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冷湖七号——南八仙地区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6
1
作者 白亚东 杨巍 +2 位作者 马峰 石正灏 王兆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79,共5页
冷湖七号—南八仙地区是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的含油气区带,南八仙地区含油气层系多,从基岩到浅层均有油气发现,而冷湖七号地区目前仅在古近系中获得工业气流。利用地震资料解释、构造演化史恢复及含油气性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的构造特征... 冷湖七号—南八仙地区是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的含油气区带,南八仙地区含油气层系多,从基岩到浅层均有油气发现,而冷湖七号地区目前仅在古近系中获得工业气流。利用地震资料解释、构造演化史恢复及含油气性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的构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认为:冷湖七号地区和南八仙地区均发育深、浅2套构造样式;但南八仙为古隆起背景下的早期构造,其深层挤压隆升构造和浅层滑脱构造均易形成油气富集区,而冷湖七号古构造背景不明显,其构造高点在深、浅层发生偏移,认为深层背斜或断背斜圈闭更有利于油气成藏。基于上述构造特征及成藏差异性研究,提出了冷湖七号基岩天然气勘探的新方向,拓宽了该区油气勘探领域,对该区今后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七号 南八仙 构造特征 成藏模式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Discussion of the Mode and Mechanism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Nanbaxian Pool in the North of the Qaidam Basin 被引量:1
2
作者 Li Fengjun Luo Qun +2 位作者 Chen Shulan Liu Yunhon Tian Fenghua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8,共8页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 between the hanging wall and the footwall of a fault, there is a peculiar accumulation mechanism that oil and gas mainly exists i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 between the hanging wall and the footwall of a fault, there is a peculiar accumulation mechanism that oil and gas mainly exists i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basement fault, but in the footwall of the shallow detachment fault in the Nanbaxian pool. The oil and gas of the Nanbaxian pool came from the mature Jurassic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the Yibei depression located at the south of the Nanbaxian pool. Firstly,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ed in the traps of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basement fault by way of the unconformity and the basement faults, and turned into some primary deep pools; and then, the shallow detachment fault that formed in the later tectonic movement broke into the deep primary pools, which caused the oil and gas migration upwards along the basement faults and the shallow detachment faults and the evolvement into some secondary oil and gas pools later. The history of the Nanbaxian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an be summarized successively as the syndepositional upheaval controlled by faults; singl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unconformities and faults as migration channels; buoyancy, overpressure and tectonic stress as dynamic forces; multistag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and finally an overlapped double-floor pattern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explorative targets in the north of the Qaidam Basin are traps connected with the primary pools in the footwall by shallow detachment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idam Basin nanbaxian oil and gas pool mechanism of reservoir formation accumulation mode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构造及演化特征
3
作者 杨国军 王国芝 +1 位作者 吴强 张含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5-18,33,共5页
结合地层分布、沉积特征、不整合接触关系等地质因素对南八仙油气田构造及演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南八仙油气田发育形成挤压冲断、水平走滑、扭动拉张等构造样式以及2套构造系统,经历路乐河组沉积前断陷、下干柴沟组沉积前断坳过渡... 结合地层分布、沉积特征、不整合接触关系等地质因素对南八仙油气田构造及演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南八仙油气田发育形成挤压冲断、水平走滑、扭动拉张等构造样式以及2套构造系统,经历路乐河组沉积前断陷、下干柴沟组沉积前断坳过渡、上干柴沟组沉积前坳陷、上下油砂山组沉积期后强烈褶皱回返等构造演化阶段,最终形成现今的断背斜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八仙 构造特征 演化特征 沉积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油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朱扬明 苏爱国 +1 位作者 梁狄刚 程克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5,共5页
对南八仙油气藏E13 与N22 —N1油层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根据油气分异作用与其组成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了该油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 ,并从地质构造背景和油气及其烃源岩地化特征方面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 对南八仙油气藏E13 与N22 —N1油层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根据油气分异作用与其组成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了该油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 ,并从地质构造背景和油气及其烃源岩地化特征方面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南八仙油气藏E13 与N22 —N1两层系的原油对比表明两者是同源 ,但它们在轻烃组成和正构烷烃系列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E13 原油轻烃中正烷烃含量很少 ,而芳烃化合物含量异常高 ,其正烷烃摩尔分数对数曲线为折点在nC10 的折线 ,表明其经历了强烈的蒸发分馏作用。而N22 —N1原油轻烃中正烷烃占优势 ,高碳数化合物较少 ,说明该层原油是从E13 油气层通过蒸发分馏作用向上运移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南八仙油气藏 轻烃 正构烷烃 碳同位素 蒸发分馏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13,共8页
冷湖-南八仙构造带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综合地质、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现代油气成藏、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带油源丰富,储集条件好... 冷湖-南八仙构造带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综合地质、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现代油气成藏、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带油源丰富,储集条件好,发育多套有效的储盖组合,多种类型圈闭(尤其是构造圈闭)发育且成排成带分布,各成藏要素配置良好,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油气有近源断层输导纵向成藏、远源不整合输导侧向成藏、近源不整合输导纵向成藏和近源混合输导成藏4种模式。其中,近源断层输导纵向成藏模式和近源混合输导成藏模式是本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模式,而近源不整合输导纵向成藏模式的油藏可作为本地区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冷湖-南八仙构造带 油气藏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南八仙气田排水采气工艺先导性试验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银山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47,136,共4页
南八仙气田于2001年投入试采,天然气年生产能力为2.5×108m3,年井口产水量为669m3,平均单井日产气为2.1×104m3,水气比为0.04m3/104m3。目前有生产气井32口,单井平均产气量为2.09×104m3/d。随着南八仙气田开发周期的延长,... 南八仙气田于2001年投入试采,天然气年生产能力为2.5×108m3,年井口产水量为669m3,平均单井日产气为2.1×104m3,水气比为0.04m3/104m3。目前有生产气井32口,单井平均产气量为2.09×104m3/d。随着南八仙气田开发周期的延长,气井出水趋势越来越严重,造成井口压力下降,携液困难,许多气井无法生产;通过对南八仙气田气井积液量的识别和积液程度的诊断,以及井下节流、涡轮工具排水、泡沫排水工艺的现场试验实施效果的分析,根据井深实际流速及对应的最小临界携液流速,优化涡流工具参数,设计了对应位置的涡流工具。选择涡流排水采气技术来改变井筒气液两相流态,降低了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为下一步南八仙气田排水采气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八仙气田 气井 排水采气 先导性试验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柴北缘南八仙油田储层特征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姜福杰 武丽 +1 位作者 李霞 马中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5,共5页
柴北缘南八仙油田有近50年的开发历史,储层的综合评价对于剩余油的挖潜具有重要的意义。南八仙油田第三系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碎屑成分中杂基、胶结物含量较高;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和次生溶孔,分选较好;储层... 柴北缘南八仙油田有近50年的开发历史,储层的综合评价对于剩余油的挖潜具有重要的意义。南八仙油田第三系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碎屑成分中杂基、胶结物含量较高;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和次生溶孔,分选较好;储层成岩作用相对较弱,碳酸盐析出是减少原生孔隙的重要因素;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喉道以弯片状—片状组合类型为主。储层物性为中孔—中渗类型,连通性较好;成岩相主要为早成岩B期,有利于次生溶孔的发育。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储层综合评价表明,南八仙油田内Ⅲ类储层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Ⅱ类储层,Ⅰ类储层比例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南八仙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地区渐新世浅水三角洲物源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易定红 石亚军 +6 位作者 刘俊丰 刘应如 李积永 王爱萍 马元坤 李红哲 贾正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4-510,共17页
以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为研究对象,在精细岩芯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矿物组合、ZTR指数、砂岩碎屑组分、粒度累积概率图和砂地比等参数综合分析结果,对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地区E23湖盆扩张期弱退积型浅水... 以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为研究对象,在精细岩芯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矿物组合、ZTR指数、砂岩碎屑组分、粒度累积概率图和砂地比等参数综合分析结果,对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地区E23湖盆扩张期弱退积型浅水三角洲物源方向、砂体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发育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八仙地区E23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南祁连山中酸性岩浆岩和中高级变质岩发育区,物源方向为近北东—南西向,稳定重矿物(磁铁矿、石榴子石、白钛矿和锆石)含量高(质量分数介于81.0%~99.9%)、不稳定重矿物(绿帘石和角闪石)含量低。②南八仙地区E23沉积时期为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砂体的成分成熟度一般中等—较差、分选磨圆度中等—较差,粒度概率图以反映河流作用的一跳跃一悬浮式为主;沉积构造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块状层理、正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③E23沉积时期,南八仙地区继承性发育3条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展布的砂体富集带(砂地比值介于35%~65%之间),早期到中期砂体发育程度增强,呈进积式;中期到晚期砂体发育程度有所减弱,呈弱退积式。④E23沉积时期,南八仙地区处于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持续发育3个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沉积朵叶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其次为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早期到中期浅水三角洲前缘发育规模增大,中期到晚期发育规模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物源方向 下干柴沟组上段 渐新世 南八仙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气田气源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林 洪峰 +1 位作者 戴金星 孙冬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7,共3页
根据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的热演化和气势演化探讨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气田的气派,认为其天然气并非来自于赛什腾凹陷,而是主要来自于西侧的伊克雅汝乌凹陷。伊克雅汝乌凹陷是重要的煤成气生气中心,煤成气生气中心对气田的分布... 根据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的热演化和气势演化探讨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气田的气派,认为其天然气并非来自于赛什腾凹陷,而是主要来自于西侧的伊克雅汝乌凹陷。伊克雅汝乌凹陷是重要的煤成气生气中心,煤成气生气中心对气田的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处于伊克雅汝乌生气中心或生气中心附近的有效圈闭是煤成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因此伊克雅汝乌、冷湖构造带东南段和马海—南八仙地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图3表3参5(赵林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气田 气源 天然气勘探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应用--以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元琨 连运晓 +5 位作者 鱼雪 杨会洁 王海成 程鑫 张勇年 张玲玲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1期18-23,共6页
南八仙油气田是柴达木盆地最为复杂的油气田之一,是典型的长井段多砂层复杂岩性—断块油气田,具有断层类型、断层组合关系复杂,含油气井段长,储层变化大,油气藏类型多样及油气水关系复杂等地质特点。为了厘清该油气田油气水空间分布规... 南八仙油气田是柴达木盆地最为复杂的油气田之一,是典型的长井段多砂层复杂岩性—断块油气田,具有断层类型、断层组合关系复杂,含油气井段长,储层变化大,油气藏类型多样及油气水关系复杂等地质特点。为了厘清该油气田油气水空间分布规律、建立油井注采对应关系、适时指导油气田油气协同开发,采用SKUA-GOCAD软件,以南八仙油气田为研究对象,应用小层精细对比成果为主、地震数据体为辅的基础资料建立三维构造模型、岩相模型和属性模型。经过多方法分析比较,优选出适合南八仙油气田油气水三相流体的建模方法,最终完成数模网格设计及参数粗化和输出,为后续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相应的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相控"约束,利用变差函数分析对砂体的认识更加清楚,使地质研究、岩相模拟和物性参数模拟三位一体;(2)利用"趋势"技术,将各类地质认识转化为约束条件,合理模拟小层岩相的空间分布,使模拟结果真实可靠;(3)通过插值的方法,结合油气砂体含油气面积的约束建立含气、含油和含水饱和度模型,构建适合复杂断块油气藏的三相流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南八仙油气田 断块油气藏 三维地质建模 构造模型 岩相模型 属性模型 饱和度模型
下载PDF
冷湖七号和南八仙渐新统混积岩储层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勇 赵为永 史玉成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568-572,共5页
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是柴北缘中部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弄清该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是深入评价的基础。文中根据铸体薄片、普通薄片及岩屑录井等资料,对该区冷湖七号和南八仙构造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大量发... 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是柴北缘中部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弄清该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是深入评价的基础。文中根据铸体薄片、普通薄片及岩屑录井等资料,对该区冷湖七号和南八仙构造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大量发育陆源碎屑、碳酸盐、硬石膏的混合沉积,但是由于水体咸度的不同,在冷湖七号的滨浅湖混积岩中硬石膏含量较高,颗粒主要为基底式胶结;而南八仙构造地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因河流的稀释作用,混积岩中硬石膏体积分数很低,颗粒为孔隙式-基底式钙质胶结,原生孔喉较为发育,有利于后期酸性流体的溶蚀改造。由于2种类型混积岩的初始孔隙度及孔喉演化模式不同,最终引起2个地区含油气丰度的巨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新统 混积岩 储层特征 南八仙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油气相态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起琮 马达德 徐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0,共4页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发育两套含油气层系深层的E31油气藏和浅层的N22—N1油气藏。7个样品的油、气高压物性实验结果揭示了凝析油气藏的相态特征和相态分布规律。浅层油气藏属于饱和烃类体系,油气藏类型包括油藏、油环凝析气藏、凝析...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发育两套含油气层系深层的E31油气藏和浅层的N22—N1油气藏。7个样品的油、气高压物性实验结果揭示了凝析油气藏的相态特征和相态分布规律。浅层油气藏属于饱和烃类体系,油气藏类型包括油藏、油环凝析气藏、凝析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深层油气藏属于未饱和烃类体系,油气藏类型包括湿气藏、凝析气藏和油藏。研究表明,由于深、浅气藏流体组分及温度、压力条件不同,烃类相态也就不同。深入了解地下流体相态特征并确定油气藏类型对于高效合理地开发油气藏、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南八仙油气田 凝析气藏 流体 相态 特征 分布 规律
下载PDF
南八仙油气田成藏机理再认识 被引量:4
13
作者 颉永琛 关平 +1 位作者 杨国军 保吉成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6-883,共8页
南八仙复杂断块油气田,其油气藏富集受构造、断层、岩性等多重因素的控制。深层E13气藏为原生高压气藏,且以凝析气藏为主;中浅层N1—N22气藏为次生正常压力油气藏,油气藏类型复杂多样。参考近期区域勘探研究成果,试采开发动态资料,分析... 南八仙复杂断块油气田,其油气藏富集受构造、断层、岩性等多重因素的控制。深层E13气藏为原生高压气藏,且以凝析气藏为主;中浅层N1—N22气藏为次生正常压力油气藏,油气藏类型复杂多样。参考近期区域勘探研究成果,试采开发动态资料,分析了南八仙"上油下气、以气为主"的成藏规律,认为E13气藏为2期充注,构造相对完整,圈闭保存条件好,形成异常高压原生气藏;E23原生油气藏受到后期仙北大断层的破坏,油气向浅层运移聚集;N1—N22油气藏为断层、岩性圈闭的产物,一期充注,属正常压力的次生油气藏,油气主要富集于圈闭条件较好的仙北大断层的下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八仙油田 成藏机理 复杂断块油田
原文传递
视电阻增大率在南八仙油气田油气水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乾凤 晁吉俊 +1 位作者 杨效成 苟迎春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42-444,共3页
南八仙油气田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不同层段的典型水层电阻率明显不同,有时会误判储层。针对此问题,认为视电阻增大率判断油气水层方法的关键是分层统计南八仙油田水层电阻率,把细分层段后的地层电阻率与同层段典型水层电阻率之比定义为... 南八仙油气田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不同层段的典型水层电阻率明显不同,有时会误判储层。针对此问题,认为视电阻增大率判断油气水层方法的关键是分层统计南八仙油田水层电阻率,把细分层段后的地层电阻率与同层段典型水层电阻率之比定义为视电阻增大率。然后在视电阻增大率-声波时差及视电阻增大率-补偿密度2个交会图上标出所有层段的试油、试采的油气水结论,建立起储层评价综合解释的统计经验判别标准,供认识油田的油气分布规律和编制开发方案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油气水层识别 视电阻增大率 南八仙油气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地区下干柴沟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琳静 李建明 +2 位作者 李清 王小鲁 孙虎法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10,164,共5页
通过对南八仙地区岩心、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的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地区下干柴沟组(E3)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进而可细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远砂坝-席... 通过对南八仙地区岩心、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的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地区下干柴沟组(E3)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进而可细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前三角洲泥、滩、坝和泥坪微相。E13(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时期为干燥气候下的咸化坳陷湖泊环境,研究区主要为滨浅湖沉积和远砂坝-席状砂沉积;由于构造抬升,E23(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水体变浅,物源由东北进一步向西南推进,研究区逐步演变为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多期叠加沉积,其中三角洲前缘沉积尤其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南八仙地区 下干柴沟组 湖泊三角洲相 三角洲前缘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精细地层对比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海成 李虎 李富友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3年第1期6-11,4,共6页
南八仙油气田是一个由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岩性复杂油气藏,结合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区地层进行对比与分析,研究表明南八仙地区主要分为8个地层组,南八仙地区E31-N22为一个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其顶底为K2、K12两... 南八仙油气田是一个由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岩性复杂油气藏,结合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区地层进行对比与分析,研究表明南八仙地区主要分为8个地层组,南八仙地区E31-N22为一个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其顶底为K2、K12两个不整合面,且存在5个长期旋回层序,以上升半旋回为主,通过建立标准层、标准井,将E31-N22划分为5个油组、23个砂层组和210个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对比 基准面旋回 标准层 南八仙油田
下载PDF
南八仙构造带水文地质演化与异常高压形成机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禚喜准 谢秀祥 +3 位作者 马练军 高新胜 林燕 谢书琴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3-417,共5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活动剧烈,断层十分发育,但是位于该区中部的南八仙构造带在深层发育异常高压。弄清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对该区油气成藏研究有重要意义。根据地层温度、压力及流体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该区压力分布特征。从沉积...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活动剧烈,断层十分发育,但是位于该区中部的南八仙构造带在深层发育异常高压。弄清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对该区油气成藏研究有重要意义。根据地层温度、压力及流体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该区压力分布特征。从沉积埋藏史和流体演化史的角度,探讨了异常高压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南八仙深层异常高压是在构造挤压作用背景下,泥岩压榨离心流的快速充注引起的邻源型高压;该异常高压的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带和区域封隔体范围的控制;该异常高压的存在,有利于深层油气藏的持续充注及浅层油气藏的垂向运移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地层水矿化度 水文地质演化 南八仙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测井方法识别南八仙油气田N2^2-N1储层的油气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奎 许文平 +1 位作者 李亚萍 宋彦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5,共4页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N22—N1油气藏储层分布不稳定,横向上岩性变化大,进行地层对比和细分层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油气藏无统一的油气水界面和统一的压力系统,油气性质及油气比也存在较大差异,用常规的处理手段和处理程序无法计算和...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N22—N1油气藏储层分布不稳定,横向上岩性变化大,进行地层对比和细分层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油气藏无统一的油气水界面和统一的压力系统,油气性质及油气比也存在较大差异,用常规的处理手段和处理程序无法计算和预测储层的产油气比例,导致解释结果符合率低。为此,采用CONGAS凝析油气藏解释评价软件,根据三孔隙测井曲线对天然气的响应特征,通过计算三孔隙测井响应方程,计算出地面条件下的气油比和可动油气密度等参数,将计算的油气饱和度与气油比进行交绘,形成综合测井解释图版。通过对该图版的综合分析,结合储层物性,得到N22—N1油气藏储层油、气、水层的综合定量区分解释标准。应用该标准的综合解释符合率达到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八仙油气田 凝析油气田 CONGAS软件 测井曲线 孔隙度 油气层识别
下载PDF
南八仙油气田中浅层(N_1—N_2~2)油气藏类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颉永琛 关平 +1 位作者 戴胜群 杨国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8-875,共8页
南八仙油气田属于复杂断块型油气田,N1—N22油气藏受构造、断层和岩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储层流体性质复杂,存在多套油气水系统,无统一的油气水界面。利用电测资料准确识别油气层的难度大,油气田的开发定位、开发方式难以确定,严重影响了... 南八仙油气田属于复杂断块型油气田,N1—N22油气藏受构造、断层和岩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储层流体性质复杂,存在多套油气水系统,无统一的油气水界面。利用电测资料准确识别油气层的难度大,油气田的开发定位、开发方式难以确定,严重影响了油气田的开发效益。通过综合应用油气藏流体性质、化验分析、高压物性、天然气组分分析、生产井产出物等资料,综合分析判断南八仙N1—N22油气藏类型,以气藏、凝析气藏为主,少量为带油环凝析气藏,并针对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分析了依靠自然能量衰竭开发、注气保压开发和注水开发的可行性,为指导油气藏提高开发效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八仙油气田 油气藏类型 开发方式
原文传递
柴北缘南八仙油田古近系上部~新近系下部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艳艳 邢学军 +4 位作者 陈吉 张春燕 王振 史基安 孙国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8-26,3,共9页
基于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压汞分析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古近系上部~新近系下部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为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地质资料.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储集砂体,粒度较细,具有成分... 基于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压汞分析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古近系上部~新近系下部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为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地质资料.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储集砂体,粒度较细,具有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中等,孔隙度、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受成岩作用影响较弱;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孔隙结构为细喉道,孔喉分选中等,连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纵向变化 辫状三角洲 南八仙油田 柴达木盆地 古近系上部 新近系下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