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窦和鼻颅底手术解剖的历史与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徐驰宇 朱丽 骆岩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2-737,共6页
当今时代,鼻窦与鼻颅底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这是数百年来解剖学进步带来的成果。随着科技和医学日新月异的进步,鼻窦与鼻颅底手术解剖的理论和技术还在持续发展。我们在文中回顾了鼻窦与鼻颅底解剖的历史与进展,从大体解剖、显... 当今时代,鼻窦与鼻颅底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这是数百年来解剖学进步带来的成果。随着科技和医学日新月异的进步,鼻窦与鼻颅底手术解剖的理论和技术还在持续发展。我们在文中回顾了鼻窦与鼻颅底解剖的历史与进展,从大体解剖、显微镜和内镜解剖、影像学与虚拟现实解剖等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鼻颅底 解剖 鼻内镜 虚拟现实
下载PDF
以鼻内镜手术为主治疗鼻颅底和鼻窦胆固醇肉芽肿
2
作者 马丁 王宁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799-180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颅底和鼻窦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0例鼻颅底和鼻窦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鼻颅底5例,位于上颌窦及上颌骨5例。CT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所有患者均因保守治疗无效而采取手... 目的:探讨鼻颅底和鼻窦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0例鼻颅底和鼻窦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鼻颅底5例,位于上颌窦及上颌骨5例。CT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所有患者均因保守治疗无效而采取手术治疗,其中8例为鼻内镜手术,1例行额窦开窗联合鼻内镜手术,1例行唇龈沟切口联合鼻内镜手术。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无并发症,随访8~40个月无复发。结论:鼻颅底和鼻窦胆固醇肉芽肿是鼻内镜手术的理想适应证,其中少部分患者适合使用鼻内镜在辅助切口下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 鼻窦 胆固醇肉芽肿 内镜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鼻内镜前颅底肿瘤切除术后鼻腔结构改变对鼻气流与温湿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栋 赵玉林 +7 位作者 王超 田佳松 张玉东 卫荣汉 乔新杰 郭歌 尹通男 胡好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5-451,共7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前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术后鼻腔结构改变对经鼻气流与鼻腔加温加湿功能的影响,探讨术后气流动力学及温湿度参数与患者主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2021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鼻科行鼻内镜手... 目的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前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术后鼻腔结构改变对经鼻气流与鼻腔加温加湿功能的影响,探讨术后气流动力学及温湿度参数与患者主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2021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鼻科行鼻内镜手术的前颅底肿瘤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鼻腔鼻窦CT无明显异常的成年人为对照组。将病例组术后随访期间的鼻窦CT影像重建后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术后鼻腔气流动力学及温湿度参数改变。所有患者随访时填写《空鼻综合征6项问卷》(Empty Nose Syndrome 6 Item Questionnaires,ENS6Q)评估主观症状。应用SPSS 26.0软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各参数的组间比较,Spearman秩相关分析考察相关性。结果共有病例组19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22~67岁)和2名对照(男女各1名,年龄分别为38岁和45岁)入选本研究。前颅底术后高速气流向鼻腔上部偏移,后鼻孔处最低气温区域上移。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鼻腔黏膜表面积-鼻腔通气容积比[M(P25,P75),下同]减小[0.41(0.40,0.41)mm^(-1)比0.32(0.30,0.38)mm^(-1);Z=-2.04,P=0.041];鼻腔中上部的气流流量增高[61.14(59.78,62.51)%比78.07(76.22,94.43)%;Z=-2.28,P=0.023];鼻阻力降低[0.024(0.022,0.026)Pa·s/ml比0.016(0.009,0.018)Pa·s/ml;Z=-2.29,P=0.022];鼻腔中部最低气温降低[28.29(27.23,29.35)℃比25.06(24.07,25.50)℃;Z=-2.28,P=0.023];鼻腔加温效率降低[98.74(97.95,99.52)%比82.16(80.24,86.91)%;Z=-2.28,P=0.023];最低相对湿度降低[79.62(76.55,82.69)%比73.28(71.27,75.05)%;Z=-2.28,P=0.023];鼻腔加湿效率降低[99.50(97.69,101.30)%比86.09(79.33,87.16)%;Z=-2.28,P=0.023]。病例组所有患者ENS6Q总评分<11分;术后鼻腔下部气流占比和ENS6Q总分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性(rs=-0.50,P=0.029)。结论前颅底肿瘤内镜术后鼻腔结构的改变会导致经鼻气流模式变化,降低鼻腔加温加湿效率,但术后发生空鼻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经鼻内镜颅底手术 鼻腔气流 计算流体力学 空鼻综合征
原文传递
鼻颅沟通性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友国 王万军 +1 位作者 郝广新 李洋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鼻颅底沟通性软骨肉瘤的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颅底沟通性软骨肉瘤的CT和MRI征象。10例行CT平扫,12例行MRI平扫,9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12例病变均位于鼻部及颅... 目的探讨鼻颅底沟通性软骨肉瘤的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颅底沟通性软骨肉瘤的CT和MRI征象。10例行CT平扫,12例行MRI平扫,9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12例病变均位于鼻部及颅底。肿瘤主体位于中线区4例,左侧3例,右侧5例。CT表现:行CT平扫的10例CHS均见鼻及颅底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高低混杂密度影,边界不清,周围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轻度膨胀性改变5例,明显虫噬状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轻度模糊斑片状、地图样溶骨性骨质改变3例,肿瘤内明显粗条状、环形钙化5例。MRI表现:12例均见鼻及颅底混杂T_1、混杂T_2软组织肿块影,与周围正常组织的边缘呈现波纹状小分叶外观。T_2WI上肿块局部见明显高信号影8例,8例肿瘤内部多发小叶状结构伴较明显的分隔,分隔周围见大量粗条状长T_1、短T_2信号5例,少量斑点状长T_1、短T_2信号3例。9例MR增强检查示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缘、间隔明显强化,内部无强化。结论鼻颅底沟通性软骨肉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征象,总结其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相互对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鼻颅沟通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鼻颅底肿瘤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别国梁 黄维平 +1 位作者 尹中普 朱萍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鼻颅底肿瘤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和黑色素瘤抗原-A3(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鼻颅底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入选... 目的:探讨鼻颅底肿瘤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和黑色素瘤抗原-A3(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鼻颅底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入选对象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数据,分析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及强度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患者4~18个月的随访结果进行分组,将随访期间出现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等任意一项的患者纳入不良组,其余纳入良好组。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鼻颅底肿瘤患者血清中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分别为58.06%(36/62),54.84%(34/62),反应强度分别为4 089.26±263.76 SFC/106 PBMC,2 389.17±167.53 SFC/106 PBMC。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及强度在患者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侵袭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I^II期与III^IV期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期4~18个随访统计,预后不良者30例(48.39%),预后良好者32例(51.61%)。通过ROC曲线分析及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出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及强度的AUC面积为SALL4(0.853),MAGE-A3(0.765)。以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得出SALL4,MAGE-A3指标的最大AUC面积相应参数截止值,其中SALL4截止值为3 789.178 SFC/10~6 PBMC(灵敏度=81.70%,特异性=92.60%),MAGE-A3截止值为2 342.275 SFC/10~6 PBMC(灵敏度=77.40%,特异性=81.30%)。结论:鼻颅底肿瘤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及强度与患者TNM分期密切相关,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鼻颅底肿瘤患者血清SALL4,MAGE-A3免疫反应水平对预后诊断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肿瘤 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 黑色素瘤抗原-A3 酶联免疫斑点法
下载PDF
小儿鼻颅底针形内窥镜的检查与手术
6
作者 张湘民 甘嘉裕 +3 位作者 郭洁波 李添应 文卫平 江广理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8期349-351,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针形内窥镜对小儿鼻颅底疾病进行探查与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外径 1.9mm的进口针形内窥镜及电视图像系统监视下 ,对 8例小儿 ( 7d~ 12岁 )鼻颅底有关疾病进行探查与手术。结果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 3例中 ,1例好转 ,... 目的 :探讨应用针形内窥镜对小儿鼻颅底疾病进行探查与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外径 1.9mm的进口针形内窥镜及电视图像系统监视下 ,对 8例小儿 ( 7d~ 12岁 )鼻颅底有关疾病进行探查与手术。结果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 3例中 ,1例好转 ,2例痊愈。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1例 ,经修补痊愈。先天性脑膜脑膨出 2例 ,确诊后1例暂缓治疗 ,另 1例行内窥镜手术痊愈。颅底神经母细胞瘤 2例取材作病理检查确诊。结论 :在电视图像监视下应用针形内窥镜对小儿鼻及颅底疾病进行检查与手术 ,图像清晰 ,损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颅底 内窥镜手术 儿童
原文传递
应用鼻内自体材料在内镜下重建鼻颅底缺损治疗脑脊液鼻漏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谢志海 蒋卫红 +2 位作者 章华 赵素萍 肖健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69-771,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鼻内自体材料在内镜下重建鼻颅底缺损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内镜下应用鼻内自体组织对96例患者进行颅底缺损重建治疗脑脊液鼻漏。根据颅底骨缺损的部位、大小决定修复的材料和方法.18例缺损直径〈0.5cm... 目的:探讨利用鼻内自体材料在内镜下重建鼻颅底缺损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内镜下应用鼻内自体组织对96例患者进行颅底缺损重建治疗脑脊液鼻漏。根据颅底骨缺损的部位、大小决定修复的材料和方法.18例缺损直径〈0.5cm,取游离中鼻甲黏骨膜外置法重建;35例缺损位于筛顶和筛板,缺损直径0.5~〈1.0cm.应用带蒂中鼻甲外置法重建;12例缺损位于蝶鞍斜坡,缺损直径0.5~〈1.0cm,应用带蒂鼻中隔黏骨膜瓣外置法修复;19例缺损直径1.0~〈1.5cm,应用游离鼻中隔软骨-黏骨膜瓣修复;7例缺损位于筛顶和筛板,缺损直径1.5~2.5cm,应用筛骨垂直板加带蒂中鼻甲重建;5例缺损位于蝶鞍斜坡,缺损直径1.5~2.5cm,则应用筛骨垂直板加带蒂鼻中隔黏骨膜瓣重建颅底。结果:随访6个月~6年,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再次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脑脊液漏停止,1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愈;3例患者于术后出现短暂性脑脊液漏,未经特殊处理自愈;其余患者未再出现脑脊液漏。结论:应用鼻内自体材料在内镜下进行颅底重建治疗脑脊液鼻漏具有取材方便、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不同大小和不同部位的颅底缺损宜选择不同的鼻内自体材料进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重建 脑脊液鼻漏 鼻内镜手术 鼻内自体材料
原文传递
78例鼻颅底肿瘤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伟 詹晓东 +1 位作者 强化龙 程忠强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2期56-58,共3页
对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考察其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并总结可供临床参照的手术操作要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 对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考察其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并总结可供临床参照的手术操作要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活检确诊,如为恶性肿瘤,患者还需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考察手术完成、肿瘤切除情况(切除率)、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持续随访的结果。78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率80.8%(63/78),次全切除率14.1%(11/78),大部分切除率5.1%(4/78)。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瘤占53.8%(42/78),恶性肿瘤占46.2%(36/78)。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1%(4/78)。无致死病例。持续随访,术后1年良性肿瘤复发率11.9%(5/42),恶性肿瘤复发率25.0%(9/36)。术后3年恶性肿瘤复发率52.8%(19/36),病死率44.4%(16/36)。经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鼻腔、鼻窦侵犯至颅底或颅底的原发良、恶性肿瘤是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制定合理的手术路径,则鼻内镜下微创术切除或部分切除鼻颅底的肿瘤在临床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肿瘤 鼻内镜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影像导航在鼻内镜微创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章如新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607-1609,1613,共4页
影像导航系统是利用特殊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将患者术前CT或MRI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术中定位系统,对手术器械在术野中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在计算机监视器上显示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的三维影像,观察手术器械在术区的定位的新技术。... 影像导航系统是利用特殊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将患者术前CT或MRI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术中定位系统,对手术器械在术野中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在计算机监视器上显示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的三维影像,观察手术器械在术区的定位的新技术。该技术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手术风险,最短时间到达靶点病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为鼻内镜微创手术提供了精准安全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导航 内镜术 鼻窦 鼻颅底 微创外科
原文传递
3D技术在鼻内镜手术精准治疗鼻前颅底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建 范静平 +3 位作者 刘环海 郎军添 卢晓清 徐亚平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3D技术在鼻内镜手术精准治疗鼻前颅底恶性肿瘤及颅底功能重建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鼻颅底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鼻窦冠状位CT或MRI扫描,并行3D影像重建及模型打印,根据3D成像及模型了解鼻颅底恶性肿瘤侵及范围、颅底及眶壁骨... 目的探讨3D技术在鼻内镜手术精准治疗鼻前颅底恶性肿瘤及颅底功能重建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鼻颅底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鼻窦冠状位CT或MRI扫描,并行3D影像重建及模型打印,根据3D成像及模型了解鼻颅底恶性肿瘤侵及范围、颅底及眶壁骨质的缺损大小形状,制定鼻内镜手术术式、肿瘤精准切除范围及颅底功能精准重建方法。结果患者肿瘤均一次手术全切除,其中6例行颅底功能精准重建术,无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并发症。术后病理示鳞癌9例,嗅母细胞瘤5例,腺样囊腺癌3例,横纹肌肉瘤4例。术后行正规放疗,横纹肌肉瘤患者加化疗。经平均随访3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及与本肿瘤相关的死亡。结论 3D成像及打印模型能清楚显示鼻颅底恶性肿瘤范围、颅底及眶壁骨质缺损的大小及形状,并有助于术者选择最佳内镜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案,有重要临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技术 鼻颅底恶性肿瘤 鼻内镜外科手术 精准治疗
原文传递
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辅助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谷佳 李京 +4 位作者 尚紫薇 郭星 姜学钧 韩涛 魏宏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4期6644-6647,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在内镜鼻颅底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实施内镜下鼻颅底手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辅助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3D打印联...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在内镜鼻颅底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实施内镜下鼻颅底手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辅助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和单纯影像导航系统辅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脑脊液鼻漏、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辅助内镜治疗鼻颅底肿瘤可以减少术中并发症及副损伤,实现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肿瘤 3D打印 影像导航 鼻内镜
原文传递
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辅助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病例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谷佳 袁钢 +4 位作者 尚紫薇 郭星 姜学钧 韩涛 魏宏权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在内镜鼻颅底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由同一术者实施的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系统辅助下内镜鼻颅底手术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成导航准备及3D模型打印,根据影像导航和3D...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在内镜鼻颅底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由同一术者实施的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系统辅助下内镜鼻颅底手术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成导航准备及3D模型打印,根据影像导航和3D模型指导完成手术,并进行术后处理及随访。结果本组5例鼻颅底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例行肿瘤全切术,1例中颅窝底脊索瘤患者行减瘤术。术后随访4~12个月,1例肿瘤全切术者因脑脊液鼻漏并颅内感染,最后因动脉瘤破裂死亡,减瘤术者未见肿瘤增长,余3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应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辅助内镜治疗鼻颅底肿瘤可以减少术中并发症及副损伤,符合精准医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肿瘤 3D打印 影像导航 鼻内镜
下载PDF
鼻内镜鼻颅底肿瘤手术1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继远 陆灵娟 +1 位作者 龙增勇 吴荣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技术应用于鼻颅底肿瘤手术中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9例鼻颅底肿瘤患者,其中鼻窦乳头状瘤6例,垂体瘤6例,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3例,嗅母细胞瘤2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残灶2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技术应用于鼻颅底肿瘤手术中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9例鼻颅底肿瘤患者,其中鼻窦乳头状瘤6例,垂体瘤6例,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3例,嗅母细胞瘤2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残灶2例。均在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肿瘤中有恶变者予以放疗。结果 19例患者肿瘤均全部切除,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鼻漏,以自体中鼻甲修补成功。术后随访2~4年无复发。结论在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条件下,应用鼻内镜技术能安全有效处理鼻颅底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肿瘤 鼻内镜术 疗效
下载PDF
以耳鼻喉科症状为首发的颅内病变病例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李桂珠 陆汉强 +2 位作者 张恺 李新玉 张净瑶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讨以耳鼻喉科症状为首发的颅内病变在门诊的诊断及相应的治疗,并反映出学科之间的相关联。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门诊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门诊就诊的共4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虽然是以耳鼻咽喉科症状为主,但最终确诊为颅... 目的 探讨以耳鼻喉科症状为首发的颅内病变在门诊的诊断及相应的治疗,并反映出学科之间的相关联。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门诊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门诊就诊的共4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虽然是以耳鼻咽喉科症状为主,但最终确诊为颅内肿瘤,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采取了不同进路的手术治疗,目前经随访患者均生命体征良好,除听神经瘤患者术后有面瘫、听力损失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其他并发症。眩晕患者治疗后已无眩晕症状,咽部不适患者仍有咽部不适感。结论 通过此类病人的诊治反映出目前临床医学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医学的单一性,局限性,而是学科与学科之间互相交叉,这也对临床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拓宽知识的维度,重视交叉学科领域的学习,并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对疾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 眩晕 耳鸣 垂体瘤 听神经瘤
原文传递
影像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温君凤 郑春歌 +6 位作者 刘芸 丰暖 王琳 张胜男 陈敏 崔鑫 姜彦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像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外科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2月行影像磁导航技术辅助下内镜鼻颅底手术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关键解剖部位磁导航精确性、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 目的探讨影像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外科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2月行影像磁导航技术辅助下内镜鼻颅底手术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关键解剖部位磁导航精确性、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为0.5~7.5 h,术中出血量为50~1200 mL,共随访50例患者,其中5例恶性肿瘤患者复发,4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影像磁导航技术能提高鼻颅底区域病变手术的准确性,可实现精准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磁导航技术 鼻颅底 内窥镜检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电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俊杰 马士崟 +3 位作者 李慧 王晓敏 张明洁 陈德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2月应用电磁导航技术行15例鼻颅底手术,患者病变范围涉及蝶窦、鞍区、咽旁隙、颈静脉孔区、筛顶、蝶骨平台等解剖区域。术前均完善CT、MRI等影像学资料,录入导...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2月应用电磁导航技术行15例鼻颅底手术,患者病变范围涉及蝶窦、鞍区、咽旁隙、颈静脉孔区、筛顶、蝶骨平台等解剖区域。术前均完善CT、MRI等影像学资料,录入导航系统行三维重建,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涉及复杂、重要解剖结构时使用导航系统进行定位。结果15例手术中1例鼻颅底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约1000 ml,余手术出血均可控。15例手术术中均未出现重要结构损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5例患者术后随访3~20个月,1例鼻颅底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2个月复查考虑肿瘤复发。结论电磁导航技术应用于鼻颅底手术中,安全、精准,手术并发症少,特别适用于解剖结果变异、修正鼻内镜手术、病变广泛的恶性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手术 电磁导航系统 精准治疗
下载PDF
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朝曦 韩林 +4 位作者 张所军 游学俊 陆翔 刘争 舒凯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37例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4例;年龄6~67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恶性肿瘤27例,... 目的探讨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37例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4例;年龄6~67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恶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10例,肿瘤直径4.7~8.5 cm,平均直径6.3 cm。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颈部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后行开颅显微手术+颅底重建,恶性肿瘤术后进一步行放化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恶性肿瘤随访5~10年,平均8.3年;良性肿瘤随访1~11年,平均6.7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63.0%(17/27);1例良性肿瘤(非典型脑膜瘤)术后5年复发再次经双侧额底入路手术治疗。结论神经外科首诊的鼻颅底沟通性肿瘤往往颅内肿瘤为主体,开颅手术全切或大部分切除+妥善颅底修复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沟通性肿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外科 颅底重建
下载PDF
首发于鼻颅底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璨 蒋卫红 +3 位作者 彭洲莹 付依雯 蒋思洁 谢志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3-886,共4页
目的:总结首发于鼻颅底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以鼻颅底症状为首发表现的10例LCH患儿的资料,总结其鼻部及颅底症状的特点,并分析累及其他系统的相关性,总结手术治疗的特点及手术联... 目的:总结首发于鼻颅底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以鼻颅底症状为首发表现的10例LCH患儿的资料,总结其鼻部及颅底症状的特点,并分析累及其他系统的相关性,总结手术治疗的特点及手术联合化疗的转归。结果:10例患儿年龄1岁5个月~8岁,平均3岁。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溶骨性改变及软组织侵犯,7例患儿为单灶性,3例患儿为多系统多灶性。对于局限性的病变患儿,采取彻底切除病变加后续化疗的方法;对于累及多系统并有明显全身症状的患儿,采取保守治疗。随访4~96个月,8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LCH好发于儿童,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单系统单病灶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配合后续的化疗可获得较大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 鼻颅底 儿童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内镜导航系统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8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导航系统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收集50例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1月内镜导航系统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围术期常规化护理组内镜导航系统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手术25例患者采取基础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导航系统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收集50例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1月内镜导航系统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围术期常规化护理组内镜导航系统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手术25例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方案,围术期综合化护理组内镜导航系统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手术25例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化护理。分析内镜导航系统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治疗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正常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情况、汉密尔顿抑郁情绪评分、Lund-Kennedy症状积分。结果:围术期综合化护理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围术期常规化护理组,手术失血总量少于围术期常规化护理组(P<0.05)。治疗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情绪评分、Lund-Kennedy症状积分低于围术期常规化护理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围术期常规化护理组(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化护理对于内镜导航系统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改善其生存质量,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和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导航系统 鼻颅底肿瘤 切除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鼻-颅底快速路径提取与自动导航
20
作者 韩靖 孙晓宇 +3 位作者 惠筱 王裕栋 王淼 骆岩林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95-1804,共10页
在鼻-颅底虚拟内窥镜中,现有的导航路径提取算法运行效率低,自动导航算法容易产生画面剧烈旋转问题.为此,提出基于导航区域预规划的中心路径提取和自适应速度与旋转的自动导航算法.前者改进距离变换法,基于快速扩展随机树预规划导航区... 在鼻-颅底虚拟内窥镜中,现有的导航路径提取算法运行效率低,自动导航算法容易产生画面剧烈旋转问题.为此,提出基于导航区域预规划的中心路径提取和自适应速度与旋转的自动导航算法.前者改进距离变换法,基于快速扩展随机树预规划导航区域和计算边界距离场图,通过构建最大代价树提取中心路径;后者改进了DoTween方法,根据路径中最短线段长度调节相机移动速度,并根据路径折点处的空腔直径调节预判转向距离.使用DICOM生成的鼻腔模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距离变换法,基于导航区域预规划的中心路径提取算法的路径提取速度提升约49倍;相比DoTween等方法,自适应速度与旋转的自动导航算法在折点处画面变化更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鼻内镜 鼻-颅底模型 中心路径提取 自动导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