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雾霾超细颗粒物的健康效应 被引量:57
1
作者 胡彬 陈瑞 +4 位作者 徐建勋 杨国胜 徐殿斗 陈春英 赵宇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2808-2823,共16页
大气细颗粒物暴露与肺癌和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率增加的因果关系,已经在过去几十年欧美国家所开展的长期研究中得到确认.但是,细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所有颗粒的统称,包括对消光、致霾贡献很大的亚微米颗粒物和纳米... 大气细颗粒物暴露与肺癌和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率增加的因果关系,已经在过去几十年欧美国家所开展的长期研究中得到确认.但是,细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所有颗粒的统称,包括对消光、致霾贡献很大的亚微米颗粒物和纳米级的小颗粒物(<100 nm,超细颗粒物).以质量浓度(即颗粒物的重量)测量,细颗粒物中微米尺度颗粒物的浓度最大;但以颗粒物数浓度(即颗粒物的数目)测量,超细颗粒物的浓度最大.与大尺寸的颗粒物相比,超细颗粒物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表面化学反应能力、分散与团聚能力等.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科学家们只能推测雾霾中的超细颗粒物有可能是雾霾健康损害的主要贡献者.近年来,伴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毒理学得以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大气超细颗粒物的成分、尺寸等远比人造纳米颗粒复杂,但是,纳米毒理学所建立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学可以在二者的研究中共享.本文根据过去15年发展起来的纳米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获得的知识,从毒理学研究角度针对雾霾超细(纳米级)颗粒物在肺部的沉积和吸收、呼吸系统急性毒性反应、清除、炎症反应等健康效应,以及心血管系统对超细颗粒物的急性毒性反应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针对我国雾霾特征提出了开展雾霾超细颗粒物健康效应系统研究的优先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超细颗粒物 健康效应 纳米毒理学 纳米尺寸-效应 剂量-效应
原文传递
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2
作者 周国强 陈春英 +3 位作者 李玉锋 李炜 高愈希 赵宇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98-1006,共9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在医学成像、疾病诊断、药物传输、癌症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和基础研究也在飞速发展.同时,纳米材料的这些有益应用使得人体通过吸入、经口、皮肤吸收和静脉注射等不同方式受到暴露.当纳米材料与...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在医学成像、疾病诊断、药物传输、癌症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和基础研究也在飞速发展.同时,纳米材料的这些有益应用使得人体通过吸入、经口、皮肤吸收和静脉注射等不同方式受到暴露.当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系发生相互作用时,有可能产生负面生物学效应,而这些潜在的毒理效应都是未知的.综述了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巨大的应用前景,关注其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转运到其他器官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并探讨了纳米颗粒在引起心血管疾病及肺部炎症方面的可能机理与作用途径.最后对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估和研究重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生物医学应用 纳米毒理学 环境健康
下载PDF
纳米毒理学与安全性中的纳米尺寸与纳米结构效应 被引量:35
3
作者 常雪灵 祖艳 赵宇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是纳米科学中既具有基础科学意义,又事关纳米科技应用前景的关键问题,是纳米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国际上普遍认为,纳米技术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两大主要瓶颈能否取得突破:一是纳米尺度上的可控加工与大规模生产技术;...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是纳米科学中既具有基础科学意义,又事关纳米科技应用前景的关键问题,是纳米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国际上普遍认为,纳米技术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两大主要瓶颈能否取得突破:一是纳米尺度上的可控加工与大规模生产技术;二是纳米安全性知识体系与评价方法.针对后者,欧洲和美国都提出了"没有安全数据,就没有市场"("NoData,NoMarket")的方针.为了保障科技和市场的优先权,"科技要领先,产品要安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国家战略.为此,在短短5年内已经形成纳米毒理学这个新兴学科,阐明在纳米尺度下物质的毒理学效应.本文重点分析纳米毒理学与纳米安全性中的纳米尺寸效应、纳米结构效应这两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结果,同时简单讨论剂量-效应关系这个传统毒理学的中心法则在纳米毒理学中的变化情况,讨论未来的相应研究内容和方向,同时也帮助读者更为科学、理性地认识和理解物质在新的纳米尺度下所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包括毒理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毒理学 纳米安全性 纳米尺寸效应 纳米结构效应 剂量-效应
原文传递
影响纳米材料毒性的关键因素 被引量:32
4
作者 徐莺莺 林晓影 陈春英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466-2478,共13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产品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纳米材料的毒性因此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纳米材料毒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纳米材料与生物大分子、细胞、器官和组织的相互作用以及...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产品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纳米材料的毒性因此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纳米材料毒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纳米材料与生物大分子、细胞、器官和组织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引起的毒性.纳米材料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机制产生一系列毒性效应.纳米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毒性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些性质包括尺寸、形状、表面电荷、化学组成、表面修饰、金属杂质、团聚与分散性、降解性能以及"蛋白冠"的形成.阐明物化性质对纳米材料毒性的影响,对于纳米材料的合理设计和安全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影响纳米材料毒性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近年来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毒理学 物理化学性质 蛋白冠 氧化应激 炎症
原文传递
人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小山 朱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86-90,共5页
人工纳米材料(MNMs)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性质能满足当前工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获得迅速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MNMs已被投放市场,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但是有关MNMs是否对环境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同样引起了人... 人工纳米材料(MNMs)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性质能满足当前工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获得迅速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MNMs已被投放市场,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但是有关MNMs是否对环境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同样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资料,一方面探讨了生物对MNMs的暴露途径;另一方面,从MNMs对动物细胞、肺组织和脑组织的毒性效应,MNMs在生物体内的转移、积累以及皮肤对MNMs的吸收等角度,对MNMs的生物效应进行综述。同时,发现MNMs本身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MNMs的表面修饰是影响MNMs生物效应的重要因素。此外,借鉴超细颗粒的研究结果探讨了MNMs生物效应可能的作用机制。最后展望了纳米毒理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人工纳米材料 环境与健康 生物效应 纳米毒理学
下载PDF
纳米毒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莉娟 丁文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纳米材料安全性及其生物效应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纳米毒理学,作为一门“关于纳米设备和纳米结构的相关生物效应及其问题的科学”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纳米材料安全性及其生物效应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纳米毒理学,作为一门“关于纳米设备和纳米结构的相关生物效应及其问题的科学”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与宏观材料相比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生物动力学过程,从而对人体产生各种潜在危害。本文就目前纳米毒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纳米毒理
下载PDF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展望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颖 陈春英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3825-3842,共18页
当物质达到纳米尺度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即使化学组成相同,纳米物质的生物学效应也可能不同于微米尺寸以上的常规物质.因此,根据常规宏观物质研究所得到的生物学效应与安... 当物质达到纳米尺度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即使化学组成相同,纳米物质的生物学效应也可能不同于微米尺寸以上的常规物质.因此,根据常规宏观物质研究所得到的生物学效应与安全性评价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纳米物质.自2003年Science发表文章关注纳米生物效应与毒理学效应之后,各国政府先后启动了对纳米生物效应的研究,并且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的国家之一,研究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同建立的"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第一个也是国际上少有的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与安全性为研究方向的专业实验室,在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活性关系的基础上,对更深层次的理化效应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适用于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评价的多层次模型,发展了高灵敏、高分辨率的适用于纳米生物效应和安全性评价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为保证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综述了本实验室近年来在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生物效应 物理化学性质 纳米毒理学
原文传递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和安全性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卫华 市原学 +3 位作者 李洁斐 王强毅 顾祖维 丁训诚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0-434,共5页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毒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纳米银诱导拟南芥活性氧自由基的积累和抗氧化系统的改变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斌 张传玲 +1 位作者 江红生 尹黎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46-1653,共8页
为了研究纳米银(AgNPs)能否诱导陆生高等植物产生氧化胁迫,本试验以陆生模式高等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材料,以本实验室合成的纳米银处理5 d后,测定拟南芥幼苗的ROS含量,MDA含量和抗氧化酶系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5~20 mg/... 为了研究纳米银(AgNPs)能否诱导陆生高等植物产生氧化胁迫,本试验以陆生模式高等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材料,以本实验室合成的纳米银处理5 d后,测定拟南芥幼苗的ROS含量,MDA含量和抗氧化酶系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5~20 mg/L AgNPs处理下,ROS水平均显著提高,表明AgNPs引起了氧化胁迫;15 mg/L AgNPs处理使得MDA含量显著提高,表明膜受到损伤;相应的,抗氧化酶系活性发生了改变以抵抗氧化胁迫;而800μg/L Ag^+(量等同于20 mg/L AgNPs释放的银离子量)无法改变ROS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说明AgNPs可以诱导拟南芥产生氧化胁迫,造成ROS的积累,导致抗氧化系统的改变,并且这些效应无法通过纳米银释放的Ag^+作用引起。以上的结果为阐明纳米银植物毒性机理及为纳米银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拟南芥 纳米毒理学 氧化胁迫
原文传递
纳米富勒烯(nC_(60))的生态毒性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晏晓敏 石宝友 +1 位作者 王东升 汤鸿霄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2-428,共7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同时,纳米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富勒烯是应用最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在水中能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纳米颗粒,进而增大其...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同时,纳米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富勒烯是应用最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在水中能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纳米颗粒,进而增大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与生物暴露几率。然而目前对纳米富勒烯(nC60)的环境和毒性效应还知之甚少。本文综合评述了水溶性nC60纳米颗粒的制备、稳定机制、在环境中的迁移特性及其与环境中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并着重阐述了nC60可能产生的生物毒性效应。分析表明,nC60的生物毒性效应主要与nC60的表面化学特性和颗粒大小有关,同时环境介质也影响nC60的毒性。最后讨论了nC60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应加强的若干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纳米材料 纳米毒理学 生态毒性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纳米TiO_2、碳纳米管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萌 王晓娜 +1 位作者 李倩 顾宁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40-345,共6页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使研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纳米材料。纳米粒子可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其是否会影响人类健康引起了广泛关注。纳米TiO2和碳纳米管在工业及商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氧化铁是磁共振成像诊断、磁性...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使研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纳米材料。纳米粒子可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其是否会影响人类健康引起了广泛关注。纳米TiO2和碳纳米管在工业及商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氧化铁是磁共振成像诊断、磁性药物载体及肿瘤靶向定位治疗的热门生物材料。分析综述了纳米氧化铁、纳米TiO2和碳纳米管三种材料的毒理学研究结果,并提出了在纳米毒理学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毒理学 纳米氧化铁 纳米TIO2 碳纳米管
原文传递
纳米颗粒对大型蚤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奕 王艳龙 林道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734-2748,共15页
随着纳米颗粒的广泛生产和使用,其生物毒性效应已成为环境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前沿.大型蚤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广泛应用于纳米颗粒的毒性检测.本文综述了典型纳米颗粒对大型蚤毒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生物累积,分析了主... 随着纳米颗粒的广泛生产和使用,其生物毒性效应已成为环境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前沿.大型蚤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广泛应用于纳米颗粒的毒性检测.本文综述了典型纳米颗粒对大型蚤毒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生物累积,分析了主要致毒机理,并展望了需进一步加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水生生物 生态效应 生物累积 纳米毒理学
原文传递
Coating independent cytotoxicity of citrate-and PEG-coated silver nanoparticles on a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被引量:4
13
作者 Veronica Bastos Jose M.P.Ferreira-de-Oliveira +4 位作者 Joana Carrola Ana L.Daniel-da-Silva Iola F.Duarte Conceicao Santos Helena Oliveir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The antibacterial potential of 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 resulted in their increasing incorporation into consumer,industrial and biomedical products.Therefore,human and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AgNPs(either as a... The antibacterial potential of 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 resulted in their increasing incorporation into consumer,industrial and biomedical products.Therefore,human and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AgNPs(either as an engineered product or a contaminant)supports the emergent research on the features conferring them different toxicity profiles.In this study,30 ran AgNPs coated with citrate or poly(ethylene glycol)(PEG)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coating on the effects produced on a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HepG2),namely in terms of viability,apoptosis,apoptotic related genes,cell cycle and cyclins gene expression.Both types of coated AgNPs decreas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viability with a similar toxicity profile.At the concentrations used(11 and 5 μg/mL corresponding to IC50 and-IC10 levels,respectively) the amount of cells undergoing apoptosis wa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apoptotic related genes BCL2(anti-apoptotic gene)and BAX(pro-apoptotic gene) were both downregulated.Moreover,both AgNPs affected HepG2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t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11 μg/mL) by increasing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in S(synthesis phase) and G2(Gap 2 phase) phases.Considering the cell-cycle related genes,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B1 and cyclin E1 genes were decreased.Thus,this work has shown that citrate- and PEG-coated AgNPs impact on HepG2 apoptotic gene expression,cell cycle dynamics and cyclin regulation in a similar way.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properties that confer AgNPs at lower toxicity,since their use has proved helpful in several industrial and biomedical con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 Citrate Polyethylene glycol)(PEG) HepG2 cells Cytotoxicity nanotoxicology
原文传递
纳米二氧化硅对秀丽线虫的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孔璐 张婷 +2 位作者 王大勇 唐萌 浦跃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55-660,共6页
为探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的毒性作用。以微米SiO2和空白做对照,将尺寸为20和60nm的SiNP分别以0.2,1.0和5.0g·L-13个浓度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通过第一代和第二代线虫体长、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以及第一代... 为探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的毒性作用。以微米SiO2和空白做对照,将尺寸为20和60nm的SiNP分别以0.2,1.0和5.0g·L-13个浓度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通过第一代和第二代线虫体长、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以及第一代线虫后代数目、世代时间等发育、运动和生殖的相关评价指标,对SiNP毒性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微米组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线虫在5.0g·L-120和60nm SiO2剂量组均出现发育和运动等异常(p<0.01);暴露在60nmSiO2时,3个剂量组的秀丽隐杆线虫均出现生殖指标的异常(p<0.01),而20nm SiO2的各剂量组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殖指标均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在5g·L-1剂量组,20和60nmSiO2及微米SiO23组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说明,纳米尺寸和暴露浓度可影响纳米SiO2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运动、生殖和发育等多系统功能。此研究工作可为制定SiNP的接触限值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秀丽隐杆线虫 纳米毒理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丛艺 穆景利 王菊英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2-120,共9页
针对当前广泛应用的纳米材料排放后对环境潜在的污染这一新型问题,基于水环境是纳米材料排放后汇集的重要场所,着重探讨水环境中纳米材料的行为及检测、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机制。在此基础上,从纳米材料理化性质、环境和生态毒理学... 针对当前广泛应用的纳米材料排放后对环境潜在的污染这一新型问题,基于水环境是纳米材料排放后汇集的重要场所,着重探讨水环境中纳米材料的行为及检测、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机制。在此基础上,从纳米材料理化性质、环境和生态毒理学角度对当前纳米毒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纳米材料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完善和相关环境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性质表征 水环境 行为 摄入 毒性机制 纳米毒理学
原文传递
3种碳纳米材料对斑马鱼生长发育、氧化应激及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晶 欧阳少虎 +1 位作者 胡献刚 周启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14,共14页
碳纳米材料(carbonaceous nanomaterials,CNMs)是人工纳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领域应用广泛。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比较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碳纳米管(carbon tube,CNT)和氧化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oxide quantum dot,... 碳纳米材料(carbonaceous nanomaterials,CNMs)是人工纳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领域应用广泛。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比较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碳纳米管(carbon tube,CNT)和氧化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oxide quantum dot,GOQD)3种典型CNMs对斑马鱼幼鱼的生长发育毒性,并探究了低浓度长时间暴露下3种CNMs对斑马鱼成鱼亚急性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结果表明,0.01~10 mg·L^(-1)的3种CNMs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但会诱导产生活性氧簇(ROS)和线粒体膜损伤,其毒性排序依次是GOQD>CNT>GO;环境相关浓度(0.01 mg·L^(-1))下斑马鱼成鱼在3种CNMs中亚急性暴露21 d后,会引起斑马鱼腮和肾脏细胞衰老,同时抑制斑马鱼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代谢组学分析表明,3种CNMs对斑马鱼代谢组影响的顺序为GOQD>CNT>GO,T-SOD活性与代谢组学关联分析表明,脂肪酸和脯氨酸的变化是引起斑马鱼T-SOD活性变化的分子机理之一。该结果为评价3种典型CNMs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碳纳米管 量子点 斑马鱼 纳米毒性 活性氧 代谢组学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on macrophages:contribution of MWCNT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3
17
作者 Yinghe Li Jimin Cao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333-1351,共19页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 have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but also exhibit notable biotoxicity that is tightly associated with macrophages. Macrophages simultaneously act as initiators and defenders in MWC...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 have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but also exhibit notable biotoxicity that is tightly associated with macrophages. Macrophages simultaneously act as initiators and defenders in MWCNT-induced organ lesions,and targeting macrophages with MWCNTs may be a potential immunotherapy and oncotherapy approach.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impacts of MWCNTs on macrophages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MWCNT characteristics on their bioactivity.Based on existing studies, MWCNTs stimulate macrophage migration, induce secretion of various cytokines and activate inflammatory pathways in macrophages, especially NLRP3-mediated IL-1β production. This inflammatory state, together with the oxidative stress and cell membrane lesions induced by MWCNTs, contributes to decreased phagocytic ability and cell viability, which finally results in cell apoptosis and necrosis. A series of intracellular and systemic components, such as toll-like receptor,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Rho-associated kinases, scavenger receptor and complement component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above-mentioned cell-MWCNT interac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WCNTs can influence their bioactivity in macrophages both mechanically and chemically. The size(length and/or diameter), functionalization, purification and even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can affect the influence of MWCNTs on macrophages,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MWCNT characteristics may benefit utilization of this nanomaterial in associated nanomed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 macrophage nanotoxicology NANOMEDICINE immunity
原文传递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纳米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安庆 马晓川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17-521,共5页
随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不断更新,功能不断拓展,已成为新兴学科纳米毒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能够动态检测纳米颗粒在活细胞内的定位及其与细胞骨架、细胞内离子、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有... 随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不断更新,功能不断拓展,已成为新兴学科纳米毒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能够动态检测纳米颗粒在活细胞内的定位及其与细胞骨架、细胞内离子、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研究纳米颗粒对机体的毒理学效应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纳米毒理学 纳米颗粒 细胞成
下载PDF
纳米铜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保华 雷荣辉 +6 位作者 吴纯启 原野 马华智 骆永伟 胡中慧 廖明阳 王全军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比较纳米铜与微米铜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探讨氧化损伤在纳米铜致大鼠肝毒性和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1%羟丙甲基纤维素),微米铜组(200 mg/kg),纳米铜3个不同剂量组(50、100和200 ... 目的比较纳米铜与微米铜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探讨氧化损伤在纳米铜致大鼠肝毒性和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1%羟丙甲基纤维素),微米铜组(200 mg/kg),纳米铜3个不同剂量组(50、100和200 mg/kg),每组6只,10 ml/kg经口灌胃染毒,每日一次,连续5 d。染毒结束后,留取大鼠肝脏和肾脏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法(DTNB)测定总巯基(TSH)和非蛋白巯基(NPSH)含量。结果纳米铜染毒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中NPSH的含量随染毒剂量增加先增后降,而MDA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尤其是在纳米铜高剂量组(200 mg/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微米铜组却未发现相应改变。结论在相同剂量和暴露时间条件下,纳米铜对大鼠的毒性明显强于微米铜,纳米铜导致大鼠肝脏和肾脏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肝、肾组织中NPSH的耗竭及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过氧化 纳米技术 纳米铜 纳米毒理学 肝毒性 肾毒性 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量子点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雪 唐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7-294,共8页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量子点暴露所引起的毒性以及生物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简单介绍了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了量子点的毒性作用和毒作用机制。整体水平上的毒性作用如...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量子点暴露所引起的毒性以及生物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简单介绍了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了量子点的毒性作用和毒作用机制。整体水平上的毒性作用如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细胞水平上的毒性作用如对MRC-5细胞的毒性作用、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和对L929细胞的毒性作用等。量子点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有氧化应激损伤及活性氧产生的毒性、炎症反应损伤、免疫毒性和材料本身的固有毒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毒性作用 毒性机制 纳米毒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