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李璐
许光霞
+2 位作者
宋彦峰
孟祥鹏
陈保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2358-2362,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设计,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
目的:探讨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设计,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和观察组(常规基础治疗+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各为75例。观察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用药安全性,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同期,一氧化氮(NO)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脑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及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苏梅
娄雅静
+3 位作者
姜雅琼
郭胜亚
徐懿乔
秦引林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9年第5期24-29,共6页
目的 初步研究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及其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对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肠下血管出芽数、总RNA浓度和纯度、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等指标,...
目的 初步研究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及其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对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肠下血管出芽数、总RNA浓度和纯度、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等指标,评价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和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结果 脑脉利颗粒在250和5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且在500μg/ml浓度时能明显上调VEGFR1基因表达(P<0.01),在10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栓形成预防作用(P<0.01)。结论 脑脉利颗粒具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R1的表达有关,且对血栓形成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斑马鱼
血管新生
VEGFR1
血栓预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脉利颗粒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9
3
作者
张茗
孙洁
+2 位作者
郭翃江
严之红
纪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38-640,共3页
目的研究脑脉利颗粒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12月12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脉利颗粒治疗,两...
目的研究脑脉利颗粒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12月12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脉利颗粒治疗,两组均按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不同亚型脑脉利颗粒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3 w的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血管闭塞型(SAO)、其他明确原因型(OD)、不明原因型(UND)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其中LAA改善最明显(P<0.05);而心源性栓塞型(CE)的评分改善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利颗粒对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TOAST病因分型中LAA、SAO、OD、UND亚型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OAST分型
脑脉利颗粒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李璐
许光霞
宋彦峰
孟祥鹏
陈保增
机构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神经内科
出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2358-2362,共5页
基金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912)。
文摘
目的:探讨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设计,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和观察组(常规基础治疗+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各为75例。观察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用药安全性,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同期,一氧化氮(NO)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脑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神经损伤
Keywords
naomaili
granule
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hemodynamics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Nerve
injury
markers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及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苏梅
娄雅静
姜雅琼
郭胜亚
徐懿乔
秦引林
机构
江苏柯菲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9年第5期24-29,共6页
文摘
目的 初步研究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及其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对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肠下血管出芽数、总RNA浓度和纯度、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等指标,评价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和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结果 脑脉利颗粒在250和5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且在500μg/ml浓度时能明显上调VEGFR1基因表达(P<0.01),在10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栓形成预防作用(P<0.01)。结论 脑脉利颗粒具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R1的表达有关,且对血栓形成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斑马鱼
血管新生
VEGFR1
血栓预防
Keywords
naomaili
granule
zebrafish
angiogenesis
VEGFR1
thromboprophylaxis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脉利颗粒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9
3
作者
张茗
孙洁
郭翃江
严之红
纪红
机构
航天中心医院老年医学二科
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38-640,共3页
文摘
目的研究脑脉利颗粒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12月12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脉利颗粒治疗,两组均按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不同亚型脑脉利颗粒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3 w的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血管闭塞型(SAO)、其他明确原因型(OD)、不明原因型(UND)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其中LAA改善最明显(P<0.05);而心源性栓塞型(CE)的评分改善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利颗粒对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TOAST病因分型中LAA、SAO、OD、UND亚型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OAST分型
脑脉利颗粒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Key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OAST
type
naomaili
granule
NIHSS
score
Barthel
Index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李璐
许光霞
宋彦峰
孟祥鹏
陈保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
9
原文传递
2
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及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
苏梅
娄雅静
姜雅琼
郭胜亚
徐懿乔
秦引林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脑脉利颗粒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茗
孙洁
郭翃江
严之红
纪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