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综合征性先天性关节融合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邓媚 谌芳 杨永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001-1009,共9页
先天性关节融合(CJS)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关节形态发生失败所导致的异常,在临床上又分为综合征性(sCJS)和非综合征性(nsCJS)。常见的sCJS包括染色体病(如克氏综合征等)和单基因病(如Apert/Pfeiffer/Crouzon综合征、Holt-Oram综合征、Ehlers... 先天性关节融合(CJS)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关节形态发生失败所导致的异常,在临床上又分为综合征性(sCJS)和非综合征性(nsCJS)。常见的sCJS包括染色体病(如克氏综合征等)和单基因病(如Apert/Pfeiffer/Crouzon综合征、Holt-Oram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和尺桡骨融合伴血小板减少症等),可累及多个系统及器官,而nsCJS仅累及单一或多个关节。迄今为止,已发现7个基因(NOG、GDF5、FGF9、GDF6、FGF16、SMAD6和MECOM)的变异可能导致nsCJS。本文聚焦于这些基因,并对nsCJS的临床表型、遗传模式、常见变异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文献回顾,同时通过对关节形态发生的相关信号通路进行分析,探讨可能导致nsCJS的其他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形态发生 非综合征性先天性关节融合 nog基因 GDF5基因 GDF6基因 FGF9基因 FGF16基因 SMAD6基因 MECOM基因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1型一个家系的表型及致病变异分析
2
作者 张文元 毛璐 +2 位作者 张金慧 许红恩 陈蓓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118-1123,共6页
目的探究1个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1型(SYNS1)家系的临床表型与致病性变异。方法选取2019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1个汉族SYNS1家系为研究对象。采集家系相关临床资料,提取各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 目的探究1个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1型(SYNS1)家系的临床表型与致病性变异。方法选取2019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1个汉族SYNS1家系为研究对象。采集家系相关临床资料,提取各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全基因组测序(WGS)。结果该家系共3代14人,其中6人表现为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同时合并近端指间关节粘连、鼻根宽平、鼻翼发育不良、弱视、斜视、短指、足趾分隔不全,与SYNS1的典型症状相符。WES未发现先证者及其父母存在NOG基因编码区致病性单碱基变异与插入缺失变异(InDel),但是先证者及其母亲NOG基因及相邻基因区域存在大片段杂合缺失。WGS进一步确定先证者染色体17q22区存在约1.0 Mb杂合片段缺失(chr17:54171786_55143998),该区域包含NOG基因。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标准与指南,该拷贝数变异(CNV)判定为致病性变异。结论NOG基因及其相邻区域的杂合缺失可能是该SYNS1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丰富了中国人群的NOG基因变异和临床表型图谱。在常规测序方法未发现致病变异的SYNS1患者中,应对CNV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1型 nog基因 综合征型耳聋 拷贝数变异
原文传递
镫骨强直伴拇指(趾)宽大综合征家系NOG基因新发突变鉴定及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张钊 卢宇 +8 位作者 杨长亮 阳光 王丽 彭婉 王超 黄成成 曹婧媛 陈睿尧 孙艺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罕见的镫骨强直伴拇指(趾)宽大综合征(SABTT)家系(编号HuB-341)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鉴定其致病基因。方法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听力学检查,绘制家系图谱。同时抽取家系... 目的分析一个罕见的镫骨强直伴拇指(趾)宽大综合征(SABTT)家系(编号HuB-341)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鉴定其致病基因。方法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听力学检查,绘制家系图谱。同时抽取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基因通过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明确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结果HuB-341家系来自湖北省武汉市,2代3人。先证者为家系唯一耳聋患者,临床表现为双耳传导性聋并伴有特征性面容、拇趾宽大、弱视及远视。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了NOG基因一个新的突变位点,即c.679G>T,引起编码第227位的谷氨酸突变为终止密码子(p.Glu227Ter)。家系验证提示该突变为新生突变。该突变在多物种间是保守的。结论该家系临床诊断为SABTT,通过先证者全外显子组测序及家系验证,鉴定了NOG基因一个新的突变位点,即c.679G>T(p.Glu227Ter)。该突变为家系的致病突变,临床诊断和分子诊断相结合提高了对该罕见病的认识,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镫骨强直伴拇指(趾)宽大综合征 nog基因 传导性聋 突变
下载PDF
NOG基因新突变导致近端指(趾)骨间关节粘连一家系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小云 高利红 +1 位作者 章振林 岳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1-714,共4页
近端指(趾)骨间关节粘连(proximal symphalangism,SYM1)是由NOG或GDF5基因突变所致的罕见遗传性骨病,其中NOG基因突变占SYM1的绝大部分。本文报告1例SYM1家系。先证者,男,双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僵硬20余年,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拟诊近... 近端指(趾)骨间关节粘连(proximal symphalangism,SYM1)是由NOG或GDF5基因突变所致的罕见遗传性骨病,其中NOG基因突变占SYM1的绝大部分。本文报告1例SYM1家系。先证者,男,双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僵硬20余年,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拟诊近端指(趾)骨间关节粘连。其家庭成员有4人患病。收集先证者以及家庭成员的外周血DNA检测NOG基因突变,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和儿子在1号外显子发生杂合错义突变c.667C>T,导致p.Pro223Ser。本文结合文献探讨SYM1发病机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等,旨在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指(趾)骨间关节粘连 nog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骨形成蛋白4基因与NOG基因的交互作用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
5
作者 黄承乐 郭泽强 +2 位作者 丁凯宏 班副植 林健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4基因538T/C(BMP4 538T/C)变异与NOG基因615G/C(NOG 615G/C)变异之间交互作用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生中的意义。方法:从两家综合性医院中选择200名nsCL/P患者和200名对照,两组在年龄、性别、家庭社会经济状...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4基因538T/C(BMP4 538T/C)变异与NOG基因615G/C(NOG 615G/C)变异之间交互作用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生中的意义。方法:从两家综合性医院中选择200名nsCL/P患者和200名对照,两组在年龄、性别、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方面相匹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BMP4538T/C、NOG 615G/C的多态性;运用相加模型分析BMP4 538T/C与NOG 615G/C变异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父母亲怀孕时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后,BMP4 538T/C与NOG 615G/C变异之间对nsCL/P患病具有正交互作用,归因交互效应2.05,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46.28%,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59.77%,交互效应指数2.49。结论:BMP4538T/C与NOG 615G/C变异之间交互作用在该研究人群nsCL/P患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骨形成蛋白4基因 nog基因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NOG基因突变致近端指间关节融合综合征家系报道1例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张朕杰 马明圣 +3 位作者 张梦奇 袁裕衡 吴戊辰 邱正庆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32-935,共4页
位于17q22染色体上的NOG基因突变可导致多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NOG基因编码的noggin蛋白可干扰骨形成蛋白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影响骨骼、关节发育。其中近端指间关节融合1A型(SYM1A)主要表现为近端指间关节融合,可伴有听骨链小关节完全... 位于17q22染色体上的NOG基因突变可导致多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NOG基因编码的noggin蛋白可干扰骨形成蛋白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影响骨骼、关节发育。其中近端指间关节融合1A型(SYM1A)主要表现为近端指间关节融合,可伴有听骨链小关节完全融合所致的传导性耳聋。少数伴有颈椎融合、掌骨缩短、特殊面容、远端指间关节融合。文章通过NOG基因分析确诊国内首例近端指间关节融合综合征一家系,以提高对此罕见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g基因 突变 近端指间关节融合综合征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下载PDF
双基因共表达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7
作者 李若飞 李建伟 +4 位作者 党晓谦 王坤正 柏传毅 包理中 娄高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合成和筛选nog066-siRNA干扰片段,克隆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构建含nog066-siRNA和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方法设计针对nog066的siRNA,插入载体pGenesil-1.1,转染大鼠胶质瘤C6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目的合成和筛选nog066-siRNA干扰片段,克隆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构建含nog066-siRNA和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方法设计针对nog066的siRNA,插入载体pGenesil-1.1,转染大鼠胶质瘤C6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筛选有效的干扰质粒;培养人MIApaca-2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得到人NGF-β基因,插入T-easy载体;将pGenesil-1.1与pAAV-MCS进行重组,得到含u6和CMV双启动子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pAAV—U6/CMV—EGFP;将nog066一siRNA和NGF-β分别插入pAAV-U6/CMV-EGFP中,构建含nog066-siRNA和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结果干扰质粒pGenesil-nogo66-siRNA测序显示十扰序列正确;RT-PCR结果显示转染后各条带相对亮度有差异,转染pGenesil-nog066-siRNA-1和pGenesil-nog066-siRNA-2使nogo基因表达降低;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1使NOGO蛋白表达下降73%,转染pGenesil-nog066-siRNA-2使NOGO蛋白表达下降78%,与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粒T-easy-NGF-β酶切可见3000bp、736bp条带,测序显示基因序列正确;酶切pAAV-U6/CMV-EGFP、pAAV-U6-nog066-siRNA/CMV-EGFP町见4300bp、800bp条带.转染细胞后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酶切pAAV-U6/CMV-NGF-β、pAAV-U6-nog066-siRNA/CMV-NGF-β可见4300bp、736bp条带;质粒pAAV-U6-nog066-siRNA/CMV-NGF-β测序显示载体中的基因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nog066-siRNA与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格质粒,为深入研究脊髓损伤的修复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腺相关病毒 载体 nog066-siRNA
原文传递
拟南芥At1g10300基因调节叶形和开花时间
8
作者 刘艺冉 杨笑 门淑珍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0-1007,共8页
核仁G蛋白1(Nucleolar G protein 1,NOG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仁GTP酶,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参与60 S核糖体亚基前体的组装。在线虫中敲减NOG1的表达造成生长缓慢、虫体变小和寿命延长的表型,而过量表达NOG1则使线虫的寿命缩短。拟南芥... 核仁G蛋白1(Nucleolar G protein 1,NOG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仁GTP酶,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参与60 S核糖体亚基前体的组装。在线虫中敲减NOG1的表达造成生长缓慢、虫体变小和寿命延长的表型,而过量表达NOG1则使线虫的寿命缩短。拟南芥的At1g10300基因注释为NOG1-2,但是其生物学功能还有待研究。该研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检测了该基因在拟南芥各个器官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在7 d龄幼苗、茎生叶和花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表达量最高。获得了At1g10300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发现在长日照条件下,At1g10300突变体植株的莲座紧凑,莲座叶片长宽比降低,但叶面积和植株高度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叶形发生改变;突变体植株的抽薹时间晚于野生型。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突变体植株中开花促进因子FT、CO和GI的表达水平下调,而开花抑制因子FLC的表达水平上调。以上结果揭示At1g10300基因的突变影响了FT、CO、GI及FLC基因的表达,使植株出现晚花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核仁G蛋白1 At1g10300基因 开花时间 叶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