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争型黑色旅游纪念地到访者情感体验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璐 柴海燕 王思远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0年第11期1299-1306,共8页
黑色旅游蕴含着复杂且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哈尔滨七三一陈列馆为案例地,对访客的点评进行情感分析。研究显示:①到访者"好"与"恶"两个维度的情感均值逐年上升趋势,表明参观者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 黑色旅游蕴含着复杂且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哈尔滨七三一陈列馆为案例地,对访客的点评进行情感分析。研究显示:①到访者"好"与"恶"两个维度的情感均值逐年上升趋势,表明参观者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厌恶。②访客对"好"、"哀"、"恶"与"惧"的感知较强烈,且黑色旅游消极情感来自黑色事件本身。③珍视和平的战争教育是正面情感的核心,死亡观照的黑色体验引起历史、伦理的多重反思。④到访者的情感波动与点评数量、特殊节事关联较弱,但景区成熟度会影响情感波动。黑色旅游纪念馆应通过强化教育职能和开发黑色体验,以提升访客体验,达到反思与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旅游 到访者 情感分析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哈尔滨七三一陈列馆
下载PDF
战争遗址纪念碑的价值评价——以南京大屠杀遗址纪念碑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杜若菲 王红扬 +1 位作者 史北祥 王有正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5期129-135,共7页
战争遗址纪念碑作为城市雕塑的一种,是创伤记忆的载体,聚焦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作为战争遗址纪念碑最基本的价值——历史价值和景观价值却未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诸多纪念碑沦为简单的"标志牌"。以... 战争遗址纪念碑作为城市雕塑的一种,是创伤记忆的载体,聚焦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作为战争遗址纪念碑最基本的价值——历史价值和景观价值却未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诸多纪念碑沦为简单的"标志牌"。以南京大屠杀遗址纪念碑作为典例,对其从历史价值与景观价值结合的视角构建战争遗址纪念碑评价体系的雷达模型,基于雷达模型的评价结果,将其划分为3个类别,并针对各类别的不同特性及现状问题,从空间标志性的增强、空间参与度的提高、空间融合度的加深等方面提出保护彰显建议,通过不同价值结合的视角对战争遗址纪念碑的价值彰显进行探索,以期营造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遗址纪念碑 景观价值 历史价值 评价 南京大屠杀遗址纪念碑
下载PDF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空间叙事性表达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徐丹 李楠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8期80-82,共3页
空间叙事性设计是通过空间中的叙事媒介,表述事件与传达情感的一种空间序列处理手法。文章首先阐述了叙事与空间叙事的基本理论以及历史事件纪念馆的空间叙事基本原则,然后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节点空间的体验,利用游... 空间叙事性设计是通过空间中的叙事媒介,表述事件与传达情感的一种空间序列处理手法。文章首先阐述了叙事与空间叙事的基本理论以及历史事件纪念馆的空间叙事基本原则,然后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节点空间的体验,利用游览路径串联战争、杀戮、和平三大纪念区域,运用了空间叙事的手法来营造场所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历史事件 纪念馆 空间 叙事性
原文传递
设立国家纪念日的原因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邓绍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65-68,共4页
本文通过对全国人大常委会采取国家立法形式分别确立三个国家纪念日的简要论述,着重指出设立国家纪念日的原因是完善纪念活动、提高公民历史价值观、维护国际正义、遵循国际惯例。其具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维护和平、开创未来的现实... 本文通过对全国人大常委会采取国家立法形式分别确立三个国家纪念日的简要论述,着重指出设立国家纪念日的原因是完善纪念活动、提高公民历史价值观、维护国际正义、遵循国际惯例。其具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维护和平、开创未来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抗战胜利纪念日 烈士纪念日 国家纪念日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纪念空间调查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帆 邱冰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4期129-131,共3页
通过现场踏勘,结合近年来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分析了以南京大屠杀集体屠杀场地(丛葬地)为主的纪念空间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纪念空间已难以适应新背景下开展纪念活动的需求。
关键词 纪念空间 现状调查 问题分析 南京大屠杀 纪念体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的仪式叙事与社会记忆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山峰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5年第4期29-38,共10页
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的重大惨案之一,是全人类共同的创伤记忆,无论在人类文明史上还是中华民族史上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关于这一惨案的多种叙事方式中,仪式叙事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通过各种悼念仪式,尤其是历经... 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的重大惨案之一,是全人类共同的创伤记忆,无论在人类文明史上还是中华民族史上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关于这一惨案的多种叙事方式中,仪式叙事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通过各种悼念仪式,尤其是历经多年演变而成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改变了这一惨案曾经出现的记忆沙化,实现了这一惨案的记忆唤醒、更新、诠释和巩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公祭 仪式 社会记忆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经盛鸿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16,共8页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上一切维护正义的人民、包括日本人民,为了维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与日本右翼势力长期斗争的结果。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对中国、对日本,乃至对全世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日 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历史
原文传递
媒体话语下纪念性恐惧景观神圣性地理想象建构过程研究——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8
作者 郑春晖 王祎 钱莉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3-1574,共12页
纪念性恐惧景观是人类珍贵的记忆遗产,但因灾难事件存在非亲历性和时空距离感,公众可能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地理想象,纪念性恐惧景观的社会意义不断陷入困境,如何建构纪念性恐惧景观的神圣性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 纪念性恐惧景观是人类珍贵的记忆遗产,但因灾难事件存在非亲历性和时空距离感,公众可能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地理想象,纪念性恐惧景观的社会意义不断陷入困境,如何建构纪念性恐惧景观的神圣性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案例地,运用扎根理论探讨了媒体话语下纪念性恐惧景观神圣性地理想象的建构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1)网络媒体将南京大屠杀记忆扩展至更宽广的时空语境之中,叙述重点呈现由宏观历史向微观生命意义演变的趋势。2)国家及媒体通过命名规范、法律尊崇、象征物建构、仪式互动等方式,自上而下地将纪念馆建构为一个神圣的和平纪念地与新时代国家形象的传播地。3)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神圣性建构的过程中,纪念仪式扮演着联结主体、记忆与空间的重要角色。公众通过参与纪念仪式将自身与记忆场域和集体身份相连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意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景观 南京大屠杀事件 地理想象 纪念仪式 神圣空间 集体记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下载PDF
国家公祭彰显人民情怀
9
作者 朱成山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9,共5页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人民的灾难、国家的创痛、人类的浩劫。设立并连续九年组织实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既是对遭侵华日军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的尊重和缅怀,又是对死难者遗属们的抚慰,更是对人民灾难的关切与祭祀。用立法形式确立国...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人民的灾难、国家的创痛、人类的浩劫。设立并连续九年组织实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既是对遭侵华日军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的尊重和缅怀,又是对死难者遗属们的抚慰,更是对人民灾难的关切与祭祀。用立法形式确立国家公祭日,全面体现了我国宪法人民主体性的根本精神,拉近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心理距离,成为一项用国家法律赋予并固化的法定社会活动,有利于凝聚和提振民族精神、同心协力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彰显对国际和平的溯及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日 人民情怀
下载PDF
甲午殇思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10
作者 朱成山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4年第3期1-8,16,共9页
作为历史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南京大屠杀已经分别过去了120周年和77周年,但从文化意义上讲,这两个大的历史事件依然存续在现实中,作为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如同教科书一般教会人们从历史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明确现代人的正确政策、策略... 作为历史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南京大屠杀已经分别过去了120周年和77周年,但从文化意义上讲,这两个大的历史事件依然存续在现实中,作为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如同教科书一般教会人们从历史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明确现代人的正确政策、策略和方法,开拓未来发展的正确途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现代人依然要在120年后殇思甲午战争,要在77周年后国家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殇思与公祭都是为了不可忘却的纪念,人们应在殇思和公祭中学习历史,在反思中传承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南京大屠杀 殇思 国家公祭
下载PDF
综论以法设立国家公祭——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解析
11
作者 朱成山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4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从国际惯例、人民的呼声和未来的祈望三个纬度,论述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认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法案,全面体现了我国宪法人民主体性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在... 本文从国际惯例、人民的呼声和未来的祈望三个纬度,论述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认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法案,全面体现了我国宪法人民主体性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7年以来,我国通过“两个法庭”审判和建馆、立碑和编史,先后两次对这段历史进行过固化。此次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法案,则是我国以法律的形式、国家的意志,再次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进行固化。最后强调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惨遭侵略者杀戮死难的同胞,上升到国家层面公祭,成为一个举国关注的重大仪式,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和平的思考与生命的尊重,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令中华儿女精神为之一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13 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日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法律论衡
12
作者 陈禹衡 尹航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0-77,共8页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体现了我国对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缅怀,但在设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亟需解决。设立国家公祭日,需要厘清其设立的法理基础,其中包括民意基础、国际惯例、政策考量等,从而解释了为何设立...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体现了我国对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缅怀,但在设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亟需解决。设立国家公祭日,需要厘清其设立的法理基础,其中包括民意基础、国际惯例、政策考量等,从而解释了为何设立国家公祭日这一根本问题。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立法过程应该确保完善,首先需要立法预测,再进行立法后评估,并且开展立法监督。对于破坏国家公祭日活动的行为,应该适用刑法规制,在刑法第299条中新增设侮辱国家纪念日罪,并规定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本罪的保护法益是国家尊严。通过对国家公祭日进行法律保障,以体现我国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设立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日 民意基础 “公众参与”模式 侮辱国家纪念日罪
下载PDF
黑亦非黑:基于线上数据的黑色旅游体验及群体比较 被引量:26
13
作者 宋竹芳 张高军 李树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104,共15页
黑色旅游包含着人们复杂的体验,文章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案例,利用线上用户生成内容数据,对中文、英文、日文描述的旅游体验进行分析,基于游前-游中-游后的时间逻辑构建了黑色旅游体验的结构模型。研究发现:第一,黑色... 黑色旅游包含着人们复杂的体验,文章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案例,利用线上用户生成内容数据,对中文、英文、日文描述的旅游体验进行分析,基于游前-游中-游后的时间逻辑构建了黑色旅游体验的结构模型。研究发现:第一,黑色旅游体验包括从哀而不伤,到百感交集,再到静水流深的3个阶段,其框架结构可按照体验时间、情感表现、体验内容以及体验层次等方面进行组织;第二,黑色旅游的悲情一面,能够跨越文化和国界的限制成为旅游者的共同体验,如战争的残酷、人性的黑暗面、悲悯的情感等;第三,社会距离、文化背景、政治意识形态及个人立场等因素能够影响人们的黑色旅游体验。综合来看,旅游是促进"民相通"的有效途径。同时,黑色旅游带来的体验,也并非仅是显示度较高的悲伤情感,它最终会使人们对历史过往进行深刻反思,并进一步思考生命意义,这一层面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旅游 旅游体验 网络文本 群体比较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下载PDF
公民教育视域下重大纪念日增进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研究——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东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44-46,共3页
公民教育研究视域下增进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需促进大学生认知公民身份、培育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素质,分别对应着国家认同教育的起点、延伸和落脚点。开展重大纪念日活动可促进大学生认知公民身份,增进国家归属感;增强公民意识,增强爱... 公民教育研究视域下增进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需促进大学生认知公民身份、培育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素质,分别对应着国家认同教育的起点、延伸和落脚点。开展重大纪念日活动可促进大学生认知公民身份,增进国家归属感;增强公民意识,增强爱国理性;提升公民素质,落实爱国行动。在实践中,选取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检验理论研究成果,构建可供推广的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教育 重大纪念日 国家认同 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公祭日中
下载PDF
战争灾难地居民参与黑色旅游开发的社区增权效用研究——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例
15
作者 张秦 龚珍 《泰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8,共8页
黑色旅游具有精神启迪的教育价值,承载着与死亡主题有关的独特文化。在梳理了黑色旅游研究脉络和分析社区增权理论在黑色旅游中的应用必要性及价值的基础上,以战争灾难地的典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例,分析了社区居民在主体权利、主... 黑色旅游具有精神启迪的教育价值,承载着与死亡主题有关的独特文化。在梳理了黑色旅游研究脉络和分析社区增权理论在黑色旅游中的应用必要性及价值的基础上,以战争灾难地的典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例,分析了社区居民在主体权利、主体意识等方面的"无权"现象,并借鉴社区增权思想提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黑色旅游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旅游 战争灾难地 社区增权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