刘文祥 《新建筑》 2019年第2期128-131,共4页
1929-1930年间,国立武汉大学在武昌珞珈山新校址所进行的校园总体规划和男生宿舍等一期校舍工程的建筑设计,与稍早前的南京中山陵设计建造工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设计珞珈山新校舍的美籍总建筑师开尔斯,曾参与中山陵方案竞征并获奖。... 1929-1930年间,国立武汉大学在武昌珞珈山新校址所进行的校园总体规划和男生宿舍等一期校舍工程的建筑设计,与稍早前的南京中山陵设计建造工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设计珞珈山新校舍的美籍总建筑师开尔斯,曾参与中山陵方案竞征并获奖。美籍华裔建筑师李锦沛是吕彦直逝世后实际负责中山陵工程后续设计的主要建筑师,他同时也深度参与了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的早期规划设计,并将中山陵的一些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带到了珞珈山。开尔斯和李锦沛的珞咖山校园规划设计都体现出了中山陵建筑风格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武汉大学 珞珈山校园 中山陵 开尔斯 李锦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