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民族观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余梓东 李劲松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31,共6页
 在民族院校对各民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从总体上看,中央民族大学对各民族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成功的,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调查,大多数被调查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在民族院校对各民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从总体上看,中央民族大学对各民族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成功的,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调查,大多数被调查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坚持反对邪教。在新的形势下,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各民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各民族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民族观 教育 研究
下载PDF
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再思考 被引量:20
2
作者 来仪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5,共6页
"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高扬的一面旗帜。我国民族高校是各民族人才、多元文化汇集之地,让学生们拥有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成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接班人,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努... "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高扬的一面旗帜。我国民族高校是各民族人才、多元文化汇集之地,让学生们拥有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成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接班人,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60多年来,通过专门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已经成为民族高校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传统路径。当前,进一步提升这种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民族高校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直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大学生 民族观 民族团结
原文传递
从国家义利观到国家福利观:地方政府强发展逻辑下农民的国家观变迁——基于南京市溧水区转型社区的治理经验 被引量:7
3
作者 梁琦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93,共18页
转型社区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过渡的中间社会形态。“保留村”和安置小区构成转型社区的两种场域样态。本文在农民与国家关系的分析框架基础上,遵循义利平衡到福利泛化的研究路径,运用“过程-事件”比较分析方法,基于南京市溧水区... 转型社区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过渡的中间社会形态。“保留村”和安置小区构成转型社区的两种场域样态。本文在农民与国家关系的分析框架基础上,遵循义利平衡到福利泛化的研究路径,运用“过程-事件”比较分析方法,基于南京市溧水区西旺社区的案例,考察东部地区强发展逻辑下的“保留村”和安置小区农民的国家观。研究发现,强发展逻辑表现为“保留村”的“强项目下乡”和安置小区的“公共服务泛福利化”。经历了“保留村”从“项目动员”到“项目造点”和安置小区从“以帮代管”到“高标托管”的转变后,转型社区农民的国家观从保持已久的国家义利观向国家福利观变迁,并产生了阻碍城镇化发展、解构农民组织化、削弱国家治理效能等后果。问题的破解需要正视地方政府强发展逻辑的负面影响,重塑农民的国家义利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区 国家观 强发展逻辑 项目下乡 公共服务
原文传递
试论吴泽霖多元一体的民族观
4
作者 刘小云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抗战时期,吴泽霖深入调查研究了云贵两省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观:民族观与国家观融为一体,提倡中华民族一体,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民族观与边疆观融为一体,概括分析了中国边疆的特点及问题并求得应对方策;民族观与发展观融为一... 抗战时期,吴泽霖深入调查研究了云贵两省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观:民族观与国家观融为一体,提倡中华民族一体,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民族观与边疆观融为一体,概括分析了中国边疆的特点及问题并求得应对方策;民族观与发展观融为一体,提出了边疆社会建设两种模式及五项原则,明确了边民主体责任和国家主导作用,设计了优先发展交通并同时推行边民福利事业的积极方案。它顺应了抗战及国家建设需要,也为新时代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吴氏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泽霖 民族观 国家观 边疆观 发展观
下载PDF
从纳西族的“三观”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
作者 许怡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以问卷调查材料及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蕴含在纳西族语言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西族语言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观”意识,分别是开放包容的语言观、崇文重教的思想观与和谐共处的民族观。在语言观上,纳西族以... 以问卷调查材料及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蕴含在纳西族语言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西族语言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观”意识,分别是开放包容的语言观、崇文重教的思想观与和谐共处的民族观。在语言观上,纳西族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借用汉语、使用汉语,形成了稳定使用母语、普遍兼用汉语的语言和谐面貌。在思想观上,纳西族以崇文重教的思想自觉学习汉文化,塑造了一大批知书达理、先知先觉的先贤人物。在民族观上,纳西族同汉族、藏族、白族等周边兄弟民族友好交往,构成了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语言观 思想观 民族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内容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许浩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政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大学生政治观的教育内容,构建并宣扬一种既符合主导政治观,又紧随时代脉搏跳动的政治理念、政治情感的内容体系,正是关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养成,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大学生政治观的教育内容,构建并宣扬一种既符合主导政治观,又紧随时代脉搏跳动的政治理念、政治情感的内容体系,正是关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养成,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升的重大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以国家观和民族观为主导,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观教育 国家观 民主观 大学生
下载PDF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对外传播研究——以回族传统文化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许海龙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85,共4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回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回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文化的阐述为基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银川市回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播为例进行分析,对回族传统文化保...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回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回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文化的阐述为基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银川市回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播为例进行分析,对回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对外传播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回族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民族观
原文传递
汉王朝民族战争中的“侯降”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子今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2期54-72,172-173,共21页
汉代民族战争中,曾推行“侯降者”策略,以争取敌对方人心形成某种导向作用,即所谓“劝后”。汉王朝就此曾经发生高层执政集团内部君臣之间的争论。这一方式曾经推行到汉地其他军事集团的战事中,后世战争史记录中亦见继承。其他民族有识... 汉代民族战争中,曾推行“侯降者”策略,以争取敌对方人心形成某种导向作用,即所谓“劝后”。汉王朝就此曾经发生高层执政集团内部君臣之间的争论。这一方式曾经推行到汉地其他军事集团的战事中,后世战争史记录中亦见继承。其他民族有识见有胆略的领袖,也曾经应用这一策略。“侯降”“侯降者”或说“侯降虏”策略,对于敌方的“降”,确实曾经发生“劝后”效力。考察民族交往史和民族战争史,“侯降”是体现出较高超政治智慧和较开明民族意识的历史文化现象,对于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也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民族观 战争 侯降 政治智慧
原文传递
李贽民族观的四维向度探赜
9
作者 谢坤宏 骆文伟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李贽出任姚安知府时,力排边疆民族地区治理难题,以民计民生为念,通过多方面施政举措推动姚安政清民安。李贽为姚安留下治绩,同时也为历史留下李贽民族观这一文化遗产。“至人之治”是李贽民族观的主要内涵,“华夷无间”是李贽民族观形... 李贽出任姚安知府时,力排边疆民族地区治理难题,以民计民生为念,通过多方面施政举措推动姚安政清民安。李贽为姚安留下治绩,同时也为历史留下李贽民族观这一文化遗产。“至人之治”是李贽民族观的主要内涵,“华夷无间”是李贽民族观形成的重要逻辑。李贽民族观体现“和合共生”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基因,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当下要从形成时代背景、主要内涵、逻辑意蕴、当代价值等4个维度把握李贽民族观,古为今用,守正创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民族观 “至人之治” 和合共生 姚安府
下载PDF
苗族精英梁聚五的中华民族观发展脉络
10
作者 孙腾蛟 马廷中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9,128,共12页
梁聚五的民族观以中华民族认同为根本,以民族平等为缘起,以国家至上为核心,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最终指向。这既得益于他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亦深受环境、时代和阅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现... 梁聚五的民族观以中华民族认同为根本,以民族平等为缘起,以国家至上为核心,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最终指向。这既得益于他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亦深受环境、时代和阅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现代执政党的民族认识和政策引导尤其重要。清政府对黔东南苗族的整合留给梁聚五的历史记忆和辛亥革命提出的“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国策,促成了梁聚五民族观的发轫。在关系国家存亡、民族生死的抗日战争时期,梁聚五投身抗日活动,进一步形塑了以中华民族认同为基础的民族观。抗战胜利前后,“苗夷”问题成为梁聚五关注的焦点,国民政府的民族同化政策使他的民族观开始倾向于“我族”的意识表达和权利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让梁聚五找到了内心的依归,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下,他积极做出调适,民族观最终成型。梁聚五的民族观及其发展脉络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边疆少数民族精英的个案视角和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聚五 民族观 少数民族精英 民族政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吴宓日记中的武昌起义书写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太云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1-38,共8页
吴宓有作日记的习惯,持“日记之性质,无殊历史与小说”的日记观。他笔下对武昌起义的书写,从武昌革命军的动态到清朝政府的反应,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黎元洪到普通百姓,从京城市面的慌乱到清华园师生的惶惑,范围广泛,内容丰实,体现出... 吴宓有作日记的习惯,持“日记之性质,无殊历史与小说”的日记观。他笔下对武昌起义的书写,从武昌革命军的动态到清朝政府的反应,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黎元洪到普通百姓,从京城市面的慌乱到清华园师生的惶惑,范围广泛,内容丰实,体现出个人书写的特点。这其中,又蕴藏吴宓“非暴力”的革命观和开放的民族观。吴宓的日记是关于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私人记录,与正史形成参照、印证和互补的关系。他的叙述手法和文字特点呈现出日记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以时代烛照个人,以个人凸显时代,是吴宓日记中武昌起义书写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日记 武昌起义 革命观 民族观 历史价值 文学意义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民族观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蓝波涛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85,共4页
当代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民族观作为观念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民族问题的存在;当前社会环境作为外部影响因素,会对大学生民族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学校的主渠道教育是造成教育困境的直接原... 当代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民族观作为观念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民族问题的存在;当前社会环境作为外部影响因素,会对大学生民族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学校的主渠道教育是造成教育困境的直接原因。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推进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观教育 困境 探析
下载PDF
云南民族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分析:民族视角与文化间性的融合——以“红河三部曲”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贻苒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作为目前云南民族电影中的亮点,"红河三部曲"折射了云南当代民族电影对外传播的一种生态。民族电影要反映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性,同时应该融合文化主体间性,追求跨文化认同的话语。《婼玛的十七岁》民族视角鲜明,其将民俗和民族... 作为目前云南民族电影中的亮点,"红河三部曲"折射了云南当代民族电影对外传播的一种生态。民族电影要反映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性,同时应该融合文化主体间性,追求跨文化认同的话语。《婼玛的十七岁》民族视角鲜明,其将民俗和民族历史、民族心理结合起来,使得影片具有了深层的文化主体间性;《花腰新娘》在民俗方面观赏性较强;《红河》的民族视角较弱,但影片表现了不同身份、文化之间的联系和隔阂,也是对文化间性的一种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电影 跨文化传播 民族视角 文化间性 他者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观的理论阐释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泊尧 胡晓梅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3,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的重大原创性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中寻找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原则性和方向性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观是在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深刻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的重大原创性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中寻找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原则性和方向性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观是在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深刻剖析其自然与历史根源、有力批判其意识形态形式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观认为无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具有先进地位,以民族平等为重要原则,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逐步走向共同体,同时,也承认并尊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特殊性。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牢民族团结互助纽带,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强文化认同,从而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民族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国家观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38-40,共3页
自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实现和平独立以来,纳扎尔巴耶夫一直担任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元首,主导了新兴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国防建设和迁都等重大事务。纳扎尔巴耶夫的国家观念塑造了今日的哈萨克斯坦。通过梳理纳... 自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实现和平独立以来,纳扎尔巴耶夫一直担任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元首,主导了新兴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国防建设和迁都等重大事务。纳扎尔巴耶夫的国家观念塑造了今日的哈萨克斯坦。通过梳理纳扎尔巴耶夫的国家观念可以管窥哈萨克斯坦的独立建国之路,可以为认识今日哈萨克斯坦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纳扎尔巴耶夫 国家观
下载PDF
论习近平的民族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耦合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亚娟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1,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我国民族实际状况,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为促进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和谐共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为解决人类社会遭遇的对抗、竞争和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我国民族实际状况,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为促进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和谐共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为解决人类社会遭遇的对抗、竞争和经济危机等一系列共性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倡议,为人类社会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共荣共生提供了可能。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非简单地割裂,在语境表达、共识指向、目标定位等方面具有极大的耦合性,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性、创新性与世界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耦合
原文传递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六十年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学增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67,共8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民族问题的实际,使二者正确结合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过程。这一过程...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民族问题的实际,使二者正确结合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曲折后进入成熟时期,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观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六十年
下载PDF
清末知识分子“天下观”向民族国家观的转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孔亭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09-113,共5页
甲午战败,中国面临亡国的危机,知识分子以华夏文化(儒家文化是其代表)为中心的"天下观"开始动摇,逐步向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转变。中华民国的建立初步完成从传统王朝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知识分子形成多... 甲午战败,中国面临亡国的危机,知识分子以华夏文化(儒家文化是其代表)为中心的"天下观"开始动摇,逐步向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转变。中华民国的建立初步完成从传统王朝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知识分子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民族国家观 辛亥革命
下载PDF
瑞士与印度:相同的民族观不同的民族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光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3-85,共3页
瑞士与印度具有相同的民族观,却有不同的民族关系,这根源于两国文化中人文主义理念的不同。多民族国家不但要制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政策,而且要在全社会——无论政府还是民间,营造一种平等、仁爱、宽容的人文主义理念,才能从根本上保... 瑞士与印度具有相同的民族观,却有不同的民族关系,这根源于两国文化中人文主义理念的不同。多民族国家不但要制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政策,而且要在全社会——无论政府还是民间,营造一种平等、仁爱、宽容的人文主义理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多民族关系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观 民族关系 人文主义理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时代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冠文 王丹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7-220,共4页
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观点,对于少数民族实践工作具有基本理论指导意义,为了使相关意义得到发挥,突出民族观教育自然成为民族工作的应有之举。时代性是民族的基本特征,民族观教育也讲究时代性,但是长期以来各方面都比较关注民... 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观点,对于少数民族实践工作具有基本理论指导意义,为了使相关意义得到发挥,突出民族观教育自然成为民族工作的应有之举。时代性是民族的基本特征,民族观教育也讲究时代性,但是长期以来各方面都比较关注民族理论的时代性,而对于民族观教育的时代性缺乏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民族观和教育的综合,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时代性内涵也就是民族观的时代性和教育的时代性平衡,而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时代性突出的合理性或意义也需要从民族观和教育两方面来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族观 教育 时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