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武汉上空背景Na层长期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彭才华
易帆
张绍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4,共7页
通过分析武汉大学激光雷达在2001年4月到2004年12月的观测数据,研究武汉(30.5°N,114.4°E) 上空背景Na层的长期(时间尺度大于1年)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并讨论了这种变化特征可能的产生原因. Na 层长期变化的观测研究表明,背...
通过分析武汉大学激光雷达在2001年4月到2004年12月的观测数据,研究武汉(30.5°N,114.4°E) 上空背景Na层的长期(时间尺度大于1年)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并讨论了这种变化特征可能的产生原因. Na 层长期变化的观测研究表明,背景Na层柱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1月,大约是5月份最小值(1.6×109 cm-2) 的2倍;质心高度最大出现在8月,比年平均高度91.5km高1.4km,最小值出现在5月,为91.2km;rms 宽度平均值为4.5 km,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3月;月平均Na层质心高度和均方根宽度都具有准半年周期的变化,但两者变化的相位相反.除了长期变化外,背景Na层还呈现出明显的夜间变化特征:除凌晨短暂的时间外, Na层柱密度随夜间时间增加,于0530LT达到最大值(2.9×109cm-2);峰值对应的高度随时间下降;质心高度随时间缓慢增加但在凌晨迅速下降基本恢复到入夜时的高度;整夜背景Na层平均柱密度、峰值对应的高度、质心高度和rms宽度起伏值分别为1.1×109cm-2,3 km,0.3 km和0.8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荧光
激光雷达
背景
na
层
武汉市
夜间变化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汉上空背景Na层长期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彭才华
易帆
张绍东
机构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6054
40274051)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共同资助
文摘
通过分析武汉大学激光雷达在2001年4月到2004年12月的观测数据,研究武汉(30.5°N,114.4°E) 上空背景Na层的长期(时间尺度大于1年)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并讨论了这种变化特征可能的产生原因. Na 层长期变化的观测研究表明,背景Na层柱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1月,大约是5月份最小值(1.6×109 cm-2) 的2倍;质心高度最大出现在8月,比年平均高度91.5km高1.4km,最小值出现在5月,为91.2km;rms 宽度平均值为4.5 km,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3月;月平均Na层质心高度和均方根宽度都具有准半年周期的变化,但两者变化的相位相反.除了长期变化外,背景Na层还呈现出明显的夜间变化特征:除凌晨短暂的时间外, Na层柱密度随夜间时间增加,于0530LT达到最大值(2.9×109cm-2);峰值对应的高度随时间下降;质心高度随时间缓慢增加但在凌晨迅速下降基本恢复到入夜时的高度;整夜背景Na层平均柱密度、峰值对应的高度、质心高度和rms宽度起伏值分别为1.1×109cm-2,3 km,0.3 km和0.8 km.
关键词
na
荧光
激光雷达
背景
na
层
武汉市
夜间变化特征
Keywords
na
reso
na
nce fluorescence Lidar, Background
na
layer
分类号
P353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武汉上空背景Na层长期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彭才华
易帆
张绍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