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修复材料 被引量:164
1
作者 冯庆玲 崔福斋 张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制备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nano-HAp/Collagen,NHAC)复合材料,并检测骨修复性能。方法采用仿生方法制备NHAC复合材料。结果NHAC复合材料成分与微结构具有同天然骨类似的某些特征。复合材料的矿物含量约为50%,矿物相为含有碳酸根的... 目的制备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nano-HAp/Collagen,NHAC)复合材料,并检测骨修复性能。方法采用仿生方法制备NHAC复合材料。结果NHAC复合材料成分与微结构具有同天然骨类似的某些特征。复合材料的矿物含量约为50%,矿物相为含有碳酸根的羟基磷灰石,结晶度低,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矿物相均匀沉积在Ⅰ型胶原蛋白基质上。NHA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现为各向同性,其显微硬度可以达到骨皮质显微硬度的下限。用颗粒型NHAC材料压制成的致密种植体植入骨髓腔后,界面层可发生溶解—再沉积的动态快速更新过程。巨噬细胞可在种植体表面或深入种植体内部通过吞噬和胞外降解方式吸收种植体材料。种植体表面及内部被吸收后,伴随有新骨的沉积,这一现象类似骨组织的重塑过程,可使NHAC种植体整合入活体骨的新陈代谢中并最终为自体骨组织所取代。结论NHAC是生物活性材料,种植体与骨组织可形成界面化学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合成 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
下载PDF
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预防感染及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鹏 毛天球 +2 位作者 刘冰 雷德林 程晓兵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预防感染及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nHAC与克林霉素复合,制成载药nHAC人工骨,将其置于接种有金葡菌的培养基中检测其体外缓释特性及抗菌活性;将其植入金葡菌污染的兔颅骨缺损区,通过... 目的:探讨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预防感染及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nHAC与克林霉素复合,制成载药nHAC人工骨,将其置于接种有金葡菌的培养基中检测其体外缓释特性及抗菌活性;将其植入金葡菌污染的兔颅骨缺损区,通过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评价其骨缺损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结果:载药nHAC人工骨在体外持续释放高浓度抗生素;植入金葡菌污染的骨缺损后可有效预防骨感染,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nHAC人工骨植入组。结论:载药nHAC人工骨是伴有污染或感染骨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 骨缺损 感染
原文传递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修复猪下颌骨缺损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冬梅 刘新晖 李庆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4148-4153,共6页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可促进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对家猪下颌骨缺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取家猪60只(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可促进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对家猪下颌骨缺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取家猪60只(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建立10 mm×5 mm×1 mm下颌骨缺损模型;观察组建立10 mm×5 mm×1 mm下颌骨缺损模型,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术后12周,取下颌骨缺损部位,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X射线检查。实验获得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观察组材料中心区部分材料降解,大量代谢旺盛的细胞分散在材料空洞中,周围可见大量骨小梁;模型对照组缺损区域被纤维肉芽组织覆盖,未见明显成骨发生;假手术组下颌骨部位组织排列整齐;观察组新生骨小梁面积大于模型对照组(P <0.05);(2)X射线显示,模型对照组可见明显缺损部位;观察组缺损面积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高于模型对照组(P <0.05);(4)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可促进猪下颌骨缺损的愈合,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 下颌骨缺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骨小梁面积 组织学观察 骨缺损 血管形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骨膜下引导成骨及可吸收性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冰 王忠义 +4 位作者 陈鹏 岳进 毛勇 李莉莉 毛天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5-837,共3页
目的:定量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在骨膜下的成骨高度及可吸收速度,为其应用于萎缩牙槽嵴加高术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方法:免颅骨骨膜下埋植nHAC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常规标本制作后,用显微测微尺C5型网格,采用“数点法”测... 目的:定量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在骨膜下的成骨高度及可吸收速度,为其应用于萎缩牙槽嵴加高术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方法:免颅骨骨膜下埋植nHAC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常规标本制作后,用显微测微尺C5型网格,采用“数点法”测量各时间点标本中新骨形成的高度及材料的剩余量,并和羟基磷灰石(HA)组对比。结果:术后12周时nHAC组新骨形成的高度为2.63mm,材料剩余量占原植入材料的53.2%,被吸收的材料量占46.8%。结论:nHAC在骨膜下引导新骨生成的同时可以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 羟基磷灰石 牙槽骨加高术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在口腔骨缺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月 王瑾 +1 位作者 刘克达 王蔚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75-378,共4页
炎症、外伤、肿瘤、先天性畸形以及牙周炎等均可导致口腔骨缺损,植骨或增加骨量是目前口腔骨缺损修复的主要方式。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和成骨特性。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同种异体骨存在免疫排斥... 炎症、外伤、肿瘤、先天性畸形以及牙周炎等均可导致口腔骨缺损,植骨或增加骨量是目前口腔骨缺损修复的主要方式。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和成骨特性。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同种异体骨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疾病交叉感染等问题,因此研发理想的骨修复材料是目前口腔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 composite,nHAC)通过体外仿生矿化过程制备,与天然骨组织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分层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和生物降解性等,因而被广泛研究与应用。文章通过检索分析相关文献对nHAC的组成、性能及其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其在临床中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 骨缺损 仿生矿化 生物降解性
原文传递
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诱导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晋玉 俞兴 +8 位作者 姜俊杰 徐林 赵学千 孙旗 郑晨颖 白春晓 刘楚吟 张喆 贾育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88-2893,共6页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纳米骨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MC3T3-E1细胞接种于纳米骨材料表面,分...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纳米骨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MC3T3-E1细胞接种于纳米骨材料表面,分别加入含0,100,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的培养基培养。培养第1,3,5,7,9,11,14天,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第1,2,3,4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骨钙蛋白水平;培养第7,14,21天,茜素红S染色观察细胞钙化结节形成情况;培养第14天,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第1,3,14天,3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培养第5,7,9天,100,250 mg/L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0 mg/L组(P <0.05),100 mg/L组、250 mg/L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培养第1,2,3,4周,100,250 mg/L组骨钙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0 mg/L组(P <0.05),100 mg/L组、250 mg/L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培养第7,14,21天,100,250 mg/L组可见明显的钙化结节;④培养第14天,100,250 mg/L组骨钙蛋白、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0 mg/L组(P <0.05),100 mg/L组、250 mg/L组间骨钙蛋白、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m RNA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⑤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可诱导MC3T3-E1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蛋白水平及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m RNA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骨材料 骨碎补总黄酮 MC3T3-E1细胞 成骨分化 骨桥蛋白 骨钙蛋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纳米组织工程骨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明海 董有海 +6 位作者 冯庆玲 刘新晖 洪洋 顾军 吴俊国 王晓平 童文卿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9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组织工程骨(NHAC)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MSCs)体外生物相容性,为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将R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纳米组织工程骨上良好地粘附、增殖、生... 目的探讨纳米组织工程骨(NHAC)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MSCs)体外生物相容性,为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将R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纳米组织工程骨上良好地粘附、增殖、生长。细胞的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未受到纳米组织工程骨的影响。结论NHA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组织工程骨 骨髓基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人工骨支撑棒结合脱钙骨基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金龙 杨述华 +2 位作者 叶树楠 王晶 刘先哲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棒结合脱钙骨基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46例(50髋),年龄23 - 51岁,平均34....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棒结合脱钙骨基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46例(50髋),年龄23 - 51岁,平均34.2岁;所有患者经大腿外侧小切口入路,行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棒结合脱钙骨基质植入术.术后预防性地静脉给予抗生素及抗凝治疗;术后3周内禁止负重,3周后可部分负重,逐渐增加至完全负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临床评估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患髋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估主要是于术后1、3、6、12、18个月摄取骨盆X线片,观察股骨头修复及有无坏死情况. 结果 术后12个月进行疗效评估,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65.6±10.6)分,术后提高至(87.5±15.3)分,提高分数平均为(21.8±13.2)分(P<0.05).参考Harris评分系统,本组50髋病例中,优30髋,良14髋,可2髋,差4髋,优良率达8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术后12个月成功率为92%,X线片的结果显示有4髋表现出影像学进展,影像学变化与临床症状、体征改变相符合. 结论 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棒结合脱钙骨基质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优良,适合于Ⅰ期和Ⅱ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纳米晶胶原基 人工骨支撑棒 脱钙骨基质
原文传递
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的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关凯 孙天胜 +5 位作者 时述山 朱兵 郑永军 崔福斋 张伟 廖素三 《颈腰痛杂志》 2003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目的 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64只兔 ,随机分为自体髂骨组 (ACB)、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组 (Nano-HAC)、自体髂骨与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混合组 (ACB+ Nano-HAC)、纳米... 目的 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64只兔 ,随机分为自体髂骨组 (ACB)、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组 (Nano-HAC)、自体髂骨与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混合组 (ACB+ Nano-HAC)、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复合骨形成蛋白 -2组 (Nano-HAC+ BMP-2 ) ,行腰5-6横突间融合 ,2、4周行影像学、手触、组织学检查 ,6、10周除行以上检查外 ,还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ACB组 6周 4例 ,10周 5例融合 ;Nano-HAC组无1例融合 ;ACB+ Nano-HAC组 6周 3例 ,10周 4例融合 ;Nano-HAC+ BMP-2组 4周 1例 ,6周 5例 ,10周 6例融合。生物力学表明单独应用 Nano-HAC融合效果不佳 ,而 ACB+ Nano-HAC、Nano-HAC+ BMP-2融合效果与 ACB融合效果相同。组织学观察 ACB组以膜内化骨为主 ;Nano-HAC组 Nano-HAC颗粒早期被吞噬、降解、成骨 ;ACB+ Nano-HAC组为 ACB和 Nano-HAC单独植入表现 ,无相互促进作用。Nano-HAC+ BMP-2组 2周即有大量新生骨基质形成 ,6、10周时有成片状成熟骨基质形成。结论  Nano-HAC材料具有快速生物降解性、优良骨相容性、高效的骨传导性 ,更有利于被利用成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羟基磷灰石 胶原 复合材料 腰椎横突间融合 临床观察 自体髂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