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环境质量密切值法综合评价——以福州市内河水质状况变化趋势分析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许丽忠 《福建环境》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将密切值法应用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对密切值法应用的扩展 ,该评价方法操作简便易行 ,结果切实可行 ,并可反映出各评价样本的优劣变化。该文以 1996年— 2 0 0 0年福州市内河水质状况为例 ,研究其近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福州市 水质状况 变化趋势 密切值法 内河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沈从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国家意识与国家想象
2
作者 严靖 《长江学术》 2016年第2期67-74,共8页
1940年代的沈从文,通过小说《长河》和数量众多的政论文章,表达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国家意识和国家想象。《长河》中诸多现代媒体和词汇作为外来事物涌入湘西,将湘西世界和中国的其他部分联系起来,从而完成对新型民族国家意识的建构。在... 1940年代的沈从文,通过小说《长河》和数量众多的政论文章,表达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国家意识和国家想象。《长河》中诸多现代媒体和词汇作为外来事物涌入湘西,将湘西世界和中国的其他部分联系起来,从而完成对新型民族国家意识的建构。在此基础上,沈从文从文学者的立场,提出了自己的建国设想,一是以"抽象的观念"反对充满武力和短视的社会现实,二是以爱和美培养新的国民。这一想象显示了沈从文对文学功用观的新的认识,也体现了沈从文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新的思考。沈从文的国家想象随着时局变化而最终破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国家意识 国家想象 《长河》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基于长三角区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6
3
作者 傅为忠 刘瑶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29,共11页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率先提升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率先提升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演化特征以及耦合协调过程中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空间差异较大,与良性协调仍存在一定差距;各省的关键障碍因子既存在着相对集中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 耦合协调 长三角一体化
下载PDF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樊敏 郭亚琳 +1 位作者 李富程 王青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4-472,共9页
基于岷江上游山区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和植被生境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借助分形和贝叶斯模型,定量刻画聚落生态位的民族属性对山区聚落生态位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间隙度维数分别为0.949、0.94... 基于岷江上游山区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和植被生境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借助分形和贝叶斯模型,定量刻画聚落生态位的民族属性对山区聚落生态位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间隙度维数分别为0.949、0.942、0.890、0.960,汉族聚落生态位的高间隙度维数,揭示了山区汉族聚落封闭性特点。同时,流域内1 667个聚落生态位间隙度维数(0.946)与藏族(0.949)相似,表明藏族聚落生态位空间异质性特征能够反映整个流域山区聚落生态位空间分异程度。2岷江上游藏-羌-汉-回聚落生态位内的植被生境适宜性指数均值分别为:2.816、2.622、2.529、2.644,说明山区聚落生态位的空间分布与植被生境相适宜。同时,流域内1 667个聚落生态位几何特征对植被生境的敏感程度(0.601)与羌族(0.610)相似,表明羌族聚落生态位的几何特征具有典型性。3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的空间聚簇性地域分异明显、地理边界清晰,说明聚落生态位的民族属性对聚落区位、规模和形态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聚落生态位 民族类型 植被生境 适宜性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夷夏互根:明清以降清水江下游地区“天地君亲师”相关信仰习俗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生柱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0,157,共14页
在清水江下游地区,各族民众普遍悬挂或张贴写有“天地君亲师”的神龛,这一文化标识的凸显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夷夏互根”文化政治传统的产物。在中国传统社会语境中,“夷”“夏”是影响深远的一种话语形式,表征着“中心”与“四方”长... 在清水江下游地区,各族民众普遍悬挂或张贴写有“天地君亲师”的神龛,这一文化标识的凸显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夷夏互根”文化政治传统的产物。在中国传统社会语境中,“夷”“夏”是影响深远的一种话语形式,表征着“中心”与“四方”长期互动的社会实践,因而“夷夏互根”作为一种文化政治模式,可以成为讨论中国社会一般性质的基本视角或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维度。聚焦西南地区与“天地君亲师”相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表达,深掘“夷夏互根”这一学术概念的深邃意涵,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维系的社会生活基础与日常运作机制,探寻中国历史的逻辑脉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夷夏互根 “天地君亲师” 清水江下游地区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黄河流域民歌语言特征计量研究
6
作者 张晓瑾 刘海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结合生态语言学、类型学、计量语言学和依存语法等多学科理论背景,聚焦黄河流域九省区汉语民歌词汇、句法和语义层面特征,研究发现:在句法特征上,黄河流域民歌表现出支配词居前和支配词居后的混合语序类型特征,词汇和语义主题一致性表... 结合生态语言学、类型学、计量语言学和依存语法等多学科理论背景,聚焦黄河流域九省区汉语民歌词汇、句法和语义层面特征,研究发现:在句法特征上,黄河流域民歌表现出支配词居前和支配词居后的混合语序类型特征,词汇和语义主题一致性表现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联系。对黄河流域民歌进行多学科研究,可以拓宽中国民歌研究的视角,全面了解黄河流域的语言生态特点,黄河流域民歌具有直观可见的中华民族多元纷呈、和谐相融的黄河流域文化标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民歌 语序特征
下载PDF
以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路径探析
7
作者 于梦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追溯中华民族历史缩影中的黄河与黄河文化,探讨以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不仅能够在思想层面对接重大国家战...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追溯中华民族历史缩影中的黄河与黄河文化,探讨以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不仅能够在思想层面对接重大国家战略,还积极响应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号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建设 黄河文化 文化使命 时代价值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开发研究——以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4,共6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不同的教育形态,是新时代我国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教育更应注重教育的总体性和协调性,突破因教育空间的局限所呈现的封闭式教育形态及单一视角的研究范式,开发更具针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不同的教育形态,是新时代我国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教育更应注重教育的总体性和协调性,突破因教育空间的局限所呈现的封闭式教育形态及单一视角的研究范式,开发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资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的开发是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借鉴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整合、空间虚拟、空间网络等方面,探析在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构建中教育资源开发的方法路径,以推动旅游资源向教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空间生产 黄河几字弯 文化旅游带
下载PDF
“长江模式”与全国河道采砂管理之浅议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峻 吴志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共2页
国务院颁布施行《长江河道管理条例》5a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及沿江各省政府及时建立起相应的长江采砂管理机构,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长江采砂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管理经验。从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的实践出发,总结归纳出长江模... 国务院颁布施行《长江河道管理条例》5a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及沿江各省政府及时建立起相应的长江采砂管理机构,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长江采砂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管理经验。从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的实践出发,总结归纳出长江模式;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提出了全国河道采砂管理应依照“长江模式”出台行政法规,明确管理体制,规定基本制度,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全国 河道采砂 管理 长江
下载PDF
以历史文化遗产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基于哈民遗址的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月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哈民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聚落遗址。在文脉特征上,该遗址兼容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的“天人合一”文化精神、“兼容并蓄”文化逻辑与通辽地域文化的共生互鉴文化机理。在保护利用上,该遗址形成了以科技为关键推动力、以展示文物为... 哈民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聚落遗址。在文脉特征上,该遗址兼容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的“天人合一”文化精神、“兼容并蓄”文化逻辑与通辽地域文化的共生互鉴文化机理。在保护利用上,该遗址形成了以科技为关键推动力、以展示文物为亮点与强化考古体验为特色的模式,以及以专题类宣传活动为抓手、以特色产品推动相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点的实践路径,起到了提升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丰富发展通辽地域文化的积极作用。哈民遗址的保护利用为探索以历史文化遗产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能够从奠定基础、提供动力与支撑等多个方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 历史文化遗产 哈民遗址
下载PDF
夏末葛国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立柱 《殷都学刊》 2003年第3期13-16,共4页
古之葛国 ,又名有洛 ,地处漳水流域 ,春秋时乾侯所在 ,今日河北磁县———成安一带 ,为汤之同族而异支 ,葛伯很可能还是同姓中拥有宗主权一类的氏族长老。夏末 ,葛国大兴土木 ,民不得休 ,以至农失其时 ,饥馑无食 ,汤借口葛国不祀 ,诛其... 古之葛国 ,又名有洛 ,地处漳水流域 ,春秋时乾侯所在 ,今日河北磁县———成安一带 ,为汤之同族而异支 ,葛伯很可能还是同姓中拥有宗主权一类的氏族长老。夏末 ,葛国大兴土木 ,民不得休 ,以至农失其时 ,饥馑无食 ,汤借口葛国不祀 ,诛其君而吊其民 ,实现民族统一 ,为代夏做准备。后世以汤伐葛为行仁义之师的典范 ,纯是儒家之造作。葛与亳为近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国 有洛 商汤 葛伯仇饷 漳水流域 夏末
下载PDF
笙音律动:清水江上游芦笙音乐基因及其多民族共享阐释
12
作者 杨婷 柏贵喜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26,共5页
芦笙音乐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对文献中279首清水江上游各民族芦笙音乐进行归纳、辨认与分析,结合田野调查材料,发现:芦笙音乐基因是由调式、曲式、节奏、节拍、骨干... 芦笙音乐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对文献中279首清水江上游各民族芦笙音乐进行归纳、辨认与分析,结合田野调查材料,发现:芦笙音乐基因是由调式、曲式、节奏、节拍、骨干音、支声及音色等基因要素构成;芦笙音乐基因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共享的文化符号,对其传承、传播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笙音乐基因 多民族共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清水江上游
原文传递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政企村+N”模式——基于广东K村工业园个案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俊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78,184,共10页
广东珠三角地区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需要大量劳动力。为缓解劳动力紧张问题,珠三角部分劳务派遣公司主动对接国内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透过劳务派遣的方式为珠三角用工短缺的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支撑。但在劳动力输出... 广东珠三角地区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需要大量劳动力。为缓解劳动力紧张问题,珠三角部分劳务派遣公司主动对接国内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透过劳务派遣的方式为珠三角用工短缺的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支撑。但在劳动力输出转移过程中,会出现少数民族到珠三角地区发展而产生的文化不适应问题。为此,珠三角地区部分城市的民族工作部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从民族工作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种“政企村+N”的民族工作模式。在此种民族工作模式下,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劳动力输出转移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政企村+N 珠三角
下载PDF
越地“鸟田”区位和土地特征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建钢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4,共8页
文章利用新石器时期越地的考古成果和全新世以来的全球海侵环境变化,认真研究良渚时期越人迁徙后的山居环境,剖析古代越地农业生产水平和侯鸟越冬牺息要求,实地调查早期杭州湾南岸诸河流淡水潮汐的流向和江心沙洲的土质特性,结合浙中北... 文章利用新石器时期越地的考古成果和全新世以来的全球海侵环境变化,认真研究良渚时期越人迁徙后的山居环境,剖析古代越地农业生产水平和侯鸟越冬牺息要求,实地调查早期杭州湾南岸诸河流淡水潮汐的流向和江心沙洲的土质特性,结合浙中北地区有关舜禹遗址、祖庙分布,推断越地"鸟田"实为杭州湾南岸江河中、上游地区的"江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地 杭州湾南岸 鸟田 江滩地
原文传递
盘王在南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变迁中的流变与创新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俊宇 《肇庆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9-26,共8页
粤西南江流域的郁南县有着悠久的盘王信仰文化。该地部分原始民族经历了迁徙,遗留下的一些民俗文化被以汉族为主的族群所承接,使当地盘王信仰呈现出多民族文化融合、传承和发展的现象,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当地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对... 粤西南江流域的郁南县有着悠久的盘王信仰文化。该地部分原始民族经历了迁徙,遗留下的一些民俗文化被以汉族为主的族群所承接,使当地盘王信仰呈现出多民族文化融合、传承和发展的现象,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当地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试以田野调查和文献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南江流域多元一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与创新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在时代快速变迁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问题,对于推动粤西南江流域文化创新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江流域 盘王信仰
下载PDF
东北古族的形成与东北筑城发展因素初探
16
作者 王禹浪 夏振泉 《黑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7-24,共8页
东北筑城发展与东北区域性民族形成,及其兵器变革等因素密切相关。东北西部的东胡族、东部的肃慎族、中部的秽貊族、南部的古朝鲜族与华夏民族的碰撞、融合、变迁等因素,是导致东北筑城起源和区域性发展的重要原因。兵器的变革特别是由... 东北筑城发展与东北区域性民族形成,及其兵器变革等因素密切相关。东北西部的东胡族、东部的肃慎族、中部的秽貊族、南部的古朝鲜族与华夏民族的碰撞、融合、变迁等因素,是导致东北筑城起源和区域性发展的重要原因。兵器的变革特别是由石器到青铜、铁器的变革,以及由西向东、向北的传播,使东北筑城由早期的聚落环壕发展到早期城堡,再到以山城为主要特色的城池体系。其中,与中原相接的辽西与辽东地区则呈现出筑城的起源与高度发达的特征,且对东北其他地区形成的筑城体系,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古族 东北筑城 辽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