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带蒂鼻中隔黏膜瓣静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鼻颅底修复中的应用
1
作者
薛凯
彭博
+7 位作者
张焕康
刘全
郑实兴
李万鹏
宋小乐
顾晔
孙希才
余洪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通过对鼻中隔黏膜静脉系统的尸头解剖学研究, 探索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的静脉引流系统分布和主要引流部位, 研究鼻中隔黏膜瓣静脉系统的保护方法及其在鼻颅底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侧新鲜冰冻灌注尸头标本进行大体解剖, 将鼻中隔黏膜...
目的通过对鼻中隔黏膜静脉系统的尸头解剖学研究, 探索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的静脉引流系统分布和主要引流部位, 研究鼻中隔黏膜瓣静脉系统的保护方法及其在鼻颅底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侧新鲜冰冻灌注尸头标本进行大体解剖, 将鼻中隔黏膜瓣及其蒂部从软骨及骨面进行分离。拍照记录鼻中隔黏膜瓣及其蒂部静脉的形态、分布、引流部位及蝶腭孔静脉数量。观察获取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及分离黏膜瓣蒂部不同范围时对其静脉损伤的影响。回顾性分析自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 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用保护静脉系统的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术后修复的鼻咽病变患者, 根据术后电子鼻咽镜检查结果判断黏膜瓣是否成活。结果鼻中隔黏膜静脉主要位于其后部, 呈丛状, 以骨性结构为标志将其分为犁骨区、蝶窦前壁区、斜坡区及鼻腔外侧壁区, 可见穿支静脉引流至上述骨性结构。10侧标本未观察到明显蝶腭静脉, 3侧存在蝶腭静脉, 其中1侧蝶腭静脉呈细小单支, 2侧蝶腭静脉呈静脉丛状。在犁骨翼部前缘以前游离鼻中隔黏膜时, 不会损伤鼻中隔黏膜瓣主要静脉, 鼻中隔黏膜瓣蒂部游离范围越大则损伤的静脉越多。当仅保留蝶腭孔血管蒂时, 3侧尸头标本可保留蝶腭静脉, 其余10侧标本引流静脉均被离断。本研究连续收集到15例患者, 其中复发性鼻咽癌8例, 鼻咽部放射性坏死7例, 病变切除后均使用病变对侧分离至犁骨的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复, 术后用电子鼻咽镜平均随访7个月(3~12个月), 鼻中隔黏膜瓣均成活。结论鼻中隔黏膜引流静脉主要位于鼻中隔和鼻腔后部, 并穿经上述部位的骨质。蝶腭孔很少有静脉穿行。在制备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时, 过度分离其蒂部会损伤黏膜瓣的静脉回流, 可能影响黏膜瓣的成活率, 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黏膜瓣
鼻中隔静脉
蝶腭静脉
鼻咽
颅底重建
原文传递
题名
带蒂鼻中隔黏膜瓣静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鼻颅底修复中的应用
1
作者
薛凯
彭博
张焕康
刘全
郑实兴
李万鹏
宋小乐
顾晔
孙希才
余洪猛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神经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单元
出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5-1209,共5页
文摘
目的通过对鼻中隔黏膜静脉系统的尸头解剖学研究, 探索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的静脉引流系统分布和主要引流部位, 研究鼻中隔黏膜瓣静脉系统的保护方法及其在鼻颅底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侧新鲜冰冻灌注尸头标本进行大体解剖, 将鼻中隔黏膜瓣及其蒂部从软骨及骨面进行分离。拍照记录鼻中隔黏膜瓣及其蒂部静脉的形态、分布、引流部位及蝶腭孔静脉数量。观察获取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及分离黏膜瓣蒂部不同范围时对其静脉损伤的影响。回顾性分析自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 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用保护静脉系统的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术后修复的鼻咽病变患者, 根据术后电子鼻咽镜检查结果判断黏膜瓣是否成活。结果鼻中隔黏膜静脉主要位于其后部, 呈丛状, 以骨性结构为标志将其分为犁骨区、蝶窦前壁区、斜坡区及鼻腔外侧壁区, 可见穿支静脉引流至上述骨性结构。10侧标本未观察到明显蝶腭静脉, 3侧存在蝶腭静脉, 其中1侧蝶腭静脉呈细小单支, 2侧蝶腭静脉呈静脉丛状。在犁骨翼部前缘以前游离鼻中隔黏膜时, 不会损伤鼻中隔黏膜瓣主要静脉, 鼻中隔黏膜瓣蒂部游离范围越大则损伤的静脉越多。当仅保留蝶腭孔血管蒂时, 3侧尸头标本可保留蝶腭静脉, 其余10侧标本引流静脉均被离断。本研究连续收集到15例患者, 其中复发性鼻咽癌8例, 鼻咽部放射性坏死7例, 病变切除后均使用病变对侧分离至犁骨的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复, 术后用电子鼻咽镜平均随访7个月(3~12个月), 鼻中隔黏膜瓣均成活。结论鼻中隔黏膜引流静脉主要位于鼻中隔和鼻腔后部, 并穿经上述部位的骨质。蝶腭孔很少有静脉穿行。在制备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时, 过度分离其蒂部会损伤黏膜瓣的静脉回流, 可能影响黏膜瓣的成活率, 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关键词
鼻中隔
黏膜瓣
鼻中隔静脉
蝶腭静脉
鼻咽
颅底重建
Keywords
nasal
septum
Mucosal
flap
nasal
septal
vein
Sphenopalatine
vein
nasal
pharynx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76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带蒂鼻中隔黏膜瓣静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鼻颅底修复中的应用
薛凯
彭博
张焕康
刘全
郑实兴
李万鹏
宋小乐
顾晔
孙希才
余洪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