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二氧化硅对玻璃粉水泥体系水化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光焰 樊磊 +2 位作者 金大智 卢瑞阳 苏和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12-2116,共5页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纳米SiO_2对玻璃粉水泥体系水化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_2促进了水泥早期溶解,提高了复合体系碱度,有利于玻璃粉内部高能键(Si-O,Al-O)断裂,从而提高复合体系中玻璃粉早期水化程...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纳米SiO_2对玻璃粉水泥体系水化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_2促进了水泥早期溶解,提高了复合体系碱度,有利于玻璃粉内部高能键(Si-O,Al-O)断裂,从而提高复合体系中玻璃粉早期水化程度;纳米SiO_2对材料凝结硬化的促进作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掺玻璃粉体系早期性能发展不足的缺陷;纳米SiO_2的微集料效应,改善了玻璃粉水泥浆的微观结构,使得硬化浆体更为密实;纳米SiO_2的促凝作用可显著缩短复合体系凝结时间,大幅度提高其早期强度,但掺纳米SiO_2的复合胶凝材料强度存在一个极值,而5%纳米SiO_2为其最佳掺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粉 纳米si O2 水化机理 纳米改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对硅薄膜型太阳电池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何宇亮 丁建宁 +1 位作者 彭英才 高晓妮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62-869,共8页
在当前迅速发展的绿色环保能源中,硅太阳电池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然而晶体硅太阳电池(单晶硅和多晶硅)由于价格昂贵和材料短缺已不能满足绿色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薄膜型太阳电池已经被视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在当前迅速发展的绿色环保能源中,硅太阳电池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然而晶体硅太阳电池(单晶硅和多晶硅)由于价格昂贵和材料短缺已不能满足绿色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薄膜型太阳电池已经被视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虽然在性能上还具有不少缺点,但随着薄膜沉积技术的改进以及膜本身质量的不断提高,它在太阳电池领域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集晶体硅与非晶硅电池的优点为一体,也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后起之秀纳米硅薄膜太阳电池,依靠其本身的优越性以及当前纳米技术的进展,将会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非晶硅 纳米硅 纳米线 多晶硅
原文传递
非晶硅薄膜激光晶化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庞宏杰 王存山 +2 位作者 张凯舒 苏元军 裴继斌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0,24,共4页
以射频(频率为13.6MHz)磁控溅射系统制备的非晶硅薄膜为前驱物,采用激光晶化技术实现从非晶硅薄膜到纳米晶硅薄膜的相变过程。采用拉曼光谱仪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激光晶化薄膜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膜由非晶硅结构转变为微... 以射频(频率为13.6MHz)磁控溅射系统制备的非晶硅薄膜为前驱物,采用激光晶化技术实现从非晶硅薄膜到纳米晶硅薄膜的相变过程。采用拉曼光谱仪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激光晶化薄膜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膜由非晶硅结构转变为微晶硅结构,微晶硅晶粒尺寸在纳米级。激光晶化存在一个最佳工艺参数,功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硅 薄膜 激光晶化 纳米微晶硅 结构
原文传递
纳米硅对低温下番茄生长发育及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树勋 代泽敏 +3 位作者 杨然 姬晨 石玉 张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2-749,共8页
为探究纳米硅对低温下番茄根系构型及碳水化合物积累的调控机制,以番茄品种‘中杂9号’为材料,通过基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纳米硅对低温下番茄幼苗生物量、根系构型、光合能力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下番... 为探究纳米硅对低温下番茄根系构型及碳水化合物积累的调控机制,以番茄品种‘中杂9号’为材料,通过基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纳米硅对低温下番茄幼苗生物量、根系构型、光合能力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下番茄幼苗生物量、总根长、根尖数、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显著下降(P<0.05),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地上部鲜重、净光合速率和总根长分别降低48.60%、66.88%和65.49%(P<0.05)。2)施用纳米硅在常温和低温下均能显著提高番茄幼苗的生物量、根系活力、根尖数、分形维数、净光合速率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其中低温下施用纳米硅番茄幼苗根分叉数、净光合速率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35.25%、48.24%和75.69%(P<0.05)。由上可知,低温严重制约了番茄的光合作用、根系的生长发育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根系构型参数偏向于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的方向变化,施用纳米硅可通过促进光合色素合成、提高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改善根系构型及提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来提高番茄抗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番茄 纳米硅 根系构型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镁热还原气相法白炭黑制备纳米硅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广 许笑目 +3 位作者 李斌 任晓 郭玉忠 黄瑞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19-2226,共8页
以气相法白炭黑(FS)为Si前驱体,通过镁热还原工艺和对获得的NPs-Si进行SiOx和C复合包覆,制备出NPs-Si@SiOx@C纳米复合结构,将其用作锂电池负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镁热还原过程分两步进行,即SiO_2与Mg先生成Mg2Si中间相,M... 以气相法白炭黑(FS)为Si前驱体,通过镁热还原工艺和对获得的NPs-Si进行SiOx和C复合包覆,制备出NPs-Si@SiOx@C纳米复合结构,将其用作锂电池负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镁热还原过程分两步进行,即SiO_2与Mg先生成Mg2Si中间相,Mg2Si继续与SiO_2反应生成Si的反应路径;根据此规律镁热还原气相法白炭黑的Si转化率达87.9%。电化学性能测试中NPs-Si@SiOx@C负极在2.0 A·g-1的电流密度下有1 300 mAh·g-1的容量平台,1 00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为964.2mAh·g-1,容量保持率达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高性能负极材料 镁热还原 气相法白炭黑 Mg2si中间相
下载PDF
纳米Si掺杂SiOx-Si@C@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文超 唐仁衡 +2 位作者 肖方明 黄玲 王英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89-1996,共8页
在对氧化亚硅(SiO)材料进行表面碳包覆和添加导电材料的基础上,掺杂少量纳米Si进一步提高其首次充放电容量和首次库仑效率。采用XRD、SEM、TEM、Raman、FTIR分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仪分析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 在对氧化亚硅(SiO)材料进行表面碳包覆和添加导电材料的基础上,掺杂少量纳米Si进一步提高其首次充放电容量和首次库仑效率。采用XRD、SEM、TEM、Raman、FTIR分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仪分析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纳米Si质量为SiOx质量10%的复合材料(SiOx-Si@C@碳纳米管(CNTs)-10)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348.1 mA·h/g和1874.4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71.9%,循环100周后材料的可逆容量为1116.2 mA·h/g,容量保持率为82.8%;以不同电流密度充放电,其放电容量远远高于没有纳米Si掺杂的材料。SiOx-Si@C@CNTs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首次库伦效率、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Ox-si@C@CNTs复合材料 纳米si 库仑效率 循环性能
原文传递
纳米Fe、Si降解黄褐土中PCB77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波 吴康 +3 位作者 司雄元 王寅 檀华蓉 司友斌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8-614,共7页
采用振荡培养实验研究了纳米Fe0、纳米Si0和纳米Fe3O4对黄褐土中PCB77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PCB77投加量为20 mg kg-1,仅投加纳米Fe0时,投加量为40 mg g-1,反应24 h后PCB77含量接近最低,纳米Fe0对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PCB77降解... 采用振荡培养实验研究了纳米Fe0、纳米Si0和纳米Fe3O4对黄褐土中PCB77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PCB77投加量为20 mg kg-1,仅投加纳米Fe0时,投加量为40 mg g-1,反应24 h后PCB77含量接近最低,纳米Fe0对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PCB77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0.0057 h-1和0.0081 h-1;反应64h后,反应体系中PCB77残留率分别为68.2%,和53.2%,可见灭菌土壤较未灭菌土壤中PCB77降解效果降低。纳米双元体系能促进PCB77的降解,当纳米Si0:纳米Fe0=1∶10时,土壤中PCB77降解效果最好,反应64h后,土壤中PCB77残留率仅为53%,当纳米Fe3O4∶纳米Fe0=1∶4时,土壤中PCB77降解效果较佳,反应64h后,土壤中PCB77残留率仅为42.5%。土壤中PCB77降解产物中除联苯外未发现其他降解产物,可能是PCB77在纳米Fe0表面连续脱氯的原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0 纳米si0 纳米FE3O4 黄褐土 PCB77 降解
原文传递
Effect of Nano-SiC and Nano-Si Doping on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of MgB_2
8
作者 H.K.Liu S.H.Zhou +6 位作者 S.Soltanian J.Horvat A.V.Pan M.J.Qin X.L.Wang M.Lonescu S.X.Dou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3年第3期307-315,共9页
The discovery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magnesium diboride (MgB2) has opened up a new field in materials science research. It offers a possibility of a new class of high performance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for practic... The discovery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magnesium diboride (MgB2) has opened up a new field in materials science research. It offers a possibility of a new class of high performance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low cost of fabrication, high critical current densities (Jc) and fields, large coherence length, absence of weak links, higher Tc(TC = 39K) compared with Nb3Sn and Nb-Ti alloys (two or four times that of Nb,,Sn and Nb-Ti alloys). However, the weak flux pinning in the magnetic field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This paper reports the most interesting results on nanomaterial (SiC and Si) doping in magnesium diboride. The high density of nano-scale defects introduced by doping is responsible for the enhanced pinning. The fabrication method,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microstructures, flux pinning and cost for magnesium diboride bulks, wires and tapes are also discussed. It is believed that high performance SiC doped MgB2 will have a great potential for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t 5K to 25K up to 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diboride (MgB2) MgB2/Fe wires doped with nano-siC MgB2/Fe wires doped with nano-si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flux pinning
原文传递
纳米硅以及纳米三氧化二铁对大鼠中枢神经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潘洋 张鑫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5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纳米硅(nano-Si)及纳米三氧化二铁(nano-Fe_2O_3)对大鼠中枢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ano-Si低剂量组(SL组)、nano-Si高剂量组(SH组)、nano-Fe_2O_3低剂量组(FL组)和nano-Fe_2O_3高剂量... 目的:研究探讨纳米硅(nano-Si)及纳米三氧化二铁(nano-Fe_2O_3)对大鼠中枢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ano-Si低剂量组(SL组)、nano-Si高剂量组(SH组)、nano-Fe_2O_3低剂量组(FL组)和nano-Fe_2O_3高剂量组(FH)组,每组8只。采用灌胃方式给药4周,实验组给予纳米颗粒物与生理盐水悬浊液,对照组给予相应剂量生理盐水。给药量为低剂量组25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通过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学和学习记忆功能。结果:在旷场实验中纳米颗粒高剂量实验组(SH、FH组)大鼠穿行格数、直立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迷宫实验,高剂量实验组(SH、FH组)大鼠在定位航行试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而空间探索实验中目的象限游泳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纳米颗粒物可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影响大鼠的神经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纳米三氧化二铁 旷场实验 MORRIS水迷宫实验 中枢神经行为
下载PDF
电解刻蚀集流体铜箔对负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樊星 郑永平 沈万慈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用扫描电镜、交流阻抗谱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了电解刻蚀集流体铜箔对纳米硅和微晶石墨负极性能的影响。电解刻蚀后,铜箔表面形成了沟壑式形貌,与负极材料紧密接触;以0.1C充放电,纳米硅和微晶石墨负极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分别提高了7.0%... 用扫描电镜、交流阻抗谱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了电解刻蚀集流体铜箔对纳米硅和微晶石墨负极性能的影响。电解刻蚀后,铜箔表面形成了沟壑式形貌,与负极材料紧密接触;以0.1C充放电,纳米硅和微晶石墨负极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分别提高了7.0%和7.3%,第3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从192 mAh/g、325 mAh/g提高到217 mAh/g3、58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流体 铜箔 电解刻蚀 纳米硅 微晶石墨 负极
下载PDF
石墨/纳米Si/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海 李堂鹏 +1 位作者 赵雷 王世星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55,共4页
以鳞片石墨、纳米Si和石墨烯为原料,经超声分散和溶剂挥发制备了石墨/纳米Si/石墨烯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表明,纳米Si被有效分散到石墨烯片层中,两者结合紧密,形成纳米Si/石墨烯复合团簇体,而团簇体又附着在石墨的表面。作为锂离子电池负... 以鳞片石墨、纳米Si和石墨烯为原料,经超声分散和溶剂挥发制备了石墨/纳米Si/石墨烯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表明,纳米Si被有效分散到石墨烯片层中,两者结合紧密,形成纳米Si/石墨烯复合团簇体,而团簇体又附着在石墨的表面。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纳米Si/石墨烯在2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容量高达808 mAh/g,循环100周后容量为602 mAh/g。石墨/纳米Si/石墨烯良好的储锂性能归因于石墨烯的高导电率及纳米Si在石墨烯中的有效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片石墨 纳米si 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原文传递
Si@C/MXene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12
作者 邢凯 查振龙 +2 位作者 田浩祥 惠学文 吴正颖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第18期67-70,共4页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储能设备之一。硅(Si)负极材料因极高的理论可逆比容量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但硅负极的导电率低且循环过程中易粉化等不足阻碍了其进一步发...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储能设备之一。硅(Si)负极材料因极高的理论可逆比容量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但硅负极的导电率低且循环过程中易粉化等不足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新型导电MXene材料Ti_(3)C_(2)为基体,在模板剂的导向下将硅源引入MXene层间并发生水解缩合生成二氧化硅(SiO_(2));接着通过热处理形成SiO_(2)/C/MXene复合物;随后采用高温镁热还原将SiO_(2)还原成纳米Si,成功获得Si@C/MXene材料。所得复合材料中含有12%(At.%)的硅纳米粒子,包裹C的Si纳米粒子均匀得生长在MXene材料的片层间,形成共组装结构。复合材料在用作锂离子负极材料时,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首圈比容量达到851mAh·g^(-1)。并且,在不同电流密度下,Si@C/MXene材料均表现出比未还原的SiO_(2)/C/MXene材料更好的储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MXene 复合材料 储锂性能
下载PDF
纳米硅@碳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霞 王勇 +2 位作者 王岛 石维 李宗宝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6-74,共9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在纳米硅表面原位制备碳层而获得具有坚固核壳结构的nano-Si@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材料能有效克服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的体积变化大和电导率低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nano-Si@C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首次...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在纳米硅表面原位制备碳层而获得具有坚固核壳结构的nano-Si@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材料能有效克服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的体积变化大和电导率低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nano-Si@C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库伦效率为87.0%,循环100次仍能保持高比容量(1 133 mA·h·g^(-1))和高容量保持率。循环前后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结果证明,紧密坚固的核壳结构使nano-Si@C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持较好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电极的循环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法 纳米硅 核壳结构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纳米氮化硅粉粒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君 徐国财 +1 位作者 吉小利 龚荣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67-970,共4页
An available surface modification process of nano-Si3N4 was given using KH-5 60 as modifying agent and acetone as dispersion medium. Nano-Si3N4 suspension w as of the greatest stability when the nano-Si3N4 powder was ... An available surface modification process of nano-Si3N4 was given using KH-5 60 as modifying agent and acetone as dispersion medium. Nano-Si3N4 suspension w as of the greatest stability when the nano-Si3N4 powder was modified with prope r amount of KH-560, which was 1%(wt) of the amount of nano-Si3N4 powder. Elem ents of C, O and Si were detec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odified nano-Si3N4 pow der by means of XPS. The TEM of the suspension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nano-Si3N4 became smaller and dispersibility of nano-Si3N4 was improve d in the medium of acetone when the nano-Si3N4 powder was modified with proper amount of KH-560.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KH-560 had been bound on th e surface of nano-Si3N4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氮化硅粉粒 表面改性 偶联剂 KH-560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纳米SiO_2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断裂韧度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鹏 李清富 +1 位作者 朱海堂 张天航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6-372,共7页
通过普通混凝土、纳米混凝土和钢纤维增强纳米混凝土三点弯曲小梁试件断裂试验,探讨了纳米SiO_2质量分数、钢纤维体积分数、预切口深度对混凝土断裂参数以及荷载-挠度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纳米SiO_2和钢纤维的掺入可... 通过普通混凝土、纳米混凝土和钢纤维增强纳米混凝土三点弯曲小梁试件断裂试验,探讨了纳米SiO_2质量分数、钢纤维体积分数、预切口深度对混凝土断裂参数以及荷载-挠度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纳米SiO_2和钢纤维的掺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断裂韧度;当纳米SiO_2质量分数小于5%时,试件断裂韧度随着纳米SiO_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当纳米SiO_2质量分数超过5%后,试件断裂韧度随纳米SiO_2质量分数增大有下降趋势;随着钢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试件断裂韧度逐渐增大;随着切口深度的增大,试件断裂韧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钢纤维 纳米siO2 断裂韧度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柏男 徐泉 +6 位作者 褚赓 陆浩 殷雅侠 罗飞 郑杰允 郭玉国 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纳米硅碳材料主要成分为纳米硅与碳材料,纳米硅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其储锂容量较高,碳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电导,为复合材料提供较好的电子通道;同时将碳与硅材料复合后能缓和硅材料体积形变带来的应力变化;此外,碳作为包覆材料能有效稳... 纳米硅碳材料主要成分为纳米硅与碳材料,纳米硅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其储锂容量较高,碳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电导,为复合材料提供较好的电子通道;同时将碳与硅材料复合后能缓和硅材料体积形变带来的应力变化;此外,碳作为包覆材料能有效稳定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使SEI膜稳定生长。因此,硅碳复合材料有望替代石墨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先导专项硅负极研究团队在纳米硅碳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持续的研发与技术更新,目前低容量复合材料(380-450 m A·h/g)的反弹系数、效率、压实密度、加工性能皆不亚于目前商品石墨的水平;在高容量及超高容量材料(500-2000 m A·h/g)方面,通过精细的结构设计,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等得到了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碳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技术进展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处理对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氰酸酯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文根 张学英 +2 位作者 祝保林 王君龙 梁国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92,共5页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氰酸酯树脂(CE)/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通过磨损率和摩擦系数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分别考察了nano-SiO2及其经两种偶联剂KH-560和SEA-171表面处理后对CE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经偶联...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氰酸酯树脂(CE)/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通过磨损率和摩擦系数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分别考察了nano-SiO2及其经两种偶联剂KH-560和SEA-171表面处理后对CE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经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的nano-SiO2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CE的摩擦磨损性能,两种偶联剂相比,SEA-171的改性效果较好.SEM分析表明,不同性质的nano-SiO2形成的复合材料,其磨损方式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则随着nano-SiO2未表面处理、KH-560和SEA-171分别表面处理的顺序依此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纳米二氧化硅 偶联剂 摩擦磨损
下载PDF
纳米Si_3N_4陶瓷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小东 钱家盛 章于川 《化工时刊》 CAS 2007年第5期8-10,共3页
用钛酸酯偶联剂NDZ-102化学包覆纳米Si3N4陶瓷粉体,通过沉降实验、粒度测定和表面能测试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改性前后粉体的溶液中稳定性、热重、粒度分布等物性。结果表明:NDZ改性纳米Si3N4粉体为化学改性,添加量为10%时,粉体在甲苯中悬... 用钛酸酯偶联剂NDZ-102化学包覆纳米Si3N4陶瓷粉体,通过沉降实验、粒度测定和表面能测试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改性前后粉体的溶液中稳定性、热重、粒度分布等物性。结果表明:NDZ改性纳米Si3N4粉体为化学改性,添加量为10%时,粉体在甲苯中悬浮性最好;粉体改性后粒径降低,为纳米级分布,表面能也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i3N4 表面改性 NDZ-102 分散性 稳定性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田超 杨莉 马寒冰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1-14,共4页
采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制备了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通过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材料的耐热性能、断面形态,并测试了其拉伸、弯曲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利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可使纳米SiO2均... 采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制备了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通过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材料的耐热性能、断面形态,并测试了其拉伸、弯曲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利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可使纳米SiO2均匀分散于环氧树脂基体中,并能显著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当纳米SiO2的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40.0%,55.1%和183.1%,且材料仍能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环氧树脂 纳米二氧化硅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纳米氮化硅/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夏茹 朱清仁 +7 位作者 章于川 李方山 董前年 周琨 夏迎松 何仕生 蔡佩亮 张海潮 《纳米科技》 2006年第5期39-41,共3页
用粒径为20nm的纳米氮化硅(Si3N4)填充丁腈橡胶(NBR)制备纳米橡胶复合材料,用16^#大分子偶联剂对纳米Si3N4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老化性能等。结果表明,纳米Si3N4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NBR的撕裂强度、... 用粒径为20nm的纳米氮化硅(Si3N4)填充丁腈橡胶(NBR)制备纳米橡胶复合材料,用16^#大分子偶联剂对纳米Si3N4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老化性能等。结果表明,纳米Si3N4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NBR的撕裂强度、拉伸强度、耐磨性等,明显降低内耗,改善了橡胶的动态力学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初步的台架试验显示,添加0.5-1.5质量份左右纳米Si3N4的NBR油封制品使用寿命得到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氮化硅 NBR 动态力学性能 大分子偶联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